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专用2019中考语文常考名著分类集训11儒林外史(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儒林外史》名著阅读归纳内容精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
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
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犬合理。
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
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
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杆,安徽全椒人。
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
主要人物腐儒的典型一一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一一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一一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一一王冕、杜少卿主旨介绍作者在楔子中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好敷陈大义憋,*,隐括全文”,并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
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等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趋炎附势。
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在作者看来,文士们只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堪称“品地最上一层”。
全书一开始就通过周进、范进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科举制度是怎样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以及士子们热衷科举不过是为了爬上统治阶级地位,升官发财,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1/13一群考取科名的读书人,他们出仕则为贪官污吏,居乡则为土豪劣绅,从而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
主要特点:1)该书一个显著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成功的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3)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九下语文期中期末复习专题7.2.1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中考题汇编1. 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22.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1)(2)题。
(5分)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恶。
”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补填下面横线处空缺的内容。
(2分)《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①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②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1)(2分)吴敬梓科举制度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给分。
(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3分)(2)(3分)示例:不合理,周进不是“阴气重”中的恶,而是科举制度中的恶。
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童生,饱受秀才、举人的欺凌、嘲弄,生计无着,落魄为记账先生。
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的辛酸悲苦和忍受的侮辱欺凌集中爆发,才会“撞死在地下”。
有自己明确的观点,给1分;能结合相关篇章中人物的经历佐证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给2分。
2. 201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8.名著阅读。
(6分)(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一部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匡超人、虞育德等。
第11部儒林外史打印版+答案版第一部分:填空题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________)。
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师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________)小说,全书共(________)回。
3.整书开首以(________)“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________)。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______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婆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儒林外史》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8.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________)。
9.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度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________)。
第二部分:选择题1.《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形象是()A.匡超人B.杜慎卿C.杜少卿D.牛布衣2.书中曾提到有一个“书呆子”(因为推崇“举业”而麻木的人)游西湖,指的是谁()A.蘧公孙B.范进C.马二先生D.娄三公子3.请问帮娄家看守祖坟的是谁?()A.杨执中B.沈祥甫C.邹吉甫D.杜绍卿4.请问科举时代,选各府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入太学者,称为什么?()A.贡生B.学生C.监生D.考生5.匡太公临死前对匡超人的遗嘱是以什么为重?()A.出人头地B.利禄C.功名D.德行6.请问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了哪三种声音?()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B.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C.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D.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第三部分:中考真题演练一、(2019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题)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汉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滁州全椒县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
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参考答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参考答案)【知识点梳理】文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概况:吴敬梓,明代小说家,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厌恶科举,不慕荣利。
主要内容: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主题思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人物性格:共性: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精彩章节:范进中举艺术特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白话文写成。
语言准确、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有较大的成就。
【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
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中写得好的不是完人,而是卑微的小人物,或是丑人。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梅玖);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如严贡生、汤知县、王惠太守);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如杨执中、权勿用、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
”这是《儒林外史》中主要写的四类人。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
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二、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如果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踏入仕途。
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
中考语文名著题《儒林外史》常考题型(填空+选择+简答)一、填空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
作品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2.《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56回。
3.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
4.《儒林外史》塑造了周进、范进等一批醉心于功名的八股学士。
5.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严监生(严致和)。
6.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刻守礼教纲常。
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
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7.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好是沈琼枝。
8.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周进。
9.成老爹,五河乡下人,是一个秀才,当了兴贩行的行头。
因说假话,在虞华轩家饿了一顿肚子。
10.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引糕事件。
11.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娄式兄弟钱财。
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蓬公孙“看破了相”。
12.牛浦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做妻。
但后来却恩将仇报撇下妻子。
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项替、到处招摇撞骗。
13.《儒林外史》中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杜少卿,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二、单选1、下列人物不是出自《儒林外史》的是(A)A.婴宁B萧云仙 D.杨执中C.杜少卿2、《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A)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人代表C、实现了科举理想,却不得任用的清苦京官代表D、自私自利、心狠手辣,无恶不作的乡绅代表3、科举时代,选府、州县“学行俱优”的学员进人太学,这些学员被称为(A)A、贡生B、学生C、监生D、考生4、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描述,有误的是(B)A、《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名著导读十一:《儒林外史》【走近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
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内容主题】《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
作者塑造了一群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的读书人的形象,讽刺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表达了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艺术特色】《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白话文写成。
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形象;婉曲尖锐的讽刺;人物塑造栩栩如生;结构艺术上也有较大成就。
(一)语言艺术: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形象。
作者常以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
对话中引用谚语、俗语、歇后语,恰切自然。
例如严贡生正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吹嘘:“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言犹未了,一个小厮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通过言行的不一,揭示严贡生欺诈无赖的行径。
(二)讽刺艺术:婉曲尖锐的讽刺。
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
如严监生临死之际,看到灯芯里点着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咽气。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些细节对严监生这等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谓入木三分。
(三)人物艺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小说中许多人物形象和现实生活十分贴切。
如范进、荀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牛浦郎因受环境污染而变色。
(四)结构艺术: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十一、《儒林外史》
☞小试牛刀
1.在《儒林外史》中,传主具体描写的四位“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
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李遐年写得一笔好字,王太下得一手好棋,盖宽画得一幅好画,荆元弹得一手好琴。
2.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
示例:喜欢:因为他淡泊功名、傲视权贵;慷慨仗义、乐善好施;尊重妇女,讲求地位平等;敢于挑战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
不喜欢:他不善识人。
正因为他慷慨仗义,但凡有人求于他,他都倾囊相助,这样也给很多卑劣小人以可乘之机。
不会持家,把祖宗留下的财产随意挥霍,最后背井离乡,靠卖文墨为生。
3.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示例:“学而优而壮”这句话泯没了多少读书人的良知!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而现实生活中,虽没有人因中了举人而疯疯癫癫,但却有人为了考硕士、博士而不择手段;虽没有人仗着学识换来的权势蛮横乡里,但却有人卖弄自己的知识换取财富。
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祖国将来的繁荣富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