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摄影灯光—光比
- 格式:doc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10
摄影照明讲义摄影用光概述(一).光的基本作用(1)完成拍摄任务(2)帮助造型(3)完成构图任务摄影用光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摄影作品的画面效果,影响到摄影作品的感染力。
光线是构成影象的基础。
二).光的种类(人造光与自然光)●人造光源:是我们在摄影棚内使用的主要光源,任何人造光源都可以用作摄影照明。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灯具是布朗灯、爱玲珑、康素三大品牌。
当然,也有国产的如金鹰、光宝、海力鹅等。
在摄影棚内使用的主要光源有:1、连续光源中的普通白只灯泡(钨丝灯、强光灯、摄影灯炮等)2、卤钨灯(溴钨灯、碘钨灯等)3、瞬间发光的闪光灯(闪光灯、电子闪光灯)●摄影灯具包括返光灯与聚光灯两部分尤其是在广告摄影中对摄影光源的要求较高,光源的光谱成分与日光的光谱成分接近。
拍摄的照片色彩才会还原准确。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不同效果的闪光灯具:1、返光灯:是常用的灯具,它是由在电子闪光灯具上安装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壁的反光罩构成。
它发出的光为直射硬光,光的亮度高、方向性强、反差大、投影浓重等特点。
2、伞灯:将不同质地、规格的反光伞装在返光灯上就成为伞灯,它的特点是发光面积大、反差较小。
3、柔光灯:(广告摄影与人像摄影中用得最多的灯具),在多种闪光灯头上加个柔光罩,就成为柔光灯。
它发出的光线,光性柔和、光照平均、锐度较伞灯强、反差稍高、色彩鲜艳、层次表现清晰明确。
4、雾灯:是在闪光灯系列的特殊灯具,其灯头一般不与返光灯的灯头通用,闪光管前有反射玻璃。
其特点是可以提供高强度的均匀照明,光性柔和、色彩还原饱和。
5、聚光灯:是用来提供直射的强光,其特点是发射平行或接近平行的集束光,光哀很小、亮度高、方向性强、光性特强、反差大。
一般作为辅助光出现(广告摄影常见用光)6、特殊效果灯:当拍摄小体积物体时,使用大面积灯具不适合,于是就有光导纤维、光电刹、笔灯及玻璃砖等发光灯具。
7、闪光灯的使用(1)电子闪光灯是当代摄影常用的一种人造光源。
静物摄影棚技巧教程_静物摄影布光基本知识棚拍的静物照,相比较来说,棚拍就要比用自然光更讲究布光了。
而且网上商店里面见到的各种各样产品图,多是这类精密布光的棚拍照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静物摄影棚技巧教程一、影棚内器材的选择在棚内拍摄,想要高画质,又想要手感舒适,用EOS 5D Mark III是最合适不过的了,镜头方面用EF 24-70mm f/2.8L II USM一头足能满足你的需要,它不仅有24mm的广角视野,还有70mm的理想中焦焦段,方便灵活,是最具实用的镜头。
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讲解吧。
二、灯光的效果应用摄影棚内的灯光布置对所拍摄的照片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首先我们要了解各个光位所带来的效果,顺光如上图所示,打在被摄物体的正前方与相机拍摄方向一致,顺光俗称平光,它照到被摄物体上所产生的阴影部分可以忽略不计,优点是体现细节多,缺点是立体感弱。
侧顺光相对顺光要实用一些,它既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被摄物体的细节,也能营造出超强的立体感。
侧光与侧逆光打到被摄物体上的面积小,都多用于勾勒轮廓,当然逆光是勾勒轮廓中的极致灯位,三种灯光依照具体情况选择。
底光从下而上发出光线,有穿透的效果,多用于拍摄透明物体。
最后是顶光,与底光正好相反,照射在被摄物体上时会出现集中的阴影区,立体感强。
右侧顺光,我采用俯视视角拍摄了这张照片,让金橘摆成的心形有了从右至左的明暗渐变效果,与此同时它产生的投影也向左侧延伸,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有如一幅生动的浮雕一般呈现在眼前。
左侧光与右侧光同开,右侧闪光灯闪光强度稍高于左侧闪光灯,这样在体现丰富层次的同时不失立体感。
EOS 5D Mark III 快门速度:1/125s 光圈值:F11 焦距:70mm 感光度:100顶光,在金橘的下方形成了漂亮的投影区,使画面看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圆润的金橘与优美弧度的投影交相辉映,好似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围坐在一起认真的聆听着一位长者讲诉那古老的故事。
