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说,人们用 Siri 最多的时候是在车上
- 格式:pdf
- 大小:160.86 KB
- 文档页数:2
举例说明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具体解决什么问题,例如智能家居、无人在下面的文章中,您可以查看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 12 个人工智能示例。
人工智能 (ai) 越来越受欢迎,不难看出原因。
人工智能有可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应用,从烹饪到医疗保健。
虽然人工智能在今天可能是一个流行词,但在明天,它可能会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标准一部分。
事实上,它已经在这里了。
1.自动驾驶汽车他们通过使用大量传感器数据、学习如何处理交通和做出实时决策来工作并继续前进。
这些汽车也被称为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学习来移动,而乘客无需随时控制。
2.智能助手让我们从真正无处不在的东西开始——智能数字助理。
在这里,我们谈论的是 siri、google assistant、alexa 和cortana。
我们将它们包含在我们的列表中是因为它们基本上可以倾听然后响应您的命令,将它们转化为行动。
所以,你打开 siri,给她一个命令,比如“给朋友打电话”,她会分析你所说的话,筛选出围绕你讲话的所有背景噪音,解释你的命令,然后实际执行,这一切只需要几个秒。
这里最好的部分是这些助手变得越来越聪明,改进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命令过程的每个阶段。
您不必像几年前那样对命令进行具体化。
此外,虚拟助手在从你的实际命令中过滤无用的背景噪音方面变得越来越好。
3.微软项目innereye最著名的人工智能计划之一是由微软运营的一个项目。
毫不奇怪,微软是顶尖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尽管它肯定不是唯一的一家)。
微软项目innereye是最先进的研究,有可能改变世界。
这个项目旨在研究大脑,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系统,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功能。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最终能够使用人工智能来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疾病。
最著名的人工智能计划之一是由微软运营的一个项目。
毫不奇怪,微软是顶尖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尽管它肯定不是唯一的一家)。
微软项目innereye是最先进的研究,有可能改变世界。
这个项目旨在研究大脑,特别是大脑的神经系统,以更好地了解它的功能。
汽车互联“能说会道”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第47期语音服务或将成为汽车内最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
■ 本报记者别坤互联网已经开始大规模入侵到汽车领域,我们可以在车载系统上使用搜索引擎、听网络FM、签到交友。
可以想象,未来的车载终端似乎只是手机、平板电脑等众多移动终端中普通的一种。
然而,当小屏幕上提供的内容越来越花哨繁复,驾驶员还怎么将注意力集中在路况上面。
汽车真的适合接入互联网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触摸屏幕,而是用“说”。
能听懂方言的“云”何先生是广州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每天接打几十个电话,开车时接打电话的瞬间很容易分心。
2009 年,他开始使用车载语音服务,深深地感受到了语音服务带来的便捷和安全,“依赖”上了这个系统。
在车上安装一个蓝牙设备,手机和车内音响就联接在一起。
当时,这家名为车音网的公司只提供接打电话、智能导航等最基础的服务。
例如,何先生想拨通朋友李凯的电话,只需长按预装在方向盘上的按键,接通服务专线。
专线:“请问您找谁?”何先生:“李凯。
”专线:“您找的联系人是李凯,正确还是错误?”何先生:“正确。
”这样,电话就拨出了,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拿起手机。
回答何先生问题的并不是人工客服,而是后台系统。
当大家还不知道Siri为何物的时候,这个系统就已经能智能地识别带有口音的普通话、粤语、闽南语和英语了,准确率超过90%。
除了接打电话,该系统还提供电话会议服务,最多可以允许5 方同时参加;路况查询,智能地为车主寻找路况最好的行车路线,避开拥堵路段;紧急救援,包括送油、小维修、拖车等;语音微博,口述微博由系统转化成文本形式;点播服务,与豆瓣音乐、酷六展开合作;酒店、机票、餐饮预订;附近休闲娱乐的趣点查询、社区交友等。
这个系统不在何先生的车上,而在“云”端。
整个过程的原理是:何先生的声音通过手机的3G 网络传到云服务平台上后,系统会进行口音分析,然后跟语料库中的语音信息比对,将这段声音转化成文本信息,从事先上传到云平台上的通讯录中找到李凯的手机号,在得到何先生的确认后,自动拨出电话。
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智能交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管理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管理紧密结合,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智能交通中,人工智能语音助手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了智能交通的发展。
一、智能语音助手概述智能语音助手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交互式服务方式。
