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伤影像学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11.62 MB
- 文档页数:7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通常伴有脊柱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脊柱的功能同时受损;非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和放射性损伤等。
外伤性脊髓损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X线照片作出快捷、初步的定位诊断,而CT及MRI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而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这无疑对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和损伤的评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脊髓创伤影像学表现1.损伤分期(1)脊髓创伤急性期:急性脊髓创伤常伴随不可逆性脊柱结构破坏,如撕裂伤、横断伤或严重挫伤,也可由内在的可逆性损伤如震荡或轻微挫伤引起,还可以由外来的可逆损伤如脊髓受压引起。
脊髓震荡伤(脊髓休克)产生短暂性神经缺陷,却不能发现脊髓本身形态或微观结构的改变。
最初神经损伤症状可能十分严重,可被认为是神经化学或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而造成,一般可在24~48小时之内恢复。
颈髓经常最易受累,可能与先前颈椎存在的损伤所致的椎管狭窄或运动度过大有关。
脊髓挫伤是脊髓内在的损伤,具有由坏死、血肿和水肿所致的整体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它能引起可逆性或通常不可逆的神经缺陷。
早期的挫伤只是少数小的中央血肿,之后逐渐扩大并通过周围水肿互相融合。
如果只是轻微的挫伤,则在影像和临床表现上很难相鉴别。
即使是在理想的成像技术条件下,微小的点状血肿也可能很难发现。
脊髓撕裂伤和横断伤是由神经索的失连续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
脊髓十分坚韧很少被撕裂或是断开,即便是在大量骨折错位的情况下。
若在受伤几天之后作检查,则很难区分横断伤和严重挫伤。
严重挫伤之后脊髓发生降解而自溶,典型的这种变化发生于伤后24~48小时,与完全性脊髓破裂表现相似。
与横断伤不同的是,挫伤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神经恢复能力。
(2)脊髓创伤慢性期:先前条件较稳定的病人在急性损伤后长时间内也可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
这种新的功能缺陷的发展或先前损伤难以解释的病程需要合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脊柱脊髓损伤定义:脊柱脊髓损伤常发发生于工矿,交通事故,战时和自然灾害时可成批发生。
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并发症多,合并脊髓伤时预后差,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危及生命。
症状体征一,脊柱骨折1,有严重外伤史,如高空落下,重物打击头颈或肩背部,塌方事故,交通事故等。
2,病人感受伤局部疼痛,颈部活动障碍,腰背部肌肉痉挛,不能翻身起立,骨折局部可扪及局限性后突畸形。
3,由于腹膜后血肿对植物神经刺激,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有时需与腹腔脏器损伤相鉴别。
二,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后,在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受到损害。
1,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减弱或消失。
2,运动障碍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若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及病理反射。
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ml,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圆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的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用手挤压腹部)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出现便秘和失禁。
4,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远侧脊髓运动或感觉仍有部分保存时称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自主运动和痛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的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和深压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的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的腱反射亢进。
(3)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Brown-Sequards Symdrome):表现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痛温觉消失,同侧的运动功能,位置觉,运动觉和两点辨觉丧失。
常见脊柱MRI的异常征象及临床意义xxxx人民医院骨科xxMRI是脊柱脊髓疾病非常灵敏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现收集了八种常见脊柱的MRI异常征象,就其MRI表现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一)Romanus病灶(又称椎角炎或椎缘炎)Romanus病灶是由Romanus 和Yden于1952年率先提出并命名的,是AS常见的MRI表现,其病理基础是发生于前后纵韧带在椎体和纤维环交界区附着点处的炎症所致的骨髓水肿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修复反应,发生在椎体四角中的一角或多角,呈边界清楚的三角形或圆形,不累及整个终板,影像学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
