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 格式:docx
- 大小:9.72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秋天的古诗,描写秋天的古诗(附译文)自古伤春悲秋,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咏秋的诗词,以下小编摘选出的描写秋天的古诗节选自唐诗300首。
1.《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2.《山居秋暝》作者: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山行》作者: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暮江吟》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6.《秋词二首》作者: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
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凉州词全诗王之涣赏析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凉州词全诗王之涣赏析(共含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凉州词王之涣全诗赏析凉州词王之涣全诗赏析《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什么景色呢?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释】: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
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诗题又作《出塞》。
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其音凄苦。
【简析】: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赏析: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原诗1】少年行四首(其一)王维〔唐代〕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1、新丰:在今陕西省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
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2、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当时著名的勇士盖勒、荆轲、秦舞阳都到过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译文】新丰盛产美酒价值万贯,出没都城长安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相投,痛快豪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赏析】这组诗的第一首,写侠少的欢聚痛饮。
“新丰美酒斗十千”。
是说新丰出产的美酒十分名贵,一斗酒价值十千钱。
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新丰镇,古代那里盛产美酒。
斗酒十千,使用这个数目字,目的在于强调酒的名贵,为下文的“咸阳游侠”作映衬。
“咸阳游侠多少年”。
意思是说:咸阳城里的游侠们多半是青春少年。
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市,秦朝时曾作国都,这里实际是以它代指唐朝京都长安。
游侠,古时候称那种重义轻生死、勇于救人危难的人为游侠。
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游侠都是英雄豪杰,倍受尊重和赞扬。
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纵死犹闻侠骨香”,说即便侠客死了,他们的骨头也是香的。
可见侠客的社会地位之尊贵。
作者特别地点出“少年”二字,写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这些少年游侠在“新丰美酒”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豪纵不羁,风流倜傥。
“相逢意气为君饮”。
意思是说: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
“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
这句把饮酒的性质强调出来了,他们不是为了取乐而饮酒,而是为了彼此的侠义行为而庆功;他们不是熟人聚会而饮酒,而是偶然相逢,一见倾心,便不惜花费重金买酒,相互勉励。
这句诗把少年侠客的精神世界揭示得十分鲜明,足以令人敬慕。
“系马高楼垂柳边”。
意思是说:他们把自己的高头大马,拴在那高高酒楼前的垂柳旁边。
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走上了酒楼,把“为君饮”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令狐楚《少年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令狐楚《少年行》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少年行(唐)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河湟: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翻译】:身后背着锃亮的弓箭拿着如披上霜的亮剑,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出咸阳。
如果不收复河湟失地,就不打算回头望故乡。
【赏析】: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将士们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形象。
“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可以折射出爱国将士们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秋风走马出咸阳”,侧重于描写将士的飒爽英姿。
“秋风”写出了出征的节令;“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
诗的后两句重在抒写广大将士决心收复失地、克敌制胜的满腔爱国激情。
河湟之地自安史乱后,已沦于敌手几十年。
这些将士为收复河湟失地而出征,说明是正义之师;“不拟回头望故乡”,就写出了将士为正义而战、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心灵。
在表现技巧上,这首诗的层次分明,先景而后情,情景交融,使人能够透过前两句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景物描写而感受到将士那起伏的胸波,又能令人循着后两句那冲腾着爱国主义热浪的心曲而进一步丰富起将士们威武豪迈的英雄形象,可谓情景跌宕,互藏其宅,读后令人为之振奋。
【阅读训练】:1.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的青年将士形象。
“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们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折射出将士们装备精良、同仇敌忾、求战心切的情状。
“秋风走马出咸阳”,描写了将士们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的情形,“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将士们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描写青年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出征的古诗词描写大军出征的诗词有:
1、《少年行四首·其三》
朝代:唐代作者: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2、《过零丁洋》
朝代:南宋作者: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落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示儿》
朝代:宋作者: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满江红》
朝代:南宋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5、《杂诗》
朝代:清代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唐诗中的唐朝以下是五首唐诗中的唐朝及其意思出处赏析:1. 《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黄巢科举落第后所作,意思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这首诗通过描写菊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和对唐朝社会的不满。
诗中的“冲天香阵透长安”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菊花香气的浓郁和飘散的范围,暗示着作者希望自己的思想和力量能够传遍整个唐朝。
2. 《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时所作,意思是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科举中第后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唐朝社会的向往。
诗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心情的畅快和对长安繁华景象的赞美。
3.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杜牧经过华清宫时有感而作,意思是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这首诗通过描写唐玄宗为了讨宠妃杨贵妃的欢心,不远千里从南方运来荔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昏庸无道、杨贵妃奢靡生活的不满。
诗中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和奢侈。
4. 《少年行四首·其三》-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杜牧《河湟》全文注释《河湟》译文及鉴赏《河湟》是由杜牧所创作的,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河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河湟》唐代: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译文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河湟》注释河湟:指今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湟水流域,唐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
