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杜珣先生的诗歌传奇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试科目:综合考试考试时间:2月15日上午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60分)1、有的评论者认为,高行健的话剧《车站》在构思上受到《过客》和《等待戈多》的影响。
《过客》是鲁迅的作品,收入《》中,荒诞派剧作《等待戈多》的作者是。
2、1936年,我国报告文学创作出现的两篇重要作品,一是夏衍的《》一是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3、“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歌境界是(人名)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的。
严羽在《》中赞誉盛唐诗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知穴中之音,楦中之色,水中之月,镜子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4、长篇小说《简•爱》的作者是,《呼啸山庄》的作者是。
5、《召树屯》和《阿诗玛》是我国少数民族著名民间叙事诗。
《召树屯》属族,《阿诗玛》属。
6赢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三部长篇小说是,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张洁的《》,刘心武的《》。
7、《录鬼簿》和《闲情偶记》是我国古代有关戏曲史料和理论的著作。
《录鬼簿》的作者是元代的;《闲情偶记》作者是清代的。
8、巴金近年完成的共五集的散文创作,总题为《》,刘心武的《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等作品的体裁。
9、艾略特写于1922年的长诗《》,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划时代作品。
美国作家海明威认为,“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作家名)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费思历险记》的书”。
10、《华威先生》的作者是。
散文集《画梦录》的作者是。
11、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莫里哀的喜剧《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长诗《》和英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的《唐•璜》(长诗)。
均取材于这一传说。
12、时代诗文复古运动,“前七子”以李梦阳、为最著名,“后七子”以李攀龙、为代表。
13、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的批评者是,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作者一般认为是。
14、汉代刘向、刘歆父子编汉代图书目录《》,原目已失,但它的基本内容仍有在东汉班固编撰的《》中。
15、《诗经》的颂诗由周颂、、三部分作品组成。
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内容介绍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古典文学研究界最早采用语言的眼光看待古典诗歌的著作之一。
作者深刻地指出,古典诗歌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采用的是独特的言语。
这样,作者不是对一篇一首的诗词进行微观的分析,而是从宏观的语言体系的角度对于古典诗歌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整体风貌和动态发展做出把握。
作者介绍葛兆光:原籍福建,一九五零年生于上海,初中毕业后,曾在贵州苗族山区插队,一九七七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一九八四年研究生毕业,曾经任教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
一九九二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古代诗文要籍详解》、《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唐诗选注》、《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从六世纪到九世纪》、《葛兆光自选集》、《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等。
另有随笔集《门外谈禅》、《考在涧》、《佛影道踪》、《作壁上观――葛兆光书话》和《并不遥远的历史》等。
