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 (1)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5
电视制式名词解释
电视制式是指一种规定了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帧率、分辨率等参数的标准化技术,以保证不同地区的电视节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传输和播放。
常见的电视制式包括NTSC、PAL和SECAM。
NTSC是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定的电视制式,它采用525行/6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30帧图像。
NTSC制式在北美、南美和一些亚洲国家广泛使用。
PAL是欧洲广播联盟(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制定的电视制式,采用625行/5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25帧图像。
PAL制式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广泛使用。
SECAM是法国标准电视系统(Séquentiel couleur à mémoire)制定的电视制式,采用625行/50Hz的帧率,每秒钟播放25帧图像。
SECAM制式主要在法语国家中使用。
除了这三种主要的电视制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地区特有的电视标准,如日本采用的NTSC-J和巴西采用的PAL-M等。
不同地区之间采用不同的电视制式,在跨国传输和播放时需要进行转
换。
同时,随着高清电视和4K电视技术的发展,新的电视制式标准也在不断出现和发展。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PAL、NTSC和SECA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视系统,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用。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PAL、NTSC和SECAM系统。
1.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系统:PAL系统最初由德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国际标准。
PAL系统是一种彩色电视和视频传输的制式。
它主要在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使用。
PAL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PAL系统使用6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576行。
帧率:PAL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5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PAL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PAL系统使用相位差异线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PAL系统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提供较准确的色彩还原。
缺点:PAL系统的帧率较低,可能导致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出现模糊。
NTSC系统最初由美国人发明,在1941年成为美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北美、日本和一些南美国家使用。
NTSC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NTSC系统使用5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486行。
帧率:NTSC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9.97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NTSC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NTSC系统使用菲尔德、线和色搐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NTSC系统具有较高的帧率,能够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提供较好的模糊效果。
缺点:NTSC系统的频域带宽较窄,可能导致图像细节的丢失,色彩还原相对不准确。
3. SECAM(Système Électronique Couleur Avec Mémoire)系统:SECAM系统最初由法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法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法语国家和前苏联地区使用。
PAL与NTSC制式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还有SECAM等。
NTSC即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 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PAL制式和NTSC制式PAL制式和NTSC制式(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区别与转等换【PAL制式】很多人都知道有NTSC和PAL两大制式,那到底什么是NTSC制式?什么是PAL制式呢?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是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
“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国大陆采用的制式。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响,画面将变成黑白,NTSC制式的也是一样。
NTSC & PAL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电视的制式。
电视制式就是用来实现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或其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电视图像的显示格式,以及这种方法和电视图像显示格式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场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不同等等。
世界上有13种电视体制,三大彩电制式,兼容后组合成30多个不同的电视制式。
但根据对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仅使用其中的17种:8种PAL,2种NTSC,7种SECAM。
使用最多的是PAL/B、G,有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NTSC/M,有5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SECAM/K1,有2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所以多制式电视机都不是全制式,但只要能接收PAL/D、K、B、G、I,NTSC/M,SECAM/K、k1、B、G、制式,就能收到世界上80%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
