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1 KB
- 文档页数:5
童声合唱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欣赏童声合唱的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3.学生能够模仿童声合唱的表演方式和方法,通过合唱让他们的声音更加和谐。
教学重点:1.理解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感受童声合唱的独特魅力。
3.通过模仿童声合唱的表演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感受童声合唱的独特魅力。
2.如何指导学生模仿童声合唱的表演方式和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童声合唱的录音作品。
3.合唱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通过播放童声合唱的录音作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了解学生对童声合唱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询问他们对童声合唱的看法和感受。
3.介绍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年龄、音域等方面。
Step 2: 欣赏1.继续播放童声合唱的录音作品,让学生聆听,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
Step 3: 分析1.通过欣赏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童声合唱的独特魅力和表现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童声合唱相对于成年人合唱的优势和特点,如天真、清澈等方面。
Step 4: 模仿1.给学生分发童声合唱的歌曲,让他们模仿童声合唱的表演方式和方法进行合唱练习。
2.引导学生注意童声合唱的共鸣和呼吸方式,同时鼓励他们发挥个人特长,表现自己的声音魅力。
Step 5: 合唱演练1.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童声合唱的歌曲进行合唱演练。
2.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
3.在评价中强调童声合唱的特点和要求,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个人特长。
Step 6: 总结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提出他们对童声合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和期望。
2.引导学生思考童声合唱对他们个人声音发展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Step 7: 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童声合唱的歌曲,通过模仿和表演,录制一段视频。
2.学生可以在录制视频前自己进行练习,并向老师请教和指导。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程》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发声方法训练、合唱技巧指导以及合唱曲目的学习。
具体包括音阶、音程、和弦的认识,正确的呼吸方法,声音的共鸣与控制,以及合唱曲目《童年》的学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识别音阶、音程、和弦。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巧,提高声音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3. 通过合唱曲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声方法训练,合唱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基础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合唱曲目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合唱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童声合唱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学习(10分钟):讲解音阶、音程、和弦的概念,指导学生进行识别和练习。
3. 发声方法训练(10分钟):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强调声音的共鸣与控制。
4. 合唱技巧指导(10分钟):分析合唱曲目《童年》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5. 实践环节(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唱曲目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7.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音阶、音程、和弦的表示方法。
2. 正确的呼吸方法图示。
3. 合唱曲目《童年》的部分乐谱。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首简单的童声合唱曲。
2. 熟练演唱合唱曲目《童年》,注意发声技巧和团队协作。
3. 作业答案:课后练习曲目的正确演唱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育手册》第四章“合唱教学”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合唱的基础理论知识,童声合唱的特点与训练方法,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的演唱技巧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合唱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童声合唱的演唱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学习合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童声合唱的音准、音色和节奏的把握。
教学重点: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乐教材、合唱谱、音响设备。
学具:学生用音乐教材、合唱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学习(10分钟):讲解合唱的基本知识,介绍童声合唱的特点与训练方法。
3. 曲目解析(10分钟):分析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的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音色等。
4. 模唱与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练习,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音色和节奏。
5. 分组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合唱基本知识2. 童声合唱特点与训练方法3. 合唱曲目《我们的田野》演唱技巧呼吸音准音色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我们的田野》,注意音准、音色和节奏。
2. 答案:正确演唱《我们的田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演唱整体表现良好,但在音准和音色方面还有待提高,下节课将继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合唱比赛,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童声合唱的音准、音色和节奏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过程:理论知识学习、曲目解析、模唱与练习、分组练习。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材》的第三章“节奏与音准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节奏的识别与练习、音阶的认识与演唱、合唱歌曲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节奏的识别与运用,提高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准确演唱音阶的能力,增强音乐音准感。
