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军+八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材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
八年级数学上说课稿八年级数学上说课稿(通用10篇)“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以下是八年级数学上说课稿,欢迎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六节内容。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无理数,了解了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认识进一步深入。
中学阶段有关数的问题多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讨论的,同时实数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数学思考:(1) 经历对实数进行分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
(2) 经历从有理数逐步扩充到实数的过程,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解决问题:通过无理数的引入,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情感态度:(1) 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对一个非负数开平方和对一个数开立方运算。
课本对学生掌握实数要求不高。
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
但实数的知识却贯穿中学数学始终,所以我们只能逐步加深学生对实数的认识。
本节主要引导学生熟知实数的概念和意义,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类比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小议课程上三角形四说一、说教材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在七年级教材中的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意在通过全等图案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又由直观演示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过渡,学生容易接受。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为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元素;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4、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5、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文字阅读与图形阅读,构建数学知识,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二、说教法本节课以阅读法、实验法为主,讨论法、情境激学法为辅等教学方法。
教师一边用幻灯片演示讲解,一边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要以实验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口。
有机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根据练习情况设疑引导,重在让学生理解全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勾股定理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应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他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安排,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勾股定理的记忆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他们对勾股定理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题目中的信息提取和运用勾股定理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会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在复杂的情境中,正确提取信息,运用勾股定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勾股定理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勾股定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课堂实践: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对勾股定理的应用。
4.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点评,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勾股定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勾股定理的应用2.解题步骤:a.理解题意,提取相关信息b.确定已知和未知c.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d.解方程,求解未知数e.检验答案,确认无误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来进行。
八年级上期数学课程说明书长丰中学:李志军一、基本情况:本学期担任的是八年级的数学教学。
本学期将尽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第一章分式本章的重点是分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难点是因式分解和分时的综合运算。
第二章三角形本章的重点全等三角行的性质与判断。
关键是要明确性质与判断之间的区别。
第三章实数本章主要学习体会无理数是显示世界的客观存在,了解平方根,立方根,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本章的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
第四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第五章二次根式本章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三、教学目标:第一章分式:1、了解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质。
2、能正确理解一个不等式是否是分式。
3、会运用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法则,正确地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4、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性质,正确熟练的进行分式的乘方。
5、是学生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会写出它的字母表达式。
6、会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7、是学生了解分式加减法则运算,会写出法则的字母表达式8、会根据分式加减法运算法则进行分式加减正确运算9、使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10、是学生理解分式方程必须“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的思想。
11、能正确解答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12、是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知道检验是解分式方程的一个重要且必须的步骤,要掌握验根的方法。
第二章三角形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2、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外角、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3、探索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版权所有,违法必究)八年级(上)目录第11章三角形 (3)11.1.1 三角形有关的边说课稿设计(模版二) (9)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一) (12)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说课稿(模版二) (20)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模版一) (25)“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课稿(模版二) (29)11.2.1《多边形的内角》说课稿 (35)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一) (39)11.2.2《三角形的外角》----说课稿(模版二) (42)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 (49)11.3.1 多边形说课稿 (49)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一) (52)《多边形的内角和》说课稿(模版二) (58)第12章全等三角形(11) (66)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 (66)12.1 全等三角形说课稿(模版二) (69)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一) (72)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说课稿 (7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模版二) (75)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模版二) (81)第13章轴对称(14) (91)13.1.1 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一) (91)13.1.1《轴对称》说课稿(模版二) (97)13.2 画轴对称图形(2)说课稿(模版一) (101)13.3 等腰三角形(5) (104)《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104)13.3.2等边三角形说课稿 (111)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 (115)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15)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0)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 (124)积的乘方--说课稿(模版一) (128)整式的乘法(3)说课稿 (132)14.1.2 《幂的乘方》说课稿(一) (134)《积的乘方》说课稿(一) (140)14.1.3整式的乘法----积的乘方说课稿(二) (144)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 (148)《14.2.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二) (154)14.2.2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一) (161)《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二) (169)14.3.1提公因式说课稿(一) (174)§14.3.1 提公因式法说课稿(二) (178)14.3.2公式法说课稿(一) (182)§14.3.2公式法说课稿(二) (186)第十五章:分式 (190)15.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0)改了的15.1.1 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 (193)改了的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一) (198)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一) (204)15.2.1分式的乘除说课稿(二) (207)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209)15.2.2分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211)改了的整数指数幂说课稿(一) (214)15.3分式方程(3)说课稿(一) (219)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二) (224)15.3.1《分式方程》说课稿(三) (227)第11章三角形11.1.1 三角形的边说课稿(模版一)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发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平行四边形》专题“三说一绘”稿件苇莲苏学区-------高志军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演说的内容是2011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专题。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九小方面对《平行四边形》这个专题进行解说,希望各位评委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说课标总目标;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是: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参见例62)。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1、编写特点:(1)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本章内容编写时,对于概念的引入,知识的形成等从实际问题出发,同时又注意将所得数学结论运用于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实际。
⑵注重培养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结合。