彩色电视制式,是在满足黑白电视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研制的。
为了实现黑白和彩色信号的兼容,色度编码对副载波的调制有三种不同方法,形成了三种(模拟)彩色电视制式;1.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NTSC)正交平衡调幅制(对两个”色副载波信号”进行正交调幅)。
同时制,帧速率为29.97fps(简化为30fps), 每帧525行26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480。
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 我国台湾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等使用NTSC制式。
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
由选用的色副载波的频率不同,还可分为NTSC 4.43和3.58两种, 后者是美国较常用的制式。
2. Phase-Alternative Line (PAL)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 (对两个色副载波信号轮流倒相,但调制方式仍是正交调幅)。
同时制, 帧速率为25fps,每帧625行31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首先介绍NTSC电视制式。
NTSC是一种彩色电视广播制式,于1953年在美国开始使用。
它采用480i的帧分辨率,每秒钟传输30帧。
NTSC采用了525行的垂直分辨率,其中487行用于显示图像,而剩余的38行用于传输垂直同步信号和其他辅助信息。
NTSC制式中的图像编码使用了YUV模型,其中Y表示亮度(即黑白图像),U和V表示色度(即颜色信息)。
这种编码方案在图像质量和传输效率方面做出了权衡,使得图像在传输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质量。
NTSC的带宽为4.2MHz,音频采样率为44.1kHz。
NTSC制式的主要特点是色彩鲜艳,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NTSC的帧率是30帧/秒,相对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Persistence of Vision)来说有些低,因此在快速的移动场景下,画面会出现模糊。
另外,由于NTSC使用的色度信号调制方案较为复杂,存在相位误差和色度串扰等问题,导致画面的颜色不够准确。
接下来介绍PAL电视制式。
PAL是一种彩色电视广播制式,于1967年在欧洲开始使用。
PAL制式采用576i的帧分辨率,每秒钟传输25帧。
与NTSC不同的是,PAL制式采用了625行的垂直分辨率,其中576行用于显示图像,其他49行用于传输垂直同步信号和其他辅助信息。
PAL制式使用RGB色彩空间,并利用色度调制进行图像编码。
采用锁相环技术可以消除颜色误差,使得图像的色彩更加准确。
PAL的带宽为6MHz,音频采样率为44.1kHz。
PAL制式相对于NTSC制式具有更好的图像质量和颜色准确性。
由于PAL的帧率为25帧/秒,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较为接近,因此移动场景下的图像表现更加清晰。
此外,PAL制式的色度编码方案更加简单,减少了相位误差和色度串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图像的色彩准确性。
总的来说,NTSC和PAL电视制式在图像编码和传输方面都有所区别。
NTSC制式在色彩鲜艳和移动场景下的表现较好,而PAL制式在图像质量和色彩准确性上更为出色。
我国电视制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NTSC制式:NTSC制式是北美电视制式标准,我国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过该制式。
但由于NTSC制式的分辨率较低,无法满足高清电视的要求,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2. PAL制式:PAL制式是欧洲电视制式标准,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进过该制式,并在国内广泛应用。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采用PAL制式。
3. SECAM制式:SECAM制式是法国电视制式标准,我国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过该制式,但由于其与PAL制式的兼容性较差,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PAL制式。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与电视制式相关的标准,如电视信号质量标准、电视接收机性能标准等。
这些标准对于保障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播出具有重要作用。
视频标准ntsc palNTSC和PAL是两种不同的视频制式标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录像和DVD制作等领域。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视频标准;而PAL则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缩写,是欧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视频标准。
本文将介绍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主要特点、区别以及应用范围,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两种视频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主要特点。
NTSC制式的帧率为30帧/秒,帧分辨率为720×480;而PAL制式的帧率为25帧/秒,帧分辨率为720×576。
从帧率和帧分辨率来看,PAL制式在画面质量上要优于NTSC制式。
此外,NTSC制式的色彩编码采用的是YUV色彩空间,而PAL制式采用的是YCbCr色彩空间,这也是两者在色彩表现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NTSC和PAL 在音频制式上也有所不同,NTSC制式的音频带宽为4.5MHz,而PAL制式的音频带宽为5.5MHz。
总的来说,PAL制式在画面质量和色彩表现上要优于NTSC制式,而且音频质量也更高。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区别。
除了上文提到的帧率、帧分辨率、色彩编码和音频制式的差异外,NTSC和PAL还在电源频率上有所不同。
NTSC制式的电源频率为60Hz,而PAL制式的电源频率为50Hz。
这意味着在拍摄或播放视频时,如果使用了与视频制式不匹配的电源频率,就可能会出现画面闪烁或色彩异常的情况。
因此,在跨国家或地区使用视频设备时,需要特别注意视频制式和电源频率的匹配,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应用范围。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NTSC制式主要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而PAL制式主要应用于欧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PAL 才用逐行倒相PAL和NTSC制式区别在于节目的彩色编、解码方式和场扫描频率不同。
