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碎片化与财政困境——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625.93 KB
- 文档页数:5
法国养老金改革对中国的启示作者:田德文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22期评述由头萨科奇政府的养老金改革法案在法国国内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抗议活动。
9月以来的两个月,法国各大工会组织了上百万人参加游行和罢工。
据报道,2010年10月19日的罢工,导致法国三分之一的航班停飞、上千个加油站关门、卡车司机慢行堵塞高速公路,影响波及全国。
但即使民众的反抗如此强烈,法国政府依然不为所动:9月15日,法国议会下院国民议会初审通过法案;10月22日,法国参议院通过法案;10月27日,国民议会再次表决通过;11月9日,萨科奇总统签署并颁布了该法案;该法案从签署之日起生效。
政府和民众之间对抗为何如此强烈?法国养老制度存在什么问题?对我国有何启示?势在必行的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都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体,这种养老金制度要想顺利地运行下去,就意味着正在工作的人要缴纳足够供养退休者的养老金。
当交养老金的人多,领养老金的人少的时候,这一制度推延下去没什么问题。
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西方人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交养老金的人减少,领养老金的人增加,“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普遍面临财政压力。
摆在欧洲人面前的,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晚退休,要么少拿养老金。
法国养老金制度面临的老龄化困境,与多数发达国家并无不同,但由于法国社保开支的标准较高,同时收费较低,使得其公共开支的负担特别沉重。
2002年以来,法国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0%以上,用于社保补贴的费用占到公共开支的60%左右,居于世界最高水平。
而在社会保障开支项目中,养老金所占的份额最大。
据估计,今年法国的养老金赤字将高达107亿欧元,2015年达到400亿欧元。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政紧缩的背景下,压缩庞大的养老金开支对法国政府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本刊策划·两会触点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它的完善程度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
19世纪80年代,法国开启养老保险体系的探索之路,以确保法国公民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当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状况加剧,世界经济形势日趋严峻,法国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得不实施进一步改革,在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和稳定收入基础上同新的经济社会形势相适应。
法国在养老保险制度领域的改革初衷及其具体措施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概览了解法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运作方式与协调机制是探讨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同多国养老体系相似,法国的养老金制度也是由不同种类的养老保险相互交织而构成的。
目前,法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在现收现付制度的基础上,由三大支柱组成,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以及个人养老储蓄。
三者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同时相互区分,为法国公民的老年生活提供保障。
其一,基本养老保险由雇佣劳动者养老保险以及非雇佣劳动者养老保险构成。
雇佣劳动者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在国家养老保险管理局管理下的全国工薪养老保险基金(简称CNAVTS)。
它是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基石,同时具备强制性,用来确保有工作的适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非雇佣劳动者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个体经营者的社会保障(简称RSI),以及国家自由职业者养老保险 (简称CNAVPL)。
由这两部分构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在分配的基础之上,主要按照年金的方式计算,计算公式为P(退休金)=D(工龄)×a(年金率)×SR(参考工资)。
其二,补充养老保险旨在补充基本养老保险的不足之处,意在覆盖社会中达到退休年龄的所有老人,由干部补充养老保险 (简称AGIRC)与补充养老金保险(简称ARRCO)组成。
补充养老保险也建立在分配的基础之上,但是有所不同的是,所获得的收益不是按照年金计算,而是按照积点进行计算。
其三,个人养老储蓄与以上两种制度最为根本性的不同就在于其非强制性,换言之,个人可凭借自身意愿以及财产状况决定加入与否。
法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及启示【摘要】法国养老金制度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从法国养老金制度现状、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方向、影响及启示等方面展开讨论。
法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着亏空风险和不公平现象,改革势在必行。
借鉴法国的经验,我国也应积极应对,提高养老金发放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改革带来的影响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国家制度的重要改革。
启示我们应当加强制度设计和管理,做好财务规划和风险预防。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建立更为完善和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
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完善制度设计,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启示、现状、必要性、影响、方向、总结、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法国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法国养老金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金支出不断增加,而缴费人口却在减少,导致养老金制度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法国的养老金制度存在着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本文将对法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改革的必要性及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通过对法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探讨,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提升养老保障水平和增强制度的可持续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法国养老金制度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深入探讨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最终总结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措施。
