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3打折销售问题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1
《打折销售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打折销售》这一节是初一年级《数学》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简易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所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都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类似,所以这一节又是整个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重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学生从这些联系中看问题的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函数奠定了基础。
在能力方面,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本节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2.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主要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共分12课时,这是第8课时。
该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和打折销售相关的应用题。
按课本要求,要通过例题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问题情境,了解市场销售问题——打折销售。
(2)通过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探索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3)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调查和体验,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数学。
(2)会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等量关系情感与态度目标:(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学生通过市场调查、交流、讨论,探索,实现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打折销售这一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打折销售中,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正确求解。
打折销售教案教案标题:打折销售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打折销售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3. 学生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打折方式对价格的影响。
4. 学生能够应用打折销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打折销售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打折销售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和经济观念。
教学重点:1. 打折销售的概念和原理。
2. 打折后价格的计算方法。
3. 不同打折方式对价格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打折销售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打折方式对价格的影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打折销售的案例和实例。
b. 打折计算的练习题和解答。
c. 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a. 打折销售的相关知识预习。
b. 计算器、笔、纸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打折销售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打折销售的概念和原理。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打折销售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2. 教师通过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打折销售的应用场景和技巧。
3. 教师解释不同打折方式对价格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步骤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打折销售的计算练习题。
2. 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打折方式对价格的影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供更复杂的打折销售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拓展应用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打折销售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打折销售知识的重要性。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打折销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策略。
2. 能力目标:掌握打折销售的技巧,提高销售效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市场竞争力意识。
教学重点:1. 打折销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打折销售的常用策略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打折策略。
2. 如何运用打折销售技巧提高销售效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打折销售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对打折销售有哪些了解?二、新课讲授1. 打折销售的基本概念- 解释打折销售的定义和目的。
- 分析打折销售对消费者和商家的影响。
2. 打折销售的原理- 介绍需求理论、价格弹性理论等经济学原理在打折销售中的应用。
- 分析消费者心理在打折销售中的作用。
3. 打折销售的常用策略- 实施促销打折策略:买一送一、满额返现、限时抢购等。
- 营造氛围策略:店庆、节日促销、新品上市等。
- 联合促销策略:与其他商家或品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其打折销售策略。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打折销售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打折销售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打折销售方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打折销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策略。
2. 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打折销售方案。
二、新课讲授1. 打折销售技巧- 分析消费者心理,针对不同顾客群体制定相应的打折策略。
- 学会运用价格策略,如心理定价、捆绑定价等。
- 掌握促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技巧。
2. 提高销售效果的方法- 增强员工销售技巧培训,提高团队销售能力。
- 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打折策略。
- 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如网络营销、社交媒体等。
三、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所学打折销售技巧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5.5打折销售学习目标1. 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效劳于实践,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
学习过程前置准备:“8折销售〞即销售价为标价的“〞即销售价为标价的。
自主学习:请同学自己读教材P187的问题中的表格,并考虑一下“想一想〞中的问题。
合作交流:根据上题的解决过程来合作解决教材P188“议一议〞里的问题。
归纳总结:同桌交流归结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想方法。
当堂训练:1某种牛奶进价每瓶5元,假设按标价的8折销售,仍然获利3元,求该种牛奶的标价为多少元?(1)设 (2)实际售价为元(3)列方程为(4)解得x= (5)答学习笔记:1.我掌握的知识。
2.我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训练:1、某种商品进价为1000元,标价为1500元,假设按标价的7折销售,售价为元。
利润是元,利润率2、为了促进人们的购置力,商场纷纷搞起了打折的促销活动,一件原价为100元的服装打8折销售,那么现在的价格为〔 〕。
A 、20元B 、80元C 、100元D 、120元3、某种品牌的冰箱降价30%后,每台售价a 元,那么该种冰箱的原价为〔 〕。
A 、元B 、元C 、3.0a a 元D 、7.0a a 元中考真题:〔2021年年四川〕将商品售价降低10%后,再恢复原价,应该提价百分率为多少?一、课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拟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拟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拟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 .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拟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拟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拟两座大山的上下?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拟的两种比拟方法:重叠比拟法 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假设端点B与端点D重合,那么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假设端点B落在D上,那么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假设端点B落在D外,那么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1-6.教师讲授此局部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拟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拟.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拟线段的大小,还会比拟什么?学生可以答复出,可以比拟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拟?