【PAL制式】很多人都知道有NTSC和PAL两大制式,那到底什么是NTSC制式?什么是PAL制式呢?简单的说,NTSC和PA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的缩写。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
“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描,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国大陆采用的制式。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像,画面将变成黑白,NTSC制式的也是一样。
PAL制又称为帕尔制。
它是为了克服NTSC制对相位失真的敏感性,在1962年,由前联邦德国在综合NTSC制的技术成就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改进方案。
PAL是英文Phase Alteration Line的缩写,意思是逐行倒相,也属于同时制。
它对同时传送的两个色差信号中的一个色差信号采用逐行倒相,另一个色差信号进行正交调制方式。
这样,如果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发生相位失真,则会由于相邻两行信号的相位相反起到互相补尝作用,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因相位失真而起的色彩变化。
因此,PAL制对相位失真不敏感,图像彩色误差较小,与黑白电视的兼容也好。
?有什么区别吗?请问PAL和NTSC有什么区别吗PAL和NTSC是我的数码相机录像的两种视频输出格式,请问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彩电的制式,就是指传送电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目前世界上用于彩色广播电视的彩色电视机制式主要有三大类。
一、正交平衡调幅制,简称NTSC制。
采用这种制式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
起于美国,特点是成本低,兼容性能好,缺点是彩色不稳定。
二、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简称PAL制。
德国、英国和其它一些西北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是性能最佳,收看效果最好的制式,但成本最高。
PAL和NTSC优缺点比较优缺点比较::与NTSC制相比较,PAL制有下列优点:1.对相位失真(包括微分相位失真)不敏感。
PALD容许整个系统色度信号最大相位失真比NTSC制大得多,达到±40°,也不产生色调失真。
因此,对传输设备和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PAL制比NTSC制低。
2.比NTSC制抗多径接收性能好。
3.PAL制相对NTSC制而言,色度信号的正交失真不敏感,并且对色度信号部分抑制边带而引起的失真也不敏感。
4.PAL接收机中采用梳状滤波器,可使亮度串色的幅度下降3dB,并且可以提高彩色信噪比3dB。
PAL制有下列缺点:1.由于PAL制色信号逐行倒相,传输及解码中产生的误差(例如微分相位等),将在图象上产生爬行及半帧频闪烁现象。
2.PAL信号不利于信号处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亮度信号的彻底分离等),这是因为它的色度信号逐行倒相,色副载波相位8场一循环引起的。
3.与NTSC制一样,彩色接收机图象的水平清晰度比黑白电视机的低。
4.垂直彩色清晰度PAL制比NTSC制低。
5.由于要有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延时线及附属电路,PAL制接收机比NTSC制接收机复杂,成本稍高,对于录像机也是如此。
三、行轮换调频制,简称SECAM制。
采用这种制式的有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起于法国,效果比NTSC好,但不及PAL,缺点是成本较高。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简介作者:佚名厚朴教育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320 更新时间:2009-12-10NTSC、PAL和SECAM是全球三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这三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例如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视频,则影像画面将不能正常显示。
下面分别对这三种制式进行简要介绍。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采用区域分布图一、NTSC(National Televison System Committee)制式NTSC制式,又简称为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 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属于同时制,帧率为每秒29.97fps,扫描线为5 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x480。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但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问题,需要色彩控制(t int control)来手动调节颜色,这是NTSC的最大缺点之一。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日本、台湾、韩国、菲律宾等均采用这种制式,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其中两大主要分支是NTSC-US(又名NTSC-U/C)与NTSC-J。
二、SECAM(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ire)制式SECAM制式,又称塞康制,法文全名“Séquential Couleur Avec Mémoire”,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1966年法国研制成功,它属于同时顺序制,帧率每秒25帧,扫描线625行,隔行扫描,画面比例4:3,分辨率720x576。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
NTSC(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和 PAL(逐行倒相)是用于模拟电视广播的两种不同颜色编码系统。
两种制式均在世界不同地区使用,其中 NTSC 主要用于北美和南美、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而 PAL 则用于欧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NTSC 和 PAL 有什么区别?NTSC 和 PAL 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编码颜色信息的方式。
NTSC 使用称为“副载波色度”的系统对颜色进行编码,而 PAL 使用称为“色度副载波”的系统。
这些系统使用不同的技术来传输颜色信息,从而导致视觉质量略有不同。
NTSC 在哪里使用?NTSC 主要用于北美和南美、日本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
它是在美国开发的,自 1950 年代以来一直在这些地区使用。
PAL 在哪里使用?PAL 主要用于欧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它是在欧洲开发的,自 1960 年代以来一直在这些地区使用。