3. 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2. 教学重点:合唱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学具:合唱歌曲乐谱、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奏。
2. 节奏训练(10分钟)a. 讲解基础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敲击卡片。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c. 选取一首简短的歌曲,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音阶训练(10分钟)a. 讲解音阶,引导学生认识音名、唱名。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c. 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合唱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合唱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音准、情感。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c. 全班合唱,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合唱歌曲。
b.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c. 全班合唱,展示成果。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c. 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基础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黑板右侧:合唱歌曲乐谱、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合唱歌曲《童年》。
2. 答案:完成歌曲的演唱,注意节奏、音准、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童声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童声合唱训练方法坐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坐姿。
1. 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 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
1.呼吸训练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
①舒起练习。
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②突起练习。
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练声曲: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1. 5 5 5 || 5 - - ‖īāū2. 5 4 3 2 | 1 - - - ‖ū3. 5 3 4 2 3 1 2 7 | 1 - - - ‖Mi ma mi ma mi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 ‖(三连音)Mi ma mi ma mi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1. 5 5 5 5 | 5 4 3 2 | 1 - - - ‖La le li lo lu2. 1. 1 | 5 3.. 1.‖Lu3. 5 3 1 | 5 3 1 ‖Mi mi mi ma ma ma三、和声练习: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注意中声部的音准要加强训练四、音准练习:半音阶的连唱、全音阶的连唱、滑音、音阶、声区的间音混合(真假声混合)训练、两度音程和三度音程的训练、四、五度音程的训练、六七度音程的训练、八度音程的训练、半音音阶、小调音阶、灵活弹性的训练、变化的音阶、重复音、三连音、琶音、前装饰音、波音、附点音符、大小调音阶、半音音阶、三连音、切分音五、声音的渐强渐弱、重音、跳音等力度练习,可贯穿在练声中落实。
2024年童声合唱课前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增强对声音长短的控制能力。
2. 提高学生对音准的辨识能力和合唱时的音准稳定性。
3.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在集体中准确配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腹式呼吸的掌握与运用,音准的准确性,以及复杂节奏的合唱配合。
教学重点:呼吸的深浅与声音长短的关系,音准练习的重要性,以及基本节奏的熟练敲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节拍器、谱架、教学PPT。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小型打击乐器(如沙锤、木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童声合唱录音,让学生感受合唱的美感。
提问学生对合唱中呼吸与音准重要性的理解。
2. 呼吸训练(10分钟)讲解并示范腹式呼吸的正确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指导进行呼吸练习。
3. 音准练习(15分钟)教唱简单音阶,强调音准的准确性。
分组进行音程辨识和合唱练习。
4. 节奏训练(10分钟)教学基本节奏,用小型打击乐器进行敲击练习。
结合合唱曲目,进行节奏配合练习。
5. 音色探索(5分钟)通过声音游戏,让学生了解和模仿不同的音色。
演唱曲目时注意音色的统一与和谐。
6. 集体合唱练习(20分钟)合唱预定的曲目,注意呼吸、音准、节奏的融合。
教师现场指导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1. 呼吸方法示意图。
2. 音阶与音程练习要点。
3. 常见节奏型的表示方法。
4. 合唱曲目名称及重点提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进行腹式呼吸练习,并由家长签字确认完成情况。
2. 音准练习:自行录制音阶唱段,比较与原唱的差距。
3. 节奏作业:用小型打击乐器,按照指定节奏型进行敲击,家长录制视频反馈。
答案:将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个别检查和集体讨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观看童声合唱比赛视频,了解不同团队的表现风格,拓展音乐视野。
布置研究作业,让学生探讨合唱中如何做到呼吸与音准的协调统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呼吸训练的正确方法与实际应用。
