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市场日报 2011年3月10日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4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及08年油价现状与形势分析一. 近五年国际油价波动原因分析1.近年石油价格走势图表一:调整了通货膨胀以后石油价格的走势图(1970~2006)资料来源: Chart of the Day图表二:2005年以来的石油价格走势由图一、图二可以直观看出:自1970年至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其中图二显示:国际油价自突破每桶40美元以来,2005年迄今一直保持上升势头,特别是在2008年2月,每桶价格突破100美元大关之后上升速度加快,现在每桶价格甚至超过140美元。
两年前,当油价突破70美元时,国际社会就惊呼为“心理极限”。
之后,油价涨势有增无减。
而今,油价高位运行已成常态。
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到了高油价时代。
以下是近五年国际油价大致走势:2004年初布伦特(Brent)原油价格在30美元/桶左右徘徊。
2005年初布伦特原油价格在40美元附近的波动,NYMEX原油期价短期仍在50 美元的位置上下波动。
2006年原油价格继续走强,并创历史新高。
全年WTI和布伦特原油均价分别为65.99和65.10美元/桶,同比上涨17.3%、20.1%。
2007年1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可谓波澜起伏。
从月初的60多美元/桶一度下跌至50美元/桶以下,跌幅达到了20%以上。
自06年8月上冲至接近每桶80美元后,WTI现货和布伦特现货都在07 年1月19日跌至每桶50美元。
2007年8月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11月份在90美元以上的高位持续了整整一个月,并数次冲击100美元关口。
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 WTI原油期货价格盘中首次突破100美元,创出名义价格历史新高。
2008年6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暴涨至每桶139美元上方的历史新高,最大涨幅超过11美元,NYMEX-7月原油期货结算价飙升10.75美元,或8.41%,至每桶138.54美元,单日涨幅超过了1998年12月10日的单日涨幅。
/roll/20110310/01219501842.shtml专家激辩特高压电网项目3000亿投资值不值 2011年03月10日 01:21 第一财经日报投资额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专家称存安全隐患,国网公司认为试验示范工程成功,特高压电网安全可靠曹开虎黄盛剑为了解决江西电力“瓶颈”问题,最近几天,江西省33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联名提交议案、提案,希望尽快核准江西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特高压“中纵”通道和南昌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
但《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到,另有原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局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蒋兆祖,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顾问丁功扬等23名专家联名上书,反对国家巨额投资其中的交流特高压。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公司”)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其中交流特高压的投资额约占2/3,愈3000亿元,“投资额相当于2个三峡工程”。
目前示范工程项目扩建工程已经获批,如果锡盟—南京的特高压工程也获批,意味着中国特高压将正式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
丁功扬说:“交流投资额是直流的2~3倍,预计亏损不亚于高铁,如果国网把损失转移到电费,必然会提高电价,最终由全民埋单。
”对此,国网公司回复称:“先后有包括30多位院士在内的3000多名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特高压论证,总的结论是,试验示范工程是成功的,特高压电网是安全可靠的。
”是否安全?根据国网公司的规划,将采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电网形态由原来的东北—华北—华中“长链式”,转变为华北—华东—华中“团状”结构(下称“三华电网”),与西北、东北、南方3个同步电网之间通过直流联系,耗资上万亿元。
清华大学原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柔性交流输配电研究所研究员王仲鸿认为,三华电网将破坏中国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安全合理的分层、分区、分散外接电源的“三分”结构。
一2003-2010上半年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情况1 2003年油价波动情况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颠簸度过。
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美-伊战争、SARS全球蔓延、美国经济增长加快、美元贬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俄罗斯石油产量增加、OPEC未启动价格控制机制等,都是2003年世界石油工业中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或因石油引发、或影响整个国际石油工业。
2003年油价总体偏高,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活跃,产量和消费量增加较快。
2003年国际原油现货价格波动较大,年初和年末上扬明显,全年总体走高。