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技术,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并回应人类语音指令,与人类进行自然对话。
智能语音助手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音箱、智能车载系统等设备上,为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任务执行、语音交互等服务。
二、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案例1. 语音交通导航助手智能语音助手在交通导航中的应用案例是较为常见的。
一些智能驾驶导航系统集成了语音助手功能,可以通过人声操作进行目的地设置、导航启停等操作。
通过语音指令,驾驶员可以实时了解交通状况、调整导航路线,提供更加精准的导航服务。
此外,语音助手还可以通过与驾驶员的自然对话,了解其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导航建议。
例如,一位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指令告诉语音助手“导航到市中心”,语音助手会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指令转化为文本,并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路径规划,最后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导航指令以语音的方式传递给驾驶员,提供准确、便捷的导航服务。
2. 语音交通信息查询助手智能语音助手可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查询的功能,帮助交通参与者获取路况、公交到站信息、停车位信息等重要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询问语音助手任意交通相关信息,从而避免驾驶员分神查找相关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
例如,一位乘客可以通过语音指令询问公交到站时间,“下一趟公交车几点到达?”,语音助手会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将指令转化为文本,然后查询公交车到站时间,并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结果以语音形式反馈给乘客,方便其做出相应的行动安排。
3. 语音交通安全助手智能语音助手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案例也较为突出。
SIRI智能语音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作者:刘思源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苹果SIRI智能语音系统的发展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该系统在智能汽车上存在的意义及价值、SIRI智能语音系统在汽车上的发展方向及市场。
关键词:苹果公司;SIRI;“免视”模式;汽车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1 概述SIRI是苹果公司开发的在Iphone4s及其升级产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的智能语音系统,通过语音识别和云计算服务计算用户语言中最可能表达的意思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汽车行业为了实现汽车的智能化、提高汽车驾驶的质量,多家汽车公司与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引进SIRI语音系统,将其整合集成到汽车方向盘上,驾驶员的视线不必离开路面就能向SIRI提问,凭借此免视操作功能让SIRI帮助驾驶员实现打电话、选择播放音乐、听写文本信息、添加导航、查找信息、访问日历等功能。
2 SIRI智能语音系统的发展SIRI成立于2007年,2010年被苹果公司收购,最初是以文字聊天服务为主,随后通过与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厂商Nuance合作实现了语音识别功能。
SIRI是一个集成了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用户意图分析和任务控制系统等多种技术的综合AI框架,其输入系统形式多样:语音输入、文本输入、地理位置信息输入等。
其中SIRI智能语音系统使得人机对话的智能模拟达最大化限度的同时也省略了人对事件处理的琐碎参与过程,例如路线的计算、地理位置的记忆、备忘事件的查询、天气咨询、信息检索、文字输入等,这些事件都依靠人与手机信息交流实现,而SIRI智能语音系统可使抽象的能量和时间耗费降低、信息处理提速、操作简化。
SIRI智能语音系统通过自然语音处理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其特性为:智能化;对话完整;配合IOS系统的内置进行使用;可学习并适应用户的声音、语调;在连网状态下可正常使用。
通过以上特性,SIRI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信息数据与相关的活动匹配,达到“理解用户语言表述”的目的。
苹果智能语音助手(SIRI)系统与人机分析一、人工智能简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而另一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这些说法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
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事实上,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宽,种类也很多。
