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5) 英汉词义对比与选词
- 格式:ppt
- 大小:283.00 KB
- 文档页数:40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 系统、语义及其他词类在英汉语中使用的频率有差异1.我成功了。
I was in success.2. The old man cast impatient glances at the clock. 这位老师不耐烦地看了看钟。
3.他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经验。
He is a green hand4. On entering the door I remembered the doll I had broken. I felt my way to the hearth and picked up the pieces. I tried vainly to put them together.一进门,我就想起来了被我摔碎的娃娃。
我摸索着走到壁炉跟前,捡起了碎片。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英汉语对比研究人到齐就开会。
The meeting will begin when all are here. 不要人云亦云。
Don’t say what others have said.帐单撕碎了。
The bill was torn to pieces.问题解决了。
The problem was solved.你再说一个字,我马上走。
If you should say one more word, I would go at once.你死了,我去当和尚。
If you should die, I would go and be a monk.1.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Condition 条件)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h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Condition 条件) 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英汉词汇对比20150414⏹词汇的结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词汇的意义⏹词汇的表达能力⏹词汇的形态与翻译⏹词汇的准确理解⏹词汇的准确表达Warm-up⏹1.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kə'mju:nɪkeɪ]⏹1)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
⏹2) His being neglected by the host added to his uneasiness.⏹2)主人的冷遇使得他更加不舒服。
Warm-up3) The thought that she would be separated from his husband during his long and dangerous journey saddened Mrs. Brown.⏹布朗太太一想到丈夫要踏上那漫长而危险的旅途而自己又不能跟他一起去,(心里)不禁感到难过。
4)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across the veranda, and into the porch.词汇的结构⏹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丰富,词缀多且构词能力强。
包括:内部形态变化和外部形态变化。
⏹内部形态变化是指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方式构成意义不同的新词汇。
⏹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
⏹如,形容词前加un-,non-,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
⏹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
⏹如,形容词前添加-en, 变成动词。
某些动词后面添加-er或者-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
口译实践中的英汉对比与翻译作者:辛海菲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8期[摘要]口译是指以口头表达方式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交际行为,是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所依赖的交际手段,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有着多层次的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具有交叉式、立体式的信息传播特点。
本文旨在从英汉差异入手,通过介绍口译实践中的英汉对比,以及在翻译过程中该如何处理两种语言的差异并结合各种口译案例进行分析,以揭示口译的特点,指导口译实践。
[关键词]口译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词汇对比英汉句法对比[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044-02一、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语言对比是指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
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背景、修辞、语用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语言的基本特征来看,英语是综合性语言,而汉语是分析性语言;此外,英语重形合,即以“主语+谓语”这一主干结构的使用使得英语句法条理清晰,主次分明。
相比而言,汉语重意合,并以合乎逻辑思维为准,按事理的发展顺序、因果关系将文字呈线性展开,词序不能随意颠倒,否则,影响语义信息的传达。
(一)综合语与分析语综合语的特征是运用各种形态变化手段来表达语法关系。
分析语的特征是:形式制约较弱,句法关系缺乏形态标记,主要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
英语是综合语,汉语是分析语。
例1,Disappearances occurred with apparently increasing frequency.译:失踪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显然越来越频繁。
“disappearances”系“disappearance”的复数形式,而汉语对应词汇并无相应的形态变化。
(二)形合和意合形合(hypotaxis)是指采用形合手段来显示分句、句子和句群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意合则是指依靠逻辑意义的关联来显示这些关系。
汉英词汇对比及翻译一、英汉词汇意义变化的方式1. 词义的扩展:词从个别意义扩大到一般意义。
“灾”指自然发生的火灾f一切的灾害”。
“河”黄河f河流的总称。
英语中Cafeteria 咖啡壶f咖啡馆、餐馆等。
2. 词义缩小:从泛指转为特指。
如“臭”原作“气味” f “难闻的气味”。
“事故” “事情” f “意外的损失或灾难”。
英语词义变化,meat任何食物f供食用的兽肉。
pois on饮料f毒药。
3. 词义的升格:指词从原先贬义或中性转为褒义。
“臣”:本指俘虏,奴仆f辅助君主行政的官吏。
“领袖”:衣领和衣袖f “为人表率的人” f政治领导人。
英语中Mi nister仆人f部长。
4. 词义的降格:指词从原先中性或褒义转为贬义。
“臭”从“气味”变为“难闻的气味”,是缩小;“爪牙”:原指勇士,常作武臣之美称,后发展为党羽,供人驱使的人及坏人的帮凶。
英语中的例证,silly 幸福的、神圣的f愚蠢的;cunning知晓的、有技巧的f狡猾的。
二、英汉词汇互译的策略“因形见义”无疑是汉语词的一大特点,英语词的形与义没有联系,因而词义有广泛的发展余地。
无论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而产生的语言。
翻译时,选择合适的对应词,取决于对每一个译出和译入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和透彻品位。
1. 准确理解词义不同的词义中选出最确切的词义,这是正确理解原文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翻译之本。
从翻译角度来说,选词义时,必须掌握下面三项要领:根据上下文辨词义、论褒贬、看搭配。
(1)据上下文辨词义:形容词“ good”,一般意义为“好的”,但在不同上下文里含义不同,如:It was a good dinner. 这是一个丰盛的宴会。
He proved to be a good listener. 他这个人善于倾听。
又如:汉译英“说”这个词根据不同上下文可译成:speak, tell , say, express , mention 等。
关于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
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
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
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
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
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
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
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
