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单元写作教学探微——以统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3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观察景物。
2.学会运用不同的写景顺序来描写景物。
3.养成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景物写鲜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有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人不同的感受。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风景,美不胜收。
怎样才能把这些美好的景物描写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二、写作导航(一)基本技巧1.描写景物。
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雨是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春》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紫藤萝瀑布》作者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4.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
《雨的四季》中,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二)学法指导1.多角度观察景物。
(1)定点观察: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使用多种描写手法,从多个角度描绘景物。
2.通过赏析经典美文和分析学生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研究使用多种描写手法,从多个角度描绘景物。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经典美文和分析学生作,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学过程:一、景物导入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东升旭日、潺潺小溪和陡峭山峰的美丽。
二、写作指导1.多选角度,描绘立体图画自然景物具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种特征。
要将这些特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立体的感觉,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
许多人在写景时只惯于描绘所见的事物,这样会显得单调。
实际上,我们可以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构建一个立体的图画,给读者带来真实的感受。
2.善用修辞,绘出景物的个性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
3.寄托深情,增强景物的魅力写景不应该呆板地介绍和说明景物,而是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并以此感染和启发读者。
带着感情写作,可以给景物涂上一层鲜明的色彩,即使是平凡的景物也会变得更加迷人。
4.动静结合,写出景物的生气自然万物有些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有些则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因此,在描写景物时,既要写出静止时的美景,也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
这样文章才不会显得呆板沉闷,缺乏生气。
在写作时,一般先采用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生动活泼。
三、例文引路,掌握技巧通过品读经典美文,研究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诵读原文第四段,深入理解其中的技巧和特点。
在曲曲折折的荷塘上方,XXX的荷叶漫布着整个景象。
荷叶高高地伸出水面,像亭亭玉立的舞女裙摆。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2.能够运用景物描写的要点与技巧修改、扩写描写景物的片段。
3.在写作与交流中感受自然的美好,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指出下列诗句描写的分别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通过赏析描写景物的诗句,引导学生进入写作课的学习。
新知探究一、活动与探究1.观察与表达。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的图片,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的?试着描述景物的特征。
(3)用生动的语言,将图片中的景色描绘出来。
教师提示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认真,不遗漏细节,表述要生动具体,突出景物各自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的景物之美,激发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兴趣,为下面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做铺垫。
2.方法指导。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所学课文中的写景片段,要求学生回顾并赏析其所运用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角度、结构布局、情感表现等方面分析。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展示预设的方法与要点。
【设计意图】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其好处,感受课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
二、写作实践【活动内容】1.教师出示课件内容,要求学生分析展示的景物描写片段存在什么问题,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修改。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这是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但是对于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景物,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景物的描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景物描写片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景物进行观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描写。
5.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的写作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交流。
6.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7.布置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物,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观察景物2.抓住特点3.运用修辞4.具体、生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多种感官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适当融入自己的情感于景物描写之中。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同学们,网上有这么一段秋景视频,充满了诗情画意,进入学习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段视频,欣赏这绝美秋色。
(ppt播放视频)师总结: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影,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在雄奇瑰丽的大自然中,四时美景,美不胜收。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
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揣摩学习,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思绘景内容(写什么)观图思考,图中景物有何特征?提示:可从颜色,形状,突出特点,给人感受等方面去说。
师总结:描写景物之前,先调动感官观察景物外观: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再观察自然环境和时间变化的影响下,景物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还可以切换观察的视角,如从局部到整体,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悟绘景方法(怎么写)师:结合同学们刚刚的观察和概括,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如何用优美的语言将所见景色描绘出来呢?在写景的过程中我们能用到哪些方法呢?老师总结为以下几点:1.悉心观察:突出特征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例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朱自清《春》)这段描写中,朱自清抓住春雨特征,巧用比喻,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雨特征。
2.巧用手法:生动形象除了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调动听觉、嗅觉、触觉等其他感官,采用修辞,描写多种感受。
部编语文八上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2. 学习并总结景物描写手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把握景物特征。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观察法、描述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2. 体会情景交融的感染力,使景物鲜活起来。
二、教学重点:调动感官,善用写景手法,融情于景。
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写出景物独特之处,并将情感融于其中。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举例分析法第三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自然山水”主题编排了《三峡》《短文二篇》《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4 篇课文。
通过学习,从古人歌咏山水的优美篇章中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对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仔细品味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怀。
提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写作——学习描写景物解析人文主题:细心观察生活中的景物,眼处心生句自神。
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
语文要素: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各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语言:同学们,法国大文豪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特点。
”由此可见,写作需要观察,长时间观察,写景物更是如此。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观察景物,把握景物特征。
课件展示: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特点。
——【法】福楼拜学生活动:倾听,思考。
第11期NO.11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2018年11月November.2018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收稿日期:2018-09-10项目基金: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课题(课题编号:GZS180103)作者简介:林银美,女,漳平第三中学高级教师。
一、统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主题和写作借鉴点“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统编本”教材相关问题解答中,强调教师要注重学生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与以往教材比较,统编本的编法更注重写作单元教材的系列性编排,也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教师指导更有“抓手”。
