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19真实法律案例大全_案例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0.05 KB
- 文档页数:16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某与李某于2019年5月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张某将其位于某市的一套房屋出售给李某,总价款为200万元。
合同中约定,张某应在合同签订后10日内将房屋过户至李某名下,并交付房屋钥匙。
同时,合同中还约定了违约责任:若张某未能按期过户,应向李某支付违约金10万元;若李某未能按期支付房款,应向张某支付违约金5万元。
合同签订后,张某未能按期过户,李某遂向张某主张违约金10万元。
张某认为,其未能按期过户是因为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系统故障,导致过户手续无法办理,故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李某则认为,张某未能履行合同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例分析(一)张某的违约责任认定1.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张某未能按期过户,已构成违约。
2.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本案中,张某以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系统故障为由,主张免除违约责任。
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本案中,张某未能按期过户是由于其自身原因导致的,而非不可抗力因素。
因此,张某不能以房地产交易中心系统故障为由免除违约责任。
(二)李某的违约责任认定1.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李某未能按期支付房款,已构成违约。
2.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本案中,李某未能按期支付房款是由于其自身原因导致的,而非不可抗力因素。
因此,李某不能免除违约责任。
(三)赔偿金额的确定1. 违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第1篇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男,35岁,某市人。
2019年3月,张某以某公司名义,与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000万元的房地产项目合作协议。
协议约定,张某以某公司名义投资该房地产项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提供土地使用权及项目开发所需资金。
协议签订后,张某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支付了500万元定金。
然而,在收到定金后,张某并未按照协议约定进行投资,而是将定金用于偿还个人债务。
随后,张某以各种理由拖延项目进度,导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损失严重。
2019年12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张某被依法逮捕。
二、争议焦点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2. 如果构成合同诈骗罪,张某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三、案例分析(一)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结合本案,张某在签订房地产项目合作协议过程中,虚构了某公司投资该项目的虚假事实,隐瞒了其个人债务问题,骗取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0万元定金。
张某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其构成合同诈骗罪。
(二)张某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的量刑标准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张某骗取的定金为50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
根据张某的犯罪情节,可认定其构成合同诈骗罪,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同时,责令张某退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济损失500万元。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于2019年3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李四将其位于某市的房屋出售给张三,总价款为200万元。
合同约定,张三在签订合同后支付李四定金20万元,房屋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支付剩余款项180万元。
合同还约定,如一方违约,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20万元。
2019年4月1日,张三向李四支付了20万元定金。
然而,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过程中,张三发现李四提供的房屋产权证存在伪造嫌疑。
经调查,房屋产权证确系伪造。
张三遂要求李四退还定金并赔偿损失,但李四拒绝。
张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李四退还定金20万元,并赔偿因其违约造成的损失。
二、争议焦点1. 房屋产权证伪造是否构成违约?2. 张三能否要求李四退还定金并赔偿损失?3. 李四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是什么?三、法律分析(一)房屋产权证伪造是否构成违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李四提供的房屋产权证存在伪造嫌疑,其行为已违反了合同约定,构成违约。
