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秸秆、木屑生产颗粒燃料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9.70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版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00字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农业废弃物,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秸秆综合利用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对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1.1 项目背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秸秆数量庞大,且秸秆资源的利用率很低,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问题。
秸秆综合利用是解决农业废弃物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为农民增加增收渠道,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
因此,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1.2 项目目的本项目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燃料和生物质发电等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工业化的运作模式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
二、项目方案2.1 技术方案本项目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秸秆收集、运输、粉碎、堆肥、沼气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
具体流程如下:(1)秸秆的收集和运输采用机械化方式,利用收割机进行收集,运输使用拖拉机和卡车等运输工具进行。
(2)秸秆的粉碎将秸秆进行切割、摇晃,最终使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成为碎屑。
(3)秸秆的堆肥将秸秆碎屑送到堆肥场,加入生物菌剂、腐殖酸等进行有机化处理。
处理好的有机肥将用于农田施肥。
(4)沼气发电通过沼气池将有机废弃物分解为沼气,将沼气引入发电机组,产生电力。
(5)生物质发电采用生物质发电技术,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进行燃烧发电。
2.2 投资方案本项目的总投资预算为2000万元,其中设备投资1500万元,建设工程投资500万元。
建设周期为1年,预计年产值1460万元,投资回收期为6年。
2.3 风险控制方案本项目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为降低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市场风险应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预测,确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
同时,可以设立库存保障措施,保证供货能力。
生物质燃料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被我们当作废物的东西,其实可以变成超级有用的宝贝呢?这就是生物质燃料的神奇之处啦。
在这个能源需求像无底洞一样,环境问题又像紧箍咒一样让人头疼的时代,生物质燃料就像是一个闪亮登场的超级英雄。
那咱就来好好研究研究,这生物质燃料到底可行不可行。
二、生物质燃料是什么?1. 定义。
简单来说,生物质燃料就是从生物身上搞出来的能当燃料的东西。
这生物可以是植物,像农作物的秸秆啦,木屑啦;也可以是动物产生的一些有机废弃物。
把这些东西加工处理一下,就能变成可以燃烧的燃料,用来发电、取暖或者干其他需要能量的事儿。
2. 种类。
生物质燃料那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固体的生物质燃料,就像前面提到的秸秆压块、木屑颗粒,长得就像一个个小砖头或者小珠子似的,很规整。
还有液体的生物质燃料,像生物柴油,这可是能让汽车跑起来的好东西呢。
再有就是气体的生物质燃料,比如说沼气,在农村的沼气池里就能产生,用来做饭可方便了。
三、生物质燃料的优势。
# (一)环保方面。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你知道吗?传统的化石燃料在燃烧的时候就像一个个小恶魔,不停地释放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让地球越来越热,就像给地球盖了一床越来越厚的棉被。
但是生物质燃料就不一样啦。
生物质燃料在生长过程中可是吸收了二氧化碳的,等它被当成燃料燃烧的时候,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又被新的生物质吸收了,就像一个完美的循环,对地球的温室效应影响可小了。
2. 减少污染物排放。
跟煤炭这些“脏家伙”比起来,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时候可干净多了。
煤炭燃烧会产生好多污染物,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它们会让空气变得又脏又臭,还会下酸雨,损害建筑物和庄稼。
而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这些污染物就少得多,简直就是空气清新剂。
# (二)资源可再生性。
1. 来源广泛。
生物质燃料的来源那叫一个广泛,就像到处都是宝藏一样。
不管是广袤的农田里的农作物废弃物,还是大片森林里的树枝木屑,又或者是养殖场里动物的粪便,都可以变成生物质燃料。
秸秆颗粒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一、前言秸秆颗粒是一种由农作物秸秆经过破碎、颗粒化、压制等工艺制成的固体燃料。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秸秆颗粒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燃煤的清洁能源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秸秆颗粒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潜在意义。
二、背景与意义1. 秸秆资源丰富据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约为3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有效利用。
秸秆具有可再生性、广泛分布、来源广泛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生物质能源资源。
2. 清洁能源需求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的加剧,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秸秆颗粒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替代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经济可持续发展秸秆颗粒的生产和利用,不仅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的处理问题,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可持续性。
三、秸秆颗粒生产技术1. 秸秆颗粒制备工艺秸秆颗粒的制备工艺包括秸秆的破碎、颗粒化和压制等环节。
首先,将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然后通过颗粒机进行颗粒化,最后采用颗粒机或模压机进行压制,形成颗粒状的秸秆颗粒。
2. 秸秆颗粒生产设备秸秆颗粒的生产设备主要包括颗粒机、颗粒压机、干燥设备等。
其中,颗粒机是秸秆颗粒生产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颗粒的品质。
3. 秸秆颗粒生产成本秸秆颗粒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生产设备投资、生产能源成本、人工成本等方面。
其中,原料成本占据生产成本的较大比重,直接关系到颗粒颗粒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秸秆颗粒的利用前景1. 可再生清洁能源秸秆颗粒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具有广泛的利用前景。