第四章摄影用光第一节光线的作用和意义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和色彩2.表现被摄体的空间位置3.营造特定气氛4.表现被摄体的质感第二节摄影用光的基本因素1.光度:光度是指物体的表面受光源的照射所呈现出的亮度2.光质:光质是指光线的软硬性质3.光位:光位是指光源所处的位置4.光型:光型是指摄影过程中拍摄不同的摄影主体使用不同光型的光线5.光比:光比是指被摄体的收光面和阴影面之间的亮度比6.光色:光色是指装饰光物体所发射的光线的颜色(一)光度对摄影创作的影响影响光度的因素:摄影光源的强度光线照射到被摄体表面的照度被摄体表面反射光的亮度作用:●影响曝光控制光度强,曝光时间短光度弱,曝光时间长●影响影调和色调的再现(二)不同光质的运用在摄影创作中,常常将不同软硬的光分为:1.直射光无云雾等遮挡的太阳光,以及聚光灯、闪光灯、碘钨灯等人工光源在未加用散光片的情况下所发射出的光线被摄体受光面的亮度很高,非受光面的亮度很低,反差强烈,投影浓重,投影边缘清晰光质强硬,鲜明有力如:人像摄影中可表现人物刚毅性格2.散射光光源发射出的经过有一定密度的介质柔化后射向被摄体的一种光线被摄体投影浅淡,光比小,光线无明显的方向性光质柔和,照片明暗反差小,影调柔和●宜于表现少女和儿童,拍摄人像可拍摄出质感细腻的高调照片●拍摄风光照片,被摄体的透视感、立体感、纵深感不易表现3.反射光光线通过某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回来,再照到被摄体上,提高了被摄体表面的亮度。
物体反射光的能力取决于物体表面的颜色、质地(如:反光板、雪地、水面等)(三)不同光位的运用不同位置的光线对同一物体进行照明时,会出现不同的照明方向和照明角度,产生不同的效果1.正面光(顺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镜头光轴方向一致的光线特点:正对照相机一面受光面大,光比很小投影落在被摄体的后面,不能很好表现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纹理表现不明显,质感较差分为:高位正光面、水平正光面、低位正光面高位正面光:灯光的高度高于主体人物的头部正面照射,照片明亮人物稍具明暗变化,立体感稍强。
摄影用光要素一、光度二、光型:指某一照明光源在拍摄时所承担的角色或作用(一)主光:塑形光,是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的主要照明光。
其亮度在画面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直射光,具有明显的方向性1.应照亮被摄体主要部分或最富有表现力的那一部分2.主光位置的确定要根据光源亮度的强弱、距离的远近、位置的高低、被摄对象的性格特点、环境特征、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画面构图的具体要求来确定(二)辅光:除主光之外的一切摄影照明光线,通常,辅光在被摄景物上的照度不得超过主光的1/41.补光:用来帮助主光造型,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分的亮度、揭示阴影细节、减小影像反差,对主光的缺陷起弥补作用的光。
大多利用散射光,同时严格控制数量,尽量精简作用:调整画面影调,改善画面反差帮助塑造被摄体立体形态,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帮助表现质感补光灯:阴补灯——一般配置在拍摄点或左或右两侧的位置,用来补充主光照明所不能达到的地方。
不能过高或过低,略高于人物头部或平行于头部均可。
阳补灯——是介于主光灯与阴补灯之间打出的一种灯,它的任务是在脸部阴阳光调之间起到逐步过渡的作用(或称接茬作用),能够软化主光灯在人物脸部投下的生硬投影。
2.轮廓光:勾勒被摄体轮廓形状、线条的光线。
能够有效地区别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突出主体,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被摄体的立体感。
逆光安置在被摄对象左、右两侧后方的双边轮廓光应当照射在景物的外形体轮廓上3.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并朝背景方向照射的光线,利用背景光可以调整被摄对象的环境及其背景影调。
作用:1.突出主体,把主体衬托在有利于主体表现的背景上2.烘托主体,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光线效果,说明某种特定时间、地点等,对主体表现起烘托作用4.修饰光:装饰光,是有目的地对被摄对象的局部进行用光细节的修正,使所表现的形象更完美、突出。
目的:1.弥补上述几种光线照明上的不足2. 追求画面的照明平衡3.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灯三、光位:主光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投射方向与镜头光轴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
掌握这六种因素是摄影用光的基本功。
1.光度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光源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色泽影响亮度)。
