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区广告发展简史
- 格式:docx
- 大小:28.42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编绪论广告是人类信息交流的必须产物。
广告的出现要具备的三个因素:1)人类有互通信息的需要;2)人类有剩余商品交换的需要;3)具有产生广告手段和形式的物质条件。
作为信息传递基本手段的社会广告先于经济广告出现。
广告要得到大规范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广告手段的进步。
商品经济越发达,广告业也就越兴旺。
广告发展的标志与表现:实物广告、标记广告、叫卖广告、音响广告、文字广告、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招牌广告、书刊广告、招贴广告、包装广告、路牌广告、橱窗广告、霓虹灯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交通广告、专业广告公司。
文字广告,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为5000多年前古埃及的一幅寻找妇佣的广告。
我国最初的文字广告,距今3000多年前便产生了。
唐宋时代盛行灯笼广告、旗帜广告、招牌广告。
明清时代兴起书刊广告。
广告传播的要素:1)信源——信息发布的来源。
即广告主,需要发布广告信息的社会组织或个人;2)信息——广告主需要向消费者宣传的商品、劳务、观念或公共关系等方面的信息;3)媒介——广告信息的载体;4)信道——信息传递的途径与渠道,这里指不同的广告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广告媒介;5)对象——广告信息的接受者和利用者,即特定的广告对象;6)反馈——广告对象接受广告信息后的反应。
古代广告传播的特征:1)经济广告所占比重由小到大;2)经济广告受市场范围的制约;3)广告传播手段受科技发展的制约;4)未能形成独立的广告行业。
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第一节奴隶社会及其以前的广告人类原始广告以叫卖广告和实物陈列广告为主要形式。
口头广告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广告之一。
实物广告也是当时交换推销商品的一种最原始的广告形式之一。
标记广告也是我国古老的广告形式之一(由于其文字是印刻在实物上的,它兼有实物广告和文字商标广告的职能)。
音响广告在西周时代便出现了。
招牌(最初是一种无字的布帘),多用以指示店铺的名字和字号,可称为店标。
中外广告史之香港地区的广告香港地区的广告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香港已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
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宣传品开始在香港广告市场中出现。
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香港陆续引入了电影院、报纸和杂志等大众媒体,这为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香港的广告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广告主要通过报纸、广播和户外媒体进行传播。
香港的电视广告也开始兴起,并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形式之一。
同时,香港的广告业也迎来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意的广告从业者,他们通过独特的创意和高质量的制作技巧赢得了广告市场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的广告业不断发展并与国际接轨。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后,广告业面临了一系列的变革。
香港着重开拓国际市场,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借助香港作为商业和文化交流的门户,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引入亚洲市场。
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香港的广告业也再次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成为了广告商迅速传播信息和与消费者互动的有效途径。
香港的广告从业者积极采用新媒体技术,创造了更多创意的广告形式,如视频广告、互动广告和虚拟现实广告等。
如今,香港的广告业已经成长为一个充满创意和创新的行业。
广告公司、设计师和创意团队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各种富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的广告作品。
香港的广告市场也逐渐转向个性化和定制化,企业更注重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通过情感化的广告来赢得消费者的心。
总的来说,香港地区的广告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数字时代,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是香港广告业的关键。
