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36.00 KB
- 文档页数:24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XXXX自学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题2分,共40分)1。
_是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2._ _ _ _ _ _ _ _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大多数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 _ _ _ _ _ _ _,张效春的_ _ _ _ _ _ _ _;姚的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等。
4.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中小学语言课程的国家标准。
5.受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启发,陶行知的教学方法后来改为_ _ _ _ _ _。
6.陕甘宁边区《中等国文》教材是在_ _ _ _ _ _ _ _ _ _ _同志领导下编写的。
7.著名数学家苏指出,语文和数学是基础,而_ _ _ _ _ _ _ _ _是基础的基础。
8.语言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和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上。
9._ _ _ _ _ _ _ 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中国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经历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过程。
11.写作教学过程应该是规范的,要不断变化和创新。
它不仅要考虑老师的因素,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
第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中学语文教学法:2.教师的内部形象:3.演讲成就:4.书写说明: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2.简承诺培养哪些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3.简要回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在作文评价中,经常使用哪种评价方法?你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什么?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答案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1。
4.语文教师的教育创新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一)富有创新精神〔1〕必须强化学习,特长学习。
〔2〕必须不断改革,勇于探究。
(3)必须推动教学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
〔二〕特长利用教育环境〔1〕在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上,传统的课程环境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以学生为中心。
〔2〕在学生开展的关注范围,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方向开展,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方向开展〔3〕学习方法,传统的课程环境是独立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合作学习。
〔4〕学习态度,传统的课程环境是接受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探究式学习。
〔5〕学习反响,传统的课程环境是被动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有方案的行动〔6〕学习活动的内容,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而新的课程环境是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
〔7〕教学的背景,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孤立的人工背景,而新的课程环境是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8〕教学媒体,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一媒体,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媒体。
〔9〕信息传递,传统的课程环境是单向传递,而新的课程环境是〔多向〕交换。
〔三〕特长开掘自身潜能。
语文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教学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师开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包含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大型教学情境进行行动研究。
教学的创新表达在对教材的处理,运用和优化教学,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5.教师设计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开展状况包含哪些方面?对学生的了解包含成长背景、学习动机与需要、认知状况等。
期中,学生的认知开展状况是关键。
第一,学习者的认知现状及其学习风格。
认知状况就是他们了解了什么,不了解什么,渴望了解什么。
学习风格主要表达为学习者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以及信道等的偏爱与选择。
第二,最近开展区。
学习者已有的、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者可能具备的在他人援助下能够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距离与空间即为最近开展区。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团队——学习者共同体的构成与智能状况。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教授初中语文教材时,教师应首先关注的是()A. 文章的文学价值B. 学生的接受能力C. 文章的语法结构D. 文章的写作技巧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A.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B. 单一讲授,不鼓励学生提问C.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互动D.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答案:B3. 在教授文言文时,以下哪项做法是不恰当的?()A. 逐字逐句翻译,确保学生理解B. 结合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古文C. 忽略文化背景,只注重文字翻译D.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答案:C4. 对于初中生来说,以下哪项不是阅读理解的关键能力?()A. 快速阅读B. 抓住中心思想C. 理解作者意图D. 逐字逐句背诵答案:D5. 在教授写作技巧时,教师应该()A. 只提供写作模板,让学生模仿B.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个性C. 只注重语法正确,忽略内容创新D. 教授多种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答案:D6.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哪项做法是不正确的?()A.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B.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C. 只接受标准答案,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D. 通过案例分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答案:C7. 在教授现代诗歌时,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A.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B. 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C. 只讲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不深入探讨D. 通过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答案:C8. 在语文课堂上,以下哪项不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A. 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B. 教师单向讲授,不与学生互动C. 设计有趣的课堂游戏D.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答案:B9. 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以下哪项教学目标是不恰当的?()A. 让学生了解诗词的作者和背景B. 让学生背诵整首诗词C. 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D. 让学生学会欣赏诗词的美答案:B10. 在教授作文时,以下哪项不是教师应该做的?()A. 指导学生如何构思作文B. 鼓励学生使用创新的写作手法C. 只关注学生的作文分数,不关心写作过程D. 提供作文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结构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名词解释82、教学研究文章材料的构成:论题即文章材料题目、引论、本论、结论。
14、“泛指〞的语文教材是一切对别人的言语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非书面的材料。
