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孙之间》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18
9《家》——祖孙之间◎课文导读家,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
然而,在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不见硝烟的战场。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整部小说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昌盛至破亡的过程。
这个家庭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豪门大家、书香门第,其实在光鲜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卫道”“护法”者受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力量。
《祖孙之间》一文详细地描述了祖孙之间的冲突,通过祖孙二人新旧思想的冲突,表现了高老太爷的守旧思想和觉慧的叛逆精神,同时也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
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觉慧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但二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
觉慧反对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就祖父这样一代人的背后的东西。
◎思路梳理[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受到打击,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2.苏轼的《赤壁赋》中,通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读经典经典: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翻译:做臣子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
这样做而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孟子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任何群体之间都应该把“施仁义”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极力反对谈及利害关系。
巴金的《家》——《祖孙之间》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及巴金的生平与创作。
教学过程: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