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系统 第八讲 运动对象
- 格式:pptx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20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3.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2.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2.1 模拟运动控制系统2.2 数字运动控制系统2.3 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加速度控制3. 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1 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2 运动控制系统在技术中的应用3.3 运动控制系统在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2. 多媒体课件:PPT、动画、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案例、新闻报道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第5-8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第9-12课时: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第13-16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应用案例,引出运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分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价值。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原理。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系统的功能2.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开环运动控制系统闭环运动控制系统混合运动控制系统3. 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位置控制原理速度控制原理力控制原理4.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工业数控机床电动汽车航空航天5.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运动控制系统的实例,加深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参观或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运动控制系统概述2. 第3-4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原理3. 第5-6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4. 第7-8课时: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5. 第9-10课时:实验室参观或实践操作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知识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运动控制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4.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参观或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2. 课件: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趋势3. 视频资料: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4. 实验室设备:的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5. 网络资源:关于运动控制系统的相关论文和新闻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兴趣。
2. 讲解:结合教材和课件,详细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和趋势。
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
(运动控制系统框图)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
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内容提要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调速系统性能指标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
(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
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概述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2. 运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与原理位置控制技术速度控制技术力控制技术3. 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工业数控机床电动汽车生物医疗设备4. 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5.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编程软件设计流程编程语言与工具程序调试与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4. 编程软件:运动控制系统编程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讨论等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运动控制系统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包括16次课,每次2课时。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各占一半课时。
3. 授课顺序: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案例分析,进行实验操作。
七、教学案例1. 案例一:工业关节运动控制学习目标:了解工业的运动控制系统及其编程。
案例内容:分析工业的关节运动控制原理,学习相关编程指令。
2. 案例二:数控机床速度控制学习目标:掌握数控机床的速度控制方法。
案例内容:探讨数控机床速度控制的技术要点,分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八、实验环节1. 实验一:运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验证实验目的:验证运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它使用通称为伺服机构的一些设备如液压泵,线性执行机或者是电机来控制机器的位置或速度。
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半导体变流技术、机械设计等。
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对象是自动化设备中各种运动机构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轨迹控制等。
按电机类型分为:直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步进电机运动控制系统、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直线电机运动控制系统、气压、液压等其它伺服系统。
控制系统为了使被控制对象达到预定的理想状态而实施的,使被控制对象趋于某种需要的稳定状态。
以自动控制方式分类:开环控制系统通过某种装置将能反映输出量的信号引回来去影响控制信号,若控制回路没有设反馈环节的,即对系统的输出量不被引回来对系统的控制部分产生影响,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中最简单的伺服系统,执行元件一般为步进电机,其控制原理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精度较低,速度也受到步进电动机性能的限制。
但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调整,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闭环控制系统闭环系统亦称'反馈系统',系统的输入影响输出同时又受输出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该类系统有若干个闭合的回路结构。
因为开环系统的精度不能很好地满足数控机床的要求,所以为了保证精度,最根本的办法是采用闭环控制方式。
闭环控制系统是采用直线型位置检测装置对数控机床工作台位移进行直接测量并进行反馈控制的位置伺服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将数控机床本身包括在位置控制环之内,因此机械系统引起的误差可由反馈控制得以消除,但数控机床本身固有频率、阻尼、间隙等的影响,成为系统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增加了系统设计和调试的困难。
半闭环控制系统采用旋转型角度测量元件(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圆感应同步器等)和伺服电动机按照反馈控制原理构成的位置伺服系统,称作半闭环控制系统。
通过检测伺服机构的滚珠丝杠转角,间接检测移动部件的位移,然后反馈到数控装置的比较器中,与输入原指令位移值进行比较,用比较后的差值进行控制,使移动部件补充位移,直到差值消除为止的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4. 理解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2. 运动控制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1 模拟运动控制系统2.2 数字运动控制系统2.3 现代运动控制系统3. 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1 控制器3.2 执行器3.3 传感器3.4 反馈环节4. 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4.1 运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2 运动控制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4.3 运动控制系统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分类、特点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案例,加深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运动控制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运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特点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运动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运动控制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概念、组成、分类和应用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运动控制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动态。
运动控制系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3. 熟悉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组成1.1 运动控制系统的定义1.2 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1.3 运动控制系统的作用2. 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2.1 模拟式运动控制系统2.2 数字式运动控制系统2.3 混合式运动控制系统3. 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1 模拟式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2 数字式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3.3 混合式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4. 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4.1 工业自动化领域4.2 领域4.3 交通运输领域4.4 生物医学领域5.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5.1 智能化发展趋势5.2 网络化发展趋势5.3 模块化发展趋势5.4 高效能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组成、类型、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控制系统相关教材。
2. 实验室设备: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设备。
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企业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讨论参与度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活动的成果。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全面理解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验课时8课时。
2. 教学安排:第1-8课时:讲述运动控制系统的概念与组成第9-16课时:介绍运动控制系统的常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第17-24课时:分析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第25-32课时:实验室实践活动及总结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相关案例引出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