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性广告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对隐性广告的分析“隐性广告”也称植入式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表示,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由于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这些娱乐方式的做法往往比硬性推销的效果好得多。
《杜拉拉升职记》是前段时间一部热映影片,反映了职场女性的现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影片也吸引了许多投资商,在影片中大量地见到了各种品牌产品的植入式广告,各个广告效果参差不齐,在观众当中了引发了一场关于其植入式广告的热议。
一、场景植入1、兴业银行兴业银行营业厅的镜头作为场景式植入,在影片的前半段也有出现,后半段杜拉拉买车时,需要刷卡,就掏出了兴业银行的信用卡,并且给了这张信用卡一个特写镜头,让观众能够仔细地看清楚这张卡的外观。
而这张卡在设计上用了加菲猫的卡通形象,是许多女性所喜欢的。
2、益达益达多次出现在镜头当中,办公桌上,汽车里,也经常能看到主人公嚼着口香糖的场景,就像在跟观众宣传益达是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商品。
3、立顿稍微对红茶有一点了解的人就会知道,红茶有养胃的功效,影片中有一个桥段是王伟胃疼,杜拉拉去泡茶的时候刚好看到,也替他冲了一杯,让人联想到了红茶的这一功效。
而且红茶也是上班一族的首选饮品之一。
但是立顿的广告大量出现在一些物品的特写镜头当中,由于其产品包装色彩较为醒目,很容易被人注意到,一旦出现得过于频繁,就容易使人产生厌恶感。
4、诺基亚手机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因此手机在影视剧当中植入广告的案例也比较的多,诺基亚就经常出现在一些热门影片中,很容易与影片的剧情相结合,只要是主人公需要打电话、发短信或者拍照,都可以植入广告,并且比较容易被认同。
这个片段中,王伟在喷泉边用N97给拉拉拍照,不时有水溅到身上,可能让观众无意识之中联想到诺基亚手机的防水功能,潜意识当中唤起了对诺基亚手机质量的认同感。
5、联想电脑也是上班族的必备用品之一,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电脑都印着联想的标志,让人有较深的印象。
如何解读广告中的隐性信息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广告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从电视、报纸到网络、社交媒体,广告的身影几乎无孔不入。
然而,大多数广告所传达的信息并非都一目了然,其中往往隐藏着一些隐性信息。
这些隐性信息可能会对我们的消费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学会解读它们至关重要。
一、隐性信息的定义和表现形式隐性信息,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在广告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却通过暗示、象征、隐喻等方式传递给受众的信息。
它可能隐藏在广告的画面、文字、音乐、色彩甚至是广告的播放时间和频率之中。
比如,一则汽车广告中,画面展示的是一辆汽车在风景优美的山路上飞驰,车内的乘客笑容满面,享受着舒适的旅程。
这里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汽车的性能和乘坐体验,但隐性信息可能是:拥有这辆车,你就能拥有自由、快乐的生活,能够摆脱日常的繁琐,尽情享受美好时光。
再比如,某些化妆品广告中,常常出现美丽动人、皮肤光滑细腻的模特。
直接信息是该化妆品能改善肌肤状况,但隐性信息可能是:使用这款化妆品,你就能变得像模特一样美丽迷人,从而获得他人的赞赏和羡慕。
二、解读隐性信息的重要性正确解读广告中的隐性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如果只看到广告表面的宣传,而忽略了其中的隐性信息,我们很可能会被误导,购买到并不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其次,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消费陷阱。
有些广告会利用隐性信息制造紧迫感或稀缺感,让消费者在冲动之下进行消费,而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需要该产品。
此外,解读隐性信息可以增强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广告世界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轻易左右。
三、解读隐性信息的方法1、仔细分析广告的画面和图像广告中的画面往往包含着丰富的隐性信息。
比如,广告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所处的环境等都可能传递出特定的情感和价值观。
如果画面中人物都显得非常快乐、满足,那么可能暗示着使用该产品会带来愉悦的体验。
隐性电视广告是指采用公认的电视广告方式以外的手段和方法来产生预定效果的电视广告,又称植入式,嵌入式电视广告。
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是指它隐藏于载体并且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示给受众。
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广告的电视广告,是对显性的外露的传统广告形式的一种创新和发展。