(数轴)再问:比拟线段的大小与比拟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拟线段的大小就是比拟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下列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拟它们的大小.并比拟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3.如图1-9,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拟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拟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七、练习设计p.18,1.2题.p21,2.3.4题.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根底,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拟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无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拟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拟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一、课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拟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拟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拟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拟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拟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拟两座大山的上下?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拟的两种比拟方法:重叠比拟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假设端点B与端点D重合,那么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假设端点B落在D上,那么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假设端点B落在D外,那么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1-6.教师讲授此局部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拟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拟.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拟线段的大小,还会比拟什么?学生可以答复出,可以比拟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拟?(数轴)再问:比拟线段的大小与比拟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拟线段的大小就是比拟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下列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拟它们的大小.并比拟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3.如图1-9,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拟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拟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七、练习设计p.18,1.2题.p21,2.3.4题.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根底,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拟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无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拟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拟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
5.5 打折销售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
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3。
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
在解决生活中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全面、准确、系统的审题。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法)学生根据已有消费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2.通过情景剧了解打折销售活动,弄清相关概念及内在联系。
讨论分析商品销售中的几个概念。
(1)进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有时也叫成本价)(2)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有时称成交价,卖出价)(3)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有时称原价,定价)(4)利润: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纯收入,即:利润=售价-进价(5)利润率:利润占进价的百分率,即:利润率=利润÷进价×100%(6)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则称将标价进行了几折,或理解为:销售价占标价的百分率。
例如某种服装打8折即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
(三)新课讲解1.例题讲解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分析合理解释不合理解的合理性方程的解方程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商品售价与商品成本价的差。
《打折销售》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有关打折销售的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在小学的学习中也有初步认识,只是在解法上仅限制用算术方法解.对于运用方程解这类问题还是第一次.因为打折销售是新教材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新增加的内容,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相信学生也会对此感兴趣的.但亲自经历打折销售的往往是少数学生,因此,本节课可以提前让学生进行调查,然后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质疑,从而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以“打折销售问题”为例展开探索,关键在于搞清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术语的含义.分析“打折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方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打折销售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有关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了解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此类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及数据较复杂,在讨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列出表格,帮助学生分析,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填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举具体事例说明关系: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本金等,然后引导学生填写表格.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强自信.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 了解商品销售中相关概念的含义,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利用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从而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教学准备布置社会调查任务:选择一个适当的打折活动做调查。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打折销售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培养学生运用打折销售策略提高销售业绩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客户服务意识。
教学重点:1. 打折销售的基本策略和技巧。
2. 如何运用打折销售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
教学难点:1. 如何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合理运用打折销售策略。
2. 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提高销售转化率。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案例分析资料3. 销售场景模拟道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打折销售的定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思考打折销售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打折销售的基本策略1. 讲解打折销售的基本原则,如:薄利多销、限时折扣、捆绑销售等。
2. 分析不同打折策略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三、案例分析1. 分享成功的打折销售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中的技巧。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成功因素。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产品特点,设计合适的打折销售策略。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二课时一、沟通技巧培训1. 讲解与客户沟通的基本原则,如:尊重、真诚、倾听等。
2. 分析不同沟通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二、销售场景模拟1. 学生分组进行销售场景模拟,运用所学打折销售策略和沟通技巧。