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
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 。
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
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
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
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
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源生有关。
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的,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
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第二讲英汉词义对比与翻译中根据语境选词一、语境与意义的关系概述词是语言中能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是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单位,所以词的意义直接影响读者对句子甚至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虽然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以句子为翻译单位,但如果不能把词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势必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甚至对整个篇章的翻译。
由此可见词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在选词时,我们除了要注意词的基本含义(概念意义)外,也要明白翻译中的选词更多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语境可分为¡°微观语境(Microcontext)¡±和¡°宏观语境(Macrocontext)¡±,前者主要指词的搭配,包括词组、分句、句、句段、文本或篇章、体裁;后者指非语言因素,即社会、文化、历史因素。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涵义、词义广狭、感情色彩、文体色彩、文化色彩等不尽相同。
语境决定词的涵义、词义的广狭、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以及文化涵义等。
翻译时必须将语境纳入考虑之中,仔细斟酌,才能真正取得好的翻译效果。
⏹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尤其在学习英语单词的过程中总喜欢通过其汉语意思记忆单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怪圈”,即一个英语单词对应一个中文意思(一个汉语词),翻译的时候,往往就会将英语单词与汉语词一一对应起来,结果造成翻译中用词不当的现象。
或者,有时在翻译中遇到不知该如何在目的语中进行表达,只靠单纯地查阅英汉词典或汉英词典,结果发现,英语的汉译文不够通顺,搭配不当,汉语的英译文就让人感觉词不达意。
实际上,英语单词与汉语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应根据词所在的语境决定词在上下文中的涵义、词义的广狭、词的感情色彩词、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联想意义等,然后根据这些意义在目的与中选择恰当的对应词(eqiuvalent).⏹Leech(利奇)在《语义学》中列举了七种意义类型: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风格意义(stylistic meaning)情感意义(affective meaning)联想意义(reflected meaning)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概念意义是意义的中心部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与概括,也就是说,概念意义就是词典里收录的释义,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内涵意义是词汇的喻义和引申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之上的意义,不同的语境中,词的内涵意义不尽相同;风格意义指在不同的场合中词汇的运用会呈现不同的层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说话人、不同的交际手段和方式等都会影响到词汇的风格意义;情感意义用来表达说话者的感情和态度,取决于词所描述的对象;联想意义是能引起听者或读者联想的意义,有些词可以引起愉快的联想,而有的词可以引起不愉快的联想,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中,词的联想意义有很大的区别。
浅谈英汉对比与翻译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
语言对比分析对学好翻译尤其重要,本文主要从词义对比、语境、定语位置等方面谈谈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标签:词义对比;语境;定语如果对英语基础知识的储备很少,基本的语法结构也说不清楚,仅凭着对英语的热爱是绝对走不远的。
我平时遇到的很大的问题就是英汉词语一一对应的“怪圈”,翻译时定语的位置很模糊,害怕长句。
1.英汉词义对比与翻译中的选词要完全跳出一个英文单词对应一个中文意思的怪圈,不同的语境下词汇的意思会差很多。
语境决定词的涵义。
英语单词play的搭配很广,但是在翻译成汉语时,要考虑搭配习惯。
比如play basketball要译成“打篮球”,而play football要译成“踢足球”,play a joke要译成“开玩笑”等。
因母语为汉语,所以在英译汉时大脑的惯性思维会使我较轻松地搭配好动宾关系,而汉译英时总会遇到选词不当的情况。
比如“送货上门”应译成deliver the good to the door,“送你去机场”要译成drive you to the airport。
例子:(1)新来的老师还嫩了点。
(2)这黄瓜很嫩。
第一个句子,本身的意思来看,“嫩”除了表示“年轻”外,还隐含“经验不足”。
故书中给出的参考译文是:The new teacher is young and inexperience.第二个句子,应该是“新鲜、幼嫩”,译文:The cucumber is quite fresh and tender.语境决定词义的广狭。
如“农业”,广义和狭义的分别为agriculture和farming;“语言”,分别为language和dialect;“人”,分别为man和men。
语境还决定词的感情色彩。
如nazi leadership译为:纳粹头子。
文化语境的差异对词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研究生学期作业题目:英汉词义对比及翻译姓名:任旭苑学号: 1321198512 院系:高级翻译学院专业:翻译(英语)课程/成绩:英汉对比与翻译授课教师:沈素琴二〇一四年一月论文纲要一、英汉词义对比的意义二、英汉词义的语义关系1. 对应式2. 交叉式3. 冲突式三、英汉词语互译的基本规范1. 原则性2. 灵活性四、英汉词语互译的方法1. 增词法2. 减词法3. 词类转译法4. 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法五、结语英汉词义对比及翻译摘要:翻译不仅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转换, 更是思维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转换, 在这个转换过程中, 词汇作为最基本的语言材料, 对于准确翻译、完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英汉语言所涉及的具体社会和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语言自身的特点,使得英汉词汇在语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相对应的情况。
本文着重分析英汉词义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英汉词义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期在翻译中有效地避免或解决词汇方面的误译或漏译, 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效果。
关键词:英汉对比词义翻译方法1. 词语翻译的意义在英汉或汉英翻译中, 正确理解原语的词义,并在译入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是翻译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但很多初学者往往把词汇意义等同于双语字典的释义, 翻译时常产生一种错误认识, 认为翻译就是英语和汉语之间进行的词汇替换。
这样就会出现翻译中虽然将所有的英语词语都译成对应的汉语, 可是整篇译文却不知所云或意义与原意差异巨大的现象, 这就说明翻译者对词义把握能力欠缺。
在英汉或汉英翻译中, 若要在原语与译入语之间找到一个完全对等的词语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语言中, 词义的构成不相同, 词汇的使用范围也不相同。
而更为复杂的是词义本身又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概念。
单词或词只有放在特定的语境中, 才能获得确定的意义, 即只有把词或词组放在一定的语篇中, 将其同一定的交际事件相联系, 它们才能完成传递信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