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学1.1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28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1.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1 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⑴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防止事故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也比较简单。
⑵工业革命后,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如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
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革命。
传统的手工业劳动逐渐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
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滥用女工、童工等手段残酷剥削工人,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就迫使工人起来反抗,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用种种办法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如罢工,甚至破坏机器等。
由于工人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做出起码的让步,适当改善劳动条件,甚至制定颁布了一些安全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超过了资本家所能允许的利益损失,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
所有这些都促使了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论著和成果,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著名的矿坑安全灯。
⑶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系统地认识安全。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
这些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
1203059 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近20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1203059 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 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 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 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 从“宿命论”到“本质论” 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安全科学发展历程The development of Safety Science周世禄河北科技大学安工系石家庄050018摘要: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发展历史。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人们已意识到安全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目前,安全科学研究已涉及航空航天、核反应堆、冶金、煤炭、建筑、化工、石油、压力容器等工作领域。
安全科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知识体系,只有以事故为研究对象,以各种危险状态和存在的条件为主要内容,以过程的正常、平衡、平稳、协调为目标,总结寻找各类事故教训才能发展起来。
当代事故的灾难性、社会性和突发性必然导致安全科学的快速发展。
Abstract:as an emerging science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xperienced five hundred and sixty years of development history. Since the 1960 s,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science research.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aerospace, nuclear reactors, metallurgy, coal, construction, chemical, oil, pressure vessels, and other areas of the work. Safety science as a human exploration of the nature, reformation nature, survive and develop essential knowledge of a system, only by accid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a varietyof dangerous state and the existing condition as the main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normal and balanced, smooth and coordination as the goal, looking for lessons to develop all kinds of accidents. Contemporary accident's disastrous, sociality and sudden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afety science.关键词:安全科学发展阶段正文:安全科学是研究人与机器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保障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事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的理论体系,是本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1.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1 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⑴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防止事故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也比较简单。
⑵工业革命后,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如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
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革命。
传统的手工业劳动逐渐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
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滥用女工、童工等手段残酷剥削工人,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就迫使工人起来反抗,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用种种办法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如罢工,甚至破坏机器等。
由于工人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做出起码的让步,适当改善劳动条件,甚至制定颁布了一些安全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超过了资本家所能允许的利益损失,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
所有这些都促使了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论著和成果,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著名的矿坑安全灯。
⑶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系统地认识安全。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种类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更新,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不断被采用。
这些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了新的危害和危险。
第一章安全科学基础第一讲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安全问题、国内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教学重点]1.安全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教学难点]1.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安全问题与安全科学发展历程一、安全问题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自然灾害,人们一切活动受周围环境控制,处于被动适应地位。
跨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的安全问题来自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在工业时代,人类的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
(二)核灾害此类灾害主要是由于核反应堆失控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动植物灭绝,还有核能所带来的环境灾害不能低估。
(三)化学污染问题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大气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了“综合不适症”。
(四)航天航空工业灾害随着通讯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在24小时内环球旅行一次,但空难、海难和车祸也使人们心有余悸。
(五)交通运输事故目前,8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就一项《2000年公路安全蓝图》的计划进行研究,估计在未来15年中,全世界将有600万人死于公路交通事故,35000万人因车祸受伤。
这远远超过有史以来任何一年战争伤亡人数,或瘟疫死亡人数。
这就使安全问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由战争、传染病转到交通、污染方面了。
(六)工业、矿山灾害现代工业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灾害。
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灾害的原有属性,使许多自然灾害成为人为灾害,使许多危害程度轻的灾害上升为人类无法控制、造成巨大损失的灾难。
煤矿开采不但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灾害,也给采矿工作者造成了沉重伤害。
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变的普及化、复杂化和大规模化,使得技术带来的益处与恶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迫切需要发展一门新的交叉科学——安全科学。
浅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摘要:因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时间较短,部分企业安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缺乏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科学与工程属于一门新兴专业,对于保障安全与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因多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为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从理论体系、基础概念、科学体系等不同角度,阐述我国安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从研究方向、学科内涵分析发展前景,实现安全学科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安全科学与工程;发展前景;发展趋势1.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背景1.1安全科学与工程的产生在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转型,部分工业企业将工作重心放置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经济效益等方面。
因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存在盲目性,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事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安全发展观的不断普及,人们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概念,因社会的发展,对安全的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