隐性电视广告早几年就有了,最初往往是在电影或者电视节目中随意放置某个品牌的饮料或者跑车作为背景。
隐性电视广告在电视节目中无处不在,投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则就是使广告更隐蔽,使广告看起来并不完全像广告。
比如,一些特写镜头,产品名称直接出现在影片台词中,扮演角色,一些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无意谈到产品的品牌以及相关内容等。
隐性电视广告的特点:一表现方式的间接性,由于它的广告诉求不是那么直截了当,观众更容易接受,因此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和亲和力;二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由于他不受电视广告标准形式的限制,因此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三是扩展电视广告的传播空间。
由于隐性广告是超越荧屏的传播,它的传播空间可以包括现场电视报纸等多媒体,是一种形式多次数的重播式的传播;四是扩展电视广告电视传播时间。
由于隐性电视广告不占用电视广告播出时间,这样无异大大增加了电视广告的实际播出量。
隐性广告如阪上走丸,颇受垂青,必有其优越性。
1、隐性广告为广告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仅为制片商带来了丰厚的广告收入,而且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相对于传统广告,隐性广告市场的蛋糕实在很诱人。
投资相对小,效益大,尤其是延期效益大。
2、隐性广告巩固了广告的效果。
作为对正式广告的补充,它非常到位地巩固了广告的效果。
3、隐性广告降低了制作成本和运营风险。
将产品投入影视当中,这个电影的剧情或者背景就是一个现成的广告场景,不需特意为产品布景,而影视的卖座率显然较高,这就降低制作成本和运营风险。
隐性广告所谓隐性广告,是相对于“显性广告”而言的,它又称“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
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信息内容的一部分,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现给受众(消费者),进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标。
虽然隐性广告乍看起来不像广告,但它具有广告的本质特征:它有明确的广告主(例如,电影的某品牌产品赞助商),清晰的广告目的(例如,展示新产品功能或提高品牌知名度),具体的广告内容(例如,品牌名称、产品功能展示),较为明确的广告受众(例如,电影观众),而且要支付一定费用给传播载体。
这些都是构成“广告”的基本要素。
隐性广告的产生与发展:企业的广告意识不断增强,使得媒体上的广告投放量大幅度增加,大众每天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广告。
但是,因为虚假广告、低劣广告越来越多,大众对广告的抵触、排斥心理也随之增大,对广告的信任度下降,广告的投放效果也因此降低。
于是,在企业、媒体和广告公司的不断推动下,一种新的广告传播形式——隐性广告近年来在我国开始涌现并得到快速发展。
早期的隐性广告多出现在电影中。
在国外有据可查的电影隐性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中,片中明显展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
此后,国外大量的影视剧中都出现了隐性广告。
例如,《外星人》中主人公用一种叫“里斯”(Reeses pi eces)的巧克力糖把外星人吸引到屋子里,外星人吃完一包“里斯”糖果后,即与小主人成了好朋友。
该片上映后,“里斯”糖果的销量提高了65%。
在中国出现隐性广告较早的是1992年的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从此以后,隐性广告慢慢在影视剧中蔓延开来。
从电影《大腕》、《十面埋伏》、《2046》、《手机》、《功夫》到《天下无贼》,隐性广告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比如《手机》,除了剧情时尚、大腕云集外,给人印象很深的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男主角用的那部MOTO新款商务手机——彩信388C。
浅谈隐性广告这一传播现象所谓隐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它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由于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这些娱乐方式的做法往往比硬性推销的效果好得多如近期刚推出的,真人版电影《变形金刚3》,在其用华丽特效征服观众的同时,片中一个接着一个的广告镜头成为了众多影迷议论的焦点。
其中,美特斯邦威、TCL3D电视、伊利舒化奶和联想电脑等。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伊利营养舒化奶,男二号还有台词呢,“等我喝完舒化奶再和你说”,太到位了,让观众深深记住了舒化奶。
隐性广告传播现象中的要素,特点,效果:与传统电视媒体和大街小巷传单广告的无休止的轰炸相比,隐性广告显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坐在沙发看某个电视剧,正看到关键地方,画面一转开始播广告,并且广告的时间和插播次数非常之多,45分钟的电视剧有可能会插播1个小时的广告,尤其那种电视购物广告让人不胜其烦。
