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域网中工作组和域的区分
- 格式:docx
- 大小:188.99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部分《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练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一、填空题1. 面向终端阶段、面向通信网络阶段、面向应用(标准化)网络阶段2. 分组(Packet)3.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Basic Reference Model)4. 客户机/服务器、以大型主机为中心、浏览器/服务器5. 通信子网、资源子网6. 广播方式网络(Broadcast Networks)、点到点式网络(Point-to-Point Networks)7.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8.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9.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TCP/IP10.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1.物理二、选择题1. A2. B3. D4. A5. C6. D第2章TCP/IP协议和IP地址一、填空题1. 网络地址、主机地址2. 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3. 套接字(Socket)4. 256、2565. UDP6. 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协议(Internet Protocol)。
7. 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8. 32、1289. ARP二、选择题1. A2. D3. C4. D5. D6. C7. A第3章局域网组网技术一、填空题1. 有限、资源共享2. 总线型、环型、树型3. 以太网、令牌网4. 载波侦听5. 冲突、空闲、停止6. IEEE 802.3、数据链路层二、选择题1. C2. B3. B4. D5. A6. C第4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一、填空题1. 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2. 交换机二、选择题1. B2. D第5章局域网组建与综合布线一、填空题1. 组建目标、需求分析2. 工作区、水平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管理区、建筑群干线子系统3. 非屏蔽双绞电缆、屏蔽双绞电缆4. 单模光纤、多模光纤5. 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6. 验证测试、认证测试7. 永久链路(Permanent Link)、通道(Channel)8. 光源、光功率计9. 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10. 62.5μm渐变增强型多模光纤、8.3μm突变型单模光纤。
局域网工作组设置日期:2007-11-3 16:26:07 人气:0 [大中小]局域网上的资源需要管理,“域”和“工作组”就是两种不同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
那么二者有何区别呢?看了这篇文章,您就会明白了。
工作组Work Group在一个网络内,可能有成百上千台电脑,如果这些电脑不进行分组,都列在“网上邻在“网上邻居”里找到那个部门的工作组名,双击就可以看到那个部门的电脑了。
图1那么怎么加入工作组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右击你的Windows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在弹出的菜单出选择“属性”,点击“标识”,在“计算机名”一栏中添入你想好的名字,在“工作组”一栏中添入你想加入的工作组名称,如图1所示。
如果你输入的工作组名称以前没有,那么相当于新建一个工作组,当然只有你的电脑在里面。
计算机名和工作组的长度不能超过15个英文字符,可以输入汉字,但是不能超过7个。
“计算机说明”是附加信息,不填也可以,但是最好填上一些这台电脑主人的信息,如“技术部主管”等。
单击[确定]按钮后,Windows 98提示需要重新启动,按要求重新启动之后,再进入“网上邻居”,就可以看到你所在工作组的成员了,参见图2。
图2一般来说,同一个工作组内部成员相互交换信息的频率最高,所以你一进入“网上邻居”,首先看到的是你所在工作组的成员。
如果要访问其他工作组的成员,需要双击“整个网络”,就会看到网络上所有的工作组,双击工作组名称,就会看到里面的成员,如图3所示。
图3你也可以退出某个工作组,只要将工作组名称改动即可。