编号:__________ 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童声合唱教案童声合唱目录一、教学内容1.1 合唱基础知识1.2 童声合唱特点1.3 合唱曲目与排练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2.2 过程与方法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难点与重点3.1 难点3.2 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4.2 学具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2 新课教授5.3 练习与示范5.4 学生实践六、板书设计6.1 合唱基本知识6.2 童声合唱特点6.3 排练与指导七、作业设计7.1 课后练习7.2 合唱曲目自学7.3 课堂反馈提交八、课后反思8.1 教学效果评估8.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8.3 教学改进措施九、拓展及延伸9.1 合唱比赛与演出9.2 童声合唱专辑欣赏9.3 合唱社团活动推荐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教案如下:1.1 合唱基础知识合唱的定义与分类合唱的声部组成合唱的节拍与节奏1.2 童声合唱特点童声合唱的音域与音色童声合唱的呼吸与发声技巧童声合唱的训练要点1.3 合唱曲目与排练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选择合唱排练的基本步骤合唱表演的舞台表现力二、教学目标教案如下: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童声合唱的特点与技巧学生能够参与合唱的排练与表演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合唱能力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学生通过评价反馈,进行自我提升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合唱艺术的热爱与欣赏学生培养合作与分享的价值观学生培养自信心与表现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案如下:3.1 难点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技巧学生协调各个声部的和谐演唱学生理解合唱的节奏与拍子3.2 重点学生熟悉童声合唱的特点与音色学生参与合唱的排练与表演过程学生培养团队协作与舞台表现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案如下:4.1 教具教学课件与视频资料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合唱谱架与乐谱4.2 学具学生乐谱与合唱教材学生个人声乐练习本学生合唱服装与道具五、教学过程教案如下:5.1 导入通过播放童声合唱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基本知识5.2 新课教授教师讲解童声合唱的特点与技巧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合唱曲目5.3 练习与示范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与指导5.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表演学生互相评价与反馈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与感悟六、板书设计教案如下:6.1 合唱基本知识合唱定义与分类声部组成节拍与节奏6.2 童声合唱特点音域与音色呼吸与发声技巧训练要点6.3 排练与指导曲目选择排练步骤舞台表现力七、作业设计教案如下:7.1 课后练习学生回家后练习合唱曲目学生完成个人声乐练习本7.2 合唱曲目自学学生自主学习童声合唱曲目学生欣赏并分析合唱录音7.3 课堂反馈提交学生提交课堂练习的录音或视频学生写课后反思与学习心得八、课后反思教案如下:8.1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成果教师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8.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与困惑8.3 教学改进措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与活动九、拓展及延伸教案如下:9.1 合唱比赛与演出学生参加合唱比赛与演出活动学生展示童声合唱的能力与魅力9.2 童声合唱专辑欣赏学生欣赏童声合唱专辑学生学习并模仿优秀合唱团队的演唱9.3 合唱社团活动推荐教师推荐学生参加合唱社团活动学生拓展合唱艺术的发展空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1 合唱基础知识呼吸与发声技巧:正确的呼吸与发声是合唱的基础,需要特别关注。
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程》第三单元“音准与音色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音阶与音程”的 1.1节“大调音阶唱名练习”和1.2节“小调音阶唱名练习”;第二章“和声听觉训练”的2.1节“三度和声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唱名,提高音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演唱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调音阶、小调音阶的唱名及和声听觉训练。
难点:音阶转换时的音准控制,三度和声的和谐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合唱谱。
学具:学生用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参加童声合唱的经历,讨论合唱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讲解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唱名,示范唱名练习。
(2)讲解三度和声的概念,示范三度和声练习。
3.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跟随教师钢琴伴奏,进行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唱名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三度和声练习。
4.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互相评价,讨论合唱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大调音阶唱名2. 小调音阶唱名3. 三度和声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童声合唱训练教程》第三单元的课后练习。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音阶转换时,部分学生音准控制不够稳定,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童声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素养培训班,提高音乐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音准控制2. 和声听觉训练3. 课堂互动环节4. 作业设计一、音准控制1. 唱名练习: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的唱名,从单音开始,逐步过渡到音程、和弦。
2. 音准纠正:针对学生在音阶转换时出现的音准问题,教师要及时纠正,可采用个别辅导、集体讨论等方式。
童声合唱课前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合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训练中充分发挥他们的音乐潜力,提高合唱的质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课前训练所需的歌曲和乐谱。
四、教学过程。
1. 暖身活动。
在课前训练开始之前,可以进行一些暖身活动,如拉伸运动、呼吸训练等,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为接下来的训练做好准备。
2. 声乐训练。
(1)呼吸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呼吸训练,如深呼吸、吐气练习等,以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2)音准训练,通过唱准音阶、练习音程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音准感,保持良好的音高。
(3)发声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发声练习,如清唱练习、音域拓展等,以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嗓音。
3. 合唱训练。
(1)声部分组练习,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声部,进行声部分组练习,以帮助他们熟悉自己的声部,并加强合唱的和声效果。
(2)歌曲排练,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合唱曲目,进行歌曲排练,包括节奏、音准、和声等方面的训练。
(3)合唱技巧训练,教师可以针对合唱曲目的特点,进行一些合唱技巧的训练,如发声技巧、音色调配等。
4. 音乐表达训练。