在摄影中,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
从构图上来说,曝光与影调或色彩的再现效果密切相关。
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为前提的。
有意识的曝光过度与不足也需以准确曝光为基础。
所以,掌握光度与准确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动地控制被摄体的影调、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2.光位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
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与脚光等七种。
(1)正面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称“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
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
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2)前侧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
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
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脸朝右用左侧光。
(3)侧光: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
(4)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5)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
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条是使画面产生深色背景,否则轮廓线就不醒目。
逆光在造型上还有利于表现动物的群体。
(6)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阳光、顶光会使人物脸部产生不讨巧的浓重阴影,通常忌拍人像。
室内摄影灯光布景布置光线特性摄影上,光线特性的研究一般从光度、光质、光位、光型、光比和光色等六个方面着手。
1.光度光度是光的最基本因素,它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所呈现亮度的总称。
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光度大,所需的曝光量小;光度小,所需的曝光量大。
此外,光度的大小也间接地影响景深的大小和运动物体的清晰或模糊。
大光度容易产生大景深和清晰影像的效果;小光度则容易产生小景深和模糊的运动影像效果。
2.光位光位指光源的照射方向以及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
摄影中,光位决定着被摄体明暗所处的位置,同时也影响着被摄体的质感和形态。
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在被摄体与照相机位置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光位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和散射光等六种。
3.光质光质指光的硬、软特性。
所谓硬,指光线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轮廓鲜明、反差高;所谓软,指光线产生的阴影柔和不明快,轮廓渐变、反差低。
硬光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它能使被摄物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
硬光往往给人刚毅、富有生气的感觉;软光则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它适于反映物体的形态和色彩,但不善于表现物体的质感,软光往往给人轻柔细腻之感。
4.光型对被摄体而言,拍摄时所受到的照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各种光线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光型就是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对被摄体起的作用。