2. 教师点评并指导,强调沟通技巧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销售场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模拟销售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打折销售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改进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折扣》教案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折扣》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折扣的意义。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能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学生:课前了解有关商场打折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师:每到周末、节假日,我们总会看到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手段,你知道哪些促销手段?(学生结合经验自由回答,教师用课件出示打折的情境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师: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课件出示)1、理解折扣的意义。
2、掌握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能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2 三、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出示)认真看课本第97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1、什么是打折扣?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2、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就是求什么?3、160x(1—90℅)中1—90℅求的是什么?你还会用别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四、先学(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1.填空。
(1)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降价()%;打七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降价()%。
(2)某种商品实际售价是原价的95%,也就是打()折出售;某种商品降价30%出售,也就是打()折出售。
(学生口答)2.课本第97页做一做(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依次进行更正)(二)讨论1、看百分数,认为对的举手。
初中打折销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打折销售的概念,掌握打折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打折销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打折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商品打折的广告,引导学生关注打折销售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打折销售的概念,了解打折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打折销售的概念,举例说明打折的计算方法,如:原价100元,打8折,则现价为100元×0.8=80元。
4.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实际案例,如:某商品原价为200元,商场进行以下促销活动,打9折后再减30元,求最终成交价。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打折知识解决问题。
5.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打折销售的特点,巩固打折的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打折销售。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打折销售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打折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4.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程度。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打折销售现象,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打折销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折扣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打折”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打折的意义、计算方法,明确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2、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
3、体验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折扣的信息。
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学生汇报交流市场小调查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打折(折扣)二、尝试交流,探索新知1、汇报预习情况(1)、理解打“几折”的意义。
(2)、完成预习检测练习题抽生汇报展示。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打折意义。
2、研讨例4(1)、出示例4(1):小雨爸爸想买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a、生根据导学提示自主解决。
b、指名学生说算式和列式理由。
C、小结解决折扣问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例4(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指名学生说算式和列式理由)3、小结:现价、原价和折扣的关系。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把标价签补充完整(1)学生列式计算。
(2)交流方法。
2、出谋划策:蒙牛纯牛奶原价每盒2元,现有四家超市?家家利超市优惠:买四送一华腾超市购物:满100元打七五折万家宜超市:所有商品一律降价10%通宇超市:打8折如果老师分别想买1盒、50盒牛奶,到哪家超市去买比较优惠呢?(1)、学生分析商家信息。
(2)、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购买方案。
(3)、反馈交流,说明选择的理由。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探索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 在解决生活中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2.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全面、准确、系统的审题。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法)学生根据已有消费经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和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2.通过情景剧了解打折销售活动,弄清相关概念及内在联系。
讨论分析商品销售中的几个概念。
(1)进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有时也叫成本价)(2)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有时称成交价,卖出价)(3)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有时称原价,定价)(4)利润: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纯收入,即:利润=售价-进价(5)利润率:利润占进价的百分率,即:利润率=利润÷进价×100%(6)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则称将标价进行了几折,或理解为:销售价占标价的百分率。
例如某种服装打8折即按标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
(三)新课讲解1.例题讲解分析合理不合理例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想一想:这15元的利润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商品售价与商品成本价的差。
《折扣》教学设计1.《折扣》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确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2.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按折扣和成数进行计算,并能领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设想:《折扣》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教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把折扣、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以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体现创新”和“关注生活,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使用旧教材,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学习要求还是应当达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师对原有教材又不能不进行一定的开拓与创新。
为此,我着重做好以下三点:1.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联系生活,加强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3.自主创新,改编教材,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预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雅典奥运会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说说它们的名称,并猜测价格。
(课件展示)二.导入新课,感悟新知。
1.出示两家商店中这种吉祥物的不同价格,说说你会上哪一家店购买。
甲商店:120元乙商店:110元2.出示两家商店不同的促销方式:甲商店:底价抢购,八折起乙商店:六一特价,一律九折3.说一说:“八折”和“九折”各表示什么意思?现在你觉得上哪一家店购买比较合算了?为什么?4.这种吉祥物在这两家店的价格究竟各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指导学生列式计算:甲商店120×80%=96(元)乙商店110×90%=99(元)]5.小结:刚才这道题的的实质,就是求商品原价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例题讲解【典型例题】
例1 白玉兰商店把某种服装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又以7折(即按标价70%)卖出,结果每一件仍然获利20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
例 2 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试问:
(1)在这次买卖中,该商贩是赚还是赔,还是不赚不赔?
(2)把题中的135元改为任何正数a,情况如何?