1~3月,在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的延续、天气寒冷、OECD成员国原油储备偏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除阿拉伯轻油和迪拜原油外,WTI、布伦特和米那斯原油月平均价格均在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
OPEC两次调高生产配额也没有解决问题。
4~5月,随着委内瑞拉石油工人罢工结束、天气转暖、美-伊战争初见分晓,油价下跌。
美对伊开战后,市场预期联军速战速决,对中东出口影响不大;伊拉克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同时,委内瑞拉产量回升。
这些是导致油价开始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因素。
6~8月,伊拉克恢复原油出口的困难重重,欧佩克得以顺利抽紧资源,OECD主要成员国库存持续偏低导致油价迅速反弹.下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加快,美国和中国的石油需求明显增加,OPEC9月的减产使油价在2003年下半年持续走高。
2003年, WTI、布伦特、阿拉伯轻油、迪拜和米那斯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1.12、28.88、26.07、26.77和29.21美元/桶,总体较高(表1)。
OPEC数据显示,其2003年一揽子油价平均为28.10美元/桶,比2002年高15.4%,也高于OPEC设定的22~28美元/桶的目标区间。
这一价格也达到了自1984年年初以来的OPEC 一揽子原油参考价格的最高水平。
2 2004年油价波动情况2004年国际油价扶摇直上、连创新高,并在10月25日升至55.67美元/桶的高位。
【2013版中考12年】广东省广州市2002-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3 方程(组)和不等式(组)一、选择题1. (2003年广东广州3分)将方程2x 432x 1x 1-=-++去分母并化简后得到的方程是【 】 (A )2x 2x 30--= (B )2x 2x 50--=(C )2x 30-= (D )2x 50-=2. (2004年广东广州3分)不等式组x 21x 2<⎧⎪⎨≥⎪⎩的解集在数轴上应表示为【 】 A . B . C . D .3. (2005年广东广州3分)不等式组x 10x 10+≥⎧⎨->⎩的解集是【 】 A.x 1≥- B.x 1>- C.x 1≥ D.x 1>【答案】D 。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无解)。
因此,x 10x 1x 1x 10x 1+≥≥-⎧⎧⇒⇒>⎨⎨->>⎩⎩。
故选D 。
4. (2006年广东广州3分)一元二次方程2x 2x 30--=的两个根分别为【 】.(A) x I =1, x 2=3 (B) x l =1, x 2=-3(C) x I =-1,x 2=3 (D) x I =-1, x 2=-35. (2007年广东广州3分)以x 1y 1=⎧⎨=-⎩为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 】 A .x y 0x y 1+=⎧⎨-=⎩ B .x y 0x y 1+=⎧⎨-=-⎩ C .x y 0x y 2+=⎧⎨-=⎩D .x y 0x y 2+=⎧⎨-=-⎩6. (2007年广东广州3分)关于x 的方程2x px q 0++=的两根同为负数,则【 】A .p 0>且q >0B .p 0>且q <0C .p 0<且q >0D .p 0<且q <0【答案】A 。
1世界石油价格的历史变化情况回顾1.1 1973年以前的低油价阶段1960年OPEC成立以前,石油的生产和需求受西方国家控制,油价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水平。
1960年9月,OPEC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成立,成立后围绕着石油的生产权和定价权不断与西方跨国公司进行斗争。
从OPEC成立到1970年,原油价格一直保持在1.8~2美元/桶的水平上,可见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OPEC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控制油价的能力微不足道。
1970—1973年,随着OPEC在一系列谈判中的胜利,原油价格的决定权主体开始发生变化,原油标价出现上升迹象,到1973年10月油价接近3美元/桶。
1.2 1973年10月—1978年,油价上升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这一时期,OPEC国家在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基础上,进而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油价急剧上涨,从10月的接近3美元/桶涨到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西方国家第一次能源危机。
1974年2月尼克松建议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迅速上升。
1974—1978年原油价格稳定维持在10~12美元/桶的水平。
1.3 1979—1986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及其消化阶段1979—1981年第二次能源危机时,布伦特油价狂涨到36.83美元/桶。
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回了石油定价权。
1981—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的较高油价时期,布伦特油价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27.51美元/桶。
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替代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开始不断回落。
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1.4 1986—1997年,实现市场定价的较低油价时期此时期,由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从OPEC单方面决定,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周末读史】史上三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是指经济危机在世界石油领域的一种表现。