(1)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帮助他们在演唱时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2)音乐细节处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细节处理,如音符的延长、音色的变化等,以提高演唱的艺术水平。
五、教学总结。
在课前训练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他们在日常练习中继续努力,提高合唱的质量。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下一次的训练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1.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运用腹式呼吸为合唱提供稳定的气流;2. 通过简单音阶练习,掌握音准,培养学生的音感;3. 学习合唱中的节奏协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与其他声部配合;4. 学习声音和谐,掌握声音的适度与音色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合唱提供稳定的气流;2. 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简单音阶,培养音准感;3. 学生能够与其他声部协调配合,完成合唱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的呼吸方法、音准把握、节奏协调和声音和谐。
难点:呼吸的控制、音准的准确性、节奏的协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乐谱、录音机;学具:乐谱、合唱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播放优秀童声合唱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合唱的美妙。
2. 呼吸控制教学(10分钟):讲解呼吸的重要性,示范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体会腹式呼吸为合唱提供的稳定气流。
3. 音准把握教学(10分钟):通过简单音阶练习,引导学生掌握音准,培养学生的音感。
老师弹琴,学生跟唱,及时纠正音准错误。
4. 节奏协调教学(10分钟):学习合唱中的节奏协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与其他声部配合。
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5. 声音和谐教学(10分钟):学习声音的适度与音色的统一,让学生在合唱中能够和谐地与他人配合。
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随练习。
6. 合唱实践(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声部,老师指挥,学生合唱。
先从简单曲目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六、板书设计童声合唱训练1. 正确的呼吸方法2. 音准把握3. 节奏协调4. 声音和谐七、作业设计1. 练习腹式呼吸,每天坚持练习10分钟;2. 熟唱简单音阶,准确掌握音准;3. 跟随录音机练习合唱曲目,提高节奏协调能力;4. 体会声音的适度与音色的统一,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其他声部和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对音准、节奏协调和声音和谐有了初步的认识。
童声合唱课前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合唱教程》第三章“发声训练”,具体包括:基础发声方法、呼吸控制、音准与节奏练习。
重点针对童声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童声合唱的整体效果。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对音准、节奏的把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唱表演的默契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呼吸控制、音准与节奏的协调。
教学重点:基础发声方法、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合唱谱、节拍器、扩音设备。
学具:学生用合唱谱、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童声合唱视频,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2. 发声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讲解呼吸控制技巧。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音准与节奏练习(15分钟)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集体练习合唱谱。
教师针对音准、节奏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4.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分析歌曲的难点和重点。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发声方法:口型、呼吸、共鸣2. 音准与节奏:练习方法、注意事项3. 合唱歌曲:歌曲名、难点、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本节课所学合唱歌曲,注意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性。
2. 答案: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检查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合唱活动,提高童声合唱水平。
推荐学生观看相关合唱表演视频,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发声训练中的呼吸控制2. 音准与节奏的协调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有效性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的实用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呼吸控制1. 引导学生采用腹式呼吸,而非胸式呼吸。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童声合唱训练课程,教材选用《儿童合唱教程》第一章“合唱基础知识”。
内容包括:合唱的基本概念、合唱的发声技巧、合唱的呼吸控制、合唱的节奏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合唱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热爱,提升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合唱的基本概念、发声技巧、呼吸控制和节奏训练。
难点:合唱的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教学课件。
学具:乐谱、合唱歌曲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发声技巧、呼吸控制和节奏训练,引导学生掌握合唱的基础知识。
3. 发声练习(5分钟)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呼吸控制和音准把握,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4. 合唱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注重集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 歌曲表演(5分钟)学生选取一首歌曲进行合唱表演,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合唱基础知识1. 合唱基本概念2. 发声技巧3. 呼吸控制4. 节奏训练七、作业设计1. 熟读《儿童合唱教程》第一章内容。
2. 回家后练习发声技巧,特别是呼吸控制。