(二)张三能否要求李四退还定金并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在本案中,李四违约,张三有权要求李四退还定金并支付违约金。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张三因李四的违约行为遭受损失,有权要求李四赔偿损失。
(三)李四应承担的违约责任1. 退还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李四应向张三退还定金20万元。
2. 支付违约金:根据合同约定,李四应向张三支付违约金20万元。
第1篇一、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男,32岁,某市人。
2019年10月,李某因涉嫌盗窃罪被某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经侦查,李某于2019年8月间,先后在市区两家商场内,采用撬锁、翻窗入室等手段,盗走现金共计人民币5万元。
案发后,李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二、争议焦点1.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李某是否具备自首情节?3.对李某的刑罚如何确定?三、案例分析(一)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本案中,李某采用撬锁、翻窗入室等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其行为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首先,李某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根据李某供述,其作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财物,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其次,李某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
李某在作案过程中,采取撬锁、翻窗入室等手段,避免被被害人发现,符合秘密窃取的犯罪手段。
最后,李某窃取的财物数额较大。
根据公安机关调查,李某共盗取现金5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
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二)李某是否具备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李某在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根据上述规定,李某的行为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
首先,李某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主动投案。
李某在得知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后,主动前往公安机关投案,表明其有悔罪表现。
其次,李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公安机关讯问过程中,李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作案经过,没有隐瞒或虚构事实。
综上所述,李某具备自首情节。
(三)对李某的刑罚如何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某某与被告李某某于2019年5月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张某某将位于某市某区的一套房屋出租给李某某,租赁期限为两年,租金每月8000元,租赁期间房屋的维修及物业管理费由李某某承担。
合同签订后,李某某支付了第一个月的租金,并入住该房屋。
然而,在租赁期间,房屋出现严重漏水问题,导致张某某损失惨重。
张某某多次要求李某某承担维修责任,但李某某以房屋质量为由拒绝赔偿。
无奈之下,张某某将李某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李某某承担房屋维修费用及赔偿损失。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1. 房屋出现漏水问题,维修责任应由谁承担?2. 李某某是否应赔偿张某某的损失?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租赁物应当符合约定的用途。
本案中,房屋在租赁期间出现漏水问题,导致原告张某某的财产遭受损失,被告李某某作为承租人,有义务保证租赁物的合理使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租赁物不符合约定或者不符合使用目的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出租人应当保证租赁物的质量符合约定的标准。
因此,被告李某某作为承租人,在房屋出现漏水问题时,应当承担维修责任。
关于原告张某某的损失,法院认为,被告李某某在租赁期间未尽到合理使用租赁物的义务,导致房屋出现漏水问题,对原告张某某造成了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承租人过错造成租赁物毁损、灭失的,承租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房屋漏水并非不可抗力因素所致,而是因被告李某某使用不当造成,因此,被告李某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综上,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李某某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对房屋进行维修,确保房屋质量符合约定的标准。
2. 被告李某某赔偿原告张某某因房屋漏水造成的损失人民币20000元。
四、答案分析1. 关于房屋维修责任,法院判决被告李某某承担维修责任是合理的。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于2019年6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李四将位于某市某区的房屋出租给张三,租赁期限为一年,租金每月5000元,租金支付方式为每月一付。