(1)急性Romanus病灶:急性炎症表现为韧带附着点周围的骨髓水肿,在T1WI上呈低或略低信号,在T2FS及STIR上呈高信号。
增强造影后脂肪抑制T1WI相应区域明显强化。
(2)慢性Romanus病灶:可因脂肪沉积,在T1WI、T2WI均为高信号,T2FS及STIR呈低信号,或因骨质硬化于T1WI、T2WI均为低信号(此时X片或CT上表现为椎角密度增高,成为亮角征)。
Romanus病灶可导致椎体前方韧带骨赘形成,并可使两个邻近椎体间形成骨桥。
是晚期AS特征性改变。
Romanus病灶常见于AS,亦可以出现于脊柱退行变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但AS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机械性腰痛患者,且为多发病灶,好发生于胸腰椎交界处,而机械性腰腿痛患者Romanus病灶常为单发,且好发生于下腰椎,并且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高。
脊柱各段中,以下胸椎的Romanus病灶有相对较高的诊断意义,急性Romanus病灶的诊断意义高于慢性Romanus病灶,以脊柱急性Romanus诊断中轴SPA时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以脊柱Romanus病灶诊断中轴SPA时的敏感性及阳性似然比尙不足以将之定为诊断标准,下胸段的急性Romanus病灶对SPA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有报道Romanus病灶≥2个作为标准,其诊断AS的敏感性为52.9%(),特异性为94.1%(),当Romanus病灶≥3个作为标准,诊断AS的敏感性为43.1%(),特异性为98.0%(),所以Romanus病灶对脊柱关节炎不足以定为标准,但当Romanus病灶数≥2个时,诊断SPA有较高的特异性。
比较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目的:对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究。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脊柱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T 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情况。
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测后,MRI 组患者检出脊髓损伤率(73.81%)以及检出韧带损伤率(64.29%)明显高于CT 组患者检出脊髓损伤率(35.71%)以及检出韧带损伤率(28.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明显高于CT检测,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标签:CT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影像学检查方法;脊柱外伤临床上,脊柱外伤患者主要表现为行动不便甚至下肢或全身瘫痪等,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
目前在我国,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致力于对脊柱外伤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我院为进一步研究CT与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脊柱外伤诊断的临床价值,特选取42例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研究后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脊柱外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4岁至4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1.5)岁,致伤因素:重物击伤患者10例,高处坠落损伤患者16例,车祸损伤患者16例,病变部位:胸椎患者14例,腰椎患者15例,骶椎患者13例。
对42例患者进行研究前均确诊为患有脊柱外伤,并且确保全部42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42例患者采用CT检测,采用双排螺旋CT机(美国GE双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测,以横断位的扫描方式对患者的脊柱进行扫描,确定3cm的扫描层距以及后层,并且以300mA、1.120kV的螺距进行扫描,以512×512作为本次扫描的矩阵,在对患者全部扫描过程结束后再对扫描的数据结果进行的重建。
脊柱骨折【概述】脊柱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其发生率占全身各部分骨折的5%~7%,在矿山创伤中,脊柱骨折发生率约占10%,脊柱骨折脱位常伴发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导致伤情更严重复杂,处理也困难。
【临床表现】患者常有脊柱遭受外力或从高处坠落史,伤后主诉脊柱某个区域疼痛或运动障碍。
伴有脊髓损伤者,可有双下肢完全或不完全瘫痪或大小便功能障碍。
检查时可发现脊柱某一部位有肿胀、压痛或畸形,有时在伤部两棘突间可摸到明显凹陷和皮下血肿,合并瘫痪者,多表现为迟缓性瘫痪。
【诊断要点】1.凡脊柱遭受外力,伤后有脊柱某个区域疼痛、压痛、肿胀者,均应考虑脊柱损伤可能。
2.根据外伤史、局部疼痛和肿胀、压痛,特别是伤部脊椎棘突的局限性压痛、畸形(包括后突或凹陷畸形),可诊断脊柱损伤。
3.同时合并有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可诊断脊髓损伤。
4.所有临床怀疑有脊柱、脊髓伤的伤员,均应进行X线检查(正侧位、甚至斜位),有条件进行MR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1.正确急救和搬运凡疑有脊柱、脊髓伤的伤员,均应按脊柱骨折进行急救和搬运。
