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04 MB
- 文档页数:145
水面光伏(渔光互补)施工组织的策划与实施水面光伏(渔光互补)施工组织的策划与实施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的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水面光伏(渔光互补)项目应运而生,即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为了保证水面光伏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策划与实施。
2. 施工组织策划2.1 项目目标本次施工组织的目标是确保水面光伏(渔光互补)项目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的和谐共生。
2.2 施工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施工组织结构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部、施工技术部、质量安全部、采购与物流部、财务管理部。
2.3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项目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人员计划、设备材料计划等,确保项目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推进。
2.4 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安全无隐患。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
2.5 采购与物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确保设备、材料及时到位,降低项目成本。
同时,合理安排物流运输,确保设备、材料安全运输至施工现场。
2.6 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合理预算,严格控制成本,确保项目经济效益最大化。
3. 施工实施3.1 施工准备提前进行施工现场勘查,了解地质、水文、气象等情况,为施工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相关技能。
3.2 施工流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依次进行桩基施工、光伏支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渔业养殖设施建设等工序。
3.3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对关键工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3.4 施工安全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70MW渔光互补太阳能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70MW渔光互补太阳能电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说明。
该电站项目旨在利用太阳能和渔光互补技术,为人们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
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高效、安全地进行。
2. 施工组织结构为了高效管理项目的施工工作,本文档提出以下施工组织结构:2.1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将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施工活动,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并与各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调。
2.2 施工团队施工团队将包括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将负责具体的施工任务,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2.3 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将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确保项目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3. 施工流程为保证项目按计划有序进行,下面是项目的施工流程:3.1 前期准备前期准备阶段将进行场地勘察、设计优化,并准备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
3.2 基础建设基础建设阶段包括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网连接等工作。
3.3 光伏组件安装光伏组件安装阶段将进行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和连接工作。
3.4 渔光互补系统建设渔光互补系统建设阶段将进行渔光互补技术的安装和调试。
3.5 系统测试和调试系统建设完成后,将进行系统测试和调试,确保电站正常运行。
3.6 竣工验收竣工验收阶段将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包括质量检查和安全评估等。
4. 安全管理措施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本文档提出以下安全管理措施:4.1 安全教育培训对施工团队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4.2 安全监控设置安全监控措施,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4.3 风险评估与预防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5. 总结70MW渔光互补太阳能电站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将确保项目高效、安全地进行。
施工团队将按照施工流程展开工作,并采取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
希望本文档能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和指导。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及依据1 编制说明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以达到保质、保量、按期、高效完成施工任务为目的,通过对施工生产的物质组织、生产力组织、施工条件组织以及生活条件组织,使施工工作能连续、均衡、有计划的进行,编制中严格按照施工文件合同和施工图纸的有关容,和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踏看情况,并结合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施工要求为原则,通过多种方案比较后进行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确保该电站项目在首年发电量、年均发电量、年衰减率等各项拟定目标的得以达成。
2 编制依据1、--市--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的招标文件和可研报告。
2、本工程现有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
3、本工程的地质勘察资料。
4、引用我公司质量保证手册、有关程序文件以及相关的作业指导书。