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可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 替代传统能源秸秆颗粒可以替代传统煤炭、燃油等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锅炉、生物质发电厂、居民采暖等领域,为传统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选择。
3. 农村生活用能秸秆颗粒可以作为农村生活用能的替代品,满足农村居民生活、烹饪等用能需求,促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
秸秆、木屑生产颗粒燃料可行性报告1目的意义能源问题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解决能源问题就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我国的常规能源供应紧张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化石能源大规模的集中使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为此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要大力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研究。
生物质能作为第四大能资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生物质能既可以补充常规能源的短缺,也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
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质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
所以,利用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生产颗粒燃料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资源条件可行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类很多,而且数量也较大。
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种主要的农作物,其生产的废弃物----秸秆是我国主要的生物质能之一。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总量6.04亿吨,其中约有15%,即0.91亿吨的秸秆被用来直接还田造肥;有25%,即1.51亿吨的秸秆被作为饲料;约9%,即0.54亿吨的秸秆被用做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约51%,即3.08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能源用途,其中已有1.9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被农民在炉内直接燃烧用水炊事和采暖,其余约1.2亿吨则被废弃在田间地头或在田间直接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另外,全国林业工业木材剩余物的数量约为4000万立方米;造纸业生产的木材剩余物的数量约为1万立方米;甘蔗渣的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这些行业的剩余物绝大部分沦为废弃物,成为各行业的环境负担。
因此,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可以利用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从事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和开发。
3产品特点及用途颗粒燃料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木屑、秸秆等原料进行挤压而造成的。
原料的密度一般为130千克/立方米左右,成型后的颗粒密度大于1100千克/立方米,输送、储存极方便,同时,其燃料性能大为改善。
木屑颗粒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木屑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能源,具有燃烧效率高、环保无污染、资源丰富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国内木屑颗粒市场还不够成熟,存在着生产工艺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销售渠道狭窄等问题,限制了木屑颗粒市场的发展。
为了探讨木屑颗粒的可行性,本研究选择了某地区的木材加工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该地区生产的木屑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提高木屑的价值利用率,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木屑颗粒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木屑颗粒生产的技术路线和生产成本,评估木屑颗粒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为木屑颗粒生产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1. 实地调研:对某地区的木材加工行业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木屑资源的产生情况和市场需求的情况。
2. 数据分析:收集和整理木屑颗粒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其生产成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
3. 经济评估:通过对木屑颗粒生产的技术路线、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木屑颗粒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四、研究内容1. 木屑颗粒生产的技术路线:分析木屑颗粒生产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确定最优生产方案。
2. 木屑颗粒的生产成本:研究木屑颗粒生产中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影响因素,评估其生产成本水平。
3. 木屑颗粒的市场需求:了解木屑颗粒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情况,分析市场潜力和竞争现状。
4. 木屑颗粒的环保性评价:评估木屑颗粒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分析其与传统能源的比较优势。
五、研究结论通过对木屑颗粒的生产技术、成本、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木屑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质能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市场需求旺盛。
2. 木屑颗粒生产的关键技术包括原料预处理、颗粒成型、干燥等环节,需要加强研发和改进工艺。
年产1-10万吨秸秆木屑生物质颗粒机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 项目概况为了适应国家对新型环保、可再生能源宏观调控政策,满足新型环保能源——生物质颗粒、棒的市场需求, 从项目的经济效益和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社会效益出发,公司决定对投资建设年产一万吨生物质颗粒、棒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2. 项目建设的意义(1). 生物质颗粒、棒简介生物质颗粒、棒是指把能源密度低的农户作物秸秆、农林废弃物压缩制成能源密度高、比重大、质地坚硬的颗粒状、棒状燃料。
这种成型燃料具有着火容易、热值高、燃烧后灰分低、没有二氧化硫排放、清洁卫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活锅炉及民用炊事采暖,是可替代煤的优质燃料。
项目建设的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能源和土地紧缺的国家。
以燃烧煤为主的传统取暖方式大量破坏自然环境,浪费土地资源、污染环境。
因此,在城镇建设中禁止使用煤做取暖燃料是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供应主要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