合同中还约定,若李四提前解除合同,需支付张三一个月的违约金。
2019年10月,因房屋装修需要,李四向张三提出解除租赁合同。
张三表示不同意,并提出要求李四支付违约金。
双方协商未果,张三遂将李四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李四是否有权解除租赁合同?2. 李四是否应向张三支付违约金?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二条:当事人约定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自租赁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房屋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案例分析及答案1. 李四是否有权解除租赁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为不定期。
在本案中,张三与李四签订的租赁合同期限为一年,且双方未在租赁期限届满后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张三。
在经营过程中,公司因市场变化、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经营困难,连续两年亏损。
2019年,公司股东会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在清算过程中,清算组发现以下问题:1.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应收账款,但部分客户已无力偿还债务。
2. 公司部分固定资产已折旧完毕,但仍有部分价值。
3.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多起合同纠纷,部分合同已到期,但仍有部分未履行完毕。
4.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部分违规操作,如未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等。
二、法律问题分析1. 公司解散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五)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本案中,某科技公司因股东会决议解散,符合公司解散的法律程序。
2. 公司清算的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组由股东组成,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进行清算。
本案中,某科技公司股东会决议解散后,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符合公司清算的法律程序。
3. 应收账款的追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债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债务。
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本案中,公司清算组应积极追偿应收账款,对无力偿还债务的客户,可采取以下措施:(1)协商解决:与客户协商,争取部分偿还或延期偿还。
(2)诉讼追偿:对有偿还能力但拒绝偿还的客户,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偿还债务。
4. 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清算组在清算期间,应当妥善保管公司财产,不得处分公司财产。
第1篇【案例背景】2019年3月15日,某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当事人甲驾驶一辆小型轿车在市区行驶,当行驶至某路段时,与行人乙发生碰撞,导致乙受伤。
甲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乙被送往医院救治。
经鉴定,乙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
【问题】1. 甲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2. 甲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3. 乙的损失如何赔偿?【答案】1. 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甲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违反了法律规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2. 甲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甲的行为导致乙受伤,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乙的损失赔偿:(1)医疗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八条规定,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乙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应当由甲承担。
(2)误工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乙因伤住院治疗期间,误工费应当由甲承担。
(3)残疾赔偿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
乙的伤势构成重伤二级,应当由甲承担残疾赔偿金。
(4)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可以要求精神损害抚慰金。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三(以下简称甲方)和李四(以下简称乙方)于2019年3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方将其名下位于某市的房产出售给乙方,成交价格为人民币200万元。