3. 选取一首歌曲进行合唱练习,准备下一节课的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合唱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在发声练习和合唱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呼吸控制和音准问题。
下一节课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拓展延伸:邀请专业合唱团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合唱的魅力,提高对合唱艺术的热爱。
组织校内外合唱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水平,培养团队精神。
初中音乐童声合唱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童声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2. 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3. 合唱曲目的学习与演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特点和魅力。
2. 学生分享对合唱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二、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包括发声技巧、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学会运用腹式呼吸。
三、合唱曲目学习(20分钟)1. 教师选择适合初中生演唱的合唱曲目,如《童年》、《我们的未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曲目,注意音准、节奏和和谐。
3.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表示将继续努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进行发声和呼吸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合唱曲目演练(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唱曲目的演练,注意音准、节奏和和谐。
2. 学生自主练习曲目,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并表示将继续努力。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合唱曲目,加强音准和节奏感。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练习,鼓励孩子参加合唱活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童声合唱教案题目:童声合唱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和掌握童声合唱的基本技巧和规范动作。
2. 提高童声合唱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 将所学的童声合唱曲目进行演唱,展示其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1. 童声合唱曲目的乐谱和伴奏CD。
2. 音乐教室或排练室。
3. 音乐伴奏器材,如钢琴或键盘乐器。
教学过程:第一步:音乐欣赏和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们听一段童声合唱的录音或观看一个童声合唱的视频表演。
2. 引导学生们讨论童声合唱的特点和魅力,如高亢清澈的声音、协调的动作等。
第二步:技巧训练(20分钟)1. 教授童声合唱的基本技巧,包括正确的呼吸、发声和咬字。
2. 引导学生们一起练习这些技巧,并提供反馈和纠正。
第三步:学习曲目(30分钟)1. 选择一首适合童声合唱的曲目,提供乐谱和伴奏CD。
2. 教授曲目的各个部分,包括旋律、和声和伴奏部分。
3. 引导学生们分组练习各个部分,并渐进式地进行整体排练。
第四步:合唱团队建设(15分钟)1. 引导学生们分组进行合唱排练,每个小组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练习,并在合适的时候加入其他组。
2. 教授合唱团队的协作技巧,如互相倾听、协调动作等。
第五步:演唱展示(15分钟)1. 让学生们进行最后的合唱排练,并将他们所学的曲目进行演唱展示。
2. 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个人特色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总结:1.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引导学生们思考童声合唱的意义和价值,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拓展活动:1. 组织童声合唱团队参加校内或校外的演出活动,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2. 组织学生们进行合唱比赛或欢乐演唱会,增强他们的艺术交流和合作意识。
童声合唱训练教案【篇一:合唱队训练教案】合唱队训练教案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第一课时:合唱队的组织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选择学生的范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另外还应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
二、歌唱姿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唱歌的姿势。
1. 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三、竞选合唱团职位小团长:负责全团所有工作:点名签到、请假、卫生、纪律、组织、通知传达等。
协助老师做好每节课和每次活动正常开展!指挥:本职位设置三名队员。
主要职责:合唱队的日常排练指挥,各声部之间的协调等。
小组长:由每班一名队员组成。
负责各班出勤情况,以及各班上课中的纪律反馈等。
第二课时: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1.呼吸训练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
①舒起练习。
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②突起练习。
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024年童声合唱课前训练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程》的第二章“合唱基础技能训练”,具体包括音准练习、节奏练习和声音的融合。
重点在于音准的掌握和声音的协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准概念,能够准确地唱出所给音符。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能够整齐地完成各种节奏练习。
3. 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使他们在合唱中能够做到声音融合、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准的掌握和声音的融合。
教学重点:音准练习、节奏练习和声音的融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合唱谱、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笔、纸、合唱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童声合唱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音准练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唱音符,学生跟随唱。
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音准。
c.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 节奏练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拍子,学生跟随拍。
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检查节奏。
