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 格式:pdf
- 大小:78.06 KB
- 文档页数:1
中药加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作者:于志刚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07期[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灸基础上加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以针灸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盆腔炎; 慢性病; 针灸; 中药[中图分类号] R2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7-44-02慢性盆腔炎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的慢性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常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病程迁延所致。
笔者采用中药加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收到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2003年10月~200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患者。
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3年。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1]标准。
(1)病史: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
(2)临床表现:下腹胀坠、疼痛、腰骶部疼痛,于性交、劳累、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月经失调、不孕。
(3)妇科检查:宫体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双侧压痛、片状增厚、条索状或囊性肿物。
(4)B超:炎性包块、实质不均暗区内有光点、输卵管积水液性暗区。
1.3 方法1.3.1 对照组取穴[2]: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子宫。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两腿自然伸开。
针刺手法:中极、关元、气海用补法,轻刺激;三阴交、足三里、子宫用平补平泻法。
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2疗程。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85·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慢性盆腔炎已成为女性人群常见的妇科疾病。
临床上为提高治疗效果,在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药物,对慢性盆腔炎进行分析,属于湿热瘀结、气滞血瘀。
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和临床表现打破传统的治疗方案[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30例/组。
常规组患者年龄均在27~50岁,平均年龄(38.27±11.85)岁,病程为6~12月,平均病程为(9.05±2.38)个月;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在26~54岁,平均年龄(40.22±14.99)岁,病程为4~10月,平均病程为(8.14±2.02)个月。
经统计两组患者均确诊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盆腔炎,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
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案,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均告知患者和家属,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1.2…方法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采取不同药物辅助治疗,常规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主要药物为甲硝唑和氨苄西林钠。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组基础上再介入少腹逐瘀汤和桂枝茯苓汤,其中少腹逐瘀汤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诸药组成,用水煎煮;桂枝茯苓汤由药方由桂枝、茯苓、芍药、桃仁、丹皮、白蜜等药物组成,用水煎煮,分两次服用,一日一剂,如遇经期停止用药。
以上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谨遵医嘱,在医生安排下用、进食。
医护人员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临床表现变化,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
1.3…疗效判定两组患者在开展不同治疗方案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适症状改善情况,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显效:患者盆腔内无积液,无任何炎症;有效:患者盆腔内积液减少,偶有疼痛不适感;无效:无任何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超声观察摘要】目的通过超声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方法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即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静滴青霉素和甲硝唑。
超声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6.7%,对照组的有效率:66.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很好疗效,超声是观察其疗效的行之有效便捷的方法。
【关键词】超声慢性盆腔炎少腹逐瘀汤盆腔炎是现代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
许多急性盆腔炎患者,因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转变成慢性盆腔炎[1],慢性盆腔炎病程长且顽固,给许多女性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
年近来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超声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探讨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经临床诊断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20-30岁10例,31-40岁12例,41-50岁8例。
经超声检查,治疗组患者盆腔积液15例,炎性包块9例,盆腔脓肿6例。
对照组30例,20-30岁9例,31-40岁14例,41-50岁7例。
经超声检查,盆腔积液14例,炎性包块12例,盆腔脓肿4例。
各组患者年龄及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 <0.05)1.2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2]制定。
症状:下腹痛或坠胀痛,或腰骶疼痛,疼痛一般不很强烈,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白带增多,月经异常,低热,不孕。
妇科检查:子宫常呈后倾后屈,子宫大小正常,固定,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呈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或扪及肿块,活动多受限。
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或炎性包块或附件增厚。
超声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3]制定:附件部可探及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增厚迂曲的连续带状结构;内部呈无回声区,或有少许细弱光点,有时可见液平分层征;管状长形肿块边缘增厚,部规则或模糊;子宫直肠凹处呈椭圆形无回声区;双侧附件部出现纺锤形肿块图像、囊实混合性肿块;子宫增大,宫腔内出现液性无回声区或肌层内有不均质的光点回声。
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傅捷1,夏阳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寒湿凝滞证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7例证属寒湿凝滞证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
对照组单纯应用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治疗组应用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寒湿凝滞证慢性盆腔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慢性盆腔炎[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849(2012)14-1513-02[通信作者]夏阳,E -mail :xiayang000@126.com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或延至整个盆腔继而腹膜。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和工作。
笔者在临床发现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87例证属寒湿凝滞证慢性盆腔炎患者,患者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临床表现可有低热、乏力,下腹部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白带增多,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不孕。
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可有压痛,宫颈举痛,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条索状或片状增厚、压痛,有时可触及包块,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以及《中医妇产科学》[2]拟定。
主症:下腹胀痛有冷感;腰骶胀痛或冷痛不适;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或见月经延后,色紫暗。