不过这样在网上别人照样可以访问你的共享资源,只不过换了一个工作组而已。
你可以随便加入同一网络上的任何工作组,也可以离开一个工作组。
“工作组”就像一个自由加入和退出的俱乐部一样,它本身的作用仅仅是提供一个“房间”,以方便网上计算机共享资源的浏览。
域Domain与工作组的“松散会员制”有所不同,“域”是一个相对严格的组织。
“域”指的是服务器控制网络上的计算机能否加入的计算机组合。
SAMBA服务器SAMBA服务器是一种网络文件系统,可以在局域网内共享文件和打印机等资源。
它是基于SMB/CIFS协议的开源实现,可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上,包括Linux、Unix和Windows等。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SAMBA服务器的基本概念、安装配置以及一些常见应用。
一、SAMBA服务器的基本概念2.工作组和域:SAMBA服务器可以配置为工作组模式或域模式。
在工作组模式下,所有设备共享同一个工作组,没有集中的身份验证和管理机制。
而在域模式下,设备可以加入到一个域中,域控制器负责身份验证和资源访问的控制。
3.共享资源:SAMBA服务器可以共享文件夹、打印机和其他资源。
通过SAMBA服务器,用户可以在局域网内访问和操作这些共享资源,就像是访问本地文件一样方便。
1. 安装:在大部分Linux发行版中,SAMBA服务器都可以通过包管理工具来安装。
例如,在Ubuntu上可以使用apt-get命令来安装samba软件包。
2. 配置:SAMBA服务器的配置文件是/etc/samba/smb.conf。
在这个文件中,可以定义共享文件夹、打印机、用户访问权限等参数。
需要注意的是,配置文件的语法较为复杂,需要仔细阅读官方文档或参考相关教程。
三、SAMBA服务器的常见应用1. 文件共享:SAMBA服务器可以将指定文件夹共享给局域网内的用户。
通过SAMBA协议,用户可以在Windows、Linux和Mac等各种操作系统上访问和操作这些共享文件夹。
2.打印服务:SAMBA服务器可以将本地打印机共享给局域网内的用户。
这样,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打印机驱动程序,并通过网络打印文件。
3.身份验证:SAMBA服务器可以与域控制器集成,实现统一的用户身份验证。
这样,用户在任何设备上登录后,都可以访问其所拥有的共享资源。
4. 混合环境集成:SAMBA服务器可以在Windows和Linux等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的集成。
局域网中工作组和域的差别.txt一个人一盒烟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
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
局域网中工作组和域的差别为什么要组建局域网呢?就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既然资源要共享,资源就不会太少。
如何管理这些在不同机器上的资源呢?域和工作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网络资源管理模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域,什么是工作组呢?它们的区别又是什么呢?“自由”的工作组工作组(Work Group)就是将不同的电脑按功能分别列入不同的组中,以方便管理。
比如在一个网络内,可能有成百上千台工作电脑,如果这些电脑不进行分组,都列在“网上邻居”内,可想而知会有多么乱(恐怕网络邻居也会显示“下一页”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Window s 9x/NT/2000才引用了“工作组”这个概念,比如一所高校,会分为诸如数学系、中文系之类的,然后数学系的电脑全都列入数学系的工作组中,中文系的电脑全部都列入到中文系的工作组中……如果你要访问某个系别的资源,就在“网上邻居”里找到那个系的工作组名,双击就可以看到那个系别的电脑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加入到工作组中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右击W i ndow s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在弹出的菜单出选择“属性”,点击“标识”,在“计算机名”一栏中添入你想好的名字,在“工作组”一栏中添入你想加入的工作组名称。
如果你输入的工作组名称是一个不存在的工作组,那么就相当于新建一个工作组,当然也只有你自己的电脑在里面。
不过要注意,计算机名和工作组的长度都不能超过15个英文字符,可以输入汉字,但是也不能超过7个汉字。
“计算机说明”是附加信息,不填也可以,但是最好填上一些这台电脑主人的信息,如“数学系主机”等。