例3 1991年5月,某公司为了尽快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集资建了一栋每平方米售价1188元的新房,5年后公司将全部购房款还给房主,也就是5年还本售房,王英筹款购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如果公司收到她的购房款后,拿出一部分存5年定期储蓄,以便到期恰好还本给王英,那么公司实际收到的钱款是多少?(精确到个位,不计物价上涨因素,当时的5年定期存款年利率为9.00%)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观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打折销售教学目标: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通生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行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知识目标: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打折销售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能力目标:初步树立用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打折销售问题,经历用方程解决现实问题的一般步骤教材分析教材以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打折销售为实际背景,让学生体会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过程:⑴回顾记忆,以练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
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引入:想一想,算一算,商家有没有赚钱?商场将一件成本价为100元的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150元,后按标价的8折出售给某顾客,请算一算,在这笔交易中商家有没有赚?学生计算,同桌之间交流后,教师提问检查:150×80%-100=20(元)每件夹克商家赚了20元。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打折销售的情况,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打折销售中所包含的数学。
提出课题:打折销售二.了解打折销售中常见的概念:师:在打折销售问题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名称,如:成本价、标价、售价、利润等,你能指出上面这个问题中的成本价、标价、售价和利润各是多少吗?(成本价100元,标价150元,售价120元,利润20元。
利润=售价-成本价)三.例题教学:一件夹克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后因季节关系按标价的8折出售,每件以60元卖出,这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是多少元?(1)提问:①这里60元的售价是如何得到的?②如果设这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为X元,那么如何用X的代数式表示每件夹克的标价与实际的售价?(2)完成解答过程:设这批夹克每件的成本价为X元,那么每件夹克的标价为(1+50%)X元,每件夹克的实际售价为X(1+50%)×80%元,根据题意得X(1+50%)×80%=60解方程得:X=50因此每件夹克的成本价为50元。
应用题3打折销售问
题
打折销售问题(1)利润=售价(成交价)-进价(成本价)
(2)利润率=
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100% ;(进价×利润率=利润)
(3)(1+利润率)×进价=售价=定价×折扣
1.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20%后标价,又以9折销售,售价为270元,这种服装成本价是多少元?
2.一家服装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提高40%后标价,又以八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为_________.
3.某件商品9折降价销售后每件商品售价为a元,则该商品每件原价为( )
4.一种药物涨价25%的价格是50元,那么涨价前的价格x满足的方程是____________。
5.某商场将进价为每件X元的上衣标价为m元,在此基础上再降价10%,顾客需付款270元。
已知进价x元时标价m元的60%,则x的值是()
6.某商品的销售价格每件900元,为了参加市场竞争,商店按售价的九折再让利40元销售,些时仍可获利10%,此商品的进价为______.
7.如果某商品进价的降低5%,而售价不变,利润率可提高15个百分点,求此商品的原来的利润率
8.某商场出售某种文具,每件可盈利2元,为支援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按7折收给某山区学校,结果每件盈利0.20元。
问该文具的进价是每件多少元?
9.杉杉打火机厂生产某种型号的打火机.每只的成本为2元,毛利率为25%.工厂通过改进工艺,降低了成本,在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毛利率增加了15%.则这种打火机每只的成本降低了.(精
确到0.01元.毛利率=
100
-
⨯
售价成本
成本)
10.某商品进价1500元,提高40%后标价,若打折销售,使其利润率为20%,则此商品是按几折销售的?
11.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12.妈妈带小明到文具店买书包和文具盒,经过讨价还价,原价42元的书包打九折,原价18元的文具盒打八折。
他们一共要付元
14.八一体育馆设计一个由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标志物(如图所示),每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米,其暴露在外面的面(不包括最底层的面)用五夹板钉制而成,然后刷漆。
每张五夹板可做两个面,每平方米用漆500克.
(1)建材商店将一张五夹板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张仍获利4.8元(五夹板必须整张购买):
(2)油漆店开展“满100送20,多买多送的酬宾活动”,所购漆的售价为每千克34元.试问购买五夹板和油漆共需多少钱?
15.某商场把一个双肩背的书包按进价提高50%标价,然后再按8折(标价的80%)出售,这样商场每卖出一个书包就可赢利8元。
这种书包的进价是多少元?
16.商店对某种商品作调价,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此商品的进价为1600元。
问商品的原价是多少?