合同约定,乙方应在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定金10万元,余款在过户手续办理完毕后支付。
合同签订后,乙方如因自身原因导致合同解除,定金不予退还。
2019年3月6日,乙方支付了定金10万元。
然而,在过户手续办理过程中,乙方发现甲方提供的房产证存在伪造嫌疑,怀疑甲方存在欺诈行为。
乙方要求甲方提供真实有效的房产证,但甲方以各种理由推脱。
2019年4月10日,乙方向甲方发出解除合同的通知,要求甲方退还定金10万元。
甲方收到通知后,拒绝退还定金,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方是否构成欺诈行为?2. 乙方是否有权解除合同?3. 定金是否应予退还?三、案例分析1. 甲方是否构成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
”在本案中,甲方提供的房产证存在伪造嫌疑,涉嫌欺诈。
但仅凭房产证存在伪造嫌疑,不能直接认定甲方构成欺诈行为。
需进一步调查核实。
2. 乙方是否有权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在本案中,乙方发现甲方提供的房产证存在伪造嫌疑,怀疑甲方存在欺诈行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
3. 定金是否应予退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有权请求返还定金;双方均违约时,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5月,张某某与李某某因邻里纠纷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张某某持刀将李某某刺伤,导致李某某重伤二级。
案发后,张某某逃离现场,后经公安机关侦查,于同年6月将其抓获归案。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张某某的行为是否具有自首情节?3. 对张某某的量刑如何确定?三、案件解析(一)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本案中,张某某持刀将李某某刺伤,导致李某某重伤二级,其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
具体分析如下:1. 张某某的行为具有故意性。
张某某在争执过程中持刀刺伤李某某,其主观上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李某某受伤,但仍故意为之,具有明显的故意伤害的故意。
2. 张某某的行为造成了李某某的重伤。
根据法医鉴定,李某某的伤势达到重伤二级,符合故意伤害罪的犯罪结果。
3. 张某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某的人身权利。
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张某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某的生命健康权。
综上所述,张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张某某的行为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本案中,张某某在案发后逃离现场,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自首和立功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犯罪分子逃离现场,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然而,张某某在被抓获后并未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而是在侦查过程中通过律师帮助才承认犯罪事实。
第1篇一、案情简介被告人张某,男,35岁,汉族,某市人,大学文化,无业。
2019年5月,张某通过某交友平台结识了被害人李某,两人互加微信好友,并很快发展成为恋人关系。
在交往过程中,张某以各种理由向李某借款,累计金额达人民币10万元。
张某承诺在短期内还款,但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
李某多次催讨无果后,于2020年7月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调查,公安机关发现张某存在以下行为:1. 在与李某交往期间,张某编造了虚假的家庭背景和收入状况,使李某对其产生好感,便于其借款。
2. 张某多次以资金周转困难、生意亏损等理由向李某借款,累计金额达10万元。
3. 张某在取得李某借款后,并未按照承诺还款,反而继续编造理由,逃避还款。
4. 张某在案发后,销毁相关证据,试图逃避法律责任。
二、法律问题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2. 若构成诈骗罪,张某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案例分析1.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本案中,张某编造虚假的家庭背景和收入状况,使李某对其产生好感,便于其借款。
随后,张某以资金周转困难、生意亏损等理由向李某借款,累计金额达10万元,且在取得借款后未履行还款义务。
张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认定其构成诈骗罪。
2. 若构成诈骗罪,张某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张某诈骗金额为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范畴。
因此,张某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四、判决结果经法院审理,认定张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第1篇一、案情简介张三(甲方)与李四(乙方)于2019年5月1日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约定张三将其位于某市的住房出租给李四,租赁期限为一年,租金为每月5000元,租赁期满后,李四有权续租。
合同签订后,李四按照约定支付了首月租金,并于同年5月2日入住该房屋。
然而,在租赁期间,双方因房屋装修、水电费承担等问题产生纠纷。
具体如下:1. 李四认为,房屋的装修费用应由张三承担,而张三则认为房屋的装修费用应由双方协商解决。