内网基础知识总结一、内网概述内网也指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历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内网是封闭型的,它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列如银行、学校、企业工厂、政府机关、网吧、单位办公网等都属于此类。
二、工作组2.1 简介工作组(Work Group),在一个大的单位内,可能有成百上千台电脑互相连接组成局域网,它们都会列在“网络(网上邻居)”内,如果这些电脑不分组,可想而知有多么混乱,要找一台电脑很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有了“工作组”这个概念,将不同的电脑一般按功能(或部门)分别列入不同的工作组中,如技术部的电脑都列入“技术部”工作组中,行政部的电脑都列入“行政部”工作组中。
你要访问某个部门的资源,就在“网络”里找到那个部门的工作组名,双击就可以看到那个部门的所有电脑了。
相比不分组的情况就有序的多了,尤其是对于大型局域网络来说。
2.2 加入/创建工作组右击桌面上的“计算机”,在弹出的菜单出选择“属性”,点击“更改设置”,“更改”,在“计算机名”一栏中键入你想好的名称,在“工作组”一栏中键入你想加入的工作组名称。
如果你输入的工作组名称网络中没有,那么相当于新建了一个工作组,当然暂时只有你的电脑在组内。
单击“确定”按钮后,Windows提示需要重新启动,重新启动之后,再进入“网络”就可以看到你所加入的工作组成员了。
2.3 退出工作组只要将工作组名称改动即可。
不过在网上别人照样可以访问你的共享资源。
你也可以随便加入同一网络上的任何其它工作组。
“工作组”就像一个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的“社团”,方便同一组的计算机互相访问。
所以工作组并不存在真正的集中管理作用, 工作组里的所有计算机都是对等的,也就是没有服务器和客户机之分的。
计算机名是唯一的权次于IP地址的一个设置,在一个局域网内,出现两个IP相同的IP地址的话,那么肯定有一台电脑上不了网。
而出现两个相同的计算机名的话,同样是有一台电脑是不可能上网的。
出现这种情况只有另一台电脑修改计算机名了,一般默认的计算机名是随机生成的上达十几甚至几十个的字母和数字排列的计算机名。
当然了,这样的计算机名永远不可能重复,除非有人改成你的一样。
但是在局域网内访问网上邻居的时候,出现一个很长很乱的乱七八糟的名字!相信自己都会记不住吧。
这里就说一下怎么修改自己的计算机名;
在“我的电脑”图标上右键属性,如下图1所示;
还有一种方法:在控制面板里直接调系统属性窗口;开始菜单》控制面板》系统属性;是同样可以调出来的。
还有一种方法:开始菜单》运行“sysdm.cpl”同样是可以调出来的。
还有一种方法:在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找到sysdm.cpl双击即可同样打开。
调出系统属性的方法有多种,只是大概的说一下这几种常用的方法。
(图1 我的电脑)
调出“系统属性”之后,点“计算机名”选项卡,就可以查看到自己的计算机名了,如果想修改计算机名的话,下面还有一个更改(C)的按扭,单击即可修改成自己想要的计算机名了;
(图2 系统属性计算机名管理)
2.调出设备管理器的时候也是可以看到计算机名的。
如下图3所示
(图3 设备管理器)
3.directx诊断工具查看计算机名;
查看计算机名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只是说几种常见的方法,比如一些优化软件一般都可以查看到。
就算不用一些优化的软件,电脑中自带的也有很多种方法查看到;/1/24908.html。
公司现状分析及建议方案在分析公司现状之前,我们需要对局域网资源管理的两种模式:工作组和域的概念,各自的主要特点,各自的优缺点来综合的了解一下。
一、工作组1.工作组的概念:工作组(WorkGroup)网络是对等(peer-to-peer,P2P)网络技术在局域网(P2P网络更主要应用于广域网中)中的应用,是根据用户自定义的分组特点(如不同部门、不同爱好、不同操作系统类型等)把网络中的许多用户计算机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不同工作组中的。
划分工作组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浏览、查找,另外还方便于管理员对用户计算机的管理。
2.工作组的主要特点:⑴.工作组主机间是平等的工作组网络既然是“对等网”,从其名称中的“对等”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对等网中的各主机都是对等的,地位平等,没有管理和被管理之分。
在网络应用中,各主机既可以当作服务器,为其他主机提供访问服务,也可以当作客户机,访问其他主机。
⑵.管理和安全边界为各成员计算机正因工作组网络中各主机是平等,互不干涉的,管理和安全边界就是工作组中各成员计算机,工作组本身不是管理和安全边界,不能直接针对工作组来进行管理和安全策略配置。
在工作组网络中,主机之间的访问就需要访问方(在此估且称之为“客户机”)使用在被访问方(在此估且称之为“服务器”)上配置了的用户账户和密码,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访问。