光型通常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和背景光等五种。
主光:主光是被摄体的主要照明光线,它对物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的表现起主导作用。
拍摄时,一旦确定了主光,则画面的基础照明及基调就得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个被摄体来说,主光只能有一个,若同时将几个光源作主光,被摄体要么受光均等,分不出什么是主光,画面显得平淡;要么几个主光同时在被摄体上产生阴影,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辅光:辅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产生阴影部位的亮度,使阴暗部位也呈现出一定的质感和层次,同时减小影像反差。
在辅光的运用上,有一点应明确,辅光的强度应小于主光的强度,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并且容易在被摄体上出现明显的辅光投影,即“夹光”现象。
灯光简介.txt 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光色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光位:光源与被摄体的位置。
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它对主题加以修饰、说明。
光位分:顺光、逆光、顶光、脚光(底光)、侧光、前侧光、侧逆光。
光质:光的软硬和聚散,和摄影的关系非常大。
透射不同形成了软硬不同表现物体质感不同。
光型:通过光给人物造型。
起造型的光有:主光、辅光、修饰光、轮廓光、背景光、模拟光。
光比:光的明暗关系大,光比大;明暗关系小,光比小;通过调整主辅灯的强度,调整主辅位置与被摄距离,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补光。
光色:指光线的色温。
光谱成分组成色温顺光的特点:平,接近平光,比较明亮,对比强烈,缺乏立体感。
明暗变化不明显,经常作为辅助光。
前侧光:立体感强,多作为主光,造型光。
侧光:明暗突出,光比强烈。
侧逆光:可以表现人物的轮廓。
顶光:多把人物头发照亮。
脚光:去眼袋、暗影,消除唇下暗影,布光时用尽量少的光,不能忽略辅助光,调整光比,可以揭示暗部细节的作用。
光型:摄影中起造型的作用。
在光型的畴中,有主光、辅光、背景光、轮廓光主光:表现质感,塑造形象。
也就是造型光,它起塑造形象的作用,可以刻画主体。
在摄影中它可以显示物体的结构、性质;又由于它的灯位不同,它对主体的刻画程度又不同。
辅光:从狭义上讲,顺光作为辅助光,它揭示了暗部的细节,增加了图片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减少了影像的反差,消除脸部多的暗影剧院。
从这个角度讲正面的光作为辅光最好,同时它离相机的距离越近越好。
从广义上讲,辅助光的作用不单只是这些,这些光都是辅助光的范畴。
轮廓光:属于修饰光范畴它体现了被摄体的形状增加了被摄体的形线感,丰富了被摄物体的线条。
在拍摄中我们应增加人物的线条,增加画面的美感。
发光:顶光,高的侧的也等于把发型的边缘照亮,突出发型变化,增加画面美感属于轮廓光的范畴。
修饰光:对被摄物体加以修饰,把被摄物体加以修饰,把被摄物体修饰美,所以说,主光、辅光、顶光、脚光、侧光、前侧光、侧逆光、逆光、都属于修饰光的范畴。
摄影棚灯的打法这一类闪光灯为了满足室内高要求拍摄,对闪光灯的输出光亮及色温都有相应的提高,大功率的输出光亮,稳定的输出色温都体现出这一类灯的优势。
当然体积大,在拍摄时候经常需要助理人员帮助移动灯光,无法搬到野外使用(大型拍摄可用发电机),这都是缺点。
往往由于电源线和灯架的障碍,很多专业影棚都会使用天花路轨来提高这一类灯具的机动性能。
当有了一套完美的室内闪光灯后,还需要一个引闪器,引闪器分为无线信号引闪和红外引闪两种,红外引闪适合室内摄影使用,方便快捷,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闪光灯都支持红外引闪器。
无线信号引闪器适合范围广泛,引闪器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接收器应插入闪光灯的尾部。
目前绝大部分国产闪光灯都使用这种方式,只有少数进口高端闪光灯需要专用的接口,而配套使用的无线信号引闪器也多为进口品牌,价格昂贵。
一、室内单灯人像的拍摄当我们把设备准备好后,就开始进行室内闪光灯的拍摄,先从单灯说起,很多摄影师崇尚一个太阳的说法,当然一个太阳根据自然界天气的微妙变化可以变化多端。
众所周知的伦勃朗光就是典型的单灯作业,突出人物的立体感,视觉中心突出。
光源本身的美感也显示出单灯的魅力。
在单灯人像拍摄时,所要注意的是光线不能太过强烈,尽可能地采用反光伞或反光板等工具削弱强烈的光线,尽可能地让皮肤的质感能很好地得以表达。
灯光位置尽量在人物头部以上,选择大型反光伞能营造出更加柔和均匀的光线。
二、室内多灯人像的拍摄室内多灯拍摄,也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只有一个太阳,再多的灯,也只是起到效果和辅助的作用,主灯只有一个。