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直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资的投入量和植物的生产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以保持和改善该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产品布局,促进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和多次利用,以尽可能减少燃料、肥料、饲料和其他原材料的输入,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品的输出,从而获得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统一的综合性效果。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源”。
秸秆颗粒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研究秸秆颗粒的可行性,包括其生产过程、市场需求、环保效益等方面,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和市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秸秆颗粒在生产、销售和环保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
三、秸秆颗粒生产过程1. 原料采集:秸秆颗粒的主要原料是农作物秸秆,包括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稻草等。
2. 制备工艺:将秸秆经过粉碎、压缩成颗粒状,再进行烘干和冷却处理。
3. 产品质量:秸秆颗粒的质量受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产品质量关乎颗粒燃烧效率和环保效益。
4. 生产成本:秸秆颗粒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料成本、能源成本和人工成本,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包括原料价格和生产工艺。
四、市场需求分析1. 国内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调整,秸秆颗粒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替代品备受关注,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2. 出口市场:欧洲国家、北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对生物质能源需求旺盛,秸秆颗粒具有出口潜力。
3. 竞争分析:目前生物质颗粒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对手有国内外生物质颗粒生产企业。
五、环保效益分析1. 替代传统能源:秸秆颗粒可以替代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2. 农田污染治理:秸秆颗粒生产利用了农作物秸秆,减少了农田秸秆焚烧造成的空气和土壤污染。
3. 生态效益:秸秆颗粒生产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六、可行性评估1. 市场可行性:秸秆颗粒市场需求潜力大,出口市场和国内市场均有利可图。
2. 生产可行性:秸秆颗粒生产工艺成熟,生产技术和设备已相对成熟,生产成本逐渐降低。
3. 环保可行性:秸秆颗粒的生产和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七、推荐意见1.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秸秆颗粒的关键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增强市场开拓: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与用户和供应链的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
秸秆燃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秸秆资源丰富,利用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方案。
然而,秸秆燃料的可行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被人们所重视。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秸秆燃料的可行性。
本报告旨在针对秸秆燃料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评估,为推动秸秆燃料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秸秆资源概况秸秆是指农作物收割后的残留物,主要包括谷物秸秆、玉米秸秆、棉花秸秆等。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每年的秸秆产量高达数亿吨。
这些秸秆主要用于床料、肥料和生物质发电等,但仍有大量的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这些未利用的秸秆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能源浪费。
三、秸秆燃料的生物质能源优势1. 可再生性:秸秆是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具有可再生性的特点。
与化石能源相比,秸秆燃料的资源获取和利用成本都更低,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 燃烧效率高:秸秆燃料的发展利用能够有效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多样性和灵活性:秸秆燃料有多种来源,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能源需求,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4. 无害化处理:通过科学处理和利用秸秆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之危害。
四、秸秆燃料的可行性研究1. 秸秆燃料的储存和运输技术秸秆燃料的储存和运输技术一直是影响其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各地秸秆燃料的储存和运输技术不够成熟,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和污染。
开发新的储存和运输技术,并将其与现代化的燃料利用系统相结合,是提高秸秆燃料可行性的关键。
2. 秸秆燃料的成本效益对于秸秆燃料的可行性,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成本效益。
包括采集、预处理、燃烧等环节的成本都需要全面考虑。
只有在成本低、效益高的情况下,秸秆燃料才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的秸秆燃料将市场如何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3. 秸秆燃料的环境影响秸秆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废气和灰渣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完整版秸秆生物颗粒燃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容要点齐全、构思结构清晰,可以参考网络资源,但不得抄袭。
一、秸秆生物颗粒燃料建设项目概况
1、秸秆生物颗粒燃料项目概述
秸秆生物颗粒燃料项目(简称“生物颗粒项目”)是指以生物质秸秆为原材料,采用颗粒化技术,制备高品质的生物颗粒燃料。
生物颗粒燃料是一种新型有机燃料,具有低温高焦、低烟少碳、低噪音、热值高、节能环保等优势,可以用于供暖、发电、机械等多种用途。
2、秸秆生物颗粒燃料建设项目的实施意义
①绿色:生物颗粒燃料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节能:生物颗粒燃料具有高热值,可以减少燃烧时的消耗,实现节能;
③安全:生物颗粒燃料可以显著降低燃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更加安全可靠;
④经济:生物颗粒燃料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实现经济效益。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
1、市场分析。
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是以农作物秸秆、林木材料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经过破碎、干燥、造粒等工艺,制成颗粒状的可燃燃料。