大家为了躲避广告只好不看电视!而影视作品中的隐性广告则不然,它在剧中出现时只是作为电影的一个陪衬品,置入的广告与片中的人物、场景、情节融为一体,不再刻意的追求产品的出镜率,没有了电视广告的不断重复不说,还用一种动态的模式展现出来,使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它,这不仅让观众不觉得厌烦,并且有的观众也乐意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去不断地发掘隐藏在影片中的广告,一旦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他会在以后生活中花时间和金钱去了解和购买这些电影中隐性广告的产品。
如:电影《手机》中的摩托罗拉,它不再是一个毫无感情的通讯工具,而是一个活的、有灵魂的、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关键“演员”。
观众在融入剧情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它,而且对该品牌的手机可能有了一种特有的偏好。
其优越性还体现在明星效应,从传播着看,“明星代言”有更好的说服效果,隐性广告中的品牌代言人大多借由明星,名人或有较大知名度的人物。
电影中隐性广告分析电影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
电影中的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置入式广告为主。
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客户的品牌广告,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
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为人们面对电视广告时,会惯性地调换其他台的节目,这就意味着电视广告的投放率要远远小于广告的到达率,而电影院的封闭环境使观众百分百地暴露于广告中,无从躲闪。
一般而言,一部好的影片、较高的观众层次、良好的放映环境都会保证贴片广告的到达率,可以说贴片广告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开始浮出水面。
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丰厚的利润回报使电影业尝到了运用广告的甜头,同时对鼓励电影界生产更多更优质的影片无疑将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隐性广告逐渐成为商业电影盈利的一个重要模式。
电影“置入式广告”的广泛应用,更是与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和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随着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电影创意拍摄制作水平的提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高层精神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大的地位,置入式广告的传播具有潜在的巨大的高素质的受众群体紧密相联系。
对于众多广告主和品牌而言,电影置入式广告是一种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传播效果的新的广告形式和方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进行产品和品牌推广的途径。
电影置入式广告在中国开始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比较大的市场反响和认可。
商业电影导演冯小刚2004年的大片《天下无贼》,其中的置入式广告就相当之多。
试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隐性广告指的是在电影、电视剧等媒体作品中不明显地展示某种品牌、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形式。
这些广告虽然没有直接呈现出来,但是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观众的购买行为,使得品牌能够在潜意识中留下印象。
在现代电影中,隐性广告被广泛应用,因为这是一种经济实惠且非常有效的广告形式。
下面,我将以几个例子来分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
首先,将注意力转向食品类广告,最经典的例子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其中出现了许多麦当劳、百事可乐等品牌标志性的食品产品。
同样,Disney的动画电影也经常展示糖果、巧克力等食品,比如《小熊维尼》系列电影中频繁出现的蜜蜂蜂蜜。
这些食品品牌的隐性广告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台词以及场景设计等方式呈现,这样可以更巧妙地抓住影迷的注意力,进一步加深品牌的印象。
其次,隐性广告还有一种常见形式是来自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广告,在电影和电视剧中它们经常以普通的道具出现,但是却经常是顶级品牌,比如苹果的iPhone,它在很多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样,许多汽车品牌也经常利用影视作品中的交通场景去隐晦地做品牌推广。
这种隐性广告往往是通过场景的设置和道具的植入来体现的。
第三,服装和珠宝也是电影中广告投放的重要类别。
就拿迈克尔·科尔小子这个品牌来说,在电影《金钱万能》和《性爱丑事》中,这个品牌频繁出现。
其他品牌如丝芙兰、LV等,它们也常常出现在电视剧场景中,有时品牌被和电视剧明星绑定在一起,有时候则被用作故事情节,用作推销产品。
最后,隐性广告的存在值得商榷。
