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词四首 同步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21.52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班别:姓名:学号:《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4课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达标(共6题;)1.对下列诗歌分析正确的是()A. 《观沧海》——背景:北征乌桓失败。
诗歌特征:悲凉。
B.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出诗人感觉旅途的顺利。
C.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是宋代诗人。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
2.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
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京沪高铁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将建的众多铁路专线中最主要的一条,以后京广、京哈、沈达、陇海线也将相继建设。
B. 意想不到的微笑,在童老师的眼底一闪:“好,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C.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D. 人生百年,是为个人的名利而苦苦钻营?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不懈奋斗?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4.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作者伟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jié)咏.志(yǒng)子规啼.(dì)B.竦.峙(sǒng)枯.藤(kū)断肠.人(cáng)C.萧瑟.(sè)天涯.(yá)夜郎.西(láng)D.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āo)2.下面诗句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C.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朱自清创作的《春》,以清晰的脉络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二、情景默写5.(题文)根据提示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四首》同步试卷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灿烂(làn)澹(zhān)澹子规啼(tí)B. 萧瑟(sè)竦峙(sì)歌咏(yǒng)C. 枯藤(téng)沧(cāng)海一帆悬(xuán)D. 碣(hè)石归雁(yàn)断肠(cháng)人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D.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下列对《观沧海》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4.下列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
B. 诗人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 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5.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从表达方式看,《观沧海》是一首想象类的抒情诗。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三四句抒写了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海日生残夜”表现太阳初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被撕破,一个“残”字写出了黑夜将不可抗地消失。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1)水何澹澹,。
(2) ,洪波涌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既写景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的语句,“ ,,”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答案】(1)山岛竦峙(2)秋风萧瑟(3)随君直到夜郎西(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解析】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翼德,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答案】A【解析】B.作者曹操,字孟德。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
3.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
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________天【答案】谈【解析】对仗的要求: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水何淡淡B. 山岛竦峙.(shì)左迁龙标C. 秋风萧瑟.(sè)夕阳西下D. 子规啼.(tí)枯籐老树【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应为“水何澹澹”;B项应为山岛竦峙(zhì);D 项应为“枯藤老树”。
故选C。
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 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B. 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C. 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D. 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的词语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的意思应该是“银河”。
3.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杨花落尽/子规/啼D. 枯藤/老树/昏鸦【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
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
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
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
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部编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 4 课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1一、选择题1.以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东临碣石( ji é)水何澹澹(dàn)B.山岛竦峙( sǒ ng zh)ì幸甚至哉( zāi)C. 星汉绚烂( càn)歌以咏志(yǒ ng)D. 杨花落尽子规啼(dì)枯藤老树昏鸦(kū)2.以下各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秋风萧瑟,洪波拥起。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标过五溪。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旋。
3.对句中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水何澹澹(水波涟漪的样子)B.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C..我寄愁心与明月(和,跟)D.枯藤老树昏鸦(傍晚时要回巢的乌鸦)4.把下边这些句子从头摆列,意思连接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① 在杨花落尽、杜鹃叫声声的节气② 他想把自己的想念交托给明月③ 李白十分担忧④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芜⑤ 李白惊悉挚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⑥ 带给远方孤独的朋友A. ①④⑤②③⑥B. ⑤④③①②⑥C. ①⑤④③②⑥D. ⑤③④②①⑥5.以下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滋味多么鲜美啊,白菜包成的饺子!B. 先人有诗云:“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辰落人间”。
C. 他从家到学校只需六七分钟的时间。
D. 现在,正在播什么《大概在冬天》,弄得贾里内心冷飕飕的。
6.以下句子的摆列次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 百般不可以调解思情,不如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 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改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③ 从古到现在,乡愁是诗人的难过。
④ 没有什么再像乡愁相同令我伤心,这么漂亮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材能表达。
⑤ 诗云:今晚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7.填空。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古诗文默写。
a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b曲径通幽处,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________,若出其中。
(曹操《观沧海》)d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e《次北固山下》中,表新旧更替,时序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f《夜雨寄北》中,表达离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g《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作家作品,下面连线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 《次北固山下》——王湾——汉代乐府诗B. 《风筝》——鲁迅——散文C. 《山市》——蒲松龄——明代文学家D. 《绿色蝈蝈》——法布尔——德国昆虫学家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A. 梳洗吧,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望江南》)B.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
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下列对作家作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过零丁洋》和《己亥杂诗》不属于同一朝代的作品。
B. 《行路难》和《渡荆门送别》不属于同一诗人的作品。
C. 《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属于同一文体的作品。
D. 《次北固山下》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边塞诗类型的作品。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渊明是晋朝著名的田园诗人。
他在《饮酒》中描绘了归隐田园之后悠然自得的心境。
B. 《雁门太守行》属古体诗,诗中描绘了边塞战斗生活,显得悲壮、惨烈。
C.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属于绝句,整首诗清新、自然,运笔细腻传神,勾勒了一幅颇具特色的早春图。
阅读七年级语文上15 课《古代诗歌四首》 , 回答以下问题。
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其子曹丕称帝后 , 追尊为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 , 曹操以四言诗著称 , 是继《诗经》此后四言诗的又一顶峰。
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
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代加的, 原是《》的第一章 , 选自《》。
建安十二年( 207), 曹操带领大军讨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一致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
远征途中, 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
3、给下边的加横线字注音。
⑴东临碣石()⑵山岛竦峙()4、解说下边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⑵秋风萧瑟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怀的诗歌 , 开头以“”字统率以下的十句写景句 , 此中前六句写 , 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 , 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 , 与诗的内容没关。
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 请你谈谈幸亏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绘沧海镜像的诗句中 , 写动景诗句是 , 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 , 再描述海绵风景 , 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 , 先远观 , 再近观 , 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写实景 , 再写虚景 , 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诗人先全景式地睁开海洋情景, 在描述山岛风光 , 最后在描述海洋波浪汹涌的基础上 , 借吞吐日月星斗的气概来抒发自己广博的胸怀。
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 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 , 是一个奸雄。
明显那是一种误会, 是文学形象。
请你联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认识 , 谈谈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剖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址(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 , “观”字统率全篇 , 以下十句 , 皆为观海所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是代著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答案)《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3、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
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钱塘湖春行》一、常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
3、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探究提高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天净沙秋思》一、常识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
(课后完成)深秋,夕阳西下。
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