安全工作逐渐得到了国家与社会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保证人们享有安全的权利,理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1.2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机遇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对自身特点与优势进行综合分析,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专业的安全人才,并对学科内涵进行深层次调整,对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证所开展的安全人才培养工作达到一定标准,安全科学与工程科学建设,也能够得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满足新形势下不同的安全需要。
2.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特点2.1学科专业依托性强在大部分人的潜意识当中,认为安全科学需要依托第二产业,例如在施工单位、石油化工企业里进行安全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但是,因安全科学具有模糊性、偶然性等特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若出现安全问题,则会将责任划分到管理方面。
因此,安全科学与工程,属于一门独立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根基还不够深。
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203059蒲晋超安全科学的发展简史安全生产、安全劳动是人类生存永恒的命题,已伴随着创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在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我们需要思考中国安全生产,人类公共安全的发展战略,而这种战略首先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石之上的。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作一回顾。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为快速的百年。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百年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20世纪,我们看到了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防范技术与手段,通过把人类“事故忧患”的颓废情绪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社会的“生存危机”的自扰认知变为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
这一切,靠的是科学的安全理论与策略、高超的安全工程和技术、有效的安全立法及管理。
1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生产安全事故的“宿命论”观念。
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已逐步建立了“事故可预防、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本质安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管,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我们从“宿命论”逐步地转变到了“本质论”。
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
一、安全生产发展历程
1、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20年代以来,安全生产已取得一定的发展,出现了少量有关
安全生产的新规定,其中包括1925年美国的安全工作法案、1927年日本
安全工作法等。
2、20世纪30-50年代:
20世纪30-50年代,安全生产工作发展迅速,新设立了安全生产管
理部门,实施了事故防治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了安全技术检查,出台
了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和标准,如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
布的安全工作条例、1953年第一届全国职工安全生产大会提出的安全生
产五原则,1956年中国劳动部颁布的《安全技术检查条例》,1959年美
国劳工部颁布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标准》等。
3、20世纪60-80年代:
20世纪60-80年代,安全生产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安全生产工作
纳入国家计划,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到更高水平,全国实施了储备安全生产
标准,职工安全培训普及。
在此期间,我国出台了《安全技术检查条例》、《职业卫生法》等法规,实施了系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了安全生
产竞赛,以及职工安全教育等活动,努力把安全生产工作推向更高水平。
4、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发展,国家强化了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出台了现行的安全生产法。
本文探讨安全科学技术即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工程以及安全科学技术的综合(以下简称安全科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应用科学、学科科学、专业科学三大科学研究领域的若干理论问题,试图为人们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动态的、立体的安全科学体系。
本文从安全的哲学、科学学等方面,论述安全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所具有的客观实在性、综合集成性、时空结构性的基本特点,力求有利于促进人类安全实践水平的提高和安全科学的发展,以及各类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1. 安全科学的认识论根源安全科学的历史发展与人类的安全认识史密切相关,以至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就是在宇宙时空坐标上刻划出来的安全认识理论形态的运动轨迹。
而人们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安全思想,就成为安全科学史上各种安全学说的认识论根源。
1.1. 人类的安全认识简史第一作者早在1987年提出,将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即:自发安全认识、局部安全认识、系统安全认识、安全系统认识。
为了从认识论的角度深入地研究人类安全认识史及其认识论特征,并从它的科学性质和研究范畴上严格地加以区分,本文把人类安全认识史重新划分为自发安全认识和自觉安全认识两个历史时期,同时又根据人的认识深化程度,把自觉安全认识这个历史时期分为四个认识发展阶段。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人们更清晰地了解人类安全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安全科学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1.1.1. 自发安全认识的历史时期最初的安全认识,表现为人体对外界刺激趋利避害式的生物性反应,其作用机制,是人的大脑皮层之中形成的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这种无意识或称为下意识的安全认识,是早期人类为适应生存环境,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原始祖先生物本能的历史痕迹。
这种自发的安全认识,把人们自身受到的伤害,看作是一种人类把握不了的外界神秘力量控制和支配着人的结果,而人的力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它的,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并在现实生活中凭借经验以躲避和防备的方式求得安全。
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随着现代工业和建筑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重要。
安全工程作为对各类事故和灾害进行预防、控制和应对的一门综合学科,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回顾安全工程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运用。
1. 从安全管理到安全工程人类对于事故和灾害的防范意识早在古代就有了。
然而,直到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大规模的工业事故,人们才开始正视安全问题。
最早的安全工程起源于对于工业安全的管理和防范,更多地关注于事故的事后处理和救援。
这一时期的安全工程以管理为主导,对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事故事后调查分析尤为重要。
2. 安全工程的学科建立20世纪初,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安全工程的学科建立也随之展开。
在这一阶段,安全工程逐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了更为复杂和全面的研究体系。
安全工程除了关注事故的应急处理外,开始研究事故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事前的预防措施。
这为安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安全工程的技术创新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安全工程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机遇。
先进的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安全工程的预警、监测和控制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例如,火灾报警系统的发展、安全监控装置的使用等,都为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加可靠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安全工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随着安全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各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安全工程的应用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环节,从而保障了工人的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建筑领域,安全工程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等方面。
此外,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领域也都离不开安全工程的支持和保障。
5. 安全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当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安全工程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未来,安全工程将进一步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安全监测的智能化、全面化。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第一部分我国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安全科学的发展1.安全生产发展历程1.1国外安全生产发展历程⑴工业革命前,生产力和自然科学都处于自然和发散发展的状态,人类对自身的安全问题还未能自觉去认识和主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在生产活动的初期,生产主要是以个体或作坊进行的手工业劳动,劳动人民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些安全防护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安全问题不很突出,防止事故的技术和方法当然也比较简单。
⑵工业革命后,生产中使用大型动力机械和能源,如汽车导致交通事故;采矿业发展导致矿业灾害事故等。
迫使人们对这些局部人为危害问题深入认识并采取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引起了工业革命。
传统的手工业劳动逐渐为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代替。
机器使生产率空前提高,但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伤害的可能,加之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为了榨取最大利润,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时间,滥用女工、童工等手段残酷剥削工人,致使工人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伤亡事故频繁发生,这就迫使工人起来反抗,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用种种办法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如罢工,甚至破坏机器等。
由于工人的斗争,资本家不得不做出起码的让步,适当改善劳动条件,甚至制定颁布了一些安全法规。
另一方面,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及在事故诉讼中所支付的巨额费用,超过了资本家所能允许的利益损失,资本家出于自身的利益,被迫地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在机器上安装防护装置,要求研究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方法等。
所有这些都促使了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论着和成果,例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了着名的矿坑安全灯。
⑶由于形成军事工业、航空工业,特别是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复杂的大生产系统和机器系统,局部的安全认识和单一的安全技术措施已无法解决其安全问题,因此需系统地认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