所谓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或产生剧烈震荡。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5年)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
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
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
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
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数据简报: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大事记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油价经过2008年的“过山车”行情,2009年的低谷至缓慢回升,2010年的大幅跳涨以及2011年的震荡回升,在2012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进入相对稳定期,纽约和伦敦两市油价整体上行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
2013年两市油价波幅继续收窄,但呈现略微分化走势,纽约油价全年上涨7%,布伦特油价则小幅下跌%。
分析认为2014年原油需求将继续复苏,供给依然有保障,在供需关系趋向平衡的整体格局下,除非出现重大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原油价格会保持相对稳定走势,纽约油价大部分时间将在每桶90至105美元区间波动,布伦特油价将在每桶105至120美元区间波动。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图片说明: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于《求索》杂志2009年06期)(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月19日晚,据中央电视台消息,发改委决定,自2011年2月20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进行调整。
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35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8元和0.30元。
回顾历次油价调整:时间调整情况成品油价格调整情况2011年2月20日↑发改委2011年2月19日晚间宣布,汽柴油出厂价格每吨上调350元,全国平均93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28元和0.30元。
2010年12月22日↑发改委2010年12月21日晚间宣布,22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310元和300元,相当于每升上调0.23元和0.26元。
2010年10月26日↑发改委2010年10月25日晚间宣布,26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230元和220元,相当于每升分别提高0.17元和0.19元。
2010年5月31日↓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元。
2010年4月13日↑发改委2010年4月13日晚间宣布,14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320元,相当于汽柴油价格每升分别提高0.24元和0.27元。
2009年11月10日↑发改委决定自11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2009年9月30日↓发改委决定自9月3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190元。
2009年9月2日↑发改委决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300元/吨,相当于每升涨价0.2元左右。
2009年7月29日↓发改委决定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相当于每升降低0.16元和0.19元2009年6月29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600元;2009年5月31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400元;2009年3月25日↑发改委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2009年1月15日↓发改委决定再次降低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2008年12月19日↓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100元;2008年6月20日↑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上调航空煤油每吨1500元;2007年11月1日↑上调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500元;2007年1月14日↓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2006年3月26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2005年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2005年6月25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2005年5月23↓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日2005年5月10↑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日2005年3月23↑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日。