c.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 声音融合(10分钟):a. 教师示范合唱,学生跟随唱。
b. 学生分组练习,注意声音的融合。
c. 教师挑选部分小组进行展示。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音准和节奏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音准练习:音符、音程、音阶。
2. 节奏练习:拍子、节奏型。
3. 声音融合:声音的协调、和谐。
七、作业设计1. 音准练习:完成教材第二章的音准练习题。
2. 节奏练习:完成教材第二章的节奏练习题。
3. 合唱练习:分组练习合唱《童年》。
作业答案:1. 音准练习答案:教材第二章音准练习题答案。
2. 节奏练习答案:教材第二章节奏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合唱活动,提高合唱水平。
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和理解童声合唱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能够正确运用童声进行歌唱;3.能够合理分配声部,形成合唱的整体声音;4.能够通过童声合唱训练提高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准备:1.热身活动:身体放松操、嗓音放松操;2.歌曲准备:多首童声合唱歌曲,如《小燕子》、《朋友》等;3.录音设备:录音机或其他录音设备。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10分钟)热身活动非常重要,能够使孩子们放松身体,为合唱训练做好准备。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放松操和嗓音放松操,如转动肩膀、摇摆头部、呼吸运动等。
2.理解童声合唱音乐的特点和魅力(15分钟)介绍童声合唱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如清亮、纯净、天真等。
播放一些童声合唱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感受和理解童声合唱音乐的独特之处。
3.歌曲学唱(30分钟)选择一首简单的童声合唱歌曲,如《小燕子》。
先教唱整首歌曲,然后逐句逐词进行练习。
要注意准确发音和节奏感。
4.分配声部(15分钟)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合理分配声部。
一般可以分为高音声部、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
确保每个声部都有足够的人数,以形成合唱的整体声音。
5.合唱练习(30分钟)进行童声合唱的整体练习。
先从整体上练习歌曲,然后再逐声部进行练习。
注意合唱的和声、韵律和节奏感。
6.合唱演示(10分钟)将学生的合唱演示录音,并进行播放。
让学生们听到自己的合唱效果,以及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7.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们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进行反思。
帮助学生们提高对童声合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以及对童声合唱音乐的理解程度;2.对学生的声部分配和合唱效果进行评价,是否能够形成合唱的整体声音;3.结合录音效果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五、教学延伸:1.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组织学生参加童声合唱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和舞台经验,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能。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材》第四章“和声练习”,详细内容包括和声的基础理论知识,多声部合唱技巧训练,以及经典童声合唱曲目的分析和演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和声的基础知识,理解不同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2. 培养学生多声部合唱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音乐表现力。
3.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童声合唱曲目,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多声部合唱的协调与统一,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和声基础知识的掌握,合唱技巧的训练,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合唱谱、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经典童声合唱曲目,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和声的基础知识,如和弦、和声进行等,结合合唱谱进行示范。
3. 技巧训练(15分钟):进行多声部合唱练习,指导学生掌握音准、节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经典童声合唱曲目的和声特点,讲解合唱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和声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和声基础知识和弦和声进行2. 多声部合唱技巧3. 经典童声合唱曲目分析七、作业设计1. 复习和声基础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分组练习指定童声合唱曲目,下周上课进行展示。
3. 课后拓展:观看经典童声合唱演出视频,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
作业答案:1. 课后练习题答案见教材附录。
2. 演唱展示曲目见教材第四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和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多声部合唱的协调性。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童声合唱比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舞台经验。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多声部合唱的协调与统一2. 音准、节奏的准确性3. 和声基础知识的掌握4.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多声部合唱的协调与统一1. 声部平衡:确保各声部的音量均衡,避免某个声部过于突出或弱化。
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童声合唱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对合唱艺术的兴趣。
2. 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气息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合唱水平。
教学内容:1. 童声合唱概述2. 合唱基本技巧3. 合唱曲目训练4. 合唱排练与演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童声合唱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合唱艺术产生兴趣。
2. 播放一段优秀的童声合唱视频,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二、合唱基本技巧1. 声部划分:根据学生的音色和音域,将学生分为高声部、中声部和低声部。
2. 坐姿和站姿训练: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便更好地呼吸和发声。
3. 呼吸训练:教授胸腹式呼吸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三、合唱曲目训练1. 选择一首适合大学学生的合唱曲目,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小幸运》等。
2. 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音高和节奏。