NTSC 是什么时候开发的?NTSC 于 1950 年代在美国开发,此后一直在北美和南美、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使用。
PAL是什么时候开发的?PAL 于 1960 年代在欧洲开发,此后一直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使用。
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编码系统?由于电视广播标准因地区而异,因此存在不同的颜色编码系统。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电视广播有其独特的需求和要求,因此开发了不同的颜色编码系统来满足这些需求。
NTSC 和 PAL 只是多年来开发的众多不同颜色编码系统中的两种。
NTSC 和 PAL 在图像质量方面如何比较?在图像质量方面,NTSC 和 PAL 之间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NTSC 的帧速率高于PAL,这意味着它每秒可以传输稍多的帧数。
这可以产生稍微更平滑和更详细的图像。
但是,PAL 比 NTSC 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这意味着它每帧可以传输更多的像素。
这可以产生稍微更清晰和更详细的图像。
最后,NTSC 和 PAL 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相对较小,大多数观众可能不会注意到。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NTSC和PAL是两种电视制式,用来调整电视信号的格式和参数,以实现正确的图像和音频传输。
这两种制式分别在美国和其他欧洲等国家使用,并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特点和适用性。
下面是对这两种电视制式的详细介绍。
NTSC是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一种电视制式。
它于1941年首次引入,并成为美国及一些其他国家的主要电视制式。
NTSC采用525线垂直分辨率,每秒帧数为60帧,画面比例为4:3、其帧率较高,图像流畅度较好,但分辨率相对较低。
NTSC制式对颜色的处理是通过颜色隔行插入实现的,即每个帧实际是由两个场组成:奇场和偶场。
颜色信息在两个场之间交替插入,以使观众眼睛对色彩的感知更加准确。
这种处理方式在处理快速移动的图像时有时会出现彩虹现象,这是NTSC制式的一个缺点。
由于NTSC制式的引入时间较早,很多电视和视频设备使用NTSC格式,这也是NTSC制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2.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PAL是一种由德国研发的电视制式,于1967年首次引入。
该制式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等地使用广泛。
PAL制式的垂直分辨率为625线,每秒帧数为50帧,画面比例同样为4:3、相对于NTSC,PAL在分辨率上有所提高。
PAL制式对颜色的处理采用相序交替的方式,每个帧中颜色都会交替出现在奇场和偶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彩色图片上的交叉色彩和彩虹效应。
这使得PAL制式处理快速移动图像时更加稳定和准确,色彩还原更加真实。
此外,PAL电视还具有自动对比度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功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信号强度,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
在PAL 电视中,声频清晰而稳定,通常没有 NTSC 信号中的图像噪声和干扰。
总结:NTSC和PAL是两种不同的电视制式,各有优劣。
NTSC制式以其较高的帧率和较低的分辨率而闻名,而PAL制式则以较高的分辨率和更稳定的颜色处理而著名。
NTSC & PAL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电视的制式。
电视制式就是用来实现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或其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电视图像的显示格式,以及这种方法和电视图像显示格式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场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不同等等。
世界上有13种电视体制,三大彩电制式,兼容后组合成30多个不同的电视制式。
但根据对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仅使用其中的17种:8种PAL,2种NTSC,7种SECAM。
使用最多的是PAL/B、G,有6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NTSC/M,有5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SECAM/K1,有2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所以多制式电视机都不是全制式,但只要能接收PAL/D、K、B、G、I,NTSC/M,SECAM/K、k1、B、G、制式,就能收到世界上80%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
彩色电视制式,是在满足黑白电视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研制的。
为了实现黑白和彩色信号的兼容,色度编码对副载波的调制有三种不同方法,形成了三种(模拟)彩色电视制式;1.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NTSC)正交平衡调幅制(对两个”色副载波信号”进行正交调幅)。
同时制,帧速率为29.97fps(简化为30fps), 每帧525行26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480。
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 我国台湾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等使用NTSC制式。
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
由选用的色副载波的频率不同,还可分为NTSC4.43和3.58两种, 后者是美国较常用的制式。
2. Phase-Alternative Line (PAL)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 (对两个色副载波信号轮流倒相,但调制方式仍是正交调幅)。
同时制, 帧速率为25fps,每帧625行31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中国、德国、英国和其它一些西北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英国、香港、澳门使用的是PAL-I。
中国大陆使用的是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 PAL B/G 或 D/K。
也有某些PAL是配以其他分辨率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M广播格式为525线,29.97帧(与NTSC格式一样),用NTSC彩色副载波,但巴西是使用PAL彩色调频的。
现在大部分的PAL电视机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统格式的PAL。
很多PAL电视机更能同时收看基频的NTSC-M(例如电视游戏机、录影机等等的NTSC信号),但是却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广播。