5、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5.1 建筑工程验收标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GJ311-20135.2 电气仪表安装工程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 -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 -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 -20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 - 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2014《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5.3其他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 —2014《施工临时用电规范》 JGJ46 — 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 2011《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2012《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795-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3 编制原则3.1 科技领先原则结合本公司在类似工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机制,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用科技领先的原则指导施工。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日期:2017年10月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6)三、工程特点及主要工作量 (7)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9)一、组织机构设置 (9)二、工程管理模式 (10)三、人员岗位职责 (10)四、人力资源和施工机械配置 (11)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 (16)一、工期目标 (16)二、进度计划 (16)第四章施工总平图布置及交通运输 (17)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18)一、土建部分 (18)2. 桩基施工 (20)3.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 (22)4. 电池组串支架基础场平 (23)5. 电池组串及支架基础安装 (23)6. 栈桥、水泵房等模板工程 (23)7. 栈桥、水泵房、相变器、逆变器室等钢筋工程 (27)8. 栈桥、水泵房、相变器、逆变器室等混凝土工程 (29)9. 墙体工程 (31)10. 给排水系统 (38)11. 消防系统 (38)11. 主要建筑物装饰工程施工 (40)12. 道路工程施工 (42)二、电气部分 (44)1. 35kV配电装置及低压所用电系统系统安装 (44)2. 电缆敷设施工 (50)3. 电缆头制作 (51)4. 电缆防火封堵 (52)5. 控制、直流系统安装 (53)6. 电气接地施工 (54)第六章工程总承包管理 (57)一、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管理 (57)2.安全环境目标 (58)3.安全保证体系 (43)4.保证安全的措施 (58)二、文明施工管理 (63)三、质量管理 (65)1.质量方针 (65)2.质量目标 (66)3.质量保证体系 (66)4.质量保证措施 (68)5.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处理、控制的详细措施 (71)五、工程造价管理 (75)1.实行工程招标制 (75)2.施工图设计 (76)3.合同管理 (76)4.设计变更与新增工程 (76)5.工程费用管理 (77)6.工程付款管理 (77)7.结算管理 (78)六、工程物资管理 (78)1.工程物资管理原则 (78)2.物资的接收、开箱、验收 (78)4.设备开箱资料 (80)5.物资的贮存 (81)6.物资的防护 (82)7.物资的发货 (83)8.现场物资设备运输应满足的要求 (84)9.物资的紧急放行 (85)10.物资的移交 (86)11.工程技术管理 (86)11.1施工组织设计编报与审批 (86)11.2施工图纸确认、会审 (88)11.3施工技术交底管理 (90)11.4设计变更管理 (90)12.工程图纸、文件资料管理 (92)七、调试工作管理 (94)1.各单位的职责 (94)2.调试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98)3.施工总平面管理 (100)4.管理分工 (101)5.施工总平面管理的要求 (102)6.施工场地及临建 (104)7.现场力能供应管理 (105)9.土石方管理 (108)10.施工废弃物管理 (109)11.现场消防管理 (110)12.现场保卫管理 (111)八、主要危险源的识别及风险控制对策 (81)1.施工管理 (81)2.安全防护用品/设施 (98)3.电源及用电设备 (100)4.消防安全 (85)5.构支架安装 (85)6.设备安装 (86)7.电缆敷设 (87)8.电器调试高压试验 (88)9.焊接及气瓶管理 (89)九、应急预案 (90)1.目的 (90)2.应急管理原则 (90)3.应急管理 (90)4.事故管理 (93)5.应急预案的实施 (93)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施工组织设计编审规定》(Q/AEPC-M GC01-2004);2.《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号);3.《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 248-2008;4.《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工[2003]168号);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3-1997(2005年确认);6.设计院设计的图纸;7.合同;8.采用的标准及规程、规范8.1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标准和规程、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
水面光伏(渔光互补)施工组织方案本文介绍了肥西余六水库2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在编制本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施工组织管理、施工进度计划控制、主要施工方法、质量目标、材料及机械设备的配备、主要技术质量、安全措施、文明施工等因素,力求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并且简洁明了。
第一章编制说明和工程概况本节介绍了昆明工务段火烧坝林务工区生产设施改造工程的施工任务,并承诺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争取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了相关建筑工程法规、规范和标准,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和公司质量手册等要求。
第二节工程概况本节未提供任何有用信息,因此已删除。
第二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本章介绍了施工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代表等。
同时也提到了各个机构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施工部署本章详细介绍了施工部署的具体内容,包括施工场地准备、施工队伍组建、施工方案制定、材料设备采购和运输等。
同时也提到了施工期间的安全措施和文明施工要求。
第四章施工计划本章介绍了施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工程量计算、工期计划、资源调配和进度控制等。
同时也提到了应对不可预见情况的应急措施。
第五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本章详细介绍了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措施的实施,包括材料设备的选择和检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以及竣工验收和质量保证文件的整理等。
第六章文明施工管理措施本章介绍了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的实施,包括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卫生保洁和安全警示等。
同时也提到了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第七章季节性施工措施本章介绍了季节性施工措施的实施,包括夏季高温天气和冬季低温天气的应对措施。
同时也提到了施工人员的健康保护和安全防范。
The XXX Kunming Railway Works Fire Burned Forest Management Area is XXX Forest。
水面光伏(渔光融合)的施工组织设计水面光伏(渔光融合)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背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水面光伏(渔光融合)项目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受到关注。