对合并有休克或其他部位脏器损伤者,可根据患者的呼吸、循环情况给予相应急救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送相应医院治疗。
2.轻度椎体压缩性骨折不需特殊整复和固定,重复进行功能锻炼;重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应予以整复和固定,矫正畸形。
3.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原则为整复骨折脱位,稳定脊柱,恢复血管和脊髓减压。
4.开放性脊柱损伤尽早彻底清创,减压及固定【处置】1.颈椎损伤颈椎损伤脊椎骨折或骨折伴脱位很容易造成严重的脊髓损伤。
故单纯棘突或横突骨折,及轻微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卧床休息或头胸石膏固定外,多数颈椎损伤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颅骨牵引法。
损伤较轻、儿童或缺乏颅骨牵引条件时也可使用颈椎牵引带牵引。
少数经牵引未能恢复的关节突交锁需进行开放复位。
2.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1)轻度椎体压缩性骨折:应着重进行功能锻炼。
卧床时间3~4周,即可下地活动,应避免屈腰。
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分析6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
结果椎体骨折20例,附件骨折7例,椎间盘损伤14例,软组织损伤11例,脊髓损伤8例。
结论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脊柱MRI检查脊柱外伤脊髓损伤脊柱损伤是临床骨科和急诊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损伤的影像诊断方法较多,由于MRI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日渐广泛。
也因为MRI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致使快速简便的全脊柱MRI扫描成为可能[1],为脊柱外伤患者的及时诊断和预后评估带来新的前景。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外伤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受伤年龄13-60岁,平均39.5岁。
受伤时间1-72小时,平均6.7小时。
导致脊柱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重物砸伤14例,交通事故26例,其他3例。
1.2方法1.2.1仪器意大利BMI BRG-R640mA高频X线摄影机、SomatomdR-H全身CT扫描仪、飞利浦公司Intera 1.5 T Nova超导型共振机。
1.2.2方法所有患者在急诊科检查后首先做X线检查:常规摄脊柱受伤部位的正侧位片,用时行脊柱CT平扫检查。
所有患者于伤后5h~3d行了全脊柱MRI检查。
1.3影像诊断脊柱损伤主要包括椎体和脊髓损伤:(1)椎体损伤X线和CT检查都能明确诊断,受伤椎体变扁呈楔形改变,部分椎体局部后突畸形改变,椎体附件骨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STIR为高信号。
(2) 脊髓损伤:脊髓水肿表现为T1加权像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病灶边界不清;脊髓出血,急性期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亚急性期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3)椎间盘损伤:在T2加权像表现为信号减低或消失,相应部位硬膜囊受压,(4)韧带及椎旁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连续性中断,T2加权像在相应位置出现高信号。
脊椎的影像学总结概述:1、椎体:呈方形或长方形, 外为骨皮质,内为骨松质,应注意其形状、轮廓、密度及有无脱位等。
2、附件: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棘突及上下关节突等。
3、椎间隙:为椎间盘组成,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
椎间盘富有弹性,起缓冲作用。
X 线表现为两椎体间的低密度影。
4、椎旁软组织:颈前软组织,胸椎双侧的胸膜反折线及腰椎双侧的腰大肌影。
5.生理曲度:颈、腰向前,胸、骶向后。
一、脊柱骨折【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①?椎第?椎体呈楔形改变,②骨皮质断裂、皱折,可见横形不规则线状致密带。
③有时椎体前上方可见分离的骨碎片,严峻时常并发脊椎后突成角、侧移,乃至发生椎体错位。
④临近椎间隙未见变窄,其余?椎各椎体未见骨折及滑脱,椎间隙等宽,未见变窄。
⑤常并发棘间韧带撕裂,使棘突间隙增宽,也可并发棘突撕脱骨折,横突也可发生骨折(书写报告时注意强调椎体形态及密度的改变,同时应注意观察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等改变,以便与椎体结核及转移瘤等辨别。
)特殊:齿状突骨皮质断裂,向?侧移位,齿状突与环椎侧块关节间隙失对称,?侧明显变窄,较对侧狭小约5mm。
齿状突骨折、环枢椎关节脱位。
CT:重点是观察骨折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影响,了解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和骨折移位对脊髓的压迫情形。
①骨折的椎体内出现横行,纵行,斜行,丫行等形态的骨折线,重者呈崩裂状,表现为多数长短不等骨折线,使椎体割裂成大小不等骨块,如椎体后缘骨折。
②注意在椎管内有无游离的骨折块,其大小,形态及位置和对脊髓的压迫情形。
③椎体紧缩骨折常归并上下关节突,横突,椎弓根及棘突骨折和椎间小关节脱位。
轻微附件骨折X线片显示不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MRI:在脊柱外伤,MRI可用以观察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撕裂。
同时还能够观察脊髓挫裂伤和脊髓受压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①对X线平片及CT不能发觉,而MRI检查能够发觉的骨折,称为隐性骨折,隐性骨折即骨小梁骨折,可表现为隐性骨折线和骨髓水肿,出血,无骨皮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