2. 关于水电费承担问题,李四认为应按照实际使用量承担,而张三则认为应按照房屋面积承担。
3. 在租赁期满后,李四要求续租,但张三以房屋装修为由拒绝续租。
二、法律问题1. 房屋装修费用由谁承担?2. 水电费承担方式是否合法?3. 张三是否有权拒绝续租?三、法律分析1. 关于房屋装修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租赁物经出租人同意装修的,出租人应当承担装修费用;未经出租人同意装修的,装修费用由承租人承担。
”本案中,李四未经张三同意擅自对房屋进行装修,因此,装修费用应由李四承担。
2. 关于水电费承担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租赁物的使用费,按照租赁物的性质、用途和双方约定的方式计算。
”本案中,双方未对水电费承担方式进行约定,因此,应根据房屋的性质和用途,结合实际使用量进行承担。
3. 关于张三是否有权拒绝续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租赁期满,承租人要求续租的,出租人可以拒绝,但应当提前通知承租人。
”本案中,张三有权拒绝续租,但应当提前通知李四。
四、案例分析1. 房屋装修费用:李四未经张三同意擅自对房屋进行装修,违反了合同约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装修费用应由李四承担。
因此,张三有权要求李四承担房屋装修费用。
2. 水电费承担方式:双方未对水电费承担方式进行约定,因此,应根据房屋的性质和用途,结合实际使用量进行承担。
第1篇一、基本案情原告:张某,男,30岁,汉族,某市某区人,某公司职员。
被告:李某,男,28岁,汉族,某市某区人,个体户。
案由: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诉讼请求:1. 判令被告赔偿原告车辆修理费人民币10,000元;2. 判令被告赔偿原告误工费人民币5,000元;3. 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000元;4. 判令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事实与理由:2019年6月15日,原告张某驾驶一辆价值人民币15万元的轿车,在某市某区某路段行驶时,与被告李某驾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
事故发生后,张某的车辆受损严重,经鉴定,车辆修理费用为人民币10,000元。
张某因事故受伤,住院治疗10天,误工费损失人民币5,000元。
同时,张某认为被告李某的违法行为给其造成了精神上的损害,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000元。
被告李某辩称,其对事故的发生并无过错,事故发生时其正在紧急避让,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法院审理某市某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本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
法院经审理查明:1.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发生交通事故的事实,有现场目击者证言、交通事故认定书等证据予以证实;2. 原告张某的车辆修理费用为人民币10,000元,有鉴定报告为证;3. 原告张某因事故受伤,住院治疗10天,误工费损失人民币5,000元,有医疗费发票、病假证明等证据予以证实;4. 原告张某主张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000元,有相关法律依据支持。
法院认为,被告李某在事故发生时虽在紧急避让,但未能确保安全距离,对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被告李某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至于原告张某主张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考虑到事故对原告造成的心理影响,法院予以支持。
综上,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李某赔偿原告张某车辆修理费人民币10,000元;2. 被告李某赔偿原告张某误工费人民币5,000元;3. 被告李某赔偿原告张某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2,000元;4. 本案诉讼费用人民币2,000元,由被告李某承担。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6月15日,某市A区居民李某在夜间回家途中,发现邻居王某家的门窗紧闭,心生贪念。
李某翻墙进入王某家,窃取了王某价值人民币5万元的现金及贵重物品。
案发后,李某在逃离现场时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讯,李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二、争议焦点1. 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 李某的犯罪情节是否属于“数额巨大”?3. 李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三、案例分析(一)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案中,李某翻墙进入王某家,窃取了王某价值人民币5万元的现金及贵重物品。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二)李某的犯罪情节是否属于“数额巨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本案中,李某盗窃的现金及贵重物品价值人民币5万元,已达到“数额巨大”的标准,因此,李某的犯罪情节属于“数额巨大”。
(三)李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本案中,李某在公安机关抓获后,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属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因此,李某具有自首情节。
