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大省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2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
浙江省陆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平原和盆地占%,河流和湖泊占%。
全省海岸线总长6486公里,居中国首位;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
年平均气温15℃-18℃。
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
浙江省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四位。
森林覆盖率达%,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名优特产多。
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乌桕、厚朴、山茱萸等为全国重点产区,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
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
已知野生动物1900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120多种,占全国野生保护动物的1/3。
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
有12种矿产储量位于全国前三位,其中,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全国第一位,萤石居全国第二位。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
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浙江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特色明显,知名度较高。
有重要地貌景观资源800余处,水域景观资源200余处,生物景观资源100余处,人文景观资源100余处。
至1999年底,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2处,省级森林公园42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0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1处。
旅游资源总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四川省情省情概况: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地处长江上游,位于西南腹地,与西部7省市区接壤。
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
总人口8750万,居全国第3位,辖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约占西部12省市区的1/4。
电子、机械、医药、化工、军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是西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省会成都是西南地区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自然资源:四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1亿千瓦,居全国第一,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已知矿产资源130种,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种类多样,仅天然中药材就达4500余种,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森林面积19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长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
境内野生大熊猫占全国的近80%。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四川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863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607.1亿元,增长26.6%;粮食总产量预计3247.7万吨。
实现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3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6亿元,年增长14.8%。
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0.2亿美元。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90家,同比增长16.7%,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12.5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来川落户125家。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基础设施:四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民航、内河航运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
云南省旅游发展现状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旅游资源的省份之一。
多年来,云南省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云南省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被誉为“南天一隅的人间仙境”。
这里有壮丽的大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泸沽湖、梅里雪山等;有迷人的湿地景观,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和滇池的湿地生态系统;还有奇特的地理地貌,如石林、三江并流等。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云南省观光旅游,给云南省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其次,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每年的泼水节、火把节、花灯节等民族庆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云南省的多元文化和民族风情。
另外,云南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云南省拥有中国最美公路“滇藏公路”,将云南与西藏紧密相连,成为旅游者前往西藏的重要通道。
此外,云南省还拥有较为完善的航空交通网络,包括昆明、丽江、大理等机场的通航航线和丽江、西双版纳等地的国际航线。
这些交通便利设施使得游客更加便捷地来到云南省旅游。
然而,云南省的旅游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
一些景区的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受损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关注。
云南省政府应加强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云南省的丰富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云南省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川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序号:15 学号:201010222050 姓名:杨波峰班级:工物102一、四川旅游资源概况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品位高、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的特点。
四川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秦巴山地五大地貌单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多山和多高原为特色。
