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7
N o n g y e j i n g j i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污染、少排放的经济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经济模式逐步走进大家的视野,成为现在经济模式的主流模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占经济中大部分,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目标就是转变农业经济模式。
本文就农业经济的现状,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以及如何发展农业低碳经济展开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同时带来的是空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在实现由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人们的目光由原来的发展科技逐步转变成关注环境,因此我国提出低碳经济的理念,而农业经济模式也应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加以转变。
究其原因,农村民营企业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空气质量遭到污染直接影响大自然植物生长,尤其是农作物,五谷杂粮都靠农村土地来种植,农作物受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国应改变农业经济模式,提高作物质量及产量。
一、我国农业经济现状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农村,我国农村现在实行的经济模式为粗放的农村经济模式。
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地区来说,接收信息延迟,交通不发达,在技术方面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因此造成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发展环境差等特点。
对于一些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人们急于求成,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经常会使用化学化肥来加快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化学化肥对于土地的破坏、空气的污染都起到加强作用,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在以前,人们使用人畜的粪便作为肥料,既节省化肥的开销,又不会污染环境。
而对于木材,农村大多以烧秸秆木材取暖做饭,这样做一方面浪费了优质木材,让他们的利用价值不能得到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严重的影响了空气质量,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生态平衡也受到影响,导致农村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二、我国农业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1、农村科技水平落后农村地区由于本身地理位置等原因,相较于城市它的科技发展水平略有些落后,而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科技水平则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22XIANGCUN KEJI 2018年8月(上)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霍清军(辉县市南村镇人民政府,河南辉县453646)[摘要]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都是粗放式发展模式,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浪费了大量资源,这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发展理念相悖。
因此,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需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基于此,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2-22-2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依据低碳经济理论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资源的浪费,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1低碳经济概述低碳经济属于新型经济发展形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其主要目标是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经济,通过改革生产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完善相关制度等,健全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减少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向着科学、持续、环保的方向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也需向着生态化、低碳化方向发展,从而促使我国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2.1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农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仅能依据自己的经验或劳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随着科技及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致使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为老年人。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转变对策1. 温室气体排放过高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土壤肥力破坏、化肥、农药的使用过量等现象,这些行为不仅容易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过高,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2. 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生产、农机作业和灌溉等环节,这些环节过度依赖化石能源,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加剧温室气体排放。
3. 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环节存在浪费在农产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能源消耗大,而且常常存在过度包装、运输不合理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和温室气体排放过高,加剧了低碳经济的困难。
二、转变对策1.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通过推进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 加强农村能源供给通过推广节能灌溉、农机具、生态畜牧、生物能源等新技术和新模式,调整能源消耗结构,降低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情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完善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环节通过制定更严格的包装标准、加强运输管理,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环节的资源节约和排放减少,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5. 增加农民环保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居民采取节能减排举措,积极参与低碳农业建设。
三、总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过高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等。
为了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我们需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加强农村能源供给,完善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环节,增加农民环保意识和能力,共同努力推动低碳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转变对策1. 引言1.1 低碳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转变。
通过建设低碳农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农业经济朝着可持续、环保、低碳的方向发展。
低碳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 正文2.1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不高,能源消耗较大,碳排放量较高。
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也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和干旱化现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供应链的碳排放也是一个问题,由于运输、储存和加工环节消耗了大量能源,导致碳排放量增加,进而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降低碳排放,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转变对策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农业装备的节能减排,优化农业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实现农业生产的碳中和。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有效的转变对策和措施,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低碳化,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2.2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是农业领域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通过土壤管理、化肥施用、农机使用、农作物种植等环节来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土壤管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过度耕作、过量施肥等行为会导致土壤有机质的破坏和土壤碳储量的流失,从而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究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以及人们对环保氛围的关注和增强,低碳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农业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基础,也受到了低碳经济的影响。
因此,探究和研究一种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旨在围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生产,探讨一种可行的、富有优势的农业发展方式。
二、标题一: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1.1 低碳经济的定义和背景低碳经济是指在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经济方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各国都在努力降低碳排放量,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1.2 低碳农业生产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越来越关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主题。
农业作为经济生产的重要支柱,更需要转变到低碳经济土地上来。
低碳农业生产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延长土地利用的寿命,避免土地生态破坏,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
1.3 低碳农业产业链的建设建设低碳农业产业链,体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强调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合理编制、生态保护、节约和利用资源的理念,促进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标题二:开展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式分析2.1 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分类低碳农业生产模式依据不同的资源利用形式,可以分为生物种植模式、生物养殖模式、生物质和有机肥料模式,其中以有机肥料模式为主要发展模式。
2.2 低碳农业技术的应用低碳农业技术的应用包括有机农业、水肥一体化、农田生态系统建设等。
其主要的特点是:合理利用优质肥料;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土壤健康生长;提高养殖、种植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四、标题三: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3.1 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减少农业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环境和土壤;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等。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关注日益加剧,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追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新模式。
低碳经济模式将以低碳排放为目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开展工作。
低碳经济模式的实现,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之间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1.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不少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例如,欧盟提出了20-20-20计划,即到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能源消费比例提高20%和清洁能源占比提高20%。
此外,欧盟还提出了低碳经济路线图,把低碳经济作为各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美国已经提出了全球变暖挑战行动计划,旨在到2025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6%~28%。
日本也制定了低碳社会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并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减少26%的目标。
韩国也提出了推进绿色经济的政策和计划。
中国也将低碳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并提出了到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目标。
2.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
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最突出的标志之一。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水力能等。
(2)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建筑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的建筑。
低碳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3)低碳交通的发展趋势。