15、“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
16、“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语文教科书。
39、“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有用的局部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
44、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考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况。
45、水平考试如果用于选拔,又称“选拔考试〞,高考就属于选拔考试。
46、学能考试用以了解学生的潜在能力,又称“潜能考试〞、“预估考试〞。
47、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能否使用某种知识或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53、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肯定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的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
1、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2、助读系统:旧式的文选型读本,常文末加一些注解,或在文中加一些评估的话,这些文字,对读者理解选文有助益,因此可称为助读材料。
47、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法或心智活动方法。
48、心智技能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的。
3、语文教学法则:依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根本原则、法则。
4、智力: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区分、推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含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制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61、综合讲评:讲评的根本方法,这种讲评要求教师依据作文指导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的概括分析,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举例说明。
62、典型讲评:教师先出有代表性的几篇作文进行深刻分析,用典型指导一般。
3、专题讲评:抓住作文中一两个主要问题结合原有语文知识集中进行讲评,重点突破。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A.主观想象B.综合评估C.主观情感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和。
4、1903年颁行的《》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和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自考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A.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B.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C. 增强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D.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答案:C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A. 仅依赖课本注释B. 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C. 忽略文化差异,直接翻译D. 只关注文言文的字面意思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重复练习法答案:C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只关注成绩,忽略兴趣培养B. 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互动C.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不进行拓展D. 只讲授知识点,不进行实践操作答案:B5. 下列哪项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指标?A. 学生的出勤率B. 学生的课堂纪律C.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7.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___________,鼓励他们进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个体差异,独立思考,创新表达8. 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9.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原则指的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有机结合。
答案:文学教学,道德教育10.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___________,可以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必要补充,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接不暇(yīng)C. 蹒跚(pán)D. 翩跹(xiā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他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是仍然坚持不懈,这种精神真是_________。
”答案:锲而不舍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高尚情操,意味着他愿意在天下人之前承担忧虑,在天下人之后享受快乐,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2. 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不因为外界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情绪稳定的境界。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请描述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意境。
答案: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柔和、宁静的特点,如同流水般无声无息地滋润着荷塘中的植物,营造出一种宁静、幽美的夜晚氛围。
(2)文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师2.教育学3.讲授技巧,阅读教学法,作文教学方法4.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大纲5.乡村教师,新课程6.胡适7.语文8.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语言技能的多样性9.阅读策略10.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11.规范性,创新性二、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和技巧的总称。
2.教师的内在形象: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3.言语修养: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4.写作指导: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和写作思维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三、简答题1.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素养、教育素养、教学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基本素养。
2.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惯包括:勤奋研究,多读书,多写作,多听讲,多思考等。
3.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4.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的讲评方式有:整体点评、分段点评、逐字点评、对比点评等。
四、论述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既要传授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两者要统一起来,达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效果。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模仿、演讲、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表达和互动交流的过程。
教学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学方法,即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二是指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这两种含义相互联系,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教学理论是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教学法的发展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理论。
教学法包含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技巧是重要的。
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同时也需要多种学科综合交叉,如教育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2分)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