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的市场需求、原料供应、生产技术、成本收益等各个方面,为项目的启动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二、市场需求分析1.国家政策支持:生物质颗粒燃料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关政策鼓励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材料等资源生产颗粒燃料,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2.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能源替代品,生物质颗粒燃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尤其是在工业燃料、家庭取暖、电力等领域,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需求量大。
3.生态环境保护需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质颗粒燃料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符合当今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
因此,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潜力巨大。
三、原料供应分析1.秸秆资源:我国是大农业国家,年均秸秆产量巨大。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每年的秸秆产量可达到数亿吨,但资源利用率较低。
通过科学的收集、运输和加工,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进行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
2.林木材料:我国是世界上林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较高。
通过良好的林木管理和合理的采伐策略,可以获取大量的林木材料作为生物质颗粒燃料原料。
四、生产技术分析1.破碎与干燥:将原料进行破碎处理,使其成为适合于造粒的颗粒状物料。
然后通过干燥设备将原料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到一定范围。
2.造粒:利用颗粒机将干燥后的物料进行压制和成型,制成规格统一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该工艺可根据不同需求调整造粒机的模具尺寸,以生产不同直径的颗粒燃料。
3.质量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质量和一致性。
五、项目投资与收益分析1.投资:项目涉及到场地租赁、设备购置、原材料采购、运输等方面的投资。
秸秆、木屑生产颗粒燃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1目的意义
能源问题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解决能源问题就解决了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我国的常规能源供应紧张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
快速发展,而且化石能源大规模的集中使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为此国家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要大力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研究。
生物质能作为第四大能资源,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生物质能既可以补充常规能源的短缺,也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
同其他生物质能源技术相比较,生物质颗粒燃料技术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使用生物质颗粒的方便程度可与燃气、燃油等能源媲美。
所以,利用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生产颗粒燃料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资源条件可行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类很多,而且数量也较大。
水稻、玉米和小麦是三种主要的农作物,其生产的废弃物----秸秆是我国主要的生物质能之一。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总量6.04亿吨,其中约有15%,即0.91亿吨的秸秆被用来直接还田造肥;有25%,即1.51亿吨的秸秆被作为饲料;约9%,即0.54亿吨的秸秆被用做工业原料.除此之外,约51%,即3.08亿吨的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能源用途,其中已有1.9亿吨的农作物秸秆被农民在炉内直接燃烧用水炊事和采暖,其余约 1.2亿吨则被废弃在田间地头或在田间直接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另外,全国林业工业木材剩余物的数量约为4000万立方米;造纸业生产的木材剩余物的数量约为1万立方米;甘蔗渣的年产量约为4000万吨,这些行业的剩余物绝大部分沦为废弃物,成为各行业的环境负担。
因此,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可以利用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的优势,从事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生产和开发。
3产品特点及用途
颗粒燃料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木屑、秸秆等原料进行挤压而
造成的。
原料的密度一般为130千克/立方米左右,成型后的颗粒密度大于1100千克/立方米,输送、储存极方便,同时,其燃料性能大为改善。
3.1颗粒燃料用途
●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燃烧利用率高,便于储存
●生物质工业锅炉;作为工业锅炉的主要燃料,替代燃煤,解决环境污染●发电: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
3.2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性能指标
4市场概况
木质颗粒在美国市场的小包装价格为400美元/吨,在瑞典的交货价格为400美元/吨;散装的木质颗粒在阿姆斯特丹的离岸价为300美元/吨。
国内颗粒燃料市场目前还不完善,大连地区木质颗粒零售价为人民币550元/吨。
国家发改委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规划提出,在2010年前,结合解
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开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应用示范点建设年消耗颗粒燃料,500万吨,代替300万吨煤。
到2020年,使生物质颗粒燃料成为普遍使用的一种优质燃料。
年消耗颗粒燃料5000万吨,代替3000万吨煤。
5成型原理及主要设备
生物质原料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炙素。
由于结构比较疏松,密度小,当受到外力后,原料将经历重新排列位置、机械变形、塑料变形阶段,非弹性或粘弹性纤维素分子之间的相互缠绕和绞合,使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5.21斗式提升机
本项目中在颗粒机的入口处、颗粒机的出口处及颗粒机包装前都须有物料输送设备,我们根据物料的特性及工艺特点,选用斗式提升机。
斗式提升机具有横断面积小,占地面积小,运输系统布置紧凑,提升高度大,良好的密封性等优点。
5.22穿流气流厢式冷却干燥器
挤出颗粒的温度在55℃------65℃,因此在包装前必须对其进行干燥冷却。
针对其颗粒较大的特点,采用厢式干燥器,它主要是以冷风通过物料表面,以达到干燥降温的目的。
物料在降温过程中,处于静止状态,需要注意空气与物料相对流动方向的选择,以达到降温均匀的效果。
5.23颗粒燃料成型机
颗粒燃料成型机是设备系统中的核心,它的技术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个系统。
通过对成型压力与颗粒燃料密度的关系及常温条件致密成型机理的研究,我们根据不同原料种类选择不同环模参数,从而可获得了高密度的颗
粒燃料的较低能耗的的成型条件。
6结论
国家第十一的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能力”。
国家的相关政策及产业发展规划为生物颗粒燃料设备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能力。
因此,开发与生产物质颗粒燃料能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320型木屑机组技术参数报价单(生产能力0.6—0.8吨/小时)
420型木屑机组技术参数报价单(生产能力1.2—2.4吨/小时)
颗粒机单机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