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62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外教育史上,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方面是一位集大成者。
在幼儿教育方面同样是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母育学校》一书中。
以泛智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文主义、唯物主义感觉论为指导,他专门而详细地论述了家庭教育形式下学前教育的诸多问题。
(一)幼儿的价值在《母育学校》一书中,夸赞美纽斯表示,儿童就是无价之宝,就是“上帝的种子”,在上帝的眼中他们具备无法估算的价值,他们就是无罪有罪的。
“不仅如此,上帝还警告那些必须欺负儿童的人,哪怕就是就是最小限度,命令这种人敬重他们向敬重他一样并且用严苛的惩罚抨击任何人对儿童中最轻的一个侮辱。
”在他认为,儿童比金银、珍宝还要稀有。
儿童“就是上帝生气勃勃的形象”,“就是上帝选定给父母的独有财产”,永远在上帝的维护之下。
他还把儿童比作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中凝视谦逊、存有礼、平易近人、人与自然及其他基督徒的品质”。
由此可以看出,夸美纽斯充分认识到了幼儿的价值,他对儿童的认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原罪论”认识下的儿童观。
尽管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那也正说明他对儿童的无比的尊重与热爱,无疑具有进步意义。
(二)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立足于其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他指出,“不付出勤勉的劳动而能把儿童教养成人,那是不可想象的。
”尤其就是人虽生而具备笃信、德行和智慧的种子在身上,父母如果不分担起至教育子女的责任,笃信、德行和智慧就无法自发性地为人所具备。
然而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可以受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力不从心、家务所困,指出子女教育无关紧要。
这就存有了学校,然而学校也晚变成了“煎熬人的场所”,老师们力不胜任,行为恶劣、自私、无耻粗俗对于优良的方法一无所知。
“但是上帝却为我们这一代留存着较好的教育方法。
”上帝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父母,为了崇高的目的,父母都要承担起对子女的教育,使他们在虔信、德行和智慧方面获得进步,成为一个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各种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学前教育思想史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以及学习的关键时期。
在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思想派别和教育理念的影响。
本文将对学前教育思想史进行探讨,以了解不同时期对学前教育的看法和实践。
一、古代教育思想与学前教育古代中国教育思想强调德育,重视教育与家庭的关系。
儿童在家庭中得到基础的教养和教育,从父母那里学习品行和礼仪。
古代的幼儿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和与家族成员一起的生活来实施。
在古希腊,柏拉图提出了教育的理念,他主张幼儿应接受德育和体育的教育。
他认为,幼儿时期是培养德性的关键时期,应该注重对儿童品格的塑造。
二、现代学前教育的起源现代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在这个时期,一些教育家开始关注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教育机构。
弗雷贝尔是德国学前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幼儿园”的概念。
他认为,幼儿园应该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环境,注重游戏和自由活动的开展。
在美国,弗罗贝尔的思想得到了普遍关注和借鉴。
玛丽亚·蒙台梭利提出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她认为幼儿应该在自由和启发式的环境中学习,注重幼儿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三、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化,学前教育思想也逐渐多元化。
相对于强调自由和启发式教育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现代学前教育中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教育思想。
在美国,爱尔兰·戴维斯和内尔·戴维斯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概念,强调幼儿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学习。
而丹尼·菲利普斯则主张“感性教育”,认为儿童应该通过感觉和体验来学习。
此外,凯杜儿童中心的创始人雷奇欧·艾米利亚尼提出了“情感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另外,英国的斯坦丁教育法和日本的教育电视法等也都卓有成效。
四、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和现代发展各种不同的学前教育思想对现代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德学前教育思想比较总结中德学前教育思想比较总结中德分别属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思想理念和实践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在学前教育中,中德两国都十分重视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但具体措施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首先,在学前教育的理念上,中德两国都强调关注儿童的个别需求和个体差异,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德国学前教育强调个别化,认为儿童是有机的整体,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和辅导。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而中国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倡观察、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追求儿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其次,在学前教育的实践方法上,中德两国也存在一些不同。
德国学前教育注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注重游戏、体验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德国教师更多扮演辅导员的角色,提供指导和支持,让儿童自主探索和学习。
而中国学前教育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注重课堂内容和结构,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
第三,学前教育的目标上,中德两国也存在差异。
德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提供他们生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倡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
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和认知能力,注重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中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在学前教育政策上,中德两国也存在差异。
德国学前教育强调公共性和普惠性,注重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德国政府普遍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并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学前教育服务。
中国学前教育注重发展公私合作的学前教育体系,政府为民办学前教育提供相应政策措施和经济支持。
总之,中德学前教育思想在关注儿童个性和全面发展方面有共同点,但具体实践方法和政策措施上存在差异。
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至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下面将对一些外国学前教育思想进行总结。
1.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意大利)蒙台梭利教育由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创立,她认为每个孩子天生具有的巨大潜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激发。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环境的创设和教育材料的运用,通过提供有序和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该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2. 情感教育思想(瑞典)瑞典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和社会能力,关注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情感表达。
瑞典的学前教育环境强调平等、尊重和包容性,并致力于培养儿童的民主价值观。
瑞典教育思想认为,只有在和睦、富有温情和尊重的环境中,儿童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3. 游戏教育思想(德国)德国学前教育注重游戏的重要性,强调儿童通过游戏来学习和发展。
德国教育将幼儿园视为学习和社交的场所,儿童可以在游戏中发掘和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才能,通过与同伴互动和合作,培养社交和沟通能力。
游戏教育思想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是自由、有趣和有意义的。
4. 基于项目的教育思想(美国)美国学前教育注重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将儿童的兴趣和经验融入课程设计中。
项目教育提供了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强调儿童的自我导向学习和持续的探究。
5. 多元文化主义教育思想(加拿大)加拿大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的能力。
这种教育思想旨在帮助儿童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文化敏感度。