通过对法国养老金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改革的动机和方向,为其他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完善法国养老金制度和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法国养老金制度现状法国养老金制度现状十分复杂,该国养老金制度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计划和基金组成,包括国家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补充养老金等。
法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及启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问题也成为各国都面临的难题。
法国养老金制度作为欧洲较早建立的养老金制度之一,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与挑战。
首先,法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已经从单一的基于工龄计算的养老金制度逐步转变为多元化的制度。
法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包括了三种制度。
第一种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的社会保险制度,可为退休者提供基本的养老金保障;第二种是与前者并行的公共服务员养老金制度,主要针对公务员等特定法人采取;第三种则是个人补充养老金制度,由个人自主选择是否购买。
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助于保证养老金的更好保障,缓解了养老基金十分严重的资金压力。
其次,法国养老金制度通过多元化制度的改革,增强了社保卡基金的可持续性。
在法国,养老金基金是由社保卡基金的缴费所提供的。
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缴纳社保卡的人数正在减少,而获取养老金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为此,法国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如增加社会保险费率、提高退休年龄、大力促销个人补充养老金等,以保障养老金的稳定发放。
再次,值得学习的是法国养老金制度推行的公众参与。
法国养老金基金会每年都会进行公众信息披露,对养老金的预算情况、使用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透明公开。
对于养老金基金的各项政策,法国政府也积极地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这样的公众参与机制可以很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也为政府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底层基础,增强了公众的参与性和信任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法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废除了现配养老金制度,转而实行社保卡模式。
此外,法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养老保险政策,如老龄津贴、失业津贴、照顾家人津贴等,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为今后的养老保障政策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总之,法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集中体现了多元化、可持续性、公众参与等重要特征。
对于我国,也需要从国际上借鉴先进的经验,采取类似的措施,不断拓宽养老保障的渠道,促进养老保障工作的稳步发展。
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陈思羽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6期[摘要] 法国作为民主较为健全,福利较为慷慨的国家,其养老金改革经历了坎坷而谨慎的过程,其最终改革措施对中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特别是法国对老年人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政策统一,以及对现收现付制的支持对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法国养老金改革零支柱参量式改革法国的养老金制度是大陆福利国家的典型,以保守和社团主义为特征。
法国人民非常依赖被称为“延迟工资”的养老金。
另外,较高的受益水平、分散的管理使得法国曾经被认为是最不可能进行养老金改革的国家。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但是到了1993年养老金制度改革才开始。
一、改革背景1945年的法国社会保障计划确定了现有的普通养老金制度的构架。
其主要特征是:1.以职业为中心,通过雇主和雇员的共同缴费,提供给工人及其家庭。
2.由两个层次构成:强制的确定受益型年金,上限为参考工资的50%;补充的确定缴费型年金。
都属于现收现付制,受益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人口状况挂钩。
3.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创建于1956年的老年互助基金,适用于所有超过65岁的法国国民。
4.慷慨的指数化方法。
受益水平根据总工资增长进行调整。
5.直到21世纪,法国的普通养老金制度仅覆盖了三分之二的劳动人口,政府部门、国有铁路、农民、自雇者等不同的利益集团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制度。
随着战后婴儿潮的一代进入退休年龄及预期寿命的提高,同时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福利政策趋同的压力,法国的普通养老金制度面临着财政和国家竞争的双重挑战。
二、改革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旧制度的缺陷已暴露出来,老龄化危机也渐渐临近;但由于害怕公众和工会反对,改革屡屡被推迟。
直到1993年,法国养老金制度才开始。
1.巴拉德(Balladur)改革1993年政府的改革旨在降低受益水平,但仅限于普通养老金所覆盖的私人部门。
势在必行的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养老金制度都以“现收现付制”为主体,这种养老金制度要想顺利地运行下去,就意味着正在工作的人要缴纳足够供养退休者的养老金。
当交养老金的人多,领养老金的人少的时候,这一制度推延下去没什么问题。
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西方人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交养老金的人减少,领养老金的人增加,“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普遍面临财政压力。
摆在欧洲人面前的,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晚退休,要么少拿养老金。
法国养老金制度面临的老龄化困境,与多数发达国家并无不同,但由于法国社保开支的标准较高,同时收费较低,使得其公共开支的负担特别沉重。
2002年以来,法国社保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30%以上,用于社保补贴的费用占到公共开支的60%左右,居于世界最高水平。
而在社会保障开支项目中,养老金所占的份额最大。
据估计,今年法国的养老金赤字将高达107亿欧元,2015年达到400亿欧元。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政紧缩的背景下,压缩庞大的养老金开支对法国政府来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长远而言,沉重的养老金负担已经成为制约法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大包袱,通过拉升劳动力成本和赋税水平,对其国际竞争力也形成了制约。
因此,对法国政府来说,养老金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即使抗议压力巨大,政府也要坚持改革。
“欲改必乱”的养老金制度困境目前,法国覆盖面最高的社会保障制度,称为“总制度”,主要覆盖私营部门, 80%以上的法国人享受这种制度。
除此之外,还有面向农业人口和自雇者的制度,以及面向公务员、铁路、航空等公共部门的“特殊制度”。
