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光伏电站电气二次设计详解ppt 78页
- 格式:ppt
- 大小:25.28 MB
- 文档页数:78
电气二次1.4.2.1电站二次设计原则(1)电站以1回110kV出线接至220kV海东变。
电站的调度管理方式暂定由大理市调度中心调度。
电站按“少人值守”的方式进行设计,采用微机监控装置,可以实现遥控、遥测、遥信,按电网要求配置监测点等。
(2)电站监控系统采用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的集中监控方案。
(3)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系统结构。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满足全站安全运行监视和控制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功能。
控制室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值班员控制台。
整个光伏发电站安装一套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保护、控制、通信、测量等功能,可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及配电室的全功能综合自动化管理,实现光伏发电站与地调端的遥测、遥信功能及发电公司的监测管理。
本工程110kV设备、35kV配电装置、升压变、站用电源、逆变器等控制均纳入综合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系统。
控制电源为直流220V。
计算机监控系统置主控站,一个当地监控主站和一个远方调度站,实现就地和远方(电网调度)对光伏电站的监视控制,其控制操作需互相闭锁。
1.4.2.2电气微机监控系统控制范围(1)计算机监控系统站级控制层操作控制操作控制指运行人员在单元控制室操作员工作站上调出操作相关的设备图后,通过操作键盘或鼠标,就可对需要控制的电气设备发出操作指令,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变位控制。
纳入控制的设备有:11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的分、合闸;主变器有载调压。
35kV断路器的分、合闸;就地发电子系统逆变器低压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控制的执行结果反馈到相关设备图上。
其执行情况也产生正常(或异常)执行报告。
执行报告在操作员工作站上予以显示并打印输出。
(2)计算机监控系统间隔级控制层控制当计算机监控系统站级控制层停运或故障时,间隔级控制层能独立于站级控制层控制。
站级控制层和间隔级控制层的控制不得同时进行,在软件作相应的闭锁配置,并设有远方/就地切换开关以禁止间隔级控制层的操作,只有在站级控制层故障或紧急情况下将远方/就地切换开关切至“就地”位置时才能操作。
第一章概述第1-1节发电厂电气设计一、设计工作重要性火力发电厂设计是发电厂工程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
发电厂设计文件是发电工程建设立项、施工和生产的重要依据。
二、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1、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强制性标准。
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执行国家颁发的有关规程、规范、规定和标准。
2、要“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努力提高发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发电厂的市场竞争能力,以适应今后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市场形势。
三、设计的基本程序发电厂的设计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发电厂设计的全过程通常划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和设计回访总结等六个阶段,其顺序不得颠倒。
对引进外资的项目,在初步设计前增加补充可研(初步设计预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应接有关文件规定的内容和深度完成报批和批准手续。
随着发电厂建设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常规设计阶段划分可能会有变化。
第1-2节电气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参与火力发电厂设计的专业很多,有热机、运煤、除灰、电气、自动化、土建、总交、暖通、供水、水工结构、环保、技经、电力系统、系统保护、系统通信、远动等专业。
各专业间应相互配合,协调统一,按规定会签设计图纸和设计资料。
在各个设计阶段,电气专业都有相当的工作量,是主要专业。
一、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是根据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和上级下达(或委托)的任务,进行地区性规划选厂,并进行投资估算和初步的经济效益分析。
电气专业主要是配合系统专业就出线条件以及配合各专业对工程设想提出意见,并提供本专业的技经资料。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审定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扩建工程鉴定报告为基础。
其任务是进一步落实各项建厂条件,推荐出具体厂址及建厂规模,进行工程定点选厂,提出原则性工艺系统和布置方案、工程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评价等。
电气专业参与工程设想一节编写,说明电厂主接线的比较选择,各级电压出线回路数,起动/备用电源引接方式及技术经济比较,厂用电电压等级,主要设备选择和布置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