不管灯位如何变化,主灯是整个拍摄的关键。
当使用2个灯时,肯定一个作为主灯,而另一个作为补光或叫辅灯。
当使用3个灯时,一个作为主灯,另两个作为补光或叫辅灯,光比控制好,模特层次更为丰富。
在室内多灯人像拍摄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1、根据拍摄需要可选用柔光罩、反光伞或蜂窝罩等作为柔化光线的附件。
2、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独有特点,使得图片立体感会削弱,在实际拍摄时,尽量使用轮廓光,能增强图片的立体感。
使用灯光拍摄人像的六大要素使用灯光拍摄人像的六大要素一、光度:灯光的照射强度光源与被摄人物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距离增加一倍,光度减弱到距离的平方,即相同强度光度的情况下,距离由一米增加到2米,光度为2的平方分之一,增加到3米光度为3的平方分之一。
二、光质:软光与硬光软光为散射光,硬光为直射光。
三、光色:a:光源本身的颜色;b: 色温。
正常日光色温5600°K,一般早上1800°K,高原地带可达27000°K,闪光灯按正常日光色温5600°K设定,一般钨丝灯泡只有3400°K。
四、光比:指被摄人物在光线照射下的明暗差异比例五、光型:各种不同灯光的名称及作用a、主光灯:拍摄人像的一个主要光源。
b、辅光灯:以鼻梁为标准,30°以内,不超过头顶。
】、⑴、阳辅灯:从主光灯的同一侧对人物进行投射,起过渡和柔化作用,勾划眼神光。
⑵、阴辅灯:从主光灯的另一侧对人物进行投射,主要增加人物暗部的亮度和层次。
c、发光灯:主要增加头发的亮度与质感,同时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及空间透视。
d、背景灯:增加背景的亮度,增加立体感及画面的空间透视。
e、轮廓灯:即装饰灯,加强画面线条美,刻划人物身形,美化人物线条,从后侧方向投射。
f、底光灯:即脚光灯,从下往上投射,补充人物凹处的亮度,底光灯亮度不能太大,距离不能太近。
六、光位:主要讲主光灯对人物的投射位置变化及效果⑴顺光位:正面光,30°左右投射,人物受光面积较多,暗部偏少,80%以上受光面积,对人物面部轮廓刻划不大,因此面部较平淡,立体感也不强。
⑵、前侧光位:三角光,60°左右投射,,人物面部的亮暗光区比例为3:1,鼻子投影与脸颊部分形成三角光斑。
这一光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面部的凹凸轮廓,立体感较强,层次丰富。
⑶、侧光位:阴阳光,从人物90°左右投射,人物面部一半受光,一半不受光。
这一光位使人b、从照片影调分析,以80%以上的黑色与深色影调在画面中占主导,并贯穿全局,配以少量的白色与浅色影调,同时以白色的影调勾划人物的轮廓。
摄影新人必知的----摄影布光的步骤与规律影室灯光不像自然光,摄影师完全可以根据主观构思和表现需要,运用娴熟的布光技巧,去营造出奇妙的光影效果。
但由于影室布光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它从一方面来说,可使摄影师将布光的效果发挥到极至,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增加了布光的难度。
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度,布光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与规律。
摄影布光的一般步骤和规律1.确定主光主光是主导光源,它决定着画面的主调。
在布光中,只有确定了主光,才有意义去添加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
在确定主光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摄体的造型特征、质感表现、明暗分配和主体与背景的分离等情况来系统考虑主光光源的光性、强度、涵盖面以及到被摄体的距离。
对于大多数的拍摄题材,一般都选择光性较柔的灯,像反光伞、柔光灯和雾灯等作为主光。
直射的泛光灯和聚光灯较少作为主光,除非画面需要由它们带来强烈反差的效果。
主光通常要高于被摄体,因为,使人感到最舒适自然的照明通常是模拟自然光的光效。
主光过低,会使被摄体形成反常态的底光照明,而主光过高又会形成顶光,使被摄体的侧面与顶面反差偏大。
2.加置辅助光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除非摄影画面需要强烈的反差,一般地,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在布光时均要加置辅光。
辅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侧。
加置辅光时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当的光比通常在1:3—1:6之间,对浅淡的被摄体光比应小些,而对深重的物体光比则要大些。
在加置辅光时还应注意避免辅光过于强烈,辅光过强容易造成夹光,并产生多余而别扭的阴影。
