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检测的意义及临床应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8.50 KB
- 文档页数:12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LDH高时,会产生急性心梗、骨骼肌损伤、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
心梗时,12-24h,LDH会偏高,48-72h达高峰,1-2W后恢复正常。
恶性肿瘤晚期LDH,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会偏高。
慢性肾小球肾炎、SLE、糖尿病肾病等病人中,尿LDH可达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种抑制LDH活性物质,如尿素,小分子肽类,低PH 值也可抑制LDH活性。
尿毒症患者LDH正常,透析后LDH会增高,因为体内尿素较高,我们通过心肌酶谱五项检查,就可以观察身体的相关疾病。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
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在心肌组织积聚,出现继发性心肌损伤,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如活动性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肺炎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许多能够引起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谱检查项目在体检的时候,如果看得仔细的话会发现一项是心肌酶检查,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心肌酶谱都是检查什么的?包括哪些项目?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心肌酶谱检查项目是什么。
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和调节心肌细胞活动的作用。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价值。
那么,心肌酶谱中的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肌酸磷酸激酶(CK);2、肌激酶同工酶(CK-MB);3、谷草转氨酶(AST);4、乳酸脱氢酶(LDH);5、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LDH2);6、a—羟丁酸脱氢酶(a-HBDH)。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1.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疾病诊断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
选择诊断用指标原则:(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2.血清心肌酶诊断心肌梗塞的病理基础A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受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
酶生理特性不同,如酶在细胞内定位,分子量大小,生物半寿期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3.临床常用的心肌酶心脏内的细胞酶很多,但须符合上述选择原则,组织特异性并结合其它方面,如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ICDm)在心肌中含量很高,但一入血很快就失活。
目前国内外常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血清酶主要有:AST、LDH、CK和α-HBDH,尤以LDH和CK-MB同工酶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应用更广。
(1)、AST LDH CK特异性比较含量:心肌AST是人体各检验地带网组织中最高的,LDH 和CK的含量也占第二位。
特异性:CK的脏器特异性最高,除骨骼肌病变(包括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如酒精中毒)和严重脑血管意外,并且红细胞几乎不含CK,故测定不受溶血的影响。
◆CK诊断效率高,假阳性仅为10~ 15%;其阳性率与心电图ST段异常符合率达95%,高于AST (假阳性高达32%)。
肺梗塞,心绞痛,陈旧性梗塞等则CK活性一般不升高。
LD H由于分布广泛而特异性不高。
(2)、AST的同工酶血清ASTm不能提高AMI的诊断特异性,但ASTm因定位于线粒体,故不是很严重的损伤一般难以释放入血,因此测定ASTm对于推测预后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在推测死亡率方面较CK-MB更有价值。
心肌酶谱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称谷草转氨酶GOT)心肌梗塞时病人血清AST活性在发病后6-12小时内显著增高,48小时达到高峰,在3-5天恢复正常,升高程度与病情的严重性成正比。
肝炎患者临床前期血清AST活力也可升高,所以血清AST活性测定虽特异性差,但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另外,肝硬化、肝癌、胆道疾病、胰腺炎、白血病、肺栓塞、创伤、肌炎、肾炎、心力衰竭、心肌炎等患者也可见血清AST 活力升高。
2、乳酸脱氢酶(LDH)心肌梗塞发作时病人血清LDH活力于12-24小时开始升高,3-6天达到峰值,持续时间可达10天左右,对心肌梗塞的后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血清LDH活力升高还可见于:肝炎、肝硬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某些贫血病人等。
3、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其测定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对心肌梗死的后期诊断比LDH更有意义。
血清α-HBDH与LDH联合检测并计算其比值,可判定LDH来源于肝脏或心脏,正常人:LDH比α-HBDH的比值为1.2-1.6,实质性肝病的比值为1.6-2.5,而心肌梗死时比值下降为0.8-1.2。
血清α-HBDH活力升高除心肌梗死外还见于:肌营养不良、溶血性贫血、肾梗死、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患者和溶血标本等。
4、肌酸激酶(CK)CK测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阳性率高可达95%,有些心电图不易诊断的心肌梗死血清CK活力多升高,而且发病后在血清中上升时间早,是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血清中CK活力于2-4小时升高,其升高幅度可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比较灵敏,18-36小时达到高峰,约维持2-4天后恢复正常。
CK活力升高程度与AST、LDH一样与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
CK在短时间内升高者表示梗死范围无扩展;持续升高表示梗死仍在继续进行;反复升高表示梗死范围再度扩展或有新的梗死病灶。
不同的梗死部位血清CK升高幅度也不一样,如心内膜下梗死要比心前壁、前侧壁梗死低。
心肌酶是什么在临床上有何作用冠心病诊断检查—心肌酶学检查摘要: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疗效、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也不例外。
如果出现不适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
2007 欧洲心脏年会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女性冠心病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
传统观点认为,女性比男性晚发病10年,心肌梗死约晚10―15年。
而现在两性冠心病发病均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伴有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明显提前。
调查表明,目前美国45岁以下的女性心脏病患者以每年9000人的速度递增。
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很多不如男性典型。
异常疲倦往往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先兆。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男性患者常诉说胸痛,而女性患者多为背痛和大汗症状。
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女性则主诉气短、极度疲乏,伴或不伴有典型胸痛,包括腹部、颈部和肩部疼痛以及恶心。
高龄并伴有糖尿病史的女性发生无症状心梗比男性多。
并且,女性冠心病比男性更易受季节变化影响,秋冬季发病增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高于男性。
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
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心肌酶是什么?在临床上有何作用?冠心病诊断检查—心肌酶学检查摘要: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疗效、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也不例外。
如果出现不适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
2007 欧洲心脏年会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女性冠心病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
传统观点认为,女性比男性晚发病10年,心肌梗死约晚10―15年。
而现在两性冠心病发病均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伴有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明显提前。
调查表明,目前美国45岁以下的女性心脏病患者以每年9000人的速度递增。
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很多不如男性典型。
异常疲倦往往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先兆。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男性患者常诉说胸痛,而女性患者多为背痛和大汗症状。
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女性则主诉气短、极度疲乏,伴或不伴有典型胸痛,包括腹部、颈部和肩部疼痛以及恶心。
高龄并伴有糖尿病史的女性发生无症状心梗比男性多。
并且,女性冠心病比男性更易受季节变化影响,秋冬季发病增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高于男性.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价值.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临床诊断用在诊断疾病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