这种行业待遇差别大的“碎片化”养老金制度,使得法国的养老金改革阻力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更大,更难改,几乎形成了“欲改必乱”的惯例。
上世纪90年代,法国政府延长了私有部门的养老金缴费年限,从原来的热点述评HighlightsReview萨科奇政府的养老金改革法案在法国国内引发了大规模的罢工抗议活动。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各国政府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这些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和目标、主要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和目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
良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
其次是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的需要。
养老保险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
因此,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主要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公平、稳定的养老保障体系。
其次,国外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主要措施。
首先是提高退休年龄的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常见措施。
其次是提高养老金缴存比例的措施。
通过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养老金缴存比例,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保障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外养老保险制度还包括延长缴费期限、增加透明度和监管等措施。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已经势在必行。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及早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可持续、公平、稳定的养老保障体系。
其次,我国也应该考虑逐步提高退休年龄的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晚年健康状况相对较好的人群增多,提高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
此外,我国还应该加强养老金缴存比例的监管,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建立可持续、公平、稳定的养老保障体系、提高退休年龄、增加养老金缴存比例等方面。
我国应该及早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和完善,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
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摘要]法国作为民主较为健全,福利较为慷慨的国家,其养老金改革经历了坎坷而谨慎的过程,其最终改革措施对中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特别是法国对老年人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政策统一,以及对现收现付制的支持对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法国养老金改革零支柱参量式改革法国的养老金制度是大陆福利国家的典型,以保守和社团主义为特征。
法国人民非常依赖被称为“延迟工资”的养老金。
另外,较高的受益水平、分散的管理使得法国曾经被认为是最不可能进行养老金改革的国家。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但是到了1993年养老金制度改革才开始。
一、改革背景1945年的法国社会保障计划确定了现有的普通养老金制度的构架。
其主要特征是:1.以职业为中心,通过雇主和雇员的共同缴费,提供给工人及其家庭。
2.由两个层次构成:强制的确定受益型年金,上限为参考工资的50%;补充的确定缴费型年金。
都属于现收现付制,受益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人口状况挂钩。
3.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
创建于1956年的老年互助基金,适用于所有超过65岁的法国国民。
4.慷慨的指数化方法。
受益水平根据总工资增长进行调整。
5.直到21世纪,法国的普通养老金制度仅覆盖了三分之二的劳动人口,政府部门、国有铁路、农民、自雇者等不同的利益集团有着各自不同的具体制度。
随着战后婴儿潮的一代进入退休年龄及预期寿命的提高,同时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福利政策趋同的压力,法国的普通养老金制度面临着财政和国家竞争的双重挑战。
二、改革历程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旧制度的缺陷已暴露出来,老龄化危机也渐渐临近;但由于害怕公众和工会反对,改革屡屡被推迟。
直到1993年,法国养老金制度才开始。
1.巴拉德(Balladur)改革1993年政府的改革旨在降低受益水平,但仅限于普通养老金所覆盖的私人部门。
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私人部门普通养老金的替代率会从50%下降到2020年的33%。
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及其启示摘要: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原因主要在于高福利体制带来的福利刚性增长的弊端;养老金制度高度碎片化,行业统筹与结构性失衡;人口老龄化与预期寿命延长的压力与挑战。
借鉴法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应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退休年龄,正确处理养老金改革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鼓励社会合作参与养老金改革;加快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改革步伐。
关键词:法国养老金改革;中国养老保险;碎片化;一体化;延长退休年龄一、法国养老金制度的起源及改革法国是典型的西方福利国家,拥有覆盖面广、保障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与英国等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法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
近20多年来法国的养老金改革一波三折,引发多次罢工骚乱乃至冲突,令世人瞩目。
(一)法国养老金制度的起源法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从二战以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起初的贝弗里奇模式(Beveridgean)社会保险制度曾深受法国国民的称道。
随后,养老金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从业人员(属于“普通制度”范围),不久四种非雇佣种类也被加入进来,包括推销员、工匠、自由职业者和从事农业者。
此外,对公共部门有利的“特殊制度”也建立起来,这就为法国形成碎片化的养老金制度埋下伏笔。
1953年,将特殊制度合并到普通制度的尝试遭遇到强烈抗议并最终放弃。
基于逐步完善的人口统计数据,皮埃尔•拉罗克(PierreLaroque,法国社会保险的创立人之一)在1962年的一份报告中就曾警告,随着“婴儿潮”这代人在21世纪初渐渐退休,法国社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法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退休金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削减福利和提高给付门槛。
除了不断增加的赤字外,失业率在80年代开始上升。
为了将年轻从业人员纳入到体系中,法国左翼政府在1982年决定对退休金制度进行改革,并在1986年推广以下措施:退休金计算依据工资最好的10年的平均数逐步改为依据工资最好的25年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