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秦汉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10.60 MB
- 文档页数:30
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 目录增订本编写说明修订说明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二编:秦汉美术第三编:魏晋地南北朝隋唐美术第四编:五代宁元美术第五编:明清美术第六编:近现代美术《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全书共分8章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第一节原始美术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第四节爱琴美术、古代希腊美术第五节古代罗马美术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第二节拜占庭美术第三节蛮族艺术和加洛林文艺复兴第四节罗马式美术第五节哥特式美术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二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四节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五节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第四章 17、18世纪欧洲美术第一节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第二节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第三节 17世纪荷兰美术第四节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第五节 17、18世纪法国美术第五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第二节法国浪漫主义美术第三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第四节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第五节 19世纪德国美术第六节 19世纪瑞典、丹麦、比利时美术第七节 18、19世纪英国美术第八节 19世纪美国美术第九节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第十节 19世纪东欧诸国美术第六章 20世纪美术第一节西方现代美术第二节苏联美术第七章亚洲美术第一节波斯美术第二节印度美术第三节东南亚美术第四节日本美术第五节古代朝鲜美术第八章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第一节非洲黑人美术第二节拉丁美洲古代美术各章节插图目录。
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笔记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第一章史前美术第一节旧石器的造型和发展第二节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划艺术品第三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农业手工业出现分工,山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
彩陶艺术也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 陶器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彩绘是制陶工艺种最成功的一种装饰艺术手法。
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呸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橙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锗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统称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秦汉文学艺术特征一、散文。
1. 政论散文。
2. 史传散文。
二、赋。
1. 汉大赋。
2. 抒情小赋。
三、诗歌。
1. 汉代乐府诗。
2. 文人五言诗。
四、绘画与雕塑艺术。
1. 绘画。
-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宫殿、墓室等地方都有绘画作品。
秦代的绘画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了解较少,但从咸阳宫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水平,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汉代绘画艺术更加繁荣。
汉代墓室壁画题材广泛,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
例如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绘有伏羲、女娲、日、月等神话形象,色彩绚丽,画面富有动感。
汉代帛画也很有特色,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面构图复杂,人物、动物形象生动,体现了当时高超的绘画技艺。
它不仅是绘画艺术的杰作,也反映了当时的丧葬观念和宗教信仰。
2. 雕塑。
- 秦汉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闻名的雕塑作品。
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
它们的面部表情、发型、服饰等都各不相同,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写实雕塑技巧。
兵马俑的造型庄重、严谨,体现了秦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威严的统治。
汉代雕塑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汉代霍去病墓石雕是其典型代表。
这些石雕采用“因势象形”的创作方法,如“马踏匈奴”石雕,利用天然石块的形状,略加雕琢,就塑造出一匹矫健的战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的形象,造型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汉代陶俑也很有特色,如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说唱俑,造型生动,表情夸张,展现了汉代民间艺人的形象,体现了汉代雕塑艺术的世俗化倾向。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按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1>.半坡类型的彩陶: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
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部位,或绘在敞口盆的内壁。
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后者具有浓厚的绘画意趣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2>.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风格轻盈挺秀。
纹样多用弧线描绘,除了有鸟、雨、蛙等动物图形外,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点、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显著增加。
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1>.石岭下类型的彩陶:流行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窝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至特色。