17.某店出售一种优惠卡,花20元买这种卡后,凭卡可以在这家商店按8折购物,小高买卡购物节省了5元,小高此次购物的总价(原价)是多少?
18.某种商品的原价是33元,商店对该商品作调价,按原价的9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问此商品的进价是多少?
19.某商场把一个双肩背的书包按进价提高50%标价,然后再按8折(标价的80%)出售,这样商场每卖出一个书包就可赢利8元。
这种书包的进价是多少元?
20.某种商品进货后,零售价定为每件900元,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商店按零售价的九折降价,并让利40元销售,仍可获利10%(相对于进价),问这种商品的进价为多少元?
21.商店对某种商品进行调价,按标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此商品进价是1600元,求商品的标价是多少元?
22.某人在广州以每件15元的价格购进某种商品10件,后来又从深圳以每件12.5元的价格购进同种商品40件。
如果商店销售这些商品时要获得12%的利润,那么这种商品每件的销售价应该是多少元?
23.一家商店将某种型号的彩电先按原价提高40%,然后在广告中写上“大酬宾,八折优惠”.经顾客投诉后,执法部门按已得非法收入的10倍处以每台2700元的罚款。
求每台彩电的价格。
24.一商场把彩电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如果该彩电的进货价是2400元,那么彩电的标价是多少元?
25.某商店购进一种商品,出售时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了一定的利润,若数量x与售价y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表中售价栏内的0.10是包装费用)。
请你观察下表,并回答:
(1)写出用数量x表示售价y的关系式。
(2)小明的妈妈用56.1元买了多少千克的商品?
(一)存款利息
1.莉莉的叔叔将打工挣来的2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
利率为3.24%,三年后本金和利息共有 元(不计利
息税)
2.本人三年前存了一份3000元的教育储蓄,今年到期时的本利和为
3243元,请你帮我算一算这种储蓄的年利率。
若年利率为x%,则可列
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存储利息=本金×年利率×年
数)
3..国家规定:存款利息税=利息×20%,银行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
1.98%.小明有一笔一年定期存款,如果到期后全取出,可取回1219
元。
若设小明的这笔一年定期存款是x 元,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
(A )1219%20%98.1=⋅+x (B )1219%20%98.1=⋅x
(C )1219%)201(%98.1=-⋅x (D )
1219%)201(%98.1=-⋅+x x
4..小丽的妈妈在银行里存入一些现金,年利率2.25 %,存期一年,
到期时银行代扣20%的利息税,实际可得利息90元。
求这项储蓄的本金是多少?
5..小丽的妈妈在银行里存入5000元,存期一年,到期时银行代扣20%的利息税,实际可得利息90元。
求这项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
6.小丽的妈妈在银行里存入一些现金,年利率2.25 %,存期一年,到期时银行代扣利息税18元,实际可得利息72元。
求这项储蓄的本金是多少?
方案设计问题
例1
陈刚家11月份缴水费31元,他家11月实际用水多少m3?
例2、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任选一种:
A、计时制:3元/时;
B、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入网).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通讯费1.2元/时.
(1)某用户某月的上网时间为 x小时,请写出两种收费方式下该用户应该支付的费用:A、计时制: B、包月制:
(2)一个月内上网时间为多少小时,两种上网方式的费用相同?
练习1、某市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再付电话费0.2元;“神州行”不缴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需付话费0.4元(这里均指市内电话).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
(1)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话方式的费用相同?
(2)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120元,则应选择哪一种通话方式较合算?
练习2、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50元,其成本价为25元,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0.5米3污水排出,为了净化环境,工厂设计了两种处理污水的方案。
方案一:工厂污水先净化处理后再排出,每处理1米3污水所用的原料费为2元,并且每月排污设备损耗为30000元;
方案二:工厂将污水排到污水厂统一处理,每处理1米3污水需付14元的排污费。
请问:每月生产多少件产品时,工厂选择这两种方案的纯利润相同?
练习
精品文档
某校初一(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公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
经估算,如果两个班都以班为单位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问:
(1)两班各有多少学生?
(2)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可省多少钱?
(3)如果初一(1)班单独组织去游公园,作为组织者的你将如何购票才最省钱?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