为了控制多余的阴影,布光时除了使辅助光强度弱于主光外,有时还经常采取适当降低光位或将辅助光尽量靠近机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摄体后方。
摄影基础光比
光比是指摄影作品中明暗关系的强度对比。
在摄影中,光比是拍摄出优秀作品的必要因素之一。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摄影基础知识中的光比。
1. 定义
光比是指在照片中,最明亮和最暗的区域之间的差异程度。
光比可以影响照片的明暗关系,同时也能够决定照片表现的效果。
2. 分类
光比可以分为低光比、中光比和高光比三种类型。
低光比指明暗度梯度较小,画面更加柔和。
中光比则是指明暗度梯度适中,画面呈现自然效果。
而高光比则指明暗度梯度较大,画面会出现明显的对比。
3. 应用
在摄影中,不同的拍摄场景需要使用不同的光比。
在拍摄人像或风景等画面明显的场景时,适当的中高光比能够表现出更鲜明的主题,加强画面效果。
而在拍摄食物、室内等场景时,低光比能够让画面更柔和自然。
4. 控制
光比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曝光时间、光圈、ISO等参数的调整可以控制拍摄场景的明暗情况。
另外,运用反光板、补光灯、调整拍摄角度等手法也能够达到控制光比的目的。
5. 注意事项
在拍摄中,过分追求高光比可能会造成画面过黑或过白。
过分追求低光比则可能会使画面缺乏表现力。
因此,摄影师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仔细的拍摄规划,以达到理想的光比效果。
总之,光比是影响拍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拍摄中,摄影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光比方式,才能够达到优秀摄影作品的效果。
摄影中的光比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我收藏一阵了,一直只有四个人回答。
看来这问题还真有些难度。
今天出去拍了几张能说明光比的照片,我也来试试吧。
光比,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反差。
反差的大小是相比较而言,也没有个绝对的标准。
还是看图说事吧。
下图
亮部和暗部相差比较多。
于是这是大光比,高反差照片。
下图
亮部和暗部相差较小。
于是可视为小光比,低反差照片。
下面,我用一张照片来说明
这是一张光比较大的照片,咱们把照片分解一下看看。
拿出上一张照片的下半部分,虽然看上去比较亮,但因为明暗差别并不大,所以也是小光比,低反差照片。
那么光比如何计量呢?咱们还拿照片说事。
上面那个场景,我分别拍了二张。
附参数小图,对比一下就明白了。
下面,把二张照片拍摄参数对比一下。
除了快门速度变化之外,其它参数完全没变。
前一张是15分之一秒。
后一张是320分之一秒。
15和320中间差了四级半的快门速度。
那么,象上图这样一个场景拍下来,其光比就是1: 4.5左右。
细心的朋友有疑问了,参数怎么变了呢?哈。
那肯定是要变的。
除了感光度没变,其它的全变了。
象这样大光比的场景,想把明暗都表现出来,那肯定要变的。
今天拍的这几张照片,只是用来说明光比的问题。
至于了解光比对摄影有什么好处?光比又如何控制?等出现类似问题之后,本人再做解答。
四:光比:在一个被射物体上光的明暗对比。
1:人像摄影光比的判断;
2:产品摄影光比的分析。
光圈与快门
一个标准档的光圈或者快门,加一档或减一档,净光亮会增加一倍。
快门1/30秒或1/60秒是原标准的一倍。
光圈2.8和4,4和5.6是原标准的一倍,现在的数码相机把一倍给模糊掉了。
如果学习摄影一倍的标准是必须知道的,因为一倍的标准是光比的变化。
专业摄影师用测光表,可以直接测出在同样的情况下光圈或快门的光比。
1:人像摄影光比的判断;
1:1左右明暗一样,没有明显对比;
1:2左右有淡淡的对比,但不非常明显;
第2张图片,右边比左边亮一点点,左边稍微暗一点点,有淡淡的对比,拍女生最理想的光比。
1:4左右有明显的对比,但暗部亦能看清;
1:6左右有明显的对比,暗部未全黑,但也不能完全看清。
2:产品摄影光比的分析。
(1)第一幅1:1,小朋友身上和脸上的光比一样
(2)第二幅1:2,沙发的亮度和暗度有淡淡的对比效果,不是完全一模一样。
(3)第三幅1:4,亮度将近是暗度的4倍。
(4)第四幅1:5,亮暗的对比非常明显,比1:4的比例要深。
暗部不能完全看清,只能隐隐约约看清。
1:5的比例拍女生风险较大,拍军装倒还可以,可以把女生拍得野性一点。
拍其他女生不要用1:5的光比,会把女生拍老,服装拍得比较老气。
五:光种:灯光在摄影工作中的分工和用途。
(1):主光:主要定调的光。
(2):辅助光:把画面阴影的部分冲淡一点,让明暗部分过渡更柔和。
(3):轮廓光:在物体后面,勾勒出一条较亮的线条,
(4):背景光:将背景打亮,使物体拍出来后不会感觉沉闷。
(5):装饰光:被摄体的一些细节需要装饰或打亮,表现被射体的某些部位,用一小束光或一小块。
商品摄影布光实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