此类项目将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既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又提高了水域资源的利用效率。
为了保证水面光伏项目的顺利施工,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2. 施工目标1. 确保工程质量: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确保光伏组件安装、电气设备调试等各项工作符合设计要求。
2. 保障施工安全: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及设备安全。
3. 控制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4. 保护水域环境: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3. 施工内容1. 光伏支架安装:包括基础施工、支架组装、光伏组件安装等。
2. 电气设备安装:包括汇流箱、逆变器、电缆敷设等。
3. 防雷及接地系统施工:包括防雷设备安装、接地网施工等。
4. 监控系统安装:包括数据采集器、摄像头等设备的安装调试。
5. 施工临时设施搭建:包括施工临时道路、营地、临时水电等。
4. 施工组织结构1. 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整体的组织、协调、管理与决策。
2. 技术团队:负责施工方案的制定、技术支持及质量把控。
3. 施工团队:负责现场施工,包括光伏支架安装、电气设备安装等。
4. 安全监控团队: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与事故处理。
5. 环境保护团队:负责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5. 施工流程1. 施工前准备:主要包括施工现场勘察、施工方案制定、人员培训、施工材料准备等。
2. 施工临时设施搭建:根据施工需求,搭建临时道路、营地、临时水电等设施。
3. 光伏支架安装:进行基础施工、支架组装、光伏组件安装等。
4. 电气设备安装:包括汇流箱、逆变器、电缆敷设等。
5. 防雷及接地系统施工:安装防雷设备、施工接地网等。
6. 监控系统安装:安装数据采集器、摄像头等设备,并进行调试。
渔光互补光伏施工方案设计背景渔光互补光伏是一种将光伏发电系统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
其通过在渔池或养殖网箱上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以实现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双重效益。
设计目标本方案的设计目标是在保证光伏发电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渔业养殖的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足够的光伏发电量,以满足养殖设施的电力需求。
2. 保证光伏设备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对渔业养殖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优化光伏发电系统的布局,最大程度地利用可用的光照资源。
4. 降低施工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方案设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1. 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根据渔业养殖场地的特点和需求,选用适合的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电池板和支架。
2. 设计适当的电池储能系统: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储存电能以供夜间或低光照条件下使用。
根据养殖场的负荷需求和光伏发电量,设计合适的电池储能系统。
3. 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安装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电池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情况等。
并通过管理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运维管理。
渔业养殖设施设计1. 光伏组件布局:根据光照强度和渔池或养殖网箱的布局,合理安排光伏组件的摆放位置和角度,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光照资源。
2. 光伏组件遮挡与保护:光伏组件的安装应避免对渔业养殖设施产生遮挡影响,同时需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渔业养殖设施损坏光伏组件。
施工和维护1. 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所有操作符合相关安全规范,并避免对渔业养殖设施造成损害。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以最小化对渔业养殖的干扰。
2. 维护与检修:定期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定期清洁光伏组件表面,保证发电效率。
总结本文提出了一份渔光互补光伏施工方案设计,旨在实现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的双重效益。
该方案通过合理的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渔业养殖设施布局和施工维护策略,既满足了养殖设施的电力需求,又最大程度地利用光照资源。
渔业光伏(渔光互补)工程组织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渔业光伏(渔光互补)工程的组织实施提供指导和方案。
渔业光伏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与渔业产业相结合,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渔业产业的发展。
2. 目标本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渔业场所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以提供清洁能源,并实现渔业产业与能源产业的互补发展。
3. 实施步骤3.1 前期准备- 确定合适的渔业场所:选择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渔业场所,如渔港、养殖场等。
- 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所选渔业场所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光伏发电系统的适用性和经济效益。
- 获取必要的许可和审批:根据当地法律法规,申请并获取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所需的许可和审批。
3.2 设计与采购- 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根据渔业场所的特点和能源需求,设计适合的光伏发电系统方案。
- 采购设备和材料: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光伏电池板、逆变器等设备和材料。
3.3 施工与安装- 确定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安装位置、布线等。
- 进行施工和安装: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3.4 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监测:建立系统监测机制,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
- 定期维护与检修:制定定期维护计划,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4. 风险与问题在实施渔业光伏工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和问题:- 技术风险: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可能存在技术难题和风险。
- 经济风险:投资回报周期可能较长,经济效益不确定。
- 法律风险:需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获取必要的许可和审批。