(6分)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和。
(2分)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
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
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
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
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一、填空题(40分,每空1分)1、语文教育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宽、高、新。
2、语文学科具有多种性质,而“”则是其本质属性,同时,“”是该学科的又一属性。
3、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首先,一定的政治、经济对该时期的语文教育具有作用,其次,语文教育对社会具有作用。
4、语文教育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性和性。
5、语文教学的基础工具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具有性特点,语文教学的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多渠道性。
6、语文教材的类型,根据载体分,有文字教材和教材;以编辑形式分,有型和综合型。
7、说话能力包括:组织的能力、快速的能力、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8、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外,还有助于培养;有助于;有助于。
9、阅读教学过程具有性、性、稳定性、性的特征。
10、单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式是:预习(阶段)—教读(阶段)—复习(巩固阶段)—练习(阶段)。
11、写作教学的要求是:(1)写得,(2)写得,(3)写得,(4)写得简要。
12、语文知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具有打基础的作用;对开发学生的具有促进作用。
13、语文知识点的编排一般分为:编排式、集中编排式、式、归纳扩充式四种。
14、语文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是:性、性、性和个性化。
15、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影响的方法主要有:法、再现情景法和法。
16、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学习,组织,提高。
17、语文教育评估的要求是:具有明确的,注重评估的客观性,体现语文教育的整体性;语文教育评估手段应该力求。
二、问答题(40分,每题8分)1、试述语文教育和学生发展的辩证关系。
2、试述语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简述影响阅读的因素。
4、简述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5、你认为怎样才能当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三、根据提供的课文,设计一份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教案。
(20分)要求:(1)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2)符合阅读课教学过程的要求的。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卷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4、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5、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7、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______、说、_____、______ 四个要素构成的。
2、1903年颁行的《_________》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错误倾向。
4、作文指导应从 _____、_______、立意、_______四个方面入手。
5、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素有“南钱(梦龙)北魏”之称的魏书生,是“自学派”语文教学的创始人、代表人,他的“六步课堂教学法”以当代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六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梦龙是当代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三主四式”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大。
他的“三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和。
4、1903年颁行的《》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和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为核心的。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2分)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
(6分)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和。
(2分)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
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
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
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
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中学语文教学法》题库及答案一、简答1.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主要维度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什么?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内容。
5.新中国语文课程性质的变化轨迹是什么?6.简答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演变轨迹。
7.简要说新中国以来的几种语文教学范式?8.简要说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二、论述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核心角色有哪些?2.当前教师们把使用的教科书称为“教材”,请你把教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加以论述。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4.写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写作教学加以论述。
5.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你认为主要难在何处?6.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学境界,怎么理解?7.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8.你是如何理解个性化教学的?三、撰写教学设计1、给《左心室、右心室》写一份探究性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自己确定不经意间,岁月的滑轮又运来了冬的诗签。
那些在人生路上散落的情节,也静静的抖落在了窗台上。
那些或远或近的相思,一个个在窗前排开,像一朵朵花儿在淡然开放。
心兀自暖了起来。
在平淡的时光里,我拥有了两份爱。
一份是老公的爱。
我一直是他种植的一株花,他默默无语只是用所有的爱来灌注。
背上他的行囊远走天涯,任思念流淌为一江春水。
我把左心室给他,每个夜晚以相思为词,真心为曲轻轻吟唱一首心曲。
把所有的思念漂游千山万水,静思静绪安然陪伴。
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用真心写在我手心里的“爱”字。
没有大富大贵却有胜过大富大贵的快乐和踏实,我用心收集点点滴滴,放进我的左心室。
闭上双眼摇曳在相思辉煌的冬季里。
喜欢怎么样的生活……季节更迭,转眼寒假将至。
儿子为了自己的梦想也远走他乡,留给我的也是不敢言语的思念。
每当电话响起,听到那一句:好好照顾好自己,千万别让我担心。
自己在家别苦了自己,我还要给你这个司令争光呢。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 B .理论学科 C .应用理论学科 D .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冋 B .疏导式提冋 C .质疑式提冋D .探究式提冋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 B .孟子 C .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 .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 B .综合 C .比较 D .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想象力 D .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 称为【 】A.快速读书法 B .提纲挈领法 C .联想求异法 D . SQ3R 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 B.讲授法C .议论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的。
A.主观想象 B .综合评估 C .主观情感 l0 .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25 个空,每空 1分,共 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 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 的错误倾向。