虽然隐性广告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广告形式,但是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广告有时会欺骗消费者或不道德的行为。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对隐性广告保持警惕,同时也需要受到更为透明和公正的信息披露的保证,以让消费者更为真实地了解产品。
论影视作品中的隐性广告
内容提要:目前,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将大量的广告插入其中,给观众带来一种压迫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接收抵触。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将商品信息有机地融入影视作品剧情中的广告形式悄然产生,观众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同时,不经意间构建了对产品或品牌的美好印象,既满足了观众审美欣赏,又促进了消费行为的产生,从而得到了商家和制片的青睐。
关键词:影视作品隐性广告
在商业活动频繁的今天,人们对传统的叫卖式、灌输式的广告形式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体‛,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广告形式正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消费者,这就是影视隐性广告。
这种将商品信息有机地融入影视作品剧情中的广告形式,使观众在欣赏影视艺术作品的同时,不经意间构建了对产品或品牌的美好印象, 促使其消费行为的产生。
一、隐性广告概况
隐性广告即植入式广告,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元素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从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通俗的表达就是故事的主要角色使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产品或品牌做道具或作为背景潜入剧情,从而起到让受众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受这个产品或品牌,促使他们去消费的作用。
(一)隐性广告的分类
1.报纸软文广告。
初看和报纸中的新闻文章没有区别,等到你发现这
是一篇软文的时候,你已经冷不盯的掉入了被精心设计过的‚软文广告‛陷阱。
2.口碑式广告。
口碑式传播是一种最
典型的隐性广告形式,口碑式传播即通过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美好印象而相互传颂。
3.影视隐性广告。
在影视剧作品里出
现产品或品牌的广告形式,也称为‚植入式广告‛。
从消费心理来看,观众对广告有种天生的抵触心理,因此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效果好得多。
而影视剧中隐性广告的优点就在于它可以
令观众在陶醉于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在不经意的构建起对产品或品牌的消费意识行为。
(二)隐性广告的发展历史
1951 年的电影《非洲皇后号》上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这是最早的影视隐性广告。
在中国,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首次采用了隐性广告的传播手法。
近几年来,隐性广告在国内有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商认可这种含蓄的不易引起观众反感的广告形式。
同时,这一广告形式也为影视制作提供了很好的经济赞助,从而达到一种共赢。
(三)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之间的关系
隐性广告和显性广告本来就是相对的关系,隐性广告中也有显性的因素存在,只有精心去设计隐性广告,它的显性才会最大限度的消失。
只要将隐性广告运用合理得当, 那么它的发展将拥有巨大空间。
二、影视作品中隐性广告的分析
(一)影视作品中隐性广告的表现形
式
1.重点特写式:就是广告直接出现在影视剧中,让观众一眼就能识别出来;或者成为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重要的部分。
往往这时候,导演会给其一些特写镜头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从而达到各得其所的效果。
2.台词植入式: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隐性广告的方式,具体是通过剧中人物对话的形式将赞助商之产品植入其中。
在第67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阿甘正传》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见美国总统最美的几件事之一是可以喝足‘彭泉’牌饮料。
‛
3.道具植入式:手机、汽车等时尚消费品作为一种道具出现在荧屏上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在电影007 系列里的邦德开的宝马汽车,手上戴的劳力式手表,这些都是运用商业文化战术侵袭受众,同时也为商品本身的档次水准划出了一个消费标准。
4.背景植入式:在拍任何一部片子时,由于剧情的需要或多或少要出现真实的场景作为某一情节的背景,韩剧《皇太子的初恋》特意安排一部分戏在济州岛拍摄,影片中大量的美丽风景,会在剧情的烘托下,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秀丽山水的向往,从而带动本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电视节目中隐性广告的分析