3. Systeme Electronique Pour Couleur Avec Memoire(SECAM)行轮换调频制 (也称顺序传送彩色与记忆制)同时顺序制,帧速率为25fps,每帧625行312线,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SECAM制式,又称塞康制,是由法国1966年制定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
它也克服了NTSC制式相位失真的缺点,但与PAL制式不同的是,它是采用时间分隔法来传送两个色差信号(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
SECAM制式特点是不怕干扰,彩色效果好,但兼容性差。
使用SECAM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法国、东欧和中东一带。
另外,有人昵称NTSC 为Never The Same Color(不会出现一样的色彩)、称PAL 为Perfect At Last 、称SECAM 为System Essentially Contrary to American Method(本质上有别于美国的系统)或Shows Every Color All Murky (把每一个颜色显示得模糊)。
为了接收和处理不同制式的电视信号,也就发展了不同制式的电视接收机和录像机。
三种彩色电视制式各有优缺点。
NTSC制优点是电视接收机电路简单,缺点是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因此NTSC制电视机都有一个色调手动控制电路,供用户选择使用;PAL制和SECAM制可以克服NTSC制容易偏色的缺点,但电视接收机电路复杂,要比NTSC制电视接收机多一个一行延时线电路,并且图像容易产生彩色闪烁。
按按信息传输的方式和显示的时间不同, 彩色电视还可以分为:(1)同时制(Simultaneous Color Television);(2)顺序制(Sequential Color Television);(3)顺序-同时制。
在顺序制中,摄像机行到的红、绿、蓝三基色图象信号按一定顺序传送到显像管,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将三基色图象混合成彩色图象。
顺序制又分为场顺序制、行顺序制和点顺序制,它们分别是逐场、逐行、逐点地顺序传送三基色信号。
顺序制的优点是设备简单,彩色图象质量较好,但是兼容性很差或者不能兼容。
为了克服顺序制的缺点而出现了同时制,它将R、G、B三基色编码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来同时传送,经过解码得出三基色信号R、G、B,然后由显像管合成彩色图象。
同时制的优点是可以兼容,图象质量较好,但是设备复杂,亮度与色度信号往往存在相互干扰。
顺序-同时制是上述两种制式的组合。
例如,可将一个基色信号经常传送,而将另两个基色信号依次顺序传送,然后在显像管中合成彩色图象。
其优缺点与同时制相同。
在显象时,三种制式都利用了空间混色原理,顺序制还利用了时间混色原理。
下面再简要介绍一下NTSC 和PAL制式。
1.NTSC制式NTSC制式,又简称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Syste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两大主要分支是NTSC-J与NTSC-US(又名NTSC-U/C)。
NTSC, named for the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is the analog television system used in most of America and other countries. NTSC is also the name of the U.S. standardization body that developed the broadcast standard. The first NTSC standard was developed in 1941 and had no provision for color television.In 1953 a second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NTSC standard was adopted, which allowed color broadcasting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stock of black-and-white receivers. Color information was added to the black-and-white image by adding a color subcarrier of 4.5 × 455/572 MHz (approximately 3.58 MHz) to the video signal. To reduce the visibility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chrominance signal and FM sound carrier required a slight reduction of the frame rate from 30 frames per second to 30/1.001 (approximately 29.97) frames per second, and changing the line frequency from 15,750 Hz to 15,750/1.001 Hz (approximately15,734.26 Hz).NTSC was the first widely adopted broadcast color system. After over a half-century of use, the vast majorityof over-the-air NTSC trans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replaced with ATSC on June 12, 2009, and will be, by August 31, 2011, in Canada.ATSC is a set of standards developed by the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for digital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over terrestrial, cable, and satellite networks.The ATSC standard was developed in the early 1990s by the Grand Alliance, a consortium of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mpanies that assembled to develop a specification for what is now knownas HDTV. ATSC formats also include standard-definition formats, although initially only HDTV services were launched in the digital format.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0像素,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场频为每秒60场,帧频为每秒30帧,扫描线为525行。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但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缺点。
NTSC358 (or NTSC 3.58)美国大部分电视所采用的NTSC制式为NTSC358, 其色副载波频率为3.58MHz,相位为180度。
当NTSC 443制式的视频接到NTSC358模式的电视时,其画面不再是彩色而是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