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09财政货币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8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解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重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而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
本文将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解析,探讨其作用、工具和影响。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1. 利率调控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之一。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借贷成本和投资决策。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中央银行可以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当经济增长过慢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2.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手段。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向市场注入资金;当中央银行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通过出售政府债券吸收市场资金。
公开市场操作的目的是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3.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行为,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的存款用于贷款;当中央银行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调整。
1.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和社会福利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金融学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以及其他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稳定的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就业。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可流通的货币总量,包括现金和存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调整经济活动。
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减少货币供应量则可能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能导致经济活动放缓。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价格,它能够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货币供求以及经济活动。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借贷行为和投资决策,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但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提高利率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可能抑制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其他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例如购买政府债券(Quantitative Easing)或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 Requirement)。
这些工具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由中央银行负责,例如美联储、欧洲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等。
中央银行会根据经济状况、通胀预期和政府政策目标等因素来制定货币政策。
金融政策基本概念金融政策指的是由国家或者中央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调控经济中货币和信用的供给与需求,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稳定货币、改善金融体系运行等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作用与目标金融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主要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信用状况来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而达到下列目标:1.经济增长: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刺激就业增加。
2.通胀控制:金融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限制通货膨胀的速度,稳定物价水平,保持货币的购买力。
3.经济稳定:金融政策可以通过稳定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从而确保经济运行的平稳。
4.财政支持:金融政策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条件,促进投资和消费增长。
调控工具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金融政策采取了多种调控工具,包括:1.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和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的供求状况,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经济调控的目的。
2.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实现经济调控的目的。
3.汇率政策:通过调整汇率的方式,影响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出口和控制进口,对外贸易起到调节作用。
4.信贷政策:通过调整银行信贷政策,控制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特定领域,促进经济发展。
金融政策与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中,金融政策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金融政策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缓解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
1.繁荣期:在经济繁荣期,金融政策主要采取紧缩措施,限制信贷规模,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2.衰退期:在经济衰退期,金融政策主要采取扩张措施,增加信贷供应,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3.稳定期:在经济稳定期,金融政策主要采取中性措施,维持货币供给的稳定,保持物价水平平稳,确保经济保持在合理的增长水平。
2009年度世界重大经济事件事件一:东欧国债危机冲击西欧发达市场银行业2 月17 日:穆迪发布报告警告,东欧国债危机可能严重冲击西欧发达市场的银行业,许多西欧银行的评级可能面临大幅下调。
消息引起了市场对于东欧国债危机可能进一步扩散的担忧,欧洲股市和欧元汇价大幅下挫。
我们认为东欧危机中的主要债务国其债务总额相对较小,约为405 亿美元,短期到期的债务更小,对欧洲银行系统将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并且东欧的主要债权国85%在西欧,美国所占的债务比例微乎其微,这意味着东欧债务对世界金融核心国美国来说根本构不成威胁。
事件二:美国出台财政刺激方案和“定量宽松”货币政策2 月17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
该刺激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是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其中资金总额中约35%将用于减税,将有95%的美国家庭从中受惠,这对刺激美国经济的主要引擎,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政策方面,在无降息空间后,3 月18日:美联储出台总规模在1.15 万亿美元的“定量宽松”货币刺激政策。
“定量宽松”将使实体经济及金融机构享受到利率更低、汇率更软、流动性更宽松所带来的“廉价货币”的好处,将对在危机中艰涩运行的美国经济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事件三: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股市触底反转3 月10 日:花旗董事长潘迪特表示一季度花旗有望迎来久违的盈利。
我们认为花旗集团业绩的巨幅攀升有可能成为美国股市甚至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金融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将支持美国经济在年中触底。
该消息公布后,美股开盘大涨,欧洲股市盘中走强,全球主要成熟经济体的股市至此触底反弹。
事件四:G20 峰会催生国际金融新秩序4 月2 日:G20 国集团在伦敦金融峰上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和加强金融监管等全球携手应对金融经济危机议题达成多项共识,催生了国际金融新秩序。
并且各国同意对拒不合作的“避税天堂”采取行动,准备实施制裁,以及共同维护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