通常,按照水平高低,人工智能可以分成三大类: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1、弱人工智能首先,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Narrow Intelligence/ANI),只专注于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例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翻译,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
为什么说 Siri 是划时代的产品iPhone 4S 发布的时候, Apple 向世界展示了 Siri ,然而,当时人们沉浸在想象里全新iPhone 5 未出现的失望和随后乔布斯去世的巨大悲痛中,认为新的 iPhone 4S 乏善可陈、没有诚意, Siri 不过是原有语音控制的加强版。
甚至有网友因此给 iPhone 4S 起了一个更本土响亮的名号:“金立语音王”。
当然啦,这种评论笑笑开心就好,不然就是把无知当幽默了。
可问题是,正是如日中天的 Apple 会在众多竞争对手奋力追赶的紧要关头抛出一款仅仅带有一个无关痛痒的加强版语音控制功能的 iPhone吗?我不相信。
于是我去了解了一下这个在 10 月 4 日的 Special Event 里被作为主角介绍的——Siri 。
一点申明:这本来是一篇自娱自乐兼纪念帮主头七的文字,没想到这么多人分享和评论。
我谢谢大家的捧场,但是我想说明一些事情。
1、我写这篇文章的感情倾向很可能是偏爱 Apple 的,所以我恳求大家,请不要被我这种感情倾向所影响。
这是非常私人的感情,我从来没有意愿要将这种倾向强加给任何人,也不希望任何人由于这篇文字而被强迫接受了这种情绪。
所以请你们冷静地看这篇文章。
2、我选择了非常谨慎的方式表达了我的观点,我在每一个可能引起误会的地方都加上了“我认为”、“个人观点”这样的字眼,我是想告诉你们:请别轻易的相信这些。
我的知识有限、智商不高、眼界不宽,你们看到的我所说的那些,很可能并不是真相。
那些只是将我所看见的、所听闻的、所想到的东西经过我有限能力的一点点推理所写成的东西。
我非常肯定的告诉你们,这篇文章并不能告诉你们什么真相。
所以请你们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眼光去审视这些文字,这才是最重要的。
3、我并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是一个科技和互联网的业余爱好者罢了,所以你们下面所看到的我的推论很可能都是一些谬误,我会非常感谢你们指出来的,像那位告诉我“同语种不同口音的识别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和“中文在语音识别方面的特殊优势” 的同学,我真的非常乐意从你那里获得教益。
电动汽车的车辆智能语音助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语音助手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汽车行业中,智能语音助手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车辆智能语音助手更是具备了一系列独特的功能,帮助人们更加便捷地驾驶电动汽车。
一、智能语音助手的起源智能语音助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科学家们开始尝试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然而,直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语音助手才真正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开始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二、车辆智能语音助手的优势1. 语音控制功能:车辆智能语音助手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与驾驶员进行语音交互。
驾驶员只需要简单说出指令,就能实现拨打电话、播放音乐、调节空调等操作,大大提高了驾驶安全性和便捷性。
2. 导航和路况信息:车辆智能语音助手可以通过与地图系统和互联网的结合,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并及时更新路况变化。
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查询最近的加油站、充电站、餐厅等,为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3. 车辆状态监测:智能语音助手可以实时监测电动汽车的各项车况指标,如电池电量、充电状态、能耗情况等。
驾驶员只需要询问,就可以了解车辆的实时状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4. 语音交互功能:车辆智能语音助手不仅可以接收指令,还可以进行问答和对话。
驾驶员可以通过语音与智能语音助手进行简单的交流,提问有关车辆信息、交通状况等,得到及时的回答和建议。
5. 个性化设置:车辆智能语音助手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习惯和喜好进行个性化设置。
例如,驾驶员可以设置自己喜欢的音乐播放列表、导航语音风格、气温等,使驾驶过程更加舒适和个性化。
三、车辆智能语音助手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车辆智能语音助手也在不断演进和改进。
未来,车辆智能语音助手有望具备更多的功能和特点,如情感识别、驾驶员行为分析、智能推荐等。
同时,智能语音助手也将会与车载系统和其他车辆设备更好地整合,提供更出色的用户体验。
怎样设计车联网应用:不分散司机注意力,还要保证安全【编者按】本文的作者是哈曼国际的副总裁兼总经理Robert Acker。
他认为智能手机、平板和社交媒体的崛起对司机安全驾驶会造成一定的威胁,向他们提供应用程序和服务的企业需要考虑他们的安全问题,而操作简便的界面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在机器人时代到临之前,这个行业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美国人每天平均下来花费超过两个小时在车上。