[1] 统编本八年级单元写作安排如表1所示:[2]表1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八上/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达要得体八下学习仿写说明的顺序学写读后感/学写游记学写故事统编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是“学习描写景物”,写作目标设置为:1.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2.学会借助多种手法,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融情于景。
3.学会赏析写景文章,关注大自然,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3]基于统编本教材基础之上的读写结合,以单元写作训练实践为研究主要内容,力求探索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方法,有助于重新联系起被割裂的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写作要旨,在写作中加深阅读体验,使二者互通互辅、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梳理了人教版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主题和写作借鉴点,如表2所示:表2篇目作者主要内容写作借鉴点拓展阅读三峡郦道元生动地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句式整齐,音韵优美三峡(节选)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以清俊的笔调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意境优美苏东坡突围(节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作者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
比喻传神与朱元思书吴均描绘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
角度多变,手法多样溪流(节选)唐诗五首野望王绩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描写四季美景的诗句黄鹤楼崔颢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思。
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使至赛上王维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壮之感。
即景设喻,画面开阔渡荆门送别李白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不舍之情构思巧妙,画面开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抒发了诗人尽兴游春的无比喜悦,表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用词准确,形象生动“学习描写景物”单元写作教学探微——以统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林银美(漳平第三中学,福建 漳平 364400)摘 要:基于统编本教材基础之上的读写结合,以单元写作训练实践为研究主要内容,力求探索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方法,有助于重新联系被割裂的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写作要旨,在写作中加深阅读体验,使二者互通互辅、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梳理了人教版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主题和写作借鉴点,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描写景物”写作训练。
关键词:统编本教材;初中语文;景物描写;写作单元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8)11-0032-03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33 2018年第11期二、单元写作导航:淡妆浓抹须相宜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好的作品离不开成功的景物描写,它可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茅盾曾经说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为文章中心服务。
”[5]景物描写作用重大。
然而在景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无从下手,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情。
那么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呢?(一)描写景物要言之有物描写景物要能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要言之有物。
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
如《与朱元思书》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
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接着用“千丈见底”写江水之清,再用“游鱼细石”写江水之净。
然后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急湍猛浪的激越美。
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壮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写山势本身之奇,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万籁之奇,最后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之形、声、色,都紧扣一个“奇”字[6],短文彰显作者观察之功力,写作之匠心,可谓生花妙笔。
再如《三峡》全文仅一百多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出了三峡山的高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水势之大,“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水流速度之快,笔墨极其简省,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了江水的清澈;“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了猿啼的悲伤,表现了秋日三峡山水的凄冷肃杀。
这样的描写有声有色,形象传神,富有感染力。
[7](二)描写景物要言之有序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远望、近观,也可以仰视、俯视。
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做到描写景物言之有序。
如《答谢中书书》文章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接着,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
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构思缜密,十分难得[6]。
再如《三峡》描写三峡自然景观,开篇由山势起笔,写山高岭连,接着承山高江窄写水势,再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四季顺序,即夏天江水暴涨,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秋季涧水枯落。
百余字的篇幅精巧地将三峡的秀丽风光、四时之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7](三)描写景物要言之有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描写景物要言之有情,如《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念无与为乐者”“遂”“寻”等无不显露出作者微妙的感情变化。
结尾更是用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心情。
写月夜美景,又由眼前之景推展开去,兼及遭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不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
这种旷达情怀使这篇散文也显得十分潇洒[8]。
又如《使至塞上》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草、孤雁自比,即景设喻,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孤寂落寞的心绪。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诗人坚毅刚强的人格与孤寂惆怅的感受融入雄奇苍茫的自然景色之中。
上句写沙漠浩瀚,无边无际,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影,地上不见草木,不见行人。
极目远眺,但见天边有一缕尘烟在升腾,诗人的内心为之一震。
下句写傍晚所见之景,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烁着粼粼波光,恍如红日出入于长河之中,给黄河增添了吞云吐日的宏阔气势,使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
这一联对仗工整,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了落日时分的大漠景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9]三、小试牛刀,教材文题“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选择你最喜欢的个500字。
[9]学生讨论创作训练(30分钟),教师归纳点评(15分钟):1.要抓住所选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
比如春天百花盛开,夏天暴雨倾盆,秋天枫叶似火,冬天雪花纷飞等。
2.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个景物在某一季节的特点。
342018年第11期程林珊:”互联网+班级管理” 改进德育实效3.要把“我”对所选季节的喜爱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四、课后巩固,真题演练2017年福建中考作文是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想写好这道题目,审题立意是关键。
要懂得抓关键词,题目“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中,“站点”“风景”是关键词,我们都要知晓其含义。
“站点”在材料中已经给予充分说明,即提醒考生应选取人生路上的某一个节点,或是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或相遇或告别,或失败或成功,或笑声或泪水,或孤独或神伤,或自信或警醒,或对自己有深远影响的人,或震撼自己心灵的事……这些都可以看成人生的“站点”。
“风景”则是全文的写作重点,它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人生的收获与成长、生命成长中的特珠意义和感悟等。
考生在写作时应紧扣题目,注意点题。
而点题的重点不在景而在悟:每一个“站点”都蕴含着人生的真谛,并影响着自己,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唯有悟,景才有意义和价值,才值得回味和抒写。
写记叙文,考生可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从日常生活片段入手,如家人温馨的陪伴、友人热切的鼓励、师长殷切的叮咛、陌生人友善的微笑;也可以从某次意外的发现着笔,如雨后的森林、烈日下的花朵……细细描摹,写出感悟,这样的风景更能打动人心。
写议论文,考生应能辩证地分析、阐释“站点”,或用发展的眼光发现并串联“站点”之间的联系,或对由一个又一个站点组成的“人生链条”展开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1]温儒敏. 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J].小学语文,2016(9)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编写说明(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4, 189.[4]温儒敏.语文教科书编修的十二个问题[J].内蒙古教育,2014(4).[5]高茂辉.景物描写的作用[J].教师之友,1998(10).[6]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与朱元思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58.[7]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三峡(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30.[8]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记承天寺夜游(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45.[9]杜志建.教材帮(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Z].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6,114.林银美:“学习描写景物”单元写作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