湟水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青海东部,流经西宁,至甘肃兰州市西汇入黄河。
《唐书·吐蕃传》记载:“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
”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
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
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
《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
”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
“旋见”句:指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因事下狱,代宗下诏令其自杀。
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
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
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
“牧羊”两句: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
李唐王室出自陇西,所以偏好西北音乐。
唐玄宗时凉州曾有《凉州新曲》献于朝廷。
闲人:闲散之人。
《河湟》创作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导语】爱国诗是诗歌题材的⼀种。
就是把⾃⼰对祖国⼈民的热爱,⽤诗歌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种诗歌题材。
爱国是炎黄⼦孙的不解情结,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忧考就给⼤家介绍下关于爱国诗词的原⽂及注释,欢迎阅读!关于爱国的诗词篇⼀ 《苏曼殊·东居杂诗》 流萤明灭夜悠悠,素⼥婵娟不耐秋。
相逢莫问⼈间事,故国伤⼼只泪流。
【注释】 流萤:飞⾏不定的萤⽕⾍。
悠悠:漫长、悠远。
素⼥:即素娥,神话中⽉宫嫦娥的别称,也泛指⽉宫仙⼥。
婵娟:容颜美好貌。
【鉴赏】 这⼀组诗共⼗九⾸,是作者1914年于⽇本养病闲居期间写的。
此选其中⼀⾸,本诗通过秋夜景⾊的描写,渲染出⼀⽚凄冷的环境⽓氛,烘托了诗⼈在⾟亥⾰命失败后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理和为国事⽽消极感伤的⼼情。
这⾸⼩诗由景物起笔,看到那时明时灭的流萤,诗⼈感到秋天的夜是多么漫长难耐;仰望碧空,似乎觉得那美丽娇好的嫦娥也禁受不住秋夜的清冷寂寞。
虽在⾔景,实发⼼声,是特定环境下内⼼情愫的真实流露。
作者写此诗时,袁世凯已接任⼤总统,正积极准备复辟帝制。
在诗⼈看来,祖国正处于长夜难明的⼀⽚⿊暗之中。
正像嫦娥⾯对碧海青天,不耐悠悠秋夜的寂寞冷清⼀样,诗⼈远怀多难的故国也深深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悲凉。
作为⼀位多愁善感的才⼦、诗⼈、情僧,曼殊虽然此时已经出家⼗年,但应该说他依然是俗根未断、尘缘未了。
国事、家事、天下事时刻萦绕在他的⼼头,使他很难做到⼼如⽌⽔,四⼤皆空。
“相逢莫问⼈间事”恰好是他对⼈间事抛撒不开的表现。
“莫问”岂⽌是莫消问、不必问的意思,更多的含义是不堪问,不忍问。
⾟亥⾰命后的政局,军阀之间的战乱,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哪⼀件事谈起来不叫⼈伤⼼流泪呢? 本诗前两句借景抒情,融情⼊景,渲染起⼀⽚秋夜漫漫、寂寞凄凉的⽓氛;后两句明说“莫问”⽽实则深深系念,表现了诗⼈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
尽管由于当时他看不到光明,诗的情调显得悲观消沉,但⽆论如何,从这些凄婉的⼩诗中,我们总能感到诗⼈对多难祖国的脉脉深情。
古诗马的诗句翻译赏析关于马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马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钱塘湖春行》的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掩映于绿杨浓荫下的白沙堤。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出塞》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翻译】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
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送友人》第七八句,其全诗文如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翻译】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古道西风瘦马”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古诗作品《天净沙·秋思》第三句,其全文如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令狐楚最有名的十首诗令狐楚最有名的十首诗是:1.《少年行四首·其三》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2.《少年行四首》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3.《思君恩》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4.《游春词》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5.《塞下曲二首》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
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
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6.《赋山/一七令》山,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7.《赠毛仙翁》宣州浑是上清宫,客有真人貌似童。
绀发垂缨光髧髧,细髯缘颔绿茸茸。
壶中药物梯霞诀,肘后方书缩地功。
既许焚香为弟子,愿教年纪共椿同。
8.《相思河》谁把相思号此河,塞垣车马往来多。
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洲作碧波。
9.《中元日赠张尊师》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10.《汉苑行》云霞五采浮天阙,梅柳千般夹御沟。
不上黄花南北望,岂知春色满神州。
形容载誉归来的诗句1、《题翠岩寺》宋代:岳飞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2、《少年行四首·其三》唐代:令狐楚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3、《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唐代: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4、《送熊飞将军赴丞相麾下》李春叟南宋龙泉出匣鬼神惊,猎猎霜风送客程。
白发垂堂千里别,丹心报国一身轻。
划开云路冲牛斗,挽落天河洗甲兵。
马革裹尸真壮士,阳关莫作断肠声。
5、《少年行》唐代:王维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关于王者归来的古诗词1、《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原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翻译: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
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2、《题菊花》唐:黄巢。
原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翻译: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赏析: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
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
3、《题乌江亭》唐代:杜牧。
令狐楚(766或768~837) ,唐代诗人文学家。
汉族,字壳士。
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
贞元七年 (791)登进士第。
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
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
逝世于山南西道节度使镇上。
谥曰文。
其中令狐楚最有名的诗是:《游春词》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附令狐楚诗词全集:1、思君恩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2、少年行四首·其三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3、一七令·山山,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
4、少年行四首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
当年称意须行乐,不到天明不肯休。
5、九日黄白二菊花盛开对怀刘二十八西花虽未谢,二菊又初芳。
鬓云徒云白,腰金未是黄。
曙花淩露彩,宵艳射星芒。
日正开边树,风清发更香。
山椒应散乱,篱下倍荧煌。
泛酒遥相忆,何由共醉狂。
6、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辞三首晚游临碧殿,日上望春亭。
芳树罗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风前调玉管,花下簇金羁。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
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7、皇城中花园讥刘白赏春不及五凤楼西花一园,低枝小树尽芳繁。
洛阳才子何曾爱,下马贪趋广运门。
8、游春词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全文赏析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
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
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
这比汉代霍去病“句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
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
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
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1全文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