四川的地势:西高东低,西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
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高原,海拔 4000-4900米,东部国四川盆地,海拔250-750米。
四川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兼备。
四川拥有诱人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名城46座,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其中九寨沟和黄龙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录”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四川就占了5个。
四川省全省共有国家4A、3A级旅游区(点)2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省级森林公园46处,国家级地质公园5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
二、人文旅游资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渠县冯焕阙、绵阳平阳府君阙、渠县沈府君阙、成都武侯祠、成都杜甫草堂、雅安高颐墓阙及石刻、峨眉山万年寺铜铁佛像、成都王建墓、乐山大佛、都江堰市都江堰、仪陇朱德故居、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自贡西秦会馆、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江油云岩寺、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广汉三星堆遗址、邛州什邡堂邛窑遗址、珙县僰人悬棺、成都明蜀王陵、江安夕佳山民居、大邑刘氏庄园、梓潼七曲山大庙、泸县龙脑桥、德格印经院、平武报恩寺、新都杨升庵祠及桂湖、泸州大曲老窖池、宜宾真武山古建筑群、阆中张桓侯祠、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成都市十二桥遗址、广安县邓小平故居、成都市水井街酒坊遗址等。
中国十大旅游区旅游资源一、东北风光近代名城旅游区(位于我国大陆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
)本区旅游资源的突出特色在于冰学风光(五大连池、松花湖滑雪场、冰城哈尔冰等))和近代名城(“东方小巴黎”、“塞北春城”等)。
自然环境方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火山岩熔地貌典型;冬长严寒、夏短温高,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人文环境方面,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延边朝鲜族风情);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地域分布均匀,人文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旅游资源组合较好,但在区内则有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中原华夏文明山海形胜旅游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
)本区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区内华夏文明遗迹遍布,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区之一。
突出特色是华夏古今文明(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五台山)和山海形胜(泰山)。
在自然方面,地势起伏,地貌形态多样;河湖瀑海,各具特色(壶口瀑布);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文方面: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古城云集,古迹众多;宗教艺术,博大精深;民俗文化,千般风情。
沿海地区资源组合较好,且交通便利,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山西和陕西等地经济发展较落后,组合较差,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
该区主要是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组合相对较差。
三、华东旅名山秀水游区(包括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四省一市,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其旅游资源的突出特色在于名山秀水(九华山、雁荡山、杭州西湖、京杭大运河等)、古典园林(苏州园林)和都市风貌(南京、上海、杭州等)。
自然方面,平原、丘陵相间的地形结构;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气候温暖湿润、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四川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四川省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类型全、分布广、品位高的特点,是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旅游构架和旅游品牌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成都为中心)、两大线路(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北线、以历史人文为主的南线)、三大品牌(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四大遗产(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大旅游区(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附加旅游区和“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
四川的自然旅游资源可分为四大类,地貌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天气气象类和生物景观类。
境内各大名山由于自然地质运动和地理条件影响形成了各异的特点。
位于川西的"蜀山之王"贡嘎山,在30公里内高差达6000余米,形成9个自然景观垂直带谱,山上冰川发育,形成罕见的晶莹剔透的固体水景观。
峨眉山因断裂活动强烈而形成重重山岳,奇峰突起,绝壁千丈,又因高差悬殊的立体气候条件形成了云海、佛光等千万景象。
青城山山峦起伏,奇秀异常,翠柏参天,以"幽雅"著称。
兴文石海洞乡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石灰岩经地下水溶解而形成千奇古怪的地下宫殿,出露在地表的石灰岩山峰受亿万年雨水的溶蚀,形成了兴文石林等名胜奇景。
四川水景资源也相当丰富。
四川地处内陆,虽无海洋水景景观,但水系发达。
全省境内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嘉陵江、沱江、涪江、渠江、乌江等大小支流。
由于四川地形复杂,山势险峻,因此,四川的江河大多穿切山岭造成峡谷,水流湍急。
如金沙江虎跳峡,急流险滩,乱石穿空;青衣江峡谷绿水环绕,山清水秀,水光山色,浑然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从川南碧波万顷的竹海到川北神秘幽美的九寨沟;从川东巴山夜雨的诺水河到川西那跑马溜溜的山上,四川到处是绚丽的自然风光,到处是迷人的自然美景……四川西南部,地壳褶皱剧烈,河流深切,山高谷深。
中国旅游大省排名前五随着近年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旅游业也进入高速进展时期,无论从每年两会一次次把旅游业推到更高的产业地位。
还是全国各地政府对进展旅游业趋之若鹜的现象,还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出去“走一走、瞧一瞧的”的人生愿望,下面就来看看中国旅游大省排名前五名是那些吧?中国旅游大省排名NO1、云南云南省,中国省级行政单位,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
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22年为止发觉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面积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