因为在工作组网络中,只有本地账户才可以访问自己的主机,不能输入本机以外的任何用户账户来访问本机(当然,可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主机中有相同用户名和密码的用户账户)。
⑶.在一个工作组网络中可以有多个工作组在一个对称网中可以有多个工作组。
工作组的划分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是按部门,或者按工作性质等来划分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工作组不代表安全边界。
也就是说,不同工作组之间并没有权限意义上的区别,只是一种便于访问或管理的方式。
它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组”有些区别,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组”往往会有一个“组长”,负责整个组的管理。
工作组和域的优缺点公司现状分析及建议方案在分析公司现状之前,我们需要对局域网资源管理的两种模式:工作组和域的概念,各自的主要特点,各自的优缺点来综合的了解一下。
一、工作组1.工作组的概念:工作组(WorkGroup)网络是对等(peer-to-peer,P2P)网络技术在局域网(P2P网络更主要应用于广域网中)中的应用,是根据用户自定义的分组特点(如不同部门、不同爱好、不同操作系统类型等)把网络中的许多用户计算机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不同工作组中的。
划分工作组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便于浏览、查找,另外还方便于管理员对用户计算机的管理。
2.工作组的主要特点:⑴.工作组主机间是平等的工作组网络既然是“对等网”,从其名称中的“对等”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对等网中的各主机都是对等的,地位平等,没有管理和被管理之分。
在网络应用中,各主机既可以当作服务器,为其他主机提供访问服务,也可以当作客户机,访问其他主机。
⑵.管理和安全边界为各成员计算机正因工作组网络中各主机是平等,互不干涉的,管理和安全边界就是工作组中各成员计算机,工作组本身不是管理和安全边界,不能直接针对工作组来进行管理和安全策略配置。
在工作组网络中,主机之间的访问就需要访问方(在此估且称之为“客户机”)使用在被访问方(在此估且称之为“服务器”)上配置了的用户账户和密码,通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访问。
因为在工作组网络中,只有本地账户才可以访问自己的主机,不能输入本机以外的任何用户账户来访问本机(当然,可能有两台或两台以上主机中有相同用户名和密码的用户账户)。
⑶.在一个工作组网络中可以有多个工作组在一个对称网中可以有多个工作组。
工作组的划分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是按部门,或者按工作性质等来划分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工作组不代表安全边界。
也就是说,不同工作组之间并没有权限意义上的区别,只是一种便于访问或管理的方式。
它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组”有些区别,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组”往往会有一个“组长”,负责整个组的管理。
利用网卡、交换机(集线器)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访:“对等网”也称“工作组网”,那是因为它不像企业专业网络中那样是通过域来控制的,在对等网中没有“域”,只有“工作组”,这一点要首先清楚。
在对等网络中,计算机的数量通常不会超过20台,所以对等网络相对比较简单。
在对等网络中,对等网上各台计算机的有相同的功能,无主从之分,网上任意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网络服务器,为其它计算机提供资源;也可以作为工作站,以分享其它服务器的资源;任一台计算机均可同时兼作服务器和工作站,也可只作其中之一。
同时,对等网除了共享文件之外,还可以共享打印机,对等网上的打印机可被网络上的任一节点使用,如同使用本地打印机一样方便。
简单网络资源共享。
计算机3台(或以上),交换机(集线器)1台,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若干。
步骤:一、直通线(EIA-568-B)的制作:1.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
2.小心的剥开每一对线,遵循EIA-568-B的标准来制作接头左起: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3.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剪刀或斜口钳剪下只剩约 14mm的长度,之所以留下这个长度是为了符合EIA/TIA的标准。
