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明宫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28
短肢畸形胎儿FGFR3基因突变分析目的对超声检查疑为短肢畸形的胎儿进行致病基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全外显子突变分析产前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
方法从UCSC Genome Bioinformatics数据库中提取包括FGFR3基因全部17個外显子的2个转录本的相关序列作为标准序列,设计合成FGFR3全基因外显子扩增的共8对引物。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5例疑为短肢畸形的胎儿,对高危胎儿于B超引导下行羊水穿刺,富集细胞,对FGFR3基因外显子组进行PCR扩增,应用Sanger基因测序技术进行FGFR3基因全外显子测序,采用CodonCode Aligner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错义突变位点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致病突变。
结果5例疑为短肢畸形的胎儿,其中1例胎儿FGFR3基因(转录本NM_000142.4)第7号外显子(FGFR3-7-IS1)携带错义突变C.1138G>A(P.Arg380Gly),其余4例未发现FGFR3基因突变。
对明确了致病突变的5例孕早期胎儿家属进行遗传咨询。
结论对疑似短肢畸形胎儿应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产前FGFR3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以预防短肢畸形患儿的出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 (FGFR3)mutation of fetuses with short limbs deformity and carry out genetic counseling by fetuses found in ultrasound screening. Methods The genomic information of FGFR3 full 17 exon amplification from UCSC Genome Bioinformatics,including 2 genome transcripts were extracted as a standard sequence,8 pairs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5 fetuses suspected to be with short limb deformitie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North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amniotic fluid of the fetuses in high-risk was collected for detection of mutation of FGFR3 gene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anger gene sequencing. The mutation of the sequencing of FGFR3 gene was carried out by CodonCode Aligner software. Results Among the 5 fetuses with short limbs deformity,1 case was carried mutations C.1138G> A (P.Arg380Gly)on the 7th (FGFR3-7-IS1,transcript NM_000142.4). FGFR3 mutation were not found in the other 4 cases. Genetic counseling was conducted on 5 cases of fetal parents.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prenatal FGFR3 gene mutation in suspected patients using gene sequencing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birth of short limb deformity patients.[Key words] Short limb deformity;Achondroplasia;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3;Mutation;Prenatal diagnosis胎儿四肢骨骼发育异常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以四肢不同程度的肢端短小为主,多见于染色体的异常及各种综合征。
[ UED ] 139 | 10 | 2022重见大明宫SEEING THE DAMING PALACE AGAIN 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建设的第一个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
当时的大明宫遗址方圆3.84km 2,全部为棚户区、村落、市场及垃圾占据,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东方古迹遗址保护的典范、中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的示范园以及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模式。
规划全面统筹了土地置换、居民安置、资金统筹、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展示及利用等多方面内容,成为21世纪初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创新性的试验。
为了征集全球最优秀的思想,我们首先召开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九支专业队伍,举办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征集。
同时,针对唐大明宫遗址的特点,制定了遗址整体考古、保护、展示和利用的方案,以及遗址公园建设方案。
针对遗址保存的不同状况,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按类型学方法对不同遗址的保护和展示详细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案。
为了突出其示范园性质,在坚持古迹遗址保护基本准则的基础上,有意识体现了同一种遗址类型保护、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展现国内外不同文化遗产保护学派的不同学术主张。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西安,陕西规划面积:3.84km 2规划时间:2008规划主创:刘克成、Giora Solar(以色列)规划团队:肖莉、王璐、邸玮、王代赟、段婷、刘伟、杨苏、乔磊、车通、王璐艳、孔黎明、Shahar Solar(以色列)设计合作单位: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设计协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TOPIC ] 主题/行走在历史的空间WALKING IN THE SPACE OF HISTORY TOWARDS DESIGN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示意图(2010)N[ UED ] 139 | 10 | 2022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像一个论坛,吸引并激发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登台“论剑”,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问题。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一)背景唐大明宫为唐长安城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始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年),历时近30年建成。
唐代21代皇帝中有17位皇帝曾在此主政,前后延续270年历史。
唐天祐元年(904年),昭宗迁都洛阳,大明宫被人为摧毁,至此成为一片废墟。
唐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龙首塬上,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遗址主体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近8000米。
唐大明宫在总体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落之一,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大明宫遗址现代考古始于上世纪初叶。