四、判决结果根据以上分析,法院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且犯罪情节属于“数额巨大”,但鉴于李某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区一家知名连锁饭店,因经营管理不善,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
以下是其中一起典型的法律案例。
二、案例描述2019年6月,张某与妻子李某一同前往该连锁饭店用餐。
在用餐过程中,李某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呕吐不止。
饭店工作人员立即上前询问,并协助李某前往洗手间。
经过短暂休息,李某的症状并未缓解,反而加重。
饭店工作人员随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将李某送往医院。
经诊断,李某患有急性肠胃炎。
在李某住院治疗期间,张某多次与饭店沟通,要求饭店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
然而,饭店以李某的病症与用餐无关为由,拒绝赔偿。
三、法律问题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1. 饭店是否应当承担李某的医疗费用?2. 如果饭店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责任范围如何确定?四、案例分析1. 饭店是否应当承担李某的医疗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李某在饭店用餐后出现身体不适,虽然不能直接证明是饭店的食物导致其患病,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饭店有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的义务。
因此,饭店在无法证明李某的病症与用餐无关的情况下,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如果饭店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责任范围如何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因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商品生产者、销售者、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饭店作为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李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具体责任范围包括:(1)李某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治疗费用、药品费用等。
(2)李某的误工费:根据李某的工资水平及患病期间的工作天数计算。
(3)李某的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李某的病情及影响程度,酌情确定。
(4)李某的交通费:李某前往医院就诊的交通费用。
五、答案1. 饭店应当承担李某的医疗费用。
第1篇一、基本案情原告:张某某,男,35岁,汉族,某市居民。
被告:李某,男,40岁,汉族,某市居民。
案由: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情简介:2019年5月,张某某与李某在某市某小区购买相邻的两套住宅。
两套住宅之间有一条公共通道,通道的宽度约为1.2米。
在入住后不久,张某某发现李某在公共通道上私自搭建了一个约2平方米的棚子,用于存放杂物。
张某某认为李某的行为侵占了公共通道,影响了自己和邻居的通行,遂多次与李某协商,要求李某拆除棚子。
然而,李某以各种理由拒绝拆除。
2020年3月,张某某在公共通道上行走时,不慎摔倒,导致右脚骨折。
张某某认为,李某在公共通道上搭建棚子,导致通道狭窄,是其摔倒受伤的直接原因。
张某某遂向李某提出赔偿要求,但李某拒绝赔偿。
无奈之下,张某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二、争议焦点1. 李某在公共通道上搭建棚子的行为是否合法?2. 李某是否应对张某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三、法律分析(一)李某在公共通道上搭建棚子的行为是否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不得侵占公共通道。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住宅小区内公共通道的设置和宽度,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不得擅自改变。
”本案中,李某在公共通道上搭建棚子,侵占了公共通道,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其行为不合法。
(二)李某是否应对张某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本案中,李某在公共通道上搭建棚子,导致通道狭窄,存在安全隐患。
张某某在行走过程中,因李某的过错而摔倒受伤,李某应对张某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区居民王某,因不满邻居李某养狗扰民,多次与李某协商未果。
一天,王某趁李某不在家,将其狗打死。
李某回家后,发现爱狗被杀,情绪激动,与王某发生争执。
在争执过程中,王某将李某打伤,致其重伤。
随后,李某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王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10万元。
二、法律问题1. 王某将李某的狗打死是否构成侵权?2. 王某将李某打伤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3. 法院应如何判决?三、案例分析1. 王某将李某的狗打死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王某未经李某同意,擅自将李某的狗打死,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权益,构成侵权。
2. 王某将李某打伤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王某在争执过程中,故意伤害李某的身体,致其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3. 法院应如何判决?(1)关于李某的财产权益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