最后再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放入RJ-45接头的引脚内,第一只引脚内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类推4.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45接头。
5.重复以上步骤,再制作另一端的RJ-45接头。
因为工作站与集线器之间是直接对接,所以另一端RJ-45接头的引脚接法完全一样。
二、对等网的组建1.设备之间的连接:将局域网内的客户机通过直通线直接与集线器连接,连接集线器的电源。
2.计算机的设置:首先我们要检查系统的网络组件是否已安装完全,在桌面上选定“网上邻居”,点右键打开其属性,鼠标右键点击本地连接,选择属性,在本地连接属性中是否安装有如下几项:a:MICROSOFT网络客户端:b:MICROSOFT网络的文件与打印机共享:c:INTERNET协议(TCP/IP):要连接一个局域网并共享资源,以上组件是必不可少的。
组建电脑工作组,共享文件夹,共享上网的方法局域网共享硬盘的方法局域网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家有两台电脑,通过设备把它们连起来,可以共享资源,就是一个小局域网。
我们打游戏的时候也会用到局域网来组局。
别的概念就不说了,小编今天就直接教大家一些实用的东西吧,如何设置局域网共享,以及局域网共享硬盘的设置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一、什么是局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局域网(LAN)的名字本身就隐含了这种网络地理范围的局域性。
由于较小的地理范围的局限性,LAN通常要比广域网(WAN)具有高得多的传输速率。
例如,LAN的传输速率为10Mb/s,FDDI的传输速率为100Mb/s,而WAN的主干线速率国内仅为64kbps或2.048Mbps,最终用户的上限速率通常为14.4kbps。
局域网的类型很多,若按网络使用的传输介质分类,可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若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混合型等;若按传输介质所使用的访问控制方法分类,又可分为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网和无线局域网等。
其中,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二、如何设置局域网共享局域网共享是个头疼的问题,只要找到的正确的设置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原版也需要设置,否则也不能进行共享!1、更改不同的计算机名,设置相同的工作组!2、我的电脑右键-管理-计算机管理-本地用户和组-用户:更改管理员用户名3、手动设置IP,将ip设置在同一个网段,子网掩码和DNS解析相同4、如何设置DNS解析:首先你可以使用自动获取,然后在开始-运行里面输入cmd后回车,在命令里面输入ipconfig/all后回车5、运行里输入services.msc回车打开服务6、开始-设置-控制面板-防火墙-例外-勾选“文件和打印机共享”!当然你也可以关闭防火墙。
公司局域网中的电脑有工作组管理与域管理,其主要区别在于:工作组网实现的是分散的管理模式,每一台计算机都是独自自主的,用户账户和权限信息保存在本机中,共享信息的权限设置由每台计算机控制。
在网上邻居中能够看到的工作组机的列表叫浏览列表是通过广播查询浏览主控服务器,由浏览主控服务器提供的。
域网实现的是主/从管理模式,通过一台域控制器来集中管理域内用户帐号和权限,帐号信息保存在域控制器内,共享信息分散在每台计算机中,但是访问权限由控制器统一管理。
我们公司实行域管理,电脑需要加入域TRZZ,并申请个人域账号,登陆电脑时用域账号登陆, 公司采用域管理的直接好处:1、方便管理,权限管理比较集中,管理人员可以较好的管理计算机资源。
2、安全性高,有利于企业保密资料的管理,比如一个文件只能让某一个人看,或者指定人的一员可以看,但不可以删/改/移等。
3、使用漫游账户和文件夹重定向技术,个人账户的工作文件及数据等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统一进行备份、管理,用户的数据更加安全、有保障。
4、方便用户使用各种共享资源,访问同一个域中的共享就无需再进行账号密码验证。
5、安全性域为用户提供了单一的登录过程来访问网络资源,如所有他们具有权限的文件、打印机和应用程序资源。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登录到一台计算机来使用网络上另外一台计算机上的资源,只要用户具有对资源的合适权限。
域通过对用户权限合适的划分,确定了只有对特定资源有合法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该资源,从而保障了资源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如何区分电脑是否加域?1.右击“我的电脑”,点“属性”,如下图1.1图1.12.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计算机名”标签页,如果显示“域:TRZZ”,说明已经加域,如下图1.2;如果显示“工作组:workgroup”,说明未加域,还在工作组模式,如图1.3。