随着技术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未来的香港广告业将继续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香港地区的广告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数字化时代,从商业广告到社会公益广告,香港的广告行业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创新,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第四章港、台地区的广告发展第一节台湾广告发展简史一、20世纪50-60年代萌芽期1、50年代台湾经济与广告概况经济:社会混乱、物质匮乏、生活贫困,广告没有存在的土壤广告特点:虽有少量的广告发布与支出,也多是媒体自身发稿制作;广告内容缺乏监督,流于不实,导致民众的不信任;广告业处于广告业务员掮客时期;极少的开设广告公司的广告业者大都来自大陆,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史实:•1949年,赵君豪与丁宇人等首创大陆广告公司,推销报纸广告版面,是掮客型广告公司的开端。
•随后在1955年和1956年创立的艺文广告社、兴业广告公司以及联广广告公司,均属同类型公司。
•1957年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开始广告教育。
台湾广告业初成2、1959年是台湾地区广告事业的发轫年,受到1959年第二届亚洲广告会议的影响,台湾几个主要的广告公司陆续创办。
第二届亚洲广告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台湾首次组团参加,由郑品聪担任团长,团员有颜伯勤、陈福旺、王超光、吕耀城、钱存棠、许炳棠等人。
在东京期间,主办方日本的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社长吉田秀雄积极向台湾团员介绍了广告公司对经济繁荣的贡献,并表示愿意协助台湾建立广告代理制度。
当时台湾经济逐渐起步,台湾电视公司已在筹备中,加上日本方面的支持,这些因素促使台湾广告业发展起来。
颜伯勤,四十年代毕业于东吴大学,在台湾从事新闻工作及广告学术研究逾三十年,曾任台湾几家大报社的主笔、总经理、副社长等职,现任台湾辅仁大学企业管理系教授,是台湾广告界资深的广告作品评审人和台湾广告量研究专家。
主要著作有《广告学》、《广告经营管理学》、《广告实例研究》、《二十五年来台湾广告量研究》。
3、60年代:广告公司规模小,但已有业务、媒介、设计等部门(1)台湾早期广告事业受到日本广告的影响很大(2)早期广告公司一开始就沿着现代广告代理制的方向经营,放弃单纯媒介发稿的老路子。
(3)经济较大复苏,对外贸易开始有明显成果,产品以出口为主(90%的中小企业都与出口有关),大众生活水平提高,广告代理业有了存在的基础。
香港印刷发展历程
香港印刷发展历程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的印刷业主要以西
方的印刷技术为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印刷业中心。
早期的香港印刷业主要以印刷书籍为主,包括教科书、小说、报纸和杂志。
这些印刷品基本上都是通过手工操作进行印刷的,速度较慢且成本较高。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印刷机的引入使印刷业得以迅速发展。
20世纪初,印刷机在香港得到广泛
使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和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的印刷业逐渐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书籍印刷外,出版物、广告和包装印刷也开始兴起。
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推动了印刷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与改进。
20世纪后半期,香港的印刷业进一步发展。
引入了更先进的
印刷技术,例如计算机排版和数字印刷。
这些新技术使印刷业能够更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更个性化的印刷品。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香港的印刷业面临新的挑战
和机遇。
印刷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书、网络新闻和数字广告等新媒体高速发展,对传统印刷业形成冲击。
然而,香港的印刷业通过与数字媒体结合,提供印刷和网络整合服务,逐渐适应了新的市场需求。
如今,香港的印刷业正面临着全球竞争和自身转型的压力。
但同时,香港的优势地理位置、强大的物流网络和高水平的专业
人才,使得香港仍然在国际印刷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未来,香港的印刷业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需求,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3中外广告史重点问题第一篇:3中外广告史重点问题新时期我国的大陆广告、香港台湾广告史、美国广告发展史、国际广告组织与管理、21世纪全球广告趋势等内容是学习的重点。
第一章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的广告一、我国在春秋时期及其以前(奴隶制社会),在商品交换活动中都出现过哪些广告形式?其广告特征是什么?(1)口头广告:是适应物物交换的需要产生的,要换什么东西,用什么东西换需要口头叫喊让人们知道(2)实物广告:将要换的东西陈列出来(3)标记广告:最初在商品上刻上标记,后逐渐形成商业标记;(4)“行商”与“坐贾”的广告形式:“行商”走街串巷叫卖,坐贾有固定营业场所,利用幌子、招牌来招徕顾客。
二、我国从原始社会末期到鸦片战争前各朝代分别盛行哪些经济广告形式?奴隶社会及以前:口头广告、实物广告、标记广告、音响广告、招牌和幌子。
战国至隋朝时期:悬帜广告、悬物广告、商品命名广告。
唐代:灯笼广告、旗帜广告。
宋代:招牌广告、音响广告、印刷广告。
元代:印刷广告明清时期:招牌广告、对联广告、书刊广告、广告画等。