作品目录第一章背景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一个传统方法的反省一、“背景分析”:真是一把万能钥匙吗?二、背景批评的难题与困境三、批评的传统:以历史的背景曲解诗歌的意义四、诗歌:是自给自足的文学文本,还是依赖背景支撑的历史文本第二章语言与印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批评中的一个难题一、难题:语言与印象的纠缠二、实例分析:从语义到语音三、还是难题:诗歌语言批评怎么办第三章意脉与语序――中国古典诗歌中思维与语言的分合一、诗的语序:老话题的新诠释二、陌生化:意脉与语序的分离及诗歌语言的形成三、埋没意绪:意脉与语序分离的意义第四章论格律――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结构的分析一、语音序列:从永明体到律绝体二、意义结构:对偶的空间效应三、句型规范:诗歌整体结构的选择四、小结:人心与天道的同律搏动第五章论典故――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一一、密码破译:作者与读者的文化对应关系二、典故与诗的视境:中断与连续三、用典方式:表达意义与传递感受四、典故注释:对“动机史”的阐释第六章论虚字――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一、“自”字的分析:“转从虚字出力”二、虚字的意味:传递感受与曲折意思三、“意思中再加意思”四、唐宋诗之间:虚字与以又为诗的风气第七章论诗眼――中国古典诗歌特殊语词的分析之二一、从无眼到有眼:“诗眼”的形成过程二、诗眼的意义:给物理运动情状以情感色彩三、诗眼消解与篇法、句法与字法第八章从宋诗到白话诗――诗歌语言的再度演变一、以文为诗:从唐诗到宋诗二、以白话为诗:本世纪初的诗体革命三、宋诗与白话诗:一种共同的诗歌观念导致的语言革命四、巧思与机智:走向精致化的白话诗原版后记修订版后记。
“学院派”重要诗人及诗歌批评家臧棣及其代表作品□失落的口令辑臧棣, 1964年4月出生在北京。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曾任中国新闻社记者。
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北京大学新诗所研究员,《新诗评论》杂志编委。
2005年10月,当选“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 2006年8月,当选“1979-2005中国十大先锋诗人”。
2007年4月,当选“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
2007年5月,当选“当代十大新锐诗人”。
近期,出版个人诗集《北大年选:2005诗歌》(2006年)。
曾获《作家》杂志2000年度诗歌奖。
代表诗作完成我只是在镜前停留一分钟就有什么完成了后者更简单,我们只是降生就有相似的东西完成了当部分灵魂醒来,肉体沉沉睡过去∶另一件事情也完成了。
而它可能会比上面提到的两样东西更费解……所以,黑漆漆的天空会像一个无限扩张的口袋把住各个角落,静候着它的脚步也许我只是在私下做过世上最美的梦;而在眼皮底下有什么事已交代清楚,完成了直挺挺地站着接吻,我们仅仅是相爱有什么形象就完成了。
并且将我们连成一体∶恰似生活的一个斜坡也许我将终生无缘与你相识或者像常常会发生的那样我将找不到我们要寻觅的人而死亡却不会让你漏网也不妨说,又一件东西在它的怀抱中完成了代替我们,或者仅仅是代替我个人书信史话似乎有大多的空白,聚集在这尚未被书写过的信纸上。
所以有时倾诉就像是在填写调查表。
涉及到情绪,牵连到被反复怀疑的事物;有时奇怪地,竟关系到个人的幸福。
多少次∶写信就像是一份不能辞职的工作。
有谁会暗自庆幸他的身体像一本装有消音器的书∶其中的一部分,必然要复印出来,并寄给一双美丽的眼睛。
多少次∶信写得过于漂亮,这反而吸引了更多的空腹的空白。
好像一双手的确可以灵活如色彩斑斓的蝶翼。
而更多的空白则表明∶语言自己就会做梦,并像一条防空洞一样有一个深处。
虽然最终有两个人会走到那里,并把它作为一件事情来熟悉。
多少次,多少场轰轰烈烈∶仔细一想,其实只有两个人。
2018.7~8本版编辑/·高中◉执教:王成1观察:曹公奇2摘要:把握住诗歌的教学特点,以学定教,化繁为简,巧设问题,长诗短教,读品结合,突出对话,注重生成。
通过对诗句的琢磨、玩味,细细体会情感,重点引导学生品咂、体会诗歌的感情,以“诵读—品味—体会—诵读”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学有所获,在诵读涵泳中真正读出了诗中那深厚绵长的味道和感情。
关键词:现代诗歌诵读品味体会【教学设想】《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首诗歌。
给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学生上这节课,首先有两个问题横亘在我的面前:第一,江苏无锡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是苏教版,可苏教版教材中并没有选入艾青的诗歌,学生对这首诗歌的陌生感如何消除;第二,这首诗歌是艾青写的一首长诗,全诗共有12节,篇幅较长,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里,如何选定教学内容。
备课时,我在熟悉文本的前提下,反复琢磨,最终按照“找准问题,突出对话,强化诗歌朗读”的设计思路,删繁就简,长文短教,确定了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1.品析诗歌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感悟诗歌的悲凉之气。
2.通过自由读、个读、品读、集体读的方式,感知中国的苦难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课堂实录】一、诗句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下午最后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屏幕上这两句诗大家听过吗?投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没有。