5. 结论渔业光伏(渔光互补)工程的组织实施方案包括前期准备、设计与采购、施工与安装以及运行与维护等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技术、经济和法律风险,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实施,渔业光伏工程将为渔业产业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支持,推动渔业与能源产业的互补发展。
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渔光互补光伏项目项目位置:渔村河道总装机容量:XXXkWp项目类型: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单位:XXX公司项目施工单位:XXX公司二、项目特点:1.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是利用渔村河道水面进行光伏电站的搭建,通过太阳能板的转化,实现电能的产生。
2.光伏板与水面之间通过支架进行固定,光伏板的布局应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3.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同时考虑到渔村的产业发展,可以为渔民提供鱼苗养殖和蔬菜种植的场地。
三、施工组织设计内容:1.总体施工方案:(1)项目规划:按照实际场地情况,将光伏板进行布局,确保光照充足且渔船能够正常通过。
(2)材料采购:根据项目需要,及时采购光伏板、支架、螺栓等施工所需材料。
(3)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作业人员及机械设备的配置,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4)施工周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施工周期,并安排工期计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2.组织架构:(1)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全面协调和管理,包括进度控制、质量管理、安全监督等。
(3)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4)现场施工人员: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具体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3.施工过程:(1)地基及基础施工:对光伏板支架的基础进行施工,确保支架的稳固性。
(2)光伏板安装:将光伏板依次安装到支架上,注意固定及间距的要求,确保光伏板的稳固和最大利用光能。
(3)布线及接线:对光伏板进行布线,接线时要注意接触面的质量,以免发生接触不良导致损耗。
(4)调试及试运行:完成光伏板的安装后,对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部分正常运行,进行试运行,消除故障。
(5)防护及清理:根据现场要求,进行防护措施和现场清理,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整洁。
4.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严禁乱倒废水和废弃物。
(2)强制要求现场人员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渔业光伏(渔光互补)工程组织实施方案1. 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渔业光伏(渔光互补)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潜力。
通过在渔业水域上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可以实现渔业与光伏发电的互惠共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
2. 目标本工程组织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在渔业水域上建设和运营渔业光伏(渔光互补)工程,以提供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并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
3. 实施策略为了确保实施方案的简单性和避免法律纠纷,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1. 选址:选择合适的渔业水域作为建设渔业光伏工程的地点。
选址应考虑渔业资源、环境影响、土地利用等因素,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建设:制定详细的工程建设计划,确保光伏发电设施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渔业活动的需求,并采取措施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3. 运营管理:建立科学的运营管理机制,确保渔业光伏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产能发挥。
包括设立专门的管理团队、建立监测系统、制定维护计划等。
4. 渔业发展:与渔业相关的产业链合作,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
例如,与渔业养殖场合作,为其提供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成本。
4. 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需求和目标;2. 选址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渔业水域;3.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获得相关审批文件;4. 制定建设和运营管理方案;5. 开展工程建设,并进行监督和验收;6. 建立运营管理机制,并投入运营;7. 与渔业相关产业链合作,促进渔业经济发展;8. 定期进行运营维护和性能评估。
5. 风险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1. 环境风险: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
2. 技术风险:光伏发电设施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
需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和实地考察,选择可信赖的供应商和技术方案。
3. 经济风险: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
需进行充分的经济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和经营模式。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日期:2017年10月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6)三、工程特点及主要工作量 (7)第二章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9)一、组织机构设置 (9)二、工程管理模式 (10)三、人员岗位职责 (10)四、人力资源和施工机械配置 (11)第三章工程进度计划 (16)一、工期目标 (16)二、进度计划 (16)第四章施工总平图布置及交通运输 (17)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18)一、土建部分 (18)2. 桩基施工 (20)3. 土方开挖工程施工 (22)4. 电池组串支架基础场平 (23)5. 电池组串及支架基础安装 (23)6. 栈桥、水泵房等模板工程 (23)7. 栈桥、水泵房、相变器、逆变器室等钢筋工程 (27)8. 栈桥、水泵房、相变器、逆变器室等混凝土工程 (29)9. 墙体工程 (31)10. 给排水系统 (38)11. 消防系统 (38)11. 主要建筑物装饰工程施工 (40)12. 道路工程施工 (42)二、电气部分 (44)1. 35kV配电装置及低压所用电系统系统安装 (44)2. 电缆敷设施工 (50)3. 电缆头制作 (51)4. 电缆防火封堵 (52)5. 控制、直流系统安装 (53)6. 电气接地施工 (54)第六章工程总承包管理 (57)一、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管理 (57)2.安全环境目标 (58)3.安全保证体系 (43)4.保证安全的措施 (58)二、文明施工管理 (63)三、质量管理 (65)1.质量方针 (65)2.质量目标 (66)3.质量保证体系 (66)4.质量保证措施 (68)5.施工“质量通病”防范、处理、控制的详细措施 (71)五、工程造价管理 (75)1.实行工程招标制 (75)2.施工图设计 (76)3.合同管理 (76)4.设计变更与新增工程 (76)5.工程费用管理 (77)6.工程付款管理 (77)7.结算管理 (78)六、工程物资管理 (78)1.工程物资管理原则 (78)2.物资的接收、开箱、验收 (78)4.