三、简述我国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唐代商品经济和商业发展非常显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分工更发达了,经济作物和以它为原料的手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丝、麻、棉、茶、糖等经济作物发展很快,制瓷、造纸、印书等各种手工业,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大量商品。
其次,国内市场的繁荣和对外贸易的扩大,南北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城市这种经济中心的发展,近代型的商业城市开始出现。
第三,商业组织和经营技术也有显著变化,包括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地区间联系的加强,商品运输和储存手段的相应发展等,这些都促使广告成为必要的信息桥梁并形成灯笼广告和旗帜广告等新潮的广告形式。
四、简述音响广告的发展。
(1)音响广告是在口头广告的基础上产生的。
西周以前,商以走街串巷、贩运叫卖为主,由于扯噪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又传不远,于是“音响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内陆、香港、台湾广告发展的比较【摘要】:本文从广告发展的时间、表述的内容、表现的形式、表达的风格、广告的文案和发展的历程等方面,浅谈内陆、香港和台湾广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内陆,香港,台湾,广告发展(时间、内容、形式、风格、文案、历程)。
如今广告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
"广告",即广而告之。
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但广告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就内陆、台湾和香港的广告而言就存在着差异。
这三地由于受到了本土政治,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广告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表达内容、体现的风格上都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
同时又因为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等有了相同之处。
接下来,就让我们浅谈内陆、香港和台湾广告的差别。
虽然香港广告和台湾广告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组成部分,按理来说三者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因为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台湾广告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而香港广告也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
所以内陆、台湾和香港广告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从发展的时间来说:内陆在1979年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个大背景下,内陆广告事业枯木逢春,重现生机。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的牙膏产品的广告,这是新时期内陆报纸最早刊登的广告。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内陆有史以来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参桂补酒”广告。
1979年3月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电台中,第一个恢复广播广告业务。
从此以后,内陆广告业务迅速扩展开来,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成熟发展阶段;在香港,1927年第一家广告公司汤臣广告公司成立,标志着广告这一行业开始在香港兴起,其后又有多加知名的广告公司成立;在台湾,我们以1949年作为开端的原因既因为1949年是台湾地区历史的新节点,蒋介石政府于当年迁至台湾;也因为1949年成立的大陆广告公司是台湾掮客型广告公司的开端,奏响了台湾广告公司发。
大陆香港台湾广告的比较大陆、香港及台湾广告业发展比较广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参照物,它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特殊作用。
在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的广告发展过程中,受本土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广告的发展历程、广告媒体利用、广告表现形式以及广告制作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
同时又因为三地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在整个广告的发展过程中又能找到很多共性。
因此研究三地的广告发展并加以比较,对于促进三地的广告交流及大陆地区的广告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三地广告发展中存在的差异1、广告业起步及发展历程中的差异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广告业的发展。