师:听没听过无关紧要,我们看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
现在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读一下这两句诗。
(生读,声音微弱。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读得还好,只不过声音太小了,没关系,我们再请一位同学大声地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声音洪亮。
)师:读得不错,声音洪亮,情感比较充沛。
同学们,刚才这两位同学读了这两句诗,请大家来看,这两个句子中有一个形象———“我”,同学们能不能体会一下“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生:“我”是一位有诗情的人。
北京大学杜珣先生的诗歌传奇
年逾八旬的杜珣先生,于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大数学力学系,后留校任教,并师从苏联科学院院士别洛瓦攻读研究生。
杜珣教授退休前主要从事数学和力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出版了多本专业著作,获得过北京大学模范教师和北京市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杜珣教授又在跨学科、跨领域的中国古代妇女诗词文学研究上潜心钻研,历30余年。
通过长期的汇总、梳理和筛选,形成出版了自己的学术专著《闺海吟——中国古、近代八千才女及其代表作》和《阆苑奇葩——中国历代妇女文学作品精选》,这是两部弘扬中华妇女文化的巨著。
老先生用心灵的感悟,拂去历史的晨雾,既有广度又具深度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历代女性诗词创作的生动历史画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中妇女所做贡献的一次独特展示。
中国是诗的国度,华夏大地更是诗的故乡,中国古典诗词璀灿华美、浩瀚无垠。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历史上,闪烁着耀眼星光的女性诗人的优秀诗歌和文学精品,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倍加珍惜。
然而,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在政治上毫无地位,经济上依附男性,思想上备受禁锢,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力几乎被剥夺殆尽。
即使有幸读书识字,大多也是命运坎坷。
生活的压力,环境的束缚,社会的偏见等等历史形成的原因,使妇女们写作难,作品保存难,流传更难。
多少才女被湮没,多少好作品被遗失殆尽!中国古代妇女文学的重大成就和意义,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洋洋几千年的中华文学史,妇女文学竟无一席之地!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推动影响社会生活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愿望和追求,妇女身受的种种苦难,只有妇女自己体验的最为深切,并在妇女文学作品中得到了最真实最全面的反映。
历代妇女作者以其全身心甚至全部生命,以其饱含血泪的悲苦之情和艺术才华,浇灌铸造了中国古代妇女文学这颗灿烂夺目的瑰丽明珠。
在极为困难的历史条件下,那些侥幸保留下来的凤毛麟角,如蔡琰、李清照和秋瑾这些第一流才女所创作的许多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还有那些较少为人知晓的妇女作者所创作的、深切真实反映妇女心声和悲苦生活的作品,确实是弥足珍贵的。
感谢杜珣教授,以惊人的付出和毅力,四处走访和查阅了上千种历代诗歌总集、选集、别集及诗话、笔记、方志,在浩瀚的诗词星河中,收集寂寞天边零零落落的女性星群,录其作品,并为每位女作家撰写小传。
浏览巨著,杜珣教授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体会那一篇篇美文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去感受那些作品后面,那一颗颗中国妇女特有的纯真善良而又不失勇敢和决绝的美丽心灵,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战乱流离,河山破碎所表现出的悲愤沉痛和坚贞不屈,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凝结着杜珣教授三十余年心血的《闺海吟》与《阆苑奇葩》两部著作,是姐妹篇。
《闺海吟》是对尚有存世作品的女性作家的原始文献介绍,计120万字,是迄今为止收录女性作家最多的一部著作。
《阆苑奇葩》是对传世的优秀女性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感悟。
在这两部巨著成文后,杜珣教授自费将其出版,送给各类图书馆。
其弘扬中华诗歌传统之功,弘扬女诗人文采之功,可谓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