6、 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为核心的。
7、 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 、 。
8、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好懂、有用。
9、 作文指导应从 、 、立意、 四个方面入手。
《中学语文教学法》题库及答案一、简答1.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主要维度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什么?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内容。
5.新中国语文课程性质的变化轨迹是什么?6.简答语文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演变轨迹。
7.简要说新中国以来的几种语文教学范式?8.简要说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什么?二、论述1.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核心角色有哪些?2.当前教师们把使用的教科书称为“教材”,请你把教材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加以论述。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4.写作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结合写作教学加以论述。
5.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你认为主要难在何处?6.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师应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的教学境界,怎么理解?7.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8.你是如何理解个性化教学的?三、撰写教学设计1、给《左心室、右心室》写一份探究性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自己确定不经意间,岁月的滑轮又运来了冬的诗签。
那些在人生路上散落的情节,也静静的抖落在了窗台上。
那些或远或近的相思,一个个在窗前排开,像一朵朵花儿在淡然开放。
心兀自暖了起来。
在平淡的时光里,我拥有了两份爱。
一份是老公的爱。
我一直是他种植的一株花,他默默无语只是用所有的爱来灌注。
背上他的行囊远走天涯,任思念流淌为一江春水。
我把左心室给他,每个夜晚以相思为词,真心为曲轻轻吟唱一首心曲。
把所有的思念漂游千山万水,静思静绪安然陪伴。
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用真心写在我手心里的“爱”字。
没有大富大贵却有胜过大富大贵的快乐和踏实,我用心收集点点滴滴,放进我的左心室。
闭上双眼摇曳在相思辉煌的冬季里。
喜欢怎么样的生活……季节更迭,转眼寒假将至。
儿子为了自己的梦想也远走他乡,留给我的也是不敢言语的思念。
每当电话响起,听到那一句:好好照顾好自己,千万别让我担心。
自己在家别苦了自己,我还要给你这个司令争光呢。
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A. 只讲解文中的生字生词B. 让学生自己阅读,不进行任何引导C. 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D. 只让学生背诵课文答案:C2.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以下哪种方法最为有效?A. 只让学生模仿范文写作B.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不进行任何指导C. 先讲解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练习D. 只让学生写作,不进行任何讲解答案:C3. 对于文言文教学,以下哪种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理解?A. 只让学生背诵文言文B. 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不讲解文化背景C. 结合文言文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D. 只讲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不涉及文化内容答案:C二、填空题4.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________能力。
答案:阅读理解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________学生的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答案:激发6.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________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
答案:培养三、简答题7. 请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答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论据和论证,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再次,教师可以组织辩论或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质疑和反思;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8. 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素材;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在线互动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完整word版)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2008-08-29 20:49:26)转载分类:试题标签:教学法教育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_____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
2. __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方面。
3.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大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如:魏书生的______ ,张孝纯的________________;姚竹青的_______________ ___等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国家标准。
5. 陶行知_______ 的教学法思想,后来受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启发,改为__________ 。
6. 陕甘宁边区的《中等国文》课本是由____________ 同志主持编制的。
7.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指出,语文和数学都是基础,但_________ 是基础的基础。
8. 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以及_____________ 诸方面。
9. ___________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0.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大致经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1. 写作教学过程既要规范,又要有所变化创新,既要考虑教师的______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 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中学语文教学法:2. 教师的内在形象:3. 言语修养:4. 写作指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答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2. 简答应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 简答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 简答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哪几种讲评方式?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你是怎样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 2.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中学语文教学法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教师 2.教师个体专业化 3.“六步教学法” “一体两翼”大语文教育观“教大语文,育小能人”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5.“教学合一” “教学做合一” 6.胡乔木 7.语文 8.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资源课程功能 9.理解10.“探求-确立-改革-发展-创新” 11.“导” “写”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1页 2. 12页 3. 261页 .4. 233页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24页-32页 2.151页-158页 3.197页-198页 4.248页-250页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19页-121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绪论主要观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训练他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培养他们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念经及不断改革教学的意识。
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初中相结合。
广义地说,凡有语文教学就有语文教学法的研究。