<2>.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的锯齿纹及漩涡纹,色调和谐热烈。
秦汉绘画艺术史绘画(一)引论在艺术上,最能自由描摹万象,直接而简练地表现艺术家的精神和幻想并容易激起人们强烈的审美欲的当属绘画。
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繁荣而有生气的第一个重要时期。
秦汉绘画继承了战国时期创立的写实作风和表现方法,突破了商周时期的实用性、装饰性和神秘性风格的束缚,显示了这种艺术的明确要求和力量,闪耀出一种近于奔放的自由之光。
秦始皇虽实行文化统制,钳制学术,但绘画并未停止发展。
秦始皇追求奢华享乐,大兴土木,营建宫殿。
顶梁架柱、山节藻棁、墙壁门窗都需要绘画来装饰映衬。
绘画是宫廷生活必不可少的点缀品,考古已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明。
秦宫遗址残存的壁画令今人瞩目。
西汉绘画事业兴盛,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伦理功能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提倡,绘画被广泛应用于忠孝节义等伦理的宣扬,所以汉代绘画有礼教画之称。
例如西汉宣帝和东汉明帝先后进行了大规模地绘制开国功臣的壁画创作,有不在画上者,子孙耻之,可见,绘画发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
另一方面绘画仍是有助于美化实际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例如附属于建筑、器皿上的装饰画。
秦汉绘画的题材大体包括三类:第一,以社会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为题材。
此类作品的大量出现与当时的社会风尚有关。
由于汉代皇帝、贵族、地主生前竞相豪奢,模拟描摹现实生活显示气派,死后也贪恋现世,欲将现实的生活图景带到地下,描摹刻画于墓室内,因此表现宴饮、战争、乐舞、车骑、杂技、风俗、生产等生活实况的题材所占比例最大。
第二,以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为题材。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伦理起着规范人们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政治功用,深得统治阶级的宣扬和提倡,因此这类宣扬政教的题材也不少。
第三,神怪题材。
汉人崇神仙、好方术、迷谶纬、求厚葬都是有名的,其意识形态中包含着十分强烈的幻想和浪漫成分,所以这类神怪题材也占有一定比重。
秦汉继承春秋战国以来的绘画实践并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写实的传统,即要求对形象作如实逼真的描摹。
汉代张衡(公元78- 139年)说:画工恶画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
简介: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
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
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断代卷编入作品,主要指宋和宋以前无书者署名之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陶瓦砖文、碑刻、墓志、刻石、摩崖、造像、写经等。
此类作品分类后断代编出。
收家卷为三类:甲类卷为单人成卷者;乙类卷为二至四人成卷者;丙类卷为某一断代中多人和众人合卷者。
本书各卷目次除序言、总目录外,按两类立卷体例分列。
断代卷为:原色器物或拓本图选页,概论和专论、作品图版、图版考释、年表、器物与作品出土分布示意图、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和文献、图版目录。
书家卷为:书家画像(甲类卷)、原色法帖或原色作品选页、书家评传和专论、断代书法概论(丙类卷)、作品图版、作品考释、书家书论选注、书家年表、书家行踪示意图、主要引用参考书目、图版目录。
甲类书家卷中之附卷书家,为本家之亲属和亲授弟子,以明析其相互之影响。
附纱编包括:中国书法纪年(附人名索引、作品索引)、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简史图录、海外书法简史图录,文房四宝简史图录。
秦汉时期的艺术创作与文化表现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文化表现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艺术家和学者们发展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
本文将探讨秦汉时期的艺术创作与文化表现,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和雕塑等方面。
首先,秦汉时期的音乐是当时文化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音乐被广泛运用于祭祀仪式、宴会和娱乐活动。
人们在祭祀仪式上演奏祭祀乐,这种乐曲具有庄重肃穆的特点,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意。
在宴会和娱乐活动中,流行的民间音乐和舞蹈使人们感到欢乐和愉快。
例如,在汉朝时期,大乐鼓和竹笛成为宫廷音乐的代表,而双簧管则是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乐器。
其次,绘画在秦汉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纸张和丝绸作为绘画的载体。
绘画作品多为人物画和山水画。
在人物画方面,艺术家们通过绘制皇帝、贵妃和文人墨客的形象,展现出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人物的不同特点。
在山水画方面,艺术家们通过绘制山川河流和庙宇古迹,表达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些绘画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影子,又融入了艺术家对自然和人物的艺术思考。
此外,雕塑在秦汉时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秦汉时期的雕塑作品以石雕和陶塑为主,形式多样且栩栩如生。
例如,汉朝时期的石刻和陶俑经常描绘人物和动物的形象,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
此外,雕塑作品还经常用于墓葬,为坟墓增添了庄重和神秘的氛围。
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成为了研究秦汉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最后,秦汉时期的文化表现还包括戏剧和文学。
在这个时期,戏剧和文学作品开始融入了历史故事和儒家思想。
其中,历史戏剧《长恨歌》和《白毛女》等作品,通过剧情和角色的设置,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荣辱成败,让人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也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例如,汉朝诗人司马相如创作的《琴歌》和《凤求凰》,表达了他对爱情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中国美术史简编答案【篇一: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完成日期:文摘要绘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有史以来记录着人类在艺术中思想意识的不断延伸,不断探寻着人类精神的可能性,创作了丰富.而广博的视觉意识形式.中国历代艺术家们不仅以绘画再现自然的视觉真实,还以绘画表现人的心理,情感,潜意识等.抽象是一个西方艺术概念,中国传统绘画一直没有把抽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加以研究.中国人似乎对纯粹的抽象艺术有所偏见,而对于那种简单的正式的模仿也不尽认同,他们总是在美与逼真之间寻求一种难以捉摸的平衡点.