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对肾脏早期损伤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41.29 KB
- 文档页数:2
⾼⾎压性肾损害的原因、症状及诊断⼀、概述根据其程度和持续时间,⾼⾎压能引起轻重不等的肾脏损害。
良性⾼⾎压能引起良性⼩动脉肾硬化,恶性⾼⾎压则引起恶性⼩动脉肾硬化。
⾼⾎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节主要涉及原发性⾼⾎压引起的良性⼩动脉肾硬化和恶性⼩动脉肾硬化。
⼆、流⾏病学我国⾼⾎压患者群正迅速增长,流⾏病学调查1959年⾼⾎压患病率为5.11%,2002年为18.8%。
来⾃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的资料表明,⾼⾎压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D)的第2位原因。
不同地区因⾼⾎压造成ESRD的患病率有所不同:美国最⾼(28.5%),欧洲次之(13%),⽇本最低(6%),中国为7.1%。
⾼⾎压和肾脏损害密不可分,⼀⽅⾯,肾脏通过体液调节参与⾎压的形成,⼀旦这种调节失衡将导致⾼⾎压的发⽣;另⼀⽅⾯肾脏也是⾼⾎压肾损害的重要靶器官之⼀。
⾼⾎压和肾脏损害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存在恶性循环。
⼤量研究充分证明⾎压升⾼是慢性肾脏病(CKD)进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
多危险因素⼲预试验(MRFIF)的资料显⽰,⾎压升⾼已成为进⼊ESRD的独⽴危险因素。
我国ESRD患者中原发性肾⼩球肾炎仍占第⼀位,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民⽣活⽔平提⾼,⾼⾎压肾损害近年已在快速增长。
据1999年统计,在我国全部透析患者中,⾼⾎压肾硬化症占9.6%,并预测这个⽐例还会⼤幅度上升,将有更多的⾼⾎压患者进⼊昂贵的肾脏替代治疗,给国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三、病因1.良性肾⼩动脉硬化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原发性⾼⾎压患者,也好发于⽼年⼈,以及糖尿病、慢性肾⼩球病、肾间质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伴发⾼⾎压患者。
肾⼩动脉硬化与⾎压升⾼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且其本⾝⼜可加剧⾼⾎压,两者相互影响,呈恶性循环。
2.恶性肾⼩动脉硬化病因主要为急进性⾼⾎压。
部分发病时即为急进型,⽽有些初起为良性⾼⾎压,在病程中演变为急进型⾼⾎压。
此外,还可继发于肾上腺⽪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
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的波动情况,目前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对于其波动机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对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损害的诊断及预测有重要的意义,血压变异性越大,靶器官损害越大,选择长效降压药物,联合用药,能降低血压变异性有利于实现平稳降压,从而降低靶器官的损害。
标签:血压变异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平稳降压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又称血压波动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情况,是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的动态调节过程[1]。
1733年,Stephen Hales用玻璃管插入大鼠的四肢血管处观察动脉搏动,最早描述了血压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并宣称“在动物的一生中,随时间变化不可能出现相同的搏动”[2]。
此后大量科学家对于血压变异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血压变异性的量化研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测量方法。
1960年以后动态血压计的临床使用,为其测量提供了方法。
目前对于血压变异性一般应用动态血压变化的标准差来表示,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舒张压标准差(dDSD)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舒张压标准差(nDSD)。
1 血压变异性的产生机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人的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在人体可耐受的范围内变化。
昼夜之间的变化有恒定规律,波动曲线类似杓型,有时夜间血压可低于白昼血压10%~20%。
一般在夜间2时~3时处于最低谷,凌晨血压上升,白昼处于较高水平,多数人有双峰(6时~8时和16时~18时),呈“双峰一谷”表现。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规律受到破坏,使血压变异性增大。
Mancia等[3]研究正常健康人群、轻度高血压及重度高血压患者三组人群的血压变异性,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健康人,且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最大。
高血压与肾小球损伤的关联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广泛流行。
它对人体健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对肾脏功能的损害。
尤其是在肾小球层面上,高血压与肾小球损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与肾小球损伤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此关系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一、高血压及其对肾脏产生的影响高血压是指在动脉血管中持续升高的血压水平。
长期以来,高血压被认为是引发心脏疾病和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然而,最近研究表明,高血压还可以导致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
1. 血管收缩与减少灌注由于持续增加的血液流速和阻力,在肾脏内会发生大量微循环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肾小动脉收缩,使得血液供应减少。
肾小球作为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其血管纤维圈也会受到影响。
这种血管收缩和灌注减少导致了对肾小球的潜在破坏。
2.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
GFR是用于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每分钟通过肾小球过滤的血浆量。
慢性高血压可以引起永久性的GFR损害,从而进一步影响肾脏健康。
二、高血压与肾小球损伤之间的关联高血压和肾小球损伤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两者相互影响并加剧彼此的损害程度。
1. 高血压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容易引起或加重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脏病(CKD)、肾小球肾炎等。
这些疾病可导致肾小球受损,使其无法正常过滤废物和液体,最终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2. 高血压与肾小球微循环异常的关系高血压引起的微循环异常是导致肾小球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肾脏供应不足,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络易受到损害,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基底膜通透性加大。
这种异常状态可能直接损害肾小球,并进一步诱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3. 肾-血管相互作用高血压会影响到肾脏以及其他器官的血管系统。
通过介导一系列生物分子和信号通路的活化或抑制,高血压对断定初级原位性形成密切相关的近曲小管紧张素Ⅱ(AngII)水平构成了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大家都知道高血压与肾有很紧密的联系,肾类疾病可发展出高血压疾病,而此病则能危害肾的功能,肾的健康就会受到损害。
人们要重视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更要对疾病的医治引起重视,谨防疾病向更严重的方面发展。
那么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对肾脏的影响是非常多的,详情主要有:肾脏和血压是相互影响的。
血压一旦升高,就会影响肾脏机能;反之,肾脏不好时也会对血压造成影响。
临床上常见到肾脏病与高血压同时发生。
无论是预防高血压损害肾脏,或是肾脏病引发高血压,最重要的是维持稳定的血压,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才能有效地保护肾脏,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控制血压才是关键,可以喝些熟普洱来帮助调理身体,这个茶可以降血压,还可以疏通血管,对平衡血压也有帮助。
一般地说,肾脏对机体血压的调节较缓慢,而神经、心血管系统对机体血压的调节较快。
肾脏对人体血压调节的机理有:肾脏对人体血压怎么调节体液机理:肾脏通过对水盐代谢的调节来改变循环血量和心喻出量而达到凋节血压的目的。
当血压升高时,机体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也会增加,相应的肾脏排出水盐的量也会随之增加,尿量便增多,体内多余的水分即被排出,电解质尤其是钠的排出也会增加,反过来又可影响机体的血容量和心输出量,血压随之降低,反之亦然。
肾前列腺素对血压的调节:肾前列腺素主要由肾髓质和集合管产生,其主要生理作用为舒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以及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减少血容量,使动脉压降低。
当高血压时,肾前列腺素可使肾皮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而肾髓质血流减少,出现血液重新分配,对抗缩血管的影响,并增加钠和水的排泄,促使血压下降。
肾性高血压患者循环血中前列腺素减少,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肾是我们重要的身体组成部份,受到疾病影响会出同很多异常,此时我们要观察身体的症状,及时发现后去医院检查确诊,才能使用最有效的医治方法,疾病也可得到相应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