在本案中,王某侵犯了李某的财产权益,应当赔偿李某因狗被打死所造成的损失。
由于李某未提供具体损失数额,法院可以根据王某的经济能力,酌情判决赔偿李某一定数额的财产损失。
(2)关于李某的人身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侵权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
在本案中,王某故意伤害李某的身体,致其重伤,应当赔偿李某的医疗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
根据李某提供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证据,法院应判决王某赔偿李某10万元。
(3)关于王某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在本案中,王某故意伤害李某的身体,致其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案例题参考答案:1、王某是房屋的所有权人,根据《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李某与陈某的买卖合同无效,根据《物权法》第九十七条处分共有的不动产,应当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房屋属夫妻共同财产,李某与陈某订立合同时,未经张某同意,即属于《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所指的无效合同。
而且陈某不属于善意取得,《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中明确说了如果受让物属于应当登记的,则需要登记。
与王某的买卖合同有效3、房子归王某。
陈某对房屋进行了装修,则装修的费用对于王某来说属于不当得利。
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
因此王某应当返还装备费用给陈某。
李某应当将陈某先前付的费用返还陈某刑事案例1案例一某年11月7日,被告人李干文雇用宝鸡市某区任某的青海湖牌汽车1辆,由司机李忠信驾驶,为甘肃省张家川县某镇货主赵殿城向河南省禹州市运输牛皮等货物。
在办理交税手续前,李干文窃取司机的行驶证,用事先准备好的消字灵,将行驶证上的证号02165涂改为02374,交税后又恢复原号,企图作案后逃避追查。
11月8日早5时许,汽车行至宝鸡市金台区山东路永红旅社门口,李干文借口要吃饭,将随车押运的货主赵殿城骗下车,自已也随之下车,把赵引到距停车地点约70米处的饭摊前。
李谎称去叫司机一起吃饭,离开赵回到车上,又对司机说,货主在旅社休息,要司机和他一起将车开走卸货。
当汽车开走时,被赵殿城发现,赵当即疾呼停车,车未停。
李干文让司机将车开到宝鸡市某区其亲戚家,然后把车上的货物全部卸下,据为已有。
计有牛皮420张、苹果589斤、茶叶48斤、电热褥4条、麻袋8条,价值共合人民币47110余元。
随后,李干文销售部分脏物,获款4080元。
案发后,赃款脏物大部分被追回,发还失主。
问:1.李干文的行为是否属于盗窃罪?2.李干文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罪?3.李干文的行为是否属于抢夺罪?4.李干文的行为在哪些情况下可转换为抢劫罪?案例二曲某与其兄合伙开办木器厂,经营3年,曲某分得钱物共计人民币7万多元。
曲某认为分配不公,曾发生过纠纷,对其兄嫂不满。
1998年7月22日上午8时许,曲某趁其兄嫂家中无人之机携带羊角锤、螺丝刀等工具,翻墙破窗进入其兄嫂家中,用了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将保险拒撬开,盗走人民币48700元和价值1.3万余元的金饰品,对放在保险柜中存有数万元的存折则没有拿走。
作案后,曲某把窃得的财物藏在家中,将作案的工具扔给收废品的人。
案发后经公安机关传讯,曲某交代了盗窃事实。
赃款、脏物全部退回。
问:1.曲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应如何处理?2.如果曲某在保险柜中看到有国家二级文物3件,其中有宋代瓷卧牛砚滴1件;三级文物唐代三彩瓷炉1件,就将其盗出,其中唐代三彩在路上不慎摔碎,则对曲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又应如何处理?3.如果曲某在保险柜中看到只有白粉,就顺手带上,回家秤竟有100克,则对曲某的行为应如何惩处?4.如果曲某只从其兄保险柜里拿走股票存折(内存某股票2000股),折合人民币3万元及一张股东代码卡、身份证,案发时,股票尚未发售,则应如何认定曲某的行为?5.如果曲某只从其兄的保险柜里拿走一张信用卡,并用这张信用卡支取了5000元钱,则对曲某的行为如何认定?如果信用卡未使用,又应如何认定?案例三乔甲,男,18岁,待业青年。
乔甲因家中人多房少不能住,于1998年6月到其叔乔乙家借宿。
同年9月28日,乔甲在叔乔乙家午睡后,闲着无事,想找本杂志翻阅,就随手拉乔乙忘了上锁的书桌抽屉,发现内有一叠崭新的10元面值人民币,乔甲顿起贪心,趁家中无人,偷偷从中抽走50元。
由于乔乙大意,没有发现其抽屉内短少的现金。
乔甲见第一次窃取得逞后,胆子越来越大,又分别于同年10月、1999年3月两次趁乔乙不在意,共窃取其人民币600余元。
当乔甲又于1999年6月10日趁乔乙家无人之机,打开抽屉寻找现金时,不料被躲在家里逃学的乔乙之子乔丙发现,遂案发,随后乔甲家属代其偿还了乔乙的损失。
乔乙曾到公安机关要求不要处理乔甲。
案例四被告人海某,女,1980年3月20日出生,中学生。
被告人于1995年4月6日中午12点30分,骑自行车由学校回家。
当骑到市郊东坝乡时,因下坡车速较快,把同方向行走的池某(男,58岁)右脚的右外踝关节撞伤。
被告人海某从自行车上摔下时,又将池某压倒在身下。
当时被告人立即抱扶池某,因抱不动,便迅速跑到卫生院呼救。
但因池某后脑受外部强力震动致脑颅损伤,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3点15分死亡。
(注:行为时发生在新刑法生效前,但不影响认定)问:1.对被告人海某的行为应如何处理?2.假如被告人海某是1979年3月20日出生的,对其行为应如何处理?案例五包工头宋某经营数年收入颇丰,为达到出国观光目的,遂向有关人员送礼6千元。
在国外,宋某赴赌场赌博,赢3万元。
回国将一半赌金赠与本村小学。
不久因宋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将低标号水泥代替高标号水泥使用,用细钢筋取代粗钢筋,造成其承建的一座礼堂倒塌,损失40余万元。