低碳交通是指以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为目标,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方式。
未来,公共交通、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将受到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支持。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转变对策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资源利用低效,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质量不高等。
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需要转变。
以下是一些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转变对策:一、问题:资源利用低效。
传统农业经济在资源利用上存在浪费现象,例如农田水利设施破损,施肥浪费等。
对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复和更新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系统的效率,推广合理施肥技术和设备,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问题: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过于依赖人力劳动和大面积的耕作,劳动力成本高,效益低。
对策: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引进和培育适应低碳经济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智能化农机具、无人机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
同时推广温室大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三、问题:农产品质量不高。
农产品存在质量低劣、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对策: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
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农化产品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农产品安全。
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意识,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卫生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四、问题:农民收入较低。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产品销售,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较不稳定。
对策:加强农产品市场化运作,提高农民收入。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化体系,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加强农民专业化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市场意识,增强其参与市场的能力。
同时加大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问题:农业生态环境破坏。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土壤、水资源等受到污染和破坏。
对策: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发生。
低碳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低碳经济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摘要:低能耗、低污染、少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为低碳经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类型。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满足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突破口。
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策略,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低碳环保发展模式逐渐成为社会公众认可的发展模式。
推广农村低碳经济是我国实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目标。
本文以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为目标,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深入了解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阻碍,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推行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加快,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
我国整体经济结构持续维持末端层次,跻身高端产业的难度较大。
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逐渐由生产制造业转变为服务业。
高能耗、高消耗,是我国产业体系的主要特点。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速持续维持正增长。
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影响我国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
逐渐凸显的环境保护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低碳经济的
背景下,我国也进行了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各资源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精细度不足,环境保护措施不够完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推行低碳环保政策,我国可以以低碳经济为基础,探寻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长年维持高增速水平。
农村地区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目标。
我国建立农业经济结构的时间长,很多结构设定已经难以满足发展环境的需求。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经营模式单一,经营种类不足,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农村地区出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资源减少等不良现象的重要原因是粗放的农村经营模式。
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无节制地使用化肥、农药、营养素等强行加快植物的生长速度。
现代化学肥料逐渐取代了传统农家肥。
农业化肥可以降低农产品的质量,污染农产品生长的土壤,污染当地水资源。
木材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燃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生活中。
木材是农民取暖、做饭、避寒、作业的重要资源。
直接燃烧木材,资源使用效率极低,严重浪费了农村的木材资源,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堆砌如山,无人清理,极易滋生传
染疾病,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
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完全不符,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推行低碳经济,维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低碳经济时代工农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经历。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滞后。
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补贴家用,维持正常生活,很多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放弃农业生产。
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和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大。
大部分农民都没有接受过高水平文化教育,文化素质欠缺,学习农业知识的积极性不足,拒绝改变农业耕作方式,拒绝接触新的农业科技。
国家推广农业科技的难度大,推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农民拒绝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
低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农产品科技价值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低,农产品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二)农业产能偏低。
近几年,我国持续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策略。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远大于城市。
短时间内,城市改善农村整体状况的难度极高。
我国已经完善了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的生活条件。
西部农村地区是我国发展水平落后,发展问题突出的农村地区。
生产力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产能力不足,农业发展速度难以加快,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水利设施是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工具。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没有配备先进的水利设施,20世纪中期修建的水利设施沿用至今。
传统的水利设施使用时间长,损坏严重,无法胜任灌溉任务,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农业经营模式不合理。
21世纪以后,全球农业逐渐向低碳农业发展。
我国农业经济模式和低碳农业的融合度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流畅度不足,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难度大。
目前,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是我国农村经营活动的主要模式。
生产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破坏大,能耗高,是小规模生产经营模式的主要缺点。
这种经营模式难以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是我国推行农业低碳生产,转变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三、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一)建立低碳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环境保护措施完善度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严重浪费的主要原因。
很多不法分子肆意破坏森林、草场、水源,林木资源消耗过大,
草地沙化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国可以建立低碳经济环境保护措施,加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是我国各个地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方向。
保护环境资源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最优先原则。
有节制的开发农业经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保护,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确立低碳概念,发展可持续农业经济。
低碳理念认知不足,是我国公民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因。
加强社会公众对低碳理念的认知,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速度。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建立低碳环保意识,推行低碳环保发展模式,是我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维持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粮食需求总量多。
农业生产力决定了我国满足粮食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富国富民的发展目标,保证农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可以同时发展科技经济和农业经济,维持科技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使用现代化机械服务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全新的农业耕作方法。
(三)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产管理力度。
低碳环保理念已经广泛应用工业产业领域。
农业领域的低碳经济宣传严重不足。
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程度低,对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国家开展宣传工作的难度较大。
永不放弃是我国宣传部门的工作精神。
宣扬低碳环保理念,推广低碳环保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民对低碳生产
的认知程度,是我国宣传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
(四)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
促进低碳环保成本的内在化,是我国推动农业低碳化生产的重要举措。
国家政府负责管理社会,调控市场,宏观调控产业发展。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实现低碳环保目标,是国家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推行低碳环保税,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合环境污染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农业生产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遏制资源浪费行为,控制环境破坏,为低碳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济的主要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低碳化目标,我国可以加强农民的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全国各个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地区基本状况的低碳农业发展方式,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村,实地考察农业发展状况,现场指导农民的生产作业,面对面宣传低碳环保发展理念,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快农业低碳生产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张瑞琴.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考[J].中国市场,2018(29):72+83.
[2]刘华.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究[J].
经贸实践,2018,(16):79.
[3]霍清军.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J].乡村科技,2018,(22):22-23.
[4]梁晓武.低碳经济背景下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途径[J].中国林业经济,2018,(03):89-90.
[5]赵朝.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8,(13):66-67.
[6]王满仓.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