如何加域,请参照“二、如何修改计算机名及加域”文件。
图1.2图1.3 3.加域的电脑在登陆时用申请的域账号登陆,登陆到选择TRZZ,如下图1.4图1.4。
局域网的工作模式局域网的工作模式是指在局域网中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按照工作模式的划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专用服务器结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对等模式3种。
一、专用服务器结构专用服务器结构又称为“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结构,由若干台微机工作站与一台或多台文件服务器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组成工作站存取服务器文件,共享存储设备。
文件服务器自然以共享磁盘文件为主要目的。
对于一般的数据传递来说已经够用了,但是当数据库系统和其他复杂而又被不断增加的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到来的时候,服务器已经不能承担这样的任务了,因为随着用户的增多,为每个用户服务的程序也会相应增多,每个程序都是*运行的大文件,给用户的感觉是极慢的,因此产生了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模式。
其中一台或几台较大的计算机集中进行共享数据库的管理和存取,称为服务器,而将其他的应用处理工作分散到网络中其他微机上去做,构成分布式的处理系统,服务器控制管理数据的能力已由文件管理方式上升为数据库管理方式,因此,C/S结构的服务器也称为数据库服务器,注重于数据定义、存取安全备份及还原,并发控制及事务管理,执行诸如选择检索和索引排序等数据库管理功能,它有足够的能力做到把通过其处理后用户所需的那一部分数据而不是整个文件通过网络传送到客户机去,减轻了网络的传输负荷。
C/S结构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与局域网技术发展相结合的结果。
三、对等式网络对等网模式(Peer-to-Peer)。
与C/S模式不同的是,在对等式网络结构中,每一个节点之间的地位对等,没有专用的服务器,在需要的情况下每一个节点既可以起客户机的作用也可以起服务器的作用。
对等网也常常被称做工作组。
对等网络一般常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对等网络就是使用双绞线直接相连的两台计算机,如在对等网络中,计算机的数量通常不会超过10台,网络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公司局域网中的电脑有工作组管理与域管理,其主要区别在于:
工作组网实现的是分散的管理模式,每一台计算机都是独自自主的,用户账户和权限信息保存在本机中,共享信息的权限设置由每台计算机控制。
在网上邻居中能够看到的工作组机的列表叫浏览列表是通过广播查询浏览主控服务器,由浏览主控服务器提供的。
域网实现的是主/从管理模式,通过一台域控制器来集中管理域内用户帐号和权限,帐号信息保存在域控制器内,共享信息分散在每台计算机中,但是访问权限由控制器统一管理。
我们公司实行域管理,电脑需要加入域TRZZ,并申请个人域账号,登陆电脑时用域账号登陆, 公司采用域管理的直接好处:
1、方便管理,权限管理比较集中,管理人员可以较好的管理计算机资源。
2、安全性高,有利于企业保密资料的管理,比如一个文件只能让某一个人看,或者指定人的一员可以看,但不可以删/改/移等。
3、使用漫游账户和文件夹重定向技术,个人账户的工作文件及数据等可以存储在服务器上,统一进行备份、管理,用户的数据更加安全、有保障。
4、方便用户使用各种共享资源,访问同一个域中的共享就无需再进行账号密码验证。
5、安全性
域为用户提供了单一的登录过程来访问网络资源,如所有他们具有权限的文件、打印机和应用程序资源。
也就是说,用户可以登录到一台计算机来使用网络上另外一台计算机上的资源,只要用户具有对资源的合适权限。
域通过对用户权限合适的划分,确定了只有对特定资源有合法权限的用户才能使用该资源,从而保障了资源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如何区分电脑是否加域?
1.右击“我的电脑”,点“属性”,如下图1.1
图1.1
2.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计算机名”标签页,如果显示“域:TRZZ”,说明已经加域,如下图1.2;如果显示“工作组:workgroup”,说明未加域,还在工作组模式,如图1.3。
如何加域,请参照“二、如何修改计算机名及加域”文件。
图1.2
图1.3 3.加域的电脑在登陆时用申请的域账号登陆,登陆到选择TRZZ,如下图1.4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