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化裁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赖永娥;张朝阳;欧有权;李华娣;罗润嫦【摘要】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痊愈4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局部体征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包块面积、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能够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4(014)010【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汤;疗效【作者】赖永娥;张朝阳;欧有权;李华娣;罗润嫦【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3桂枝茯苓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可活血化瘀,缓消瘀块,用于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
少腹逐瘀汤主要用于治疗少腹瘀血积块、瘀血阻滞。
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有协同活血化瘀、缓消症块的作用。
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桂枝茯苓丸配合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年龄 25~59岁,平均(42.5±11.6)岁;病程 3个月~10年,平均(3.5±1.2)年;一侧腹痛 66例,双侧腹痛54例;腰骶酸痛50例,肛门坠胀20例。
慢性盆腔炎患者少腹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梁耐鹏作者单位:452470河南郑州,登封市中医院ʌ摘要ɔ目的㊀讨论慢性盆腔炎患者少腹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㊀选取我院中救治的慢性盆腔炎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少腹逐瘀汤组以及常规组.结果㊀少腹逐瘀汤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少腹逐瘀汤组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㊀对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实行少腹逐瘀汤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ʌ关键词ɔ慢性盆腔炎;少腹逐瘀汤;临床效果ʌ中图分类号ɔR 181.3+2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776-01㊀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临床上会在卵巢,输卵管,盆腔结缔组织中发生.慢性炎症是由于盆腔充血,瘢痕粘连以及盆腔淤血等造成的[1].本文中选取我院中救治的慢性盆腔炎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少腹逐瘀汤组以及常规组,具体报道如下所示.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选取2014年到2016年我院中救治的慢性盆腔炎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少腹逐瘀汤组以及常规组.其中,少腹逐瘀汤组中有30例患者,最小的患者有21岁,最大的患者有54岁,平均年龄为(31.7ʃ5.7)岁.有9例患者在更年期,有21例患者在育龄期.有9例为输卵管卵巢炎,有11例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有10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炎.常规组中有30例患者,最小的患者有22岁,最大的患者有53岁,平均年龄为(30.9ʃ5.9)岁.有10例患者在更年期,有20例患者在育龄期.有10例为输卵管卵巢炎,有9例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有11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炎.1.2㊀方法㊀在常规组中使用使用泰利必妥,每次0.2克,每天3次.甲硝唑每次0.4克,每天3次.在少腹逐瘀汤组中使用少腹逐瘀汤治疗,药方为,3克干姜,6克小茴香,6克没药,6克延胡索,3克肉桂,9克川穹,9克当归,6克赤芍,9克蒲黄,6克灵脂.根据患者的体质进行基础方的加减.如果患者是下焦湿热型,患者出现起伏的低热,并腰酸腹痛,经期前或者经期出现劳累病情会加重,少腹坠胀,经行不调,量多,白带出现黄稠,并且味臭,尿液发黄,大便干燥,苔黄腻脉滑数.在治疗中将基础方中的干姜,肉桂去掉,添加30克败酱草,20克生苡米,30克的马齿觅,15克蒲公英,12克的柴胡,12克的陈皮,20克的鱼腥草,6克川楝子.对于寒凝气滞型,患者出现少腹坠胀冷痛的情况,畏寒肢冷,腰骶酸痛,经血量少,带下清稀的量多,并且舌质淡具有淤点,脉沉迟等.在治疗中使用行气化瘀,温经散寒的方法,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添加12克艾叶,12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穿山甲,9克木香.对于气滞血瘀型,患者出现少腹坠痛,长期的隐痛或者针刺疼,疼痛的位置不会移动.可以感到包块,患者的月经不调,会出现经色的紫黑有块,并且出现白带增多的情况.患者会出现舌质暗紫,苔白,有瘀斑,并且脉涩或者沉.在治疗中使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添加6克三棱,10克香附,10克穿山甲,20克牡蛎,6克文术,10克青皮.使用水将药煎熬,每天服用1级药汁,将药渣使用布包好,并敷到关元穴上.1.3㊀统计学方法㊀采用S P S 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的方式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 检验,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x 2检验,设P <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少腹逐瘀汤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少腹逐瘀汤组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㊀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愈率的情况组别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少腹逐瘀汤组301514196.67%50.00%常规组301016486.67%33.33%3㊀讨论在中医上认为慢性盆腔炎是 带下病 , 痛经 , 妇人腹痛 等范畴[2].在中医治疗中使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具有温经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3].在古方中少腹淤血的症状为块而不痛,疼痛不块,崩漏少腹痛,白带等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相似[4].使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可以有效的改善盆腔炎证的血流量,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抗菌消炎的作用.药方中,当归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川穹,赤芍具有扩张血管,行气养血的作用.患者的体质可以分为下焦湿热型,寒凝气滞型,气滞血瘀型等.根据体质的不同对基础方进行加减,从而更适合患者治疗[5].下焦湿热型患者在治疗中将基础方中的干姜,肉桂去掉,添加败酱草,生苡米,马齿觅,蒲公英,柴胡,陈皮,鱼腥草,川楝子.寒凝气滞型,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添加艾叶,乌药,香附,穿山甲,木香.气滞血瘀型,在基础方的基础上添加三棱,香附,穿山甲,牡蛎,文术,青皮.本文中选取我院中救治的慢性盆腔炎的患者6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少腹逐瘀汤组以及常规组.结果,少腹逐瘀汤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少腹逐瘀汤组的治愈率高于常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李国香等[6]研究的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研究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综上,对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实行少腹逐瘀汤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参考文献[1]㊀尚雅琼.加减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5例临床观察[J ].医药前沿,2016,6(5):351-352.[2]㊀王生林,张志良.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临床观察[J ].国医论坛,2012,27(1):29.[3]㊀毛清华.少腹逐瘀汤联合抗生素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6):35-36.[4]㊀庄穗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7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81-82.[5]㊀汪永国,刘成龙,宋菁玲等.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8):35-36.[6]㊀李国香.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2):48.参考文献[1]㊀刘永鑫,刘卓民,刘卫明等.改良温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02(1):7-9.[2]㊀刘永鑫,刘卓民,韦欢等.改良温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7):685-686,787.[3]㊀张青,李伟,张琳静等.活血化瘀中药配合矿物质热敷治疗颈肩腰腿痛962例[J ].陕西中医,2014,(1):28-28,29.[4]㊀周海涛.加味止痉散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症的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03(8):163-164.[5]㊀张长伟.脊柱局部正骨推拿配合四物四妙汤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6,32(10):42-43.[6]㊀陈太声,张迎春.强腰活络方加减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2014,(12):1623-162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