1.电视剧:中国首次采用隐性广告传播手法的电视剧是《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几年来,隐性广告在国内有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
告商认可这种含蓄的不易引起观众(消费者)反感,又能很好地宣传产品或品牌形象的广告形式。
如在《将爱情进行到底》电视剧中爱立信768C 型手机成为剧中的情感载体,完全与电视剧中的情节融为一体。
爱立信768C 在剧中,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而成为推动戏剧情节的重要构成,令人久久回味。
这种‚隐‛的浑然一体的做法实在是牵动了观众的心。
2.相声小品。
相声、小品一直是春节晚会的优势项目,也是众商家追捧的热点。
自从1983 年马季那盒‚宇宙牌香烟‛开始,相声、小品中插入产品或品牌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如朱军、冯巩《谈笑人生》中的‚喜力啤酒‛、《讲故事》中的‚农夫山泉‛喝前摇一摇。
3.栏目冠名。
电视栏目开播前都有这
样一句话:‚本栏目有某某冠名播出‛。
曾经热播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是有蒙牛集团冠名播出。
刚开始并不被人看好,但是这个节目从传播的角度来讲,将被动的传播计划转向主动传播,增加参与性及扩大影响面,达成共赢的目的。
(三)电影作品中隐性广告的分析
堪称2006 年经典之作的喜剧片《疯狂的石头》在票房大卖的同时,影片中几则隐性广告表现形式也是比较到位,遂选
几则作下分析。
广告一:可口可乐。
影片开始,从天而降的可口可乐罐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进入剧情后,谢小盟却一本正经地拿着瓶
可口可乐研究伟大的母性。
时空转换,以道哥为首的盗窃团伙在轻轨列车中用可乐拉环行骗的场景,又给了可口可乐一个大特写。
故事发展到高潮,三宝因一时的贪心拿了三个盗贼房中的一罐可乐,才有了去首都兑奖的可笑行为。
这里可乐广告出现的合情合理,在让观众捧腹的同时,使其对这个牌子又加深了一层印象。
广告二:宝马车。
在刚开始的那段剧
情,两车相撞的段落。
秦秘书跋扈地在墙上挥洒‚拆‛字,突然‚砰‛的巨响,宝马惨遭‚重庆长安‛碰撞。
秦秘书说道:看到没,B(别)M(摸)W(我)。
显然这是在为宝马车
做广告,但是它的出现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深受观众的喜爱,以至于‚别摸我‛成了宝马的民间调侃称呼。
三、影视作品中隐性广告的隐身技巧
隐性广告要想发展就意味着必须与
受众对广告的敏感度做不懈的斗争。
最初,人们对隐性广告的分辨能力不够灵敏,但是见多识广后,受众呈日趋理性的状态,对那些拙劣的隐性广告嗤之以鼻。
所以,这就要求隐性广告要具备一定的隐
身技巧才能够生存下去。
(一)潜移默化法
要让消费者对对影视作品中的广告
出现方式不感觉突兀,最好的方法不是硬灌,而是要‚润物细无声‛。
这种效果的最大特点是消费者心悦诚服。
前面所述007系列影片中,宝马汽车的反复出现与剧情发展紧密相连,使受众在接受时比较自
然。
(二)符合剧情法
在一部影视节目中插入隐性广告,首
先选择的产品或品牌要与片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相符合。
让片中的主角使用安插日常用品是隐性广告最常见的手法,如汽车、手机、IT 产品等等。
在《我,机器人》一片中,奥迪概念车与电影的契合看上去就让人信服并且是很和谐。
两者相得益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搭载顺乘法
花小钱办大事是每个企业的梦想,也
是成功隐性广告的衡量标准。
要巧妙搭载顺风车,做到效果最大化。
一是要量力而行。
企业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实力选择隐性广告投放的载体和方式。
二是要认清自己的要求,才能选择与自己产品或品牌特性相符的载体。
这样将产品或品牌的特性与影片中的需要配合得十分默契,将产品或品牌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企业在影视作品中插入隐性广告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不是‚傍‛上就好、插入就行,而应该对影片的特征、影片的故事情节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有正确的评估,并仔细研究插入的时机、场合和插入的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影视隐性广告作为一种新
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正在产生显著的传播效用,同时也成为传统广告的重要补充形
式。
影视隐性广告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其巨大的商业潜质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家岭.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北京广播
学院出版社,2001.
[2]张乐山.广告武林秘籍[M].台湾:台湾出版社,
2002.
[3]张祥,赵金涛.我国隐性广告现状分析[J].广
告大观,2005:5.
[4]林升栋,林升梁.探究影视剧中的隐性广告
[J].广告大观,2005:5.
[5]王单.隐性广告解读[J].广告大观,2005:5.
[6]常燕民.对中国贺岁片十年历程的营销学扫
描[J].广告大观,2005:12.
(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设计教研室)
责任编辑:郭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