古代总结出许多大体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符合汉语文教学规律的经验,如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多读多背,熟读深思,多作多改等等。
中国近代现代的学堂,学习西方学校分门设科,中小学有了较为完事的课程结构。
中学语言教学法以总结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规律为己任。
规律,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规律,体现事物的必然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掌握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问答题:语文学科有什么发展?⒈人类有了语言,同时也就有了语言教育。
⒉文字产生之后人民对于母语的学习,就更为自觉。
⒊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书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单独设科,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
哪些是我们要着重理解和探索的语文教学规律呢?⒈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任务。
⒉语文教学的原则。
⒊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教学法的两种含义和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
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这两层含义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教学的各种方法、方式、技能、技巧;高超的、熟练的教学方法、方式、技能、技巧,才能较为充分地体现出正确的教学思想。
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⒈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学好这门课,关键有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⑴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
⑵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中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加应用。
⑶多多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来分析自己的教学,从中领悟语文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⒉中学语文教学法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运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它有着广泛而深厚的学科科学基础。
这体现在⑴中学语文教学法属于教育科学范畴。
教学育特别是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⑵中学语文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心理科学就必然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其中教育心理学、语言心理学,以至于更具体的阅读心理,写作心理等都为语文教学法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
⑶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例如,在普通语言学学到语言的本质与特征。
它是约定俗成的。
语词与概念与客观实体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语文教学应当着力于语言材料的积累,敏锐的语感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养成。
⑷语言学的多种分支学科,对语文教学更有多方面的实际帮助。
至于高等师范中文专业文学类各学科,也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
⑸美学、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方面语文课本身——思想内容、体裁、结构、语言表达、风格……都是美的,都是按美的法则营造的,要让学生会欣赏、受陶冶。
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创造美的境界的过程。
⑹像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都和中学语文教学法有各种不同的联系。
⒊语文教学是社会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活动。
母语的学习,始终是在社会应用之中进行的。
以引导学生趋其长而避其短,必须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领悟、辨别和吸收语言的自学意识。
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必须树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多种学科综合交叉的观念和与社会语言应用相联系点的观念。
第一章主要观点:“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语文”的名称的演变。
①最初,“词章”、“中国文学”或“中国文字”。
②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为“国文”。
③“五四”运动以后,在小学、初中设“国语”,高中仍沿用“国文”。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明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
它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可理解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小孩子学说话,不是靠理解,而是靠记住和模仿。
模仿、记住、积累、应用、纠错、领会、吸收、理解,交互作用,往复循环,学习语言大体是这样一个过程。
学习语言绝不是先理解后应用的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在运用语言中学会运用的过程。
学语文必须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字、词、句、篇,都要有较丰富的积蓄。
学语文必须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
善于积累语言材料,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敏锐的语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忽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满足于教师讲学生听,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问答题: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
怎样理解“工具”的?①语言,就是作为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而产生而发展的。
②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以怎样表述?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为什么不称为“工具课”或“基础工具课”?因为⑴语文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工具,但工具的范围很广。
⑵另外,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是与其表达的思想、文化内涵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故而“工具课”的提法,又容易产生脱离思想文化内涵的“纯工具”的误解。
所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说明: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语文学科有什么特点?⒈语文学科具有技能性和实践性。
阅读、写作、听话、说话都是技能——能力。
能力只有在亲身反复练习反复实践中才能获得。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这是任何时候人学习语言的必由之路。
然而,语文教学中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却常常被忽视,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实践性这一特点。
⒉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
⑴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的关系来看。
语言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思想。
语言工具不同于其他工具。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是交流的工具。
唯其是这样的工具,就更加突出了这门课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就更加要求按语文学科的特点去体现它固有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要学好语文,只学语文形式和语文规则是不能奏效的。
⑵语文不仅仅是符号,它是文化,是民族文化无所不包无微不至的体现。
由文质兼美的范文组成的语文教科书,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社会生活和人生哲理,历史的画卷和个人心灵历程,多方面表现的世界之美、人生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
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物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语义,而后是语境,再是社会内容和相关知识,历史文化背景,再则是主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再则是是民族心理特征,以及审美心态、情趣和美的发现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