设备开箱资料 (80)5.物资的贮存 (81)6.物资的防护 (82)7.物资的发货 (83)8.现场物资设备运输应满足的要求 (84)9.物资的紧急放行 (85)10.物资的移交 (86)11.工程技术管理 (86)11.1施工组织设计编报与审批 (86)11.2施工图纸确认、会审 (88)11.3施工技术交底管理 (90)11.4设计变更管理 (90)12.工程图纸、文件资料管理 (92)七、调试工作管理 (94)1.各单位的职责 (94)2.调试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98)3.施工总平面管理 (100)4.管理分工 (101)5.施工总平面管理的要求 (102)6.施工场地及临建 (104)7.现场力能供应管理 (105)9.土石方管理 (108)10.施工废弃物管理 (109)11.现场消防管理 (110)12.现场保卫管理 (111)八、主要危险源的识别及风险控制对策 (81)1.施工管理 (81)2.安全防护用品/设施 (98)3.电源及用电设备 (100)4.消防安全 (85)5.构支架安装 (85)6.设备安装 (86)7.电缆敷设 (87)8.电器调试高压试验 (88)9.焊接及气瓶管理 (89)九、应急预案 (90)1.目的 (90)2.应急管理原则 (90)3.应急管理 (90)4.事故管理 (93)5.应急预案的实施 (93)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施工组织设计编审规定》(Q/AEPC-M GC01-2004);2.《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工[2003]153号);3.《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Q/GDW 248-2008;4.《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工[2003]168号);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3-1997(2005年确认);6.设计院设计的图纸;7.合同;8.采用的标准及规程、规范8.1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标准和规程、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90;《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标[2006]102号。
8.2安装工程及其调试、试运验收标准和规程、规范《电气设备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199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与验收规范》GBJ 147-1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1990;《电气装置安装上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49-1990;《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1992;《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200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03-2005;《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35kV-11O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 5103-99;《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97;《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DL/T 537-2002;《多功能电能表》DL/T 614-200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199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199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DL/T5190.5-2004;《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建质[1996]40 号;《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建设部建标[2000]241号;有关光伏电站的标准和规程、规范《晶体硅光伏(PV)方阵I-V特性的现场测量》GB/T 18210-2000《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 19964-2005《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046-2006《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GB/T 20047.1-2006《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GB/T 20513-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GB/T 20514-2006《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T 2297-1989《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GB/T 6495.1-1996《光伏器件第2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GB/T 6495.2-1996《光伏器件第3部分: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GB/T6495.3-1996《晶体硅光伏度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 6495.4-1996《光伏器件第5部分:用开路电压法确定光伏(PV)器件的等效电池温度(ECT)》GB/T6495.5-1997《光伏器件第7部分:光伏器件测量过程中引起的光谱失配误差的计算》GB/T6495.7-2006《光伏器件第8部分: 光伏器件光谱响应的测量》GB/T 6495.8-2002《光伏器件第9部分:太阳模拟器性能要求》GB/T 6495.9-2006《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9535-1998《太阳光伏能源系统图用图形符号》SJ/T 10460-1993《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保护-导则》SJ/T 11127-1997《光伏器件第6部分:标准太阳电池组件的要求》SJ/T 11209-19998.3国家及电力行业有关建设项目的法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国务院令第253 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 号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水作物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档发[1988]4号;《科技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2000;《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分类表》能源办(1991)231 号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 年11 月24 日国务院393 号令;《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000 年1 月30 日发布279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令第3 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2002版);《电力建设文明施工规定及考核办法》;《电力建设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试行)》(80)电技字第26 号;《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力公司国电发[2000]643 号;《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DL/T586-2008;《电力建设文明施工规定及考核办法》电力工业部1995-09-06;《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规定》计建设[1997]352号;《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