中国文化不是模仿的文化,是有着很强形式的抽象体系.从远古时期开始,中国绘画就缺乏对现实场景的客观描绘,也没有史诗般的恢宏壮丽,往往追求情绪的表现和对世界的感知.所营造的意境远胜于对逼真场景的追求.中国传统的抽象艺术无疑为当代创作打下形式语言基础.abstractpainting as a visual art, the history of recorded human ideology in the arts continue to extend,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human spirit, created a rich. the form of a broad range of visual awareness. generations of chinese artists have not only the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paintings the visual reality, but also to painting to express the human psychological, emotional, subconscious and so on. abstract concept of a western art,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has not the abstract as an independent system to study the language. chinese people seem to be prejudiced purely abstract art, but for the simple imitation are not the formal recognition they arealway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lusive search for arealistic balance between the points. not an imitation ofchinese culture culture is a very strong form of the abstract system. from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painting to the lack of an objective reality of the scene depicted, there is no grandepic spectacular, often the pursuit of emotional expressionand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far better than the mood createdby the pursuit of realistic scenes.目录参考文献 (7)附录 ....................................................................................................... (8)致谢 ....................................................................................................... (9)中国美术史第一章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一) 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抽象是宇宙的空间概念,永恒是宇宙的时间概念.抽象与永恒,共同构成宇宙时空的本质.抽象是宇宙的原生态,诞生于人类之前.宇宙是由构成(星际关系)、色彩(宇宙本色)、点(星球)线(星球轨迹、流星和光)、面(宇宙空间)、肌理(星系或星球表面)组成的抽象世界.天空、云层、电闪、水浪、岩缝、草茎、泥沼、叶脉、斑马纹、虎纹、蝶纹,大自然的很多画面和细节都是抽象的.人的生命中的血象、细胞、基因,瞳孔、肤色、指纹也是抽象的.物质世界里的粒子、质子、中子、夸克,都是抽象的.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人类可以通过抽象阅读来感觉宇宙.欣赏抽象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人类的天赋,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方式.【篇二:中国美术史大纲】xt>(适用于美术学专业)课程编码:180101302x总学时:60 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核方式:笔试额外携带的考试工具:纸、笔考试持续时间:110分钟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试验成绩:0%、期末考试成绩:70%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中国美术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学科,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中国古代秦汉文学是指秦代和两汉文学,秦汉文学主要在辞赋、史传文、政论文和乐府诗歌等四个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上有较为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秦汉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秦汉文学作品介绍一、秦汉散文一、所谓“汉代散文”是指政论文及抒情、叙事文,汉代散文创作的主流,就文体说是政论文,就文风说,是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络。
大体说,由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变而为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再变而为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再变而为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文风几经迁转。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理解;一、《吕氏春秋》简况。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前后,被视为杂家着作。
二、《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都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如《贵公》。
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它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它在阐述某个道理和思想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
三、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李斯,楚国人,公元前247年入秦。
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拜为长史、客卿。
秦统一,李斯为丞相,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下令焚书而倡导“以吏为师”。
李斯遭赵高诬陷腰斩于咸阳之市。
李斯入秦十年,因韩人郑国为秦修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所以写了《谏逐客书》。
四、秦刻石文的特点。
1、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较独特。
2、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3、限于刻石体制,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这篇《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
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