为逃避制裁,宋某找到任某公司经理的同乡金某商议对策,恰逢金某因倒卖许可证和走私文物等事发正被追查,金某提出让宋某先到其在边境的一远房亲戚家暂避。
行前金某交宋某2万元作路费,并请宋将自己倒卖许可证和走私凭据带走。
宋某走后,金某恐其难逃法网,遂命其表弟覃某带刘、黄二人(均是劳改释放人员)在途中将宋某干掉。
覃某闻言色变,说此举恐有杀身之虞,劝金某放弃。
金某诡称只要覃将自己的一亲笔信带给刘、黄二人,并随其找到宁某,不必覃动手。
覃默许,于是金某当着覃某的面写了信。
并给覃3万元,打发覃上路。
覃在途中将金某的信交给刘、黄二人,假说自己另有急事,一切事由可与金某直接联络,遂中途下车。
刘、黄二人寻至宋某,欲施毒手,经宋某苦苦哀求并许以重金,遂放过了宋某。
返回后谎称事毕,各从金某处得“赏金”一万元。
后宋某向当地公安机关自首。
问:1.宋某的行为触犯了什么罪名?2.金某的行为触犯了什么罪名?3.覃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不构成,请说明理由;如构成犯罪,也请说明理由。
4.刘、黄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不构成,请说明理由;如构成犯罪,其触犯的罪名是什么?为什么?案例六邢钢(20岁)和刘军(15岁)经过预谋,在某日下午伺机行窃。
当见到被害人李红岩在摊位上买鸡时,刘军示意邢钢掩护,邢钢即站在李红岩跟前假装买鸡,刘军从刘红岩的裤兜里窃取了一个钱包(内有人民币850多元、信用卡两张以及身份证等),然后迅速离去。
当李红岩发现被窃而要追赶时,被面前的邢钢故意挡住视线和出路,李红岩就将站在面前的邢钢抓住。
邢钢为了逃脱,就掏出尖刀朝李红岩连刺数刀,将李刺伤。
案发后,邢钢逃到他的朋友张飞家躲藏。
张飞知道邢钢犯罪事实之后,就将邢钢送往外地隐藏。
在邢钢躲藏期间,张飞3次前去看望,并资助他500元钱生活费用。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邢钢与刘军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2)张飞与邢钢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3)邢钢、张飞构成什么罪?(4)邢钢、刘军的行为各如何定性或处理?案例七被告人:刘某,男,30岁,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无职业,住秦皇岛市海港区桥东里外贸楼62号。
1995年11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6月刑满释放。
被告人:景某,男,25岁,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原系秦皇岛市第二运输公司汽车一队司机,住秦皇岛海港区东光里56号。
1995年7月因盗窃被劳动教养3年,1998年7月解除劳动教养,2000年11月28日因本案被逮捕。
2000年9月间,被告人刘某找到被告人景某为他开汽车,两次由外地购进假冒的山海关牌香烟1150条,在倒卖时被某工商行政管理所查获。
该所依法将刘某尚未卖出的假山海关牌香烟300条、赃款14500元以及运烟的汽车扣押,并罚款1万元,责令刘某于月底前交清罚款。
刘某拒交罚款,并与景某预谋将被扣押的汽车偷开回来。
同年9月24日晚12时许,刘某携带尖刀、手拷与景某一起翻墙进入某工商行政管理所院内。
因大门上锁无法将汽车开走,二人经商量,遂由景某负责给被扣汽车加油并注意周围动静,刘某从被扣押的汽车内拿出斧子、手电筒直奔二楼所长办公室要大门钥匙。
值班的副所长张某被惊醒,当即起身,刘某见状便大叫:“别动,扒下,把脸蒙上。
”这时,张某趁机抓起被子朝刘某捂去,刘某挥斧将被子刮破,砍在办公桌上,张与刘边搏斗边呼喊,致张某轻微伤。
刘见势不好,扔下斧头下楼和景某一起逃跑。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1)刘某与景某到外地购进假冒的山海关牌香烟进行倒卖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定何罪?(2)刘某和景某构成何罪?为什么?(3)二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4)犯罪形态如何?(5)二人是否构成累犯?案例八郑某(16岁)、杨某(19岁)殴打王某、致王某重伤一案,经M市公安局侦查终结后,于2002年5月6日,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5月16日,某检察人员开始对此案进行审查,并同时通知犯罪嫌疑人郑某有权委托辩护人辩护。
郑某因系父母双亡的孤儿,寄居于二叔家,他认为自己已经给二叔带来不少麻烦,委托律师恐怕又要给二叔增添负担,而且二叔也不会为自己出这笔费用,因此没有委托律师。
鉴于此,M市人民检察院便指定了一名负有法律援助义务的王律师为其辩护。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王律师提出要复印公安局制作的起诉意见书。
人民检察院以保守案情秘密为由予以拒绝。
5月28日,该案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移送M市人民法院。
该法院决定于6月17日开庭审理,并于6月15日向辩护律师发出了开庭通知。
王律师以法院通知开庭日过迟,并且未能得到起诉书的副本为由拒绝出庭辩护。
经法院劝说无效,不得已,人民法院又重新指定了一名律师张某参加法庭辩护,并将开庭日期推迟至6月27日。
开庭后,公诉人和律师进行了激烈辩论。
6月29日,法院判决郑某有期徒刑一年,缓期执行一年。
判决确定后,张律师没有向法院询问有关结果,也没有问郑某的意见(后判决书副本虽送达律师,但已超过上诉期)。
请问:(1)人民检察院为郑某指定辩护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某检察人员于5月16日告知郑某有权委托辩护人的行为存在什么缺陷?(3)人民检察院能否拒绝辩护律师复印起诉意见书的请求?(4)人民法院一直未给辩护律师发送起诉书副本,这种做法正确吗?(5)王律师有权拒绝辩护吗?(6)张律师在判决确定之后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案例一答案与分析1.李干文的行为不属于盗窃罪。
因为盗窃罪要求行为人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方法非法取得他人的财物,而本案李干文取得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在货主的注意范围内,而且在其开走汽车的时候货主就及时发现了,不能称为秘密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