第二课时一、合唱曲目训练(续)1. 继续进行视唱练习,巩固学生对曲目的掌握。
2. 进行合唱练习,要求学生注意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二、合唱排练与演出1. 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注意音准、节奏和气息等方面的调整。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水平。
第三课时一、合唱曲目训练(续)1. 选择一首新的合唱曲目,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
2. 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让学生熟悉新曲目。
二、合唱排练与演出1. 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注意新曲目的演唱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唱水平。
第四课时一、合唱曲目训练(续)1. 继续进行合唱练习,巩固学生对曲目的掌握。
2. 进行合唱排练,注意声部的和谐与统一。
二、合唱排练与演出1. 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对演出进行最后的调整。
2.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出,展示训练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合唱训练过程中的表现,如音准、节奏、气息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坐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坐姿。
1. 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 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
1.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
①舒起练习。
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②突起练习。
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 5 5 5 || 5 - - ‖
īāū
2. 5 4 3 2 | 1 - - - ‖
ū
3. 5 3 4 2 3 1 2 7 | 1 - - - ‖
M i ma mi ma mi
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 ‖(三连音)
Mi ma mi ma 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 5 5 5 5 | 5 4 3 2 | 1 - - - ‖
La le li lo lu
2. 1. 1 | 5 3
.. 1.‖
L u
3. 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三、和声练习: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注意中声部的音准要加强训练
四、音准练习:半音阶的连唱、全音阶的连唱、滑音、音阶、声区的间音混合(真假声混合)训练、两度音程和三度音程的训练、四、五度音程的训练、六七度音程的训练、八度音程的训练、半音音阶、小调音阶、灵活弹性的训练、变化的音阶、重复音、三连音、琶音、前装饰音、波音、附点音符、大小调音阶、半音音阶、三连音、切分音
五、声音的渐强渐弱、重音、跳音等力度练习,可贯穿在练声中落实。
三、合唱训练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如《红河谷》这首歌,在合唱训练中一般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
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
识谱练唱方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
演唱时不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
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
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及时的作歌曲的艺术处理。
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
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
在合唱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
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让学生在各个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
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
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二.声音的训练。
1.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
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3.用《花非花》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三.学唱歌曲:《红河谷》
1.先轻声练习,学生用“噜”字唱旋律,也可以先“虚”着唱,找到那种深远的、朦胧的感觉。
2.随着老师的指挥,学生运用气息分乐句练习。
3.指导学生高位置朗读歌词,用发声的状态去读。
4.教师指导,学生分声部练习。
5.两个声部合起来练习。
二、社团展示节目排练
1、排练《春笋》:第一遍齐唱,速度稍快;第二遍二声部合唱,做适当的速度、力度的处理;试着加入新疆舞伴舞。
2、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合唱训练
1、姿势训练:
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
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
实际上统一合唱姿势不仅使合唱队具有整齐美观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整个合唱队的发声状态,所有合唱队员的身体器官只有尽可能地保持状态一致,才能使所有合唱队员的发声”乐器”处于相对统一的工作状态中,从而获得比较完美的音响效果。
这是合唱追求的目标,
而统一的姿势就是做到这一点的有力保障,另外,良好的姿势还有助于在合唱排练中减少疲劳,从而提高排练效率。
2、呼吸训练:
口鼻同时吸气,吸气不宜有声响亦不宜太深。
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在合唱中,没有合理统一的呼吸,就没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统一的合唱发声,也就不可能自然、流畅而整齐地完成演唱。
特别是在换气较明显或很多特殊换气的地方,如果对全体队员没有统一谐调的呼吸要求,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因而影响合唱的整体音响效果。
因此,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力求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使每个人的呼吸趋于合理;在合唱表演中,呼吸换气的地方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合唱队整体达到呼吸的统一。
3、发声训练: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让所有学生的声音往老师的音色上靠,边唱边听,力求音色和谐、统一。
(二)作品训练《欢乐颂》
1、难点训练: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
2、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3、分别用“啦、咯、噜”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
(三)请同学单独演唱,根据其演唱的情况选拔队员,并确定其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