总人口4596万(2022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
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
云南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1]主要景点:大理古城、和顺古镇、玉龙雪山、滇池、翠湖、异龙湖、抚仙湖等。
中国旅游大省排名NO2 、海南省海南省,简称琼,别称琼州,位于中国南端。
海南省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其次大岛。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疆。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旅游大省排名NO3、浙江省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
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湖南省旅游资源分析
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
湖南省境内
山水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面将从景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三个方面对湖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
首先,湖南省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张家界。
张
家界以其奇峰、怪石和峡谷而闻名于世,是国内外游客眼中的“精灵之城”。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和大峡谷等景点成为了游客们争相前
往的热门景点。
除了景点,湖南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湖南省地处南亚热带与北
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
湖南省是中国
著名的茶叶产区,如西湖龙井茶、君山银针茶等都是湖南省出产的高质量
茶叶。
此外,湖南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煤、铁矿石、锌矿、铅
矿等,为省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最后,湖南省还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楚文化、湘文化等。
楚文化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湘绣、
湘剧等都是湖南省有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欣赏。
总之,湖南省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省份,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
湖南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参考。
2. 自然风光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
其中以黄河、太行山和伏牛山等著名。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全境,其壮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太行山和伏牛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和探险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湖泊和草原等自然景观。
比如洛阳的千佛山和汴京梁园,开封的龙亭和滑雪场,郑州的黄帝故里和CBD中心等等。
这些景观为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和捺波圣地、开封的妙应寺和大相国寺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此外,河南还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河南,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如亳州殷墟、商丘后屯、郑州妇好墓等,都是重要的历史遗址。
这些文化资源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4. 发展现状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成为主要的旅游项目。
然而,与其他发达旅游省份相比,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流动性和旅游的便利性。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酒店、导游等。
此外,旅游产品种类有限,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 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摘要〕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产品才更具生命力。
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山西的旅游业发展滞后,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充分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整体形象设计不佳且未形成品牌。
为了真正做好从旅游资源到旅游产品的开发工作,必须深层次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加大促销力度;重视历史、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配套利用;搞好自然景观与文化的结合;贯彻旅游文化开发方针,正确处理现存的旅游文化。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人们在旅游活动中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景点的走马观花,而是需要更多地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因此,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文化的内涵、现状,对于加快山西旅游发展,把山西建设成为旅游强省、大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一)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趋势1985年我国正式把文化艺术列入第三产业行列,确认了文化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发展旅游业,就是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二)山西省精神文化需要的急剧增长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无止境,社会的需求是产业增长的基本动因。
随着社会进入上中等发达水平,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大,从而形成文化产业的最基本推动力。
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就会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
2003年山西省人均GDP2445.6亿元,比2002年增长13.2%。
但现阶段文化产品的生产,已经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的需求。
所以,只有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才能从数量、质量、多样化等方面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云南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自然资源云南地形复杂,地势高低起伏,气候因地而异,地貌景观形态各异,因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高山雪岭云南省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高原山地,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高山雪岭,如丽江玉龙雪山、普者黑、梅里雪山等,集冰川、雪峰、峡谷、湖泊和原始森林等多种自然景观于一体,吸引了大量的自然爱好者和登山爱好者。