加拿大学前教育强调儿童的多元身份和观点的积极发展,使他们成为和谐共处的社会成员。
综上所述,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在培养儿童自主性、情感与社会能力、游戏性学习、项目导向学习以及多元文化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理念。
中外学前教育史各大教育家思想的理论体系及特点卢梭
卢梭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著有《忏悔录》、《爱弥儿》等书,被誉为“儿童的发现者”。
他是西方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开一代风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之一。
教育思想特点
1、自然教育。
他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儿童为本位,从儿童中发现儿童,并按照儿童的特殊的年龄阶段来认识儿童,发展儿童。
2、感官教育。
他认为应对儿童进行感官训练,让儿童多摸、多看、多嗅、多接触外界事物,最好利用自然界的种种问题,使儿童学习有关轻重、大小、长短、远近等方面的知识,切忌进行知识和道德方面的灌输教育。
3、性教育。
他反对在性的问题上一味欺骗儿童的做法,强调应使儿童对“性”的自然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用适宜的工作和活动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的精力有发泄的出路。
4、德育。
他是一位性善论者,提出“天赋良心说”,主张“博爱”,认为道德教育应经历“自爱”——“爱亲近的人”——“爱全人类”三个情感阶段。
5、“自然后果律”。
他主张用“自然后果”去教育儿童,即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己错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中受到教
育,并改正错误。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中外学前教育史之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课件(一)近年来,中外学前教育一直备受追捧。
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引领世界教育的潮流。
其中,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备受推崇。
本文将通过“中外学前教育史之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课件”的探究,来了解其思想内涵。
一、欧文简介欧文(Froebel,1782-1852)是德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是幼儿教育史上的一位大师。
他提出了“按自由、活动而体验地发展人类最高的天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力量”的教育信条。
欧文强调幼儿教育要照顾到儿童的整个人格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单一方面。
二、欧文的教育思想1. “幼儿园”教育制度欧文提出“幼儿园”教育制度,通过团体游戏、自由活动、感性体验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幼儿全面的感性认知与社交和谐。
此制度直接影响了全球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
2. “全面发展”欧文认为幼儿教育应该体现“全面发展”这一个理念。
他强调儿童的智力、情感、体能等能力的协同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创建多元的环境与经验,来满足儿童的多元化需求。
3. “从玩具到感受”欧文的教育方法是在一种以自由活动、玩具教育和实物教育为主的、非常开放的、因材施教、以个别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注重儿童的体验和心理活动转换,为儿童创造切合年龄特点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在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自我发展、自我探索的能力。
三、结论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将人的自由、活动和体验作为教育过程三大原则,是典型的“从儿童出发”的教育方式。
欧文的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直接影响了国际上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研究欧文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学前教育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对融汇国际先进经验的学前教育模式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整合与创新。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课程教学大纲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人文应用学部学前教育专业二○○八年十二月《中外学前教育思想介绍》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江湘审核人:刘育红编撰日期:2008年12月一、课程概述(前言)课程概述(前言):课程类型(A、B或C类),课程性质(必/选修),计划时数及学分,实践课时比例(%),是否专业核心课程,简要介绍本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要求),教学目标和对象等。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A类课程,职业延展类选修课,计划时数36,学分2,实践课时比例0%。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及外国一些重要学前教育家的主要学前教育思想,树立科学的学前儿童教育观,为学生正确认识现实学前教育问题提供宽厚的文化背景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培养有开阔的教育眼界、丰富的理论素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教学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师生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系,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
(二)引导学生将学科知识与幼儿园的教育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从事幼儿教育的能力。
(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其他相关课程共同协作、相互配合,及时反映职业岗位的现状。
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及外国一些重要学前教育家的主要学前教育思想,从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史观科学的分析各个时期及其代表人物的学前教育思想,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现象并指导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
本课程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学生。
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总结学前教育是指为孩子在开始上学之前提供教育服务的体系。
各国根据自身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和社会需求,形成了不同的学前教育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1. 蒙台梭利教育法(意大利):蒙台梭利教育法主张根据儿童的自主发展特点提供教育服务。
教师是观察者和指导者,而孩子则是主动参与者。
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孩子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提供有自主性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2. 弗罗贝尔教育法(德国):弗罗贝尔教育法注重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
该教育法主张让孩子主动参与、自由表达和创造,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的角色是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环境,并引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3. 雅典娜哲学(美国):雅典娜哲学强调儿童在社会环境中的全面发展。
该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互动学习,并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来发展社会技能和价值观。
教师应当激励儿童参与社会、身体和智力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和教育经验。
4. 教育重建主义(英国):教育重建主义强调儿童作为主体的教育过程。
该教育思想认为,儿童在学习中具有独特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应当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程度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教师的角色是帮助儿童掌握学习技能,并以孩子主导的方式进行教育。
5. 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以色列):爱因斯坦教育思想主张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该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通过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世界。
教师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和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总的来说,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强调儿童的个体化、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者的角色是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材料,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并发展他们的潜能。
这些思想对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身体和认知能力都具有积极影响,并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