数据简报: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大事记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油价经过2008年的“过山车”行情,2009年的低谷至缓慢回升,2010年的大幅跳涨以及2011年的震荡回升,在2012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进入相对稳定期,纽约和伦敦两市油价整体上行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
2013年两市油价波幅继续收窄,但呈现略微分化走势,纽约油价全年上涨7%,布伦特油价则小幅下跌0.3%。
分析认为2014年原油需求将继续复苏,供给依然有保障,在供需关系趋向平衡的整体格局下,除非出现重大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原油价格会保持相对稳定走势,纽约油价大部分时间将在每桶90至105美元区间波动,布伦特油价将在每桶105至120美元区间波动。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图片说明: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于《求索》杂志2009年06期)(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国际石油市场日报
(2011年第44期)
编制:时间: 11/03/10
国际石油市场日报
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交易情况及市场报告
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周四收跌,但收盘价较日低高2美元,因沙特阿拉伯爆发示威活动,令NYMEX和布兰特原油价格均脱离低位。
经纪商和分析师表示,美元走强,中国出现贸易逆差及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使油价承压。
美国1月贸易逆差高于预期,因石油,资本财和汽车进口大增,盖过了出口创纪录的影响。
另一份报告显示,一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有所上升。
沙特警方驱散在产油的东部省的什叶派示威者。
可听到零星枪声,目击者称最多有四人受伤。
示威者计划周五继续活动,这令投资者对石油供给保持警惕,因该地区紧张局势影响着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准备动用一切力量平息暴动,他的儿子表示,政府军的飞机和坦克攻击了反对派控制的东部地区。
阿联酋新闻机构报导称,在利雅得召开会议的海湾阿拉伯国家部长们称,卡扎菲政府已经丧失了合法性,他们呼吁阿拉伯联盟采取办法停止流血冲突,包括设立禁飞区。
白宫表示,美国与利比亚全国委员会(Libyan National Council)进行接触,但仍在评估该组织利用武力推翻卡扎菲的目标。
法国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全国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合法代表。
国际能源署表示,过去一周利比亚的原油出口大幅放缓,上周五报告的日出口量已降至50万桶以下。
英国咨询机构Oil Movements 称,到截至3月26日的四周内,除安哥拉和厄瓜多尔以外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海上石油日出口将减少32万桶。
NYMEX-4月原油期货合约下跌1.68美元,或1.61%,收盘价为每桶102.70美元,交投于100.62-105.06美元之间。
布伦特4月原油期货合约下跌0.51美元,或0.40%,收于每桶115.43美元。
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要闻
1、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Shukri Ghanem确认,利比亚的所有石油设备仍处在运行状态,利比亚东部和西部发生的持续武装冲突,包括利比亚两大石油重镇拉斯拉努夫和扎维耶发生的骚乱,都没有对石油装置造成任何破坏。
Ghanem实际上也是利比亚的石油部长。
Ghanem还证实,周三在西德拉石油终端站的一个柴油储罐发生爆炸,但没有对重要的石油设备造成损坏。
该储油罐储有大约200加仑的柴油,供应一家当地电厂。
但他没有对爆炸原因作出说明。
利比亚境内的武装冲突导致该国石油产量大幅降至每天500,000桶,而动乱爆发前为每天160万桶。
Ghanem还表示,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计划继续执行与外国石油公司签署的所有协议,没有打算终止任何的协议,也不会重新对开采项目进行招标。
2、周三伊拉克国家石油行销组织(SOMO)表示,伊拉克已经下调对美国客户供应的巴士拉轻质原油4月官方售价,上调对亚洲买家4月供应巴士拉轻质原油价格,对欧洲客户供应的4月巴士拉价格保持稳定。
伊拉克国家石油行销组织还下调了对美国买家4月供应的Kirkuk 原油价格,并且,将对欧洲客户供应的Kirkuk原油价格上调。
SOMO表示,4月份交付至美国的巴士拉轻质原油价格下调0.30美元/桶,至低于阿格斯含硫原油指数(ASCI)1.65美元/桶。
对欧洲客户供应的巴士拉轻质原油保持在上个月(3月份)价格水平,为低于即期布伦特下方4.60美元/桶。
SOMO表示,交付亚洲买家的巴士拉轻质原油4月份价格上调0.65美元/桶,至高于阿曼/迪拜报价0.30美元/桶,3月份为对阿曼/迪拜报价-0.35美元/桶。
伊拉克国家石油行销组织表示,供应向美国市场的Kirkuk原油4月份价格为高于ASCI0.20美元/桶,对欧洲客户供应的Kirkuk原油价格为低于即期布伦特2.85美元/桶。
国际石油市场日报
国际石油市场日报销售采办部
其它信息
#备注:
美国成品油的装船码头为纽约港,数据由PLATTS提供,
美国成品油计价单位为美分/加仑, 与美元/桶的转换系数为 42,
欧洲成品油价格为FOB 鹿特丹,数据由PLATTS提供,
欧洲汽油计价单位为美元/吨, 与美元/桶的转换系数为 8.5,
欧洲航煤的计价单位为美元/吨, 与美元/桶的转换系数为7.9,
欧洲柴油的计价单位为美元/吨, 与美元/桶的转换系数为7.5,
日本石脑油的计价单位为美元/吨, CFR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