很多人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上,甚至连车上的时间也不愿意错过。
不管是在XM Satellite Radio、提供音乐服务Rhapsody的公司还是现在所处的公司,我都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在一件事上:向驾驶座上的人投递相关信息和娱乐内容。
我一直深信“connected car” 行业的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向消费者提供感兴趣而又不会威胁到驾驶安全的移动应用和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从界面设计和人类行为习惯这方面开始着手。
汽车制造商其实也明白驾驶者希望自己能够与外界连通。
因此他们开始把一些类似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的高科技汽车信息娱乐系统集成到了里面去,自然也包括大家所熟悉的电容式触摸大屏。
但是他们也面临这一个问题,汽车并不是像手机平板那么简单,它们是两吨重的钢铁和玻璃,这些汽车制造商必须确保司机的交通安全。
为了确保司机的驾驶安全,两种对策出现了:一个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导致驾驶人员注意力分散的科技产品,这里不用指出来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东西了吧?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接近40%的年轻司机承认在开车的过程中发过短信,这违背了法律要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免提耳机的条例。
另一个方案就是设计新的用户界面,在尽可能少分散司机注意力的同时提供跟智能手机和平板一样的基本功能。
目前在语音识别和控制方面有了一些进展,比如说苹果的Siri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这些技术依然在发展阶段。
如果信息中心控制面板太过复杂或者不能快速发送信息的话,司机们就会忽视汽车的内置系统并用回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和平板。
siri十大功用1.Siri变身闹钟这应该是用户最容易想到的Siri的“正经”用法了。
按住“Home”键,告诉Siri,“早上7点15的时候叫醒我”;想打会儿小盹,就说“40分钟后叫醒我”。
只要准确地报上时间,Siri将是最好用的闹钟。
2.用Siri寻找咖啡厅喝咖啡是很多上班族的习惯,一杯咖啡能够迅速地将人调整成工作状态。
出门在外的时候,想找个咖啡厅?利用Siri就可以搞定这一切。
告诉Siri,寻找离当前位置最近的咖啡厅即可。
如果你没有附加更多的要求,Siri将反馈给还算不错的答案,很可能是告诉你最近的星巴克在哪。
如果星巴克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还是用更专业的应用Yelp吧,它会给你更详细的答案。
3.想去哪,Siri告诉你查找出行路线的过程中往往要输入不少文字。
想省事的话,还是用Siri 完成这一切吧。
报上要去的地点,Siri会调用Google地图来寻找出行路线的方案。
从测试过的这种用法的用户的反馈上看,Siri目前还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就像GPS那样好使。
4.用Siri播放随机音乐如果你厌倦了固定顺序的音乐播放列表,可以试着用Siri播放随机音乐。
首先,你需要将喜欢的音乐导入到一个名为“最爱”的播放列表中。
开始听音乐的时候,告诉Siri”放皇后乐队的歌曲”。
紧接着,Siri就会在“最爱”列表中匹配皇后乐队的歌曲并将其播放。
这样就实现了随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5.发送短信,Siri代劳还在边走路边发短信?行路不安全不说,发短信还费劲,以后用Siri代劳吧。
走路的时候,将iPhone放在耳边,告诉Siri“用短信告诉她,我将晚点到家”。
不用匆忙,告诉Siri你想表达的内容,即可轻轻松松地发送短信。
6.天气预报,Siri知道这也是Siri十分擅长的一项功能。
关于气象信息的问题,Siri都能正确理解。
想要知道明天的天气怎样,问问Siri就知道了。
7.用Siri提醒日程安排既然能把Siri当闹钟用,你当然可以用它来提醒日程安排。
研究说,人们用 Siri 最多的时候是在车上
手机上的人工语音助手什么时候最有用?可能还是当你在开车分不出手的时候。
市场调研机构 Creative Strategies 在美国调查了 500 位智能手机用户,调查的方向是他们对于 Siri、Google 和 Cortana 三种主流语音助手的使用情况。
在这份调查中,没有使用过人工语音助手的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比例为 20%,除此之外,Siri 的使用率最高,79%,Google 语音为 66%。
而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室内和车内占到了大多数,比例占到了 51% 和 39%,其余才是公共场合的占比 6%。
Creative Strategies 的研究员 Carolina Milanesi 认为,车内的大量使用主要跟无需手部操作有关,例如发送短信。
而公共场合的使用偏低,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没有养成对着手机说话的习惯,这跟文化习俗也有点关系,例如国内用户不少人在公共场合讲话时会使用手来挡住。
在人工语音助手的使用量上,人们的使用量一向不高,即便是在最主流的 iPhone 和Android 手机上。
例如,Intelligent Voice 在 2013 年调查了 2330 名消费者中,85% 的用户没有在 iOS 7 系统中使用过 Siri。
而即便是那些使用过的用户,也有 46% 认
为“苹果夸大了 Siri 的语音识别能力”。
虽然 Creative Strategies 的这份报告样本量相当小,可能没有太多说服力。
但在使用场景上,车内和室内的使用似乎确实在从侧面印证亚马逊 Echo 智能音响的畅销,以及Google 和苹果对于室内的关注。
题图来自:PEXELS
好奇心日报 , 每个时代都有最好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