我觉得这是教材编排最大的亮点,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推理有两种,一种是合情推理还有一种就是演绎推理。
青岛版数学八上说教材解说稿文档大家好:今天我于大家交流的是青岛版初中数学年八级上册的内容。
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说教材包括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整合。
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初中数学具体目标主要有一下四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3、解决问题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创造性,实是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内容标准:初中数学按课程标准主要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本册教材数与代数安排学习了分式的内容。
空间与图形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安排学习了三角形全等、图形的轴对称和几何证明初步。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本册主要安排了数据分析内容.。
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安排了课题学习“由一眨长引发的探索和极差的内容二、说教材(一)、说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具体表现为:1、内容的选取突出现实性如: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
在自行车车架和电动推拉门上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2、教材处理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教材要关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及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注重新知的生成过程3、内容呈现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本套教材通过“交流与发现、实验与探究”等栏目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说课稿8篇八班级数学上册期中说课稿(篇1)一、教材不等式基本性质是八班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了不等关系基础上来学习的,也是为进一步学习解不等式及应用不等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内容在不等关系这一章占有重要位置。
由此本节重点内容是不等式三条基本性质,难点是不等式第三条基本性质,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转变学生在这一点应用上很难把握。
另外,本节课在教材安排上意在通过等式基本性质引入新课教学,在新课教学中用不等式实例进行操作,进而推出不等式基本性质,学生通过观察、质疑、发问易于接受新知,依据新课程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如下:(一)学问与技能目标把握不等式基本性质,能熟练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简洁的不等式问题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经历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探究的方法2.通过观察、试验、猜想、推理等数学学习活动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和初步论证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胜利、建立自信2.体验在研究过程中制造的欢乐,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二、重点、难点重点:把握不等式基本性质及熟练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第三条性质的应用三、教法以引导发觉、活动参与、交流讨论为主,学生自己举出实际不等式例子,老师依据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由等式性质向不等式学问的迁移,安排学生用一组数在不等式两端参与四则运算,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交流讨论,总结规律得出不等式基本性质在这一环节老师一方面不断引导学生乐观参与教学过程,为适应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由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老师依据练习情况设疑引导,重在理解不等式性质应用,展开学生思维。
四、学情一般说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比较剧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于与自己直观相冲突的现象和“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探究问题这样的做数学机会,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其中的乐趣。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说一绘”文稿
苇莲苏学区中心校-------高志军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今天演说的内容是2011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九条内容对本册教材进行解说,希望各位评委多多提出宝贵意见。
一、说课标
总目标;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是:
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能够用四种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探索并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4、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能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
4、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运算。
会解简单的分式方程。
二、说教材
1、编写特点:
(1)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一章,教科书从实际例子引入全等形的概念,并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
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可以看到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相关概念,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⑵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本册内容与七年级两册相比有所加深,各章都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轴对称”一章,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画出一些已知点及其对称点,确定对称点的坐标,比较每对对称点的坐标得到的。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
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结合教材各块内容,穿插安排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我觉得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教材113页杨辉三角。
⑷注重培养推理能力在第三学段中课标中对证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证明命题时,应要求证明过程及其表述符合逻辑,清晰而有条理此外,还可以恰当地引导学生探索证明同一命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进行比较和讨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材做了教材做了很多的努力。
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推理证明,精练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科书做了一些努力。
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分散教学难点。
七年级两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说理的内容,就是为现在正规练习证
明作准备的。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一章,让学生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从而熟悉证明的步骤和方法。
在第十二章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内容中,重点培养学生会分析思路,会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去证明。
2、教材编写体例:
按照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展开的。
例如课本35页,《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提出问题;满足哪些条件两个三角形就全等了,接下来展开探究-,通过画剪等方式,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是否全等。
最后得出三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实际上是数学模型。
接下来是通过例1进行应用。
我觉得这样做符合课标的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内容结构:本册书共计5章,重点是全等三角形难点是因式分解和分式
4、立体整合:
横向联系:注重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衔接,如《全等三角形》为例,学习这章的关键是找出相等的对应边或对应角,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它的前一章恰好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边和角的知识,包括边角的表示法,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等。
这些都是为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做的铺垫。
当学生学好了全等三角形,再学习轴对称就变得容易了,也就是轴对称是全等三角形延伸,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例如课本61页。
这个例题包括高中线全等。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逻辑规律
纵向联系:仍以全等三角形这章为例。
在这之前学习过有关角和线段,相交线平行线的知识,这些都是准备,例如课本38页这章学好后也是学习四边形圆相似三角形的基础。
高中时候学习三角函数用的。
所以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充分借助直观和实例,理解数学知识,,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开始我会问学生生活中的屋顶钢架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这样做,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用小木头做实验来验证三角形和四边形作哪个不变形。
让学生对比切实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
最后我会扩展开,怎样使五边形六边形也具有稳定性。
让学生画图充分说明。
我觉得只有真实感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身不忘。
2、给学生留有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
例如课本22页,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探究,我在教学时我会对教材改动一下,我会涉及一个表格,不但有对角线的个数还有有三角形的个数。
然后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发现边数和三角形个数的关系,边数比三角形的个数多2个。
每多一个就多出一个180度。
如果是n边形那?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内角和公式。
认为数学的教学实际上是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的教授
3、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107页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我会让学生结合图形的方法来感受公式的几何意义,我会引导学生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发生变化?形状变了,但是面积没变,而各部分的面积用字母怎么表示。
这样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公式就不在忘掉了。
4、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比如149页我在教学解分式方程时,我会先问问以前学习过哪些方程,如果带分母的方程都是采取什么方法来解?让后比照以上方法来解分式方程。
这样学习学起来就变得容易多了。
2、评价建议:课标中评价的主要目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学习过程评价表和学习小结评价表怎么用的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网络,社会资源等,以《三角形》这章为例,展开讨论。
我的困惑:合作学习时,优生活动多,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
201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