2.河流湖泊云南省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和湖泊,如香格里拉虎跳峡、洱海、滇池等,这些水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特有的景观,成为了众多旅游者前往的目的地。
近年来,又有不少探险爱好者来到深度探索这些河流湖泊中的神秘之处。
3.热带雨林云南省南部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覆盖率高,风景秀丽,许多地方的雨林保护区,如西双版纳、勐腊、瑞丽等,成为了众多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门景点。
二、旅游资源云南的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旅游产品多样化,其中包含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口味美食、少数民族文化等多种旅游资源。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包括:1.丽江古城丽江是云南省的一个古城,久负盛名,素有“世界文化遗产”之称。
她有着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古老的文化底蕴,许多游客到丽江不仅要领略它特有的“风雪古镇”文化,还要品尝四川火锅、湖南辣炒肉、广东烤鸭等特色美食,尝尽大江南北的味道。
2.石林景区石林是云南省的一处独特的自然风光区,在中国独树一帜,吸引了无数民俗文化爱好者和自然环境探究者。
石林景区是一个很大的景区,内部有玉龙雪山,石林旅游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一个集中国石林景象之华、北岭山林之雄、南方湖滨之秀于一体的风景区。
3.三江并流三江并流分别指的是怒江、澜沧江和湄公河扬子江的中华三江交汇处,成为了云南省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
三江交汇处的景观非常奇特,形成了“叶脉式”分流,怒江和澜沧江在这里相互交汇,在水的搏杀中形成了汹涌激流和壮观景观,成为旅游者们前来探寻自然之美的不二选择。
甘肃: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成为文旅产业大省作者:王力高子梦来源:《发展》2019年第01期全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新道路、区域统筹发展新方案、生态环保新格局、脱贫致富新出路、百姓幸福生活新方式。
甘肃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有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与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劣势和挑战。
甘肃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战略是引领,品牌及市场是基础,对策建议是支撑,相伴而生的是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路径的转变、发展格局的扩大、发展品质的升华。
研究甘肃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提升甘肃文化旅游业整体水平,有效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自古就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
甘肃省内无论是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黄河文化旅游抑或寻根文化旅游、丝绸之路旅游等等,都能在甘肃省全域旅游发展中独树一帜。
从全国旅游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看,“十二五”和“十三五”以来,甘肃旅游产业一直呈现高速增长、优化发展和品质发展的重要特征,旅游产业发展的三项基本指标一直居全国前列,增长速持续超过全国平均旅游经济增长速度;从省内旅游经济增长和发展状况看,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已远远超过省内其他产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旅游产业已明显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从总体判断看,甘肃虽然还不是全国旅游经济增长和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但一定是全国旅游经济发展最活跃和最具有潜质的区域,并且将会持续引领甘肃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对策(一)文化旅游发展的目的地建设:全力开展河西走廊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甘肃文化旅游三大片区旅游综合实验区建设1.全力开展河西走廊国际文化旅游廊道的主体场域建设全面培育和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国际文化旅游廊道”,使之成为甘肃省文化旅游发展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场域和龙头空间。
可以认为,在中国近四千公里长度的陆上丝绸之路,唯有河西走廊是最适合形成大尺度空间、最完整资源和精良结构的文化旅游发展区域,且具有形成全球层面上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大文化旅游价值,也是甘肃省与“一带一路”建设最为契合的战略实施内容。
浅谈云贵两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差异摘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推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云贵两省地理位置相近,都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两省旅游发展程度不一,贵州旅游经济属于后起之秀,近年才赶上和超过云南。
本文尝试用近年的一些数据对云贵两省旅游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云贵旅游发展对比一、云贵两省旅游发展的共同点(一)云贵两省都是旅游资源大省。
在地理、历史、文化背景,具有大量共性。
云贵两省都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
人文资源上云贵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聚集地,云南属于多民族省份,红河哈尼文化、丽江摩挈文化、傣族文化、彝族文化等都代表了云南区域特色旅游文化。
贵州的苗族古镇文化,,以及多民族融合的旅游特色都跟云南旅游有很多相似之处。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二)云贵两省在地理区位上相近,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上两省皆有溶洞景观,喀斯特景观、森林生态环境、丹霞地貌等独特的山区特色旅游资源。
(三)交通的发展也加快了两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沪昆高铁的开通、区域跨省高速的通车都为两省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云贵两省旅游发展的差异(一)云南在国际旅游上享有一定知名度云南拥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
分布着16个国家一类口岸和7个二类口岸,水、陆、空皆有。
昆明长水机场2013年度检验放行超过180万人次,航班15531架次。
已拥有曼德勒、仰光、万象、金边等14个东南亚国家城市的航线和加德满都、加尔各答、达卡、科伦坡、马累5个南亚国家城市航线,在西亚方向,通航迪拜。
而贵州作为内陆省份,其旅游客源主要来源于国内。
(二)两省在旅游发展中提出不同政策云南省提出旅游产业的“二次创业”,而贵州省提出文化旅游的自有品牌。
针对近年贵州,四川旅游市场的冲击,云南针对现有旅游市场秩序的混乱,旅游市场丑闻做出了相关措施,重点整治省内旅游市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重塑云南旅游市场的信誉,进行“二次创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贵州旅游产业得到发展,近年更是凭借经济发展带动旅游产业,一举成为全国第三大旅游市场,同时贵州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民族古寨资源,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