现已探明大明宫宫城的范围和形制,钻探出9座宫门遗址,37座建筑遗址,以及大部分宫墙和夹墙遗址,并重点发掘了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玄武门、重玄门、右银台门、丹凤门等多处遗址,完成了麟德殿、含元殿遗址单体保护工程。
唐大明宫遗址目前虽有建筑及农田占压,但整体保存状况良好,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完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保存状态最好的古代宫殿遗址之一。
1961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并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
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主导下,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启动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项目。
本规划为是基于唐大明宫保护规划所制度的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二)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
其建设应当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姿态,科学的方法,高起点起步,高强度投入,高水平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具有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开发的示范性工程。
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点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
唐朝末期,整座宫殿毁于战火,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的北郊。
大明宫在唐朝三大内中规模最大,建筑布局以丹风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和玄武门为南北轴线,官厅、别殿、亭阁与楼观等四五十所分布于东西两侧。
大明宫的南半部为朝政建筑区,其中三大殿又构成前、中、后三个空间,前为“大朝”,以高大雄伟的含元殿为主体,面朝宽阔的丹凤门广场,国家盛大的庆典多在此举行。
中为“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朝廷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均设在其左右,为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
后为“内朝”,以紫宸殿为主体,紫宸殿是紧连后宫的便殿,官员召人此殿朝见亦称“入阁”,在当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大明宫的北部为生活建筑区,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环绕着风景如画的太液池,以太液池为界又可分为东西两大活动区,东部为蓬莱阁、浴堂殿、绫绮殿等,为皇帝与后妃的活动区。
西部以麟德殿、金銮殿和翰林院等为主,是皇帝在内廷引对臣僚,举行宴会和观乐赏戏之处。
这里最有名的宫殿莫过于麟德殿了。
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池风景区,西近大明宫西墙的九仙门,便于大臣出入,故“凡.蕃臣外夷来朝,率多设宴于此,至臣下亦多召对于此也”.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和长安三年(703年)曾在此殿两次宴见日本使节粟田朝臣真人。
会昌五年(845年)六年,武宗曾在此殿会见南诏、契丹、室韦、渤海、胖柯等少数民族与边境地区贡使。
宫城的北部尚有作为宦官的衙属内侍省,中唐以后,宦官逐渐掌握中央禁军,进而干预朝政,形成“北司”。
北司长期与中书、门下省代表的“南司”分廷抗礼,造成了唐朝后期政治上的混乱与腐败。
主要建筑含元殿紫宸殿太液池含元殿明宫中最宏伟的宫殿建筑是位于丹凤门正北的含元殿,它是大明宫第一大殿。
大明宫主要建筑及其特点大明宫(太明宫)位于今天的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大明宫是唐朝(618-907年)的皇宫,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及其特点。
1.文明门:“文明门”位于大明宫的东侧,为大明宫的正门。
这座门高约9米,宽约14米。
门上有三个牌楼,其中最上方的那个称为“文明门楼”,两侧的牌楼分别称为“文德门楼”和“文明门房”。
文明门建于唐代,现今的文明门是1988年重建的。
门楼上方有刻有楷书铁质匾额,匾额上书“大明门”。
2.太和殿:“太和殿”是大明宫的主要建筑之一,位于大明宫的中央轴线上。
太和殿是唐朝的正殿,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太和殿原是一座庞大的木结构建筑,主体建筑为单层,绿色琉璃瓦覆盖在屋顶上。
太和殿内部宽约54米,深约33米,设有许多大厅和殿堂。
3.宣政殿:“宣政殿”位于太和殿的后方,规模稍小。
宣政殿也是一座重要的殿堂,是皇帝会见重要官员和外国使节的地方。
宣政殿与太和殿的建筑风格相似,也是一座木结构建筑,殿内有许多装饰华丽的屏风和屏风绘画。
4.会同殿:“会同殿”位于宣政殿的北侧,是一座独立的建筑物。
会同殿是唐朝重要的行政办公场所,皇帝在这里接见臣子和处理政务。
会同殿的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较大。
会同殿的建筑风格也与太和殿相似,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瓦,殿内布置豪华,堂上有彩绘天花板和壁画。
5.餐殿:“餐殿”位于太和殿的西侧,是唐代皇帝的用餐场所。
餐殿是一座独立建筑,规模较小。
餐殿的建筑风格与其他主要殿宇相似,都是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琉璃瓦。
餐殿内有供奉皇室神灵的神龛,壁上还有壁画和雕刻,展示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华丽和繁忙。
6.内廷建筑: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建筑外,大明宫还有一些内廷建筑,如皇宫的后殿、花园、碑亭等。
这些建筑规模较小,但同样具有独特的设计和艺术价值,展示了唐代宫廷建筑的精美和富丽堂皇。
大明宫作为唐朝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以下特点:1.大规模:大明宫占地面积达到了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之一、大明宫内的建筑群林立,规模宏大,宫城内设有丹青、光华、真武、永宁、龙华、章华、德教、太极八门,门内有百余间宫殿和更多附属建筑。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介绍
大明宫遗址公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唐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按照皇家宫殿规制建造的大型宫殿建筑群。
也是我国唐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200公顷,以大明宫为中心,
向北延伸至唐城墙遗址,南至龙首渠,西起朱雀门,东至含元殿。
是集旅游观光、科学研究、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公园。
其核心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于1993年,在建设中以保护和恢复唐大明宫历史风貌为宗旨,努力建成具有唐风古韵、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示范区。
大明宫遗址区内的主要建筑有大明宫大殿、含元殿、紫宸殿、太极殿以及内廷与外朝的其他建筑。
大明宫是唐王朝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它位于唐长安城中心,面积约3.5平方公里,是唐朝最大的一座宫殿建筑群。
这座宫殿布局严整,气势雄伟,其中以大明宫大殿为中心。
除前朝三大殿外,还有午门、神武门、含元殿、崇政殿等十余座建筑。
—— 1 —1 —。
唐大明宫遗址保护范围
唐大明宫遗址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保护范围包括大明宫遗址核心区、辅助区和周边环境。
1. 大明宫遗址核心区:这是大明宫的主要遗址区域,位于现代西安市的北部。
该区域面积约为4.6平方公里,包括皇城、后苑、殿阁、佛寺、宫室等建筑遗迹。
2. 大明宫遗址辅助区:这是大明宫遗址的周边区域,包括了附近的街道、居民区和农田。
该区域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有所调整,以保护和维护核心区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3. 周边环境:为了保护大明宫遗址的环境,周边地区也会受到保护。
这包括了严格控制新建建筑、规划景观绿化、限制商业开发等措施,以确保大明宫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