在三地广告业的发展中,以香港地区广告业起步最早,香港在1898年后,成为了英国的租借地,受此影响,在经济上采用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广告市场也较早对外开放,在1927年就有国际广告公司进入。
50、6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阶段,香港地区的广告业已相当蓬勃。
70年代后,伴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带动了香港广告业的繁荣,各种类型广告公司先后成立,其中大型的广告公司都是国际广告公司的分支机构,是亚洲地区国际广告公司最多的地方。
如智威汤逊、奥美、盛世等。
到了20世纪末。
香港的广告业已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运作体系。
目前香港的主要广告市场基本上由多家大型国际广告代理公司控制,留给香港本地广告公司的发展机会非常有限。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发展空间已成为香港广告公司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台湾广告的起步相对于香港广告业要稍晚一些,是在1958左右才真正开始,主要是战后台湾地区由混乱走向了经济稳定,为广告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台湾整个广告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1985年台湾地区解除戒严前后,在解除戒严前,台湾广告市场没有对外开放,虽未正式禁止外人投资广告产业,但广告公司大都纯为本地人自营,企业的类型和服务都是传统的,企业规模小,服务业较为单一,在解除戒严后,伴随着台湾经济的对外开放,广告市场对外开放,广告业也由本土化逐步过渡到了国际化。
中外广告发展史1、中国广告发展史(1979年以前)我国最古老的广告形式是由口头叫卖、吆喝声逐渐发展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销售现场广告。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刻铜版,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印刷广告物。
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亚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最早的刊登广告的定期中文刊物。
1853年,由英国传教士在香港发行并销售到广州、上海等地的《遐尔贯珍》刊物,首先利用刊物兼办广告业务。
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孖刺报》,增出中文版《中外新报》,最早刊登了商业广告。
1904年,国人开办闵泰广告社。
国人开办的广告公司中,规模较大的有成立于1926年的华商广告公司和成立于1930年的联合广告公司。
我国最早的广告研究团体是1918年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27年,上海有六家广告社组织成立“中华广告公会”,这是我国广告同业的最早组织。
2、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年后)1979年初,中国广告恢复全面启动。
这足以说明1979年是中国的广告元年。
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首先发表文章《为广告正名》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拟订《上海电视台广告业务实行办法》、《国内外广告收费实行标准》。
1979年1月25日,上海电视台成立了广告业务科。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在电视上播出“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的幻灯片,继而播出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的首条商业广告:参桂补酒。
1979年2月,《文汇报》率先恢复中国报纸广告。
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手表。
1979年3月5日,上海电台恢复广告业务。
1979年4月15日,广东电视台设立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广告节目。
197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开始刊登广告。
1979年11月,中央宣传部颁布《报刊、广播、电视刊登和播放中国广告的通知》。
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辟“商品信息”节目,集中播放国内外广告。
香港地区广告发展
目录
香港地区广告发展 (1)
一、香港广告媒介与广告发展 (1)
二、香港广告行业组织机构 (4)
三、广告行业人才培养 (5)
四、香港地区的广告管理 (5)
五、香港4As广告创作大奖 (6)
六、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大奖 (6)
香港地区广告发展概况
⏹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广告业已相当蓬勃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广告业繁荣
⏹90年代:广告的海洋
香港广告功能的多元化与社会化
⏹商业广告
⏹非商业性广告:
☐如,香港政府宣传广告之心系家园
⏹政治活动广告:
☐如,香港立法委选举广告
一、香港广告媒介与广告发展
香港地区的广告媒介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户外广告、邮寄广告、霓虹灯及车身等也被普遍采用。
广告业务量急剧增长和通货膨胀造成了各类媒介广告价格的不断上涨。
香港当局对广告的干预,主要通过媒介实现,特别是对电视广告的管理最为严格。
1.电视媒介
⏹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TVB),1967年1月开始播出黑白电视,
1971年开办彩色电视。
翡翠台与明珠台
⏹亚洲电视台,简称“亚视”(ATV)。
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丽的电
视台”。
是香港地区最早开办的黑白电视台,1973年12月改为彩色。
两套节目:本港台与国际台。
新闻报道与娱乐并重。
⏹两家电视台完全依赖广告收入(电视免费)。
两家电视台除了大量的商业广
告外,“香港政府”还经常利用其播放戒烟、禁毒、伦理道德、社会义务、交通安全、防盗防火等社会公共教育广告。
⏹卫星电视台1990年创办,1991年5月开播,现有六套节目:中文台、
合家欢台、体育台、音乐台、BBC新闻台和电影台。
1996年3月,香港卫视中文台改为“凤凰卫视”,由凤凰卫视公司经营。
⏹有线电视台
⏹华娱电视
⏹传讯电视
香港地区电视广告的特点:
1)较多为生活资料消费品,生产资料较少在电视上作广告。
2)广告播出时间不长(一般在10秒至30秒左右),但复播期很长。
3)广告针对性强,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不同要求,适时地加以播放。
4)电视广告制作生动、新颖,充分发挥电视形象化的特点;经常利用动画片来作广告,加强了广告的趣味性。
2.报纸媒介
⏹香港报业在广告业中占第二位,与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业差距正在缩小。
⏹自8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报纸的读者阅读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各报拿出
各种办法招徕读者,因此,到90年代中期,报纸广告营业额开始稳步上升。
蓬勃发展的报业广告:
1.战后数年:广告公司少、规模小,广告谈不上专业水平和美观
2.50年代:报纸仍然主要由报纸广告部负责
3.60-70年代:广告公司大量涌现
4.80年代:人均广告费进入世界前20
应对电视广告冲击的策略:
1.进行技术改造。
2.加强编辑部美编力量
3.注重大幅彩色照片的使用
4.不断增加内容
5.注意培养稳定的读者群,并据其特点和优势制定广告策略
免费报纸大战
⏹都市日报
⏹头条日报
⏹AM730
3.杂志媒介
⏹杂志有周刊、双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文字分单语种(中文或英
文)、双语种(中、英文)、三语种(中、英、日文)等。
⏹香港地区的杂志从内容看,有经济性、政治性、综合性、娱乐性、生活性、
学术性、文学性等。
⏹杂志的优点是广告对象比较明确,并且较多转借和传阅,其广告效力不容
低估。
4.广播媒介
香港地区的商业广告主要通过商业电台广播。
5.邮寄广告
⏹一般市民的家庭信箱、公共场所、娱乐场所随意取阅。
邮寄广告主要偏重
于宣传机器设备、贵重药品、照相机、演出会及搬屋公司等。
6.户外广告
⏹香港地区的户外广告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
二、香港广告行业组织机构
香港地区广告行业组织主要四种类型:
1、香港广告商会,又叫“4A”广告协会。
其宗旨在于制订及维持广告专业操守,执行业务守则,出任广告公司的纠纷仲裁人,及为广告公司和广告从业者提供交流意见的机会等。
2、香港华资广告业商会,又叫“CCAA”广告协会。
会员以报界广告部为主。
3、香港广告业联会。
参加的大多数是与中国大陆有广告业务来往的公司。
实质仅是广告同业俱乐部,逢年过节组织一些联欢活动。
4、广告商会,又叫“2A”商会或香港客户协会。
该会是广告主的组织。
主要任务在于协调保护广告主利益的行动。
三、广告行业人才培养
⏹香港地区广告从业人员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年轻化,二是专业化。
⏹培训人才的方式有:
1、广告高等教育。
2、暑期训练班。
3、在职人员培训。
四、香港地区的广告管理
香港地区广告管理主要通过广告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来具体实施,并制定有相应的广告管理法规。
(一)广告行业组织管理
⏹广告行业组织,是政府与经营单位联系的中间环节。
各广告行业组织都有
业务守则或自律条文,加强对自身的管理。
⏹利用消费者对广告实行监督:香港于1974年4月成立了“消费者委员
会”。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工商业的不法买卖行为和欺骗性广告宣传进行监督揭露,并指导消费者如何选购商品,维持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二)政府的广告法规管理
⏹香港政府管理广告的部门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
该处分为三个部门,
即电影检查组、电视检查组、广告检查组。
香港广告法律法规可分为三种类型
1、一般性条例。
香港地区最重要的广告专业管理法规是香港政府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制定的《电视广告标准》。
规定了广告的基本原则,即广告必须合法、健康、诚实及真确。
2、对特定产品的条例。
如,《医药广告标准》
3、对特定的对象的条例。
如,《广告与儿童标准》
五、香港4As广告创作大奖
香港4As广告创作大奖是由香港广告商会(简称香港4As)在1984年设立的,又称“金帆奖”。
每年主题不同,例如99年为“香港制造”。
六、龙玺全球华文广告大奖
是一个完全由华裔创意人当家的国际性奖项,一个跨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北美华文广告市场的创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