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特性黏度检测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76.00 KB
- 文档页数:2
特性粘度测定及一点法黄韧0.引言高聚物相对分子量测定的实验,是高分子物理实验之一。
其一般方法为“粘度法”[1],在恒定的温度下,通过聚合物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来求出相对粘度ηr ,增比粘度ηsp 然后作ηsp /C ~ C和lnηr /C ~ C图,并用稀释外推法来测定高聚物溶液的特性粘度 [η],再根据MHS方程 [η]=KMα,来最终求得M。
在实际的科研及生产运用当中,由于稀释外推法进行特性粘度测定时,需要对不同浓度下进行多次的测量,比较耗时和耗费原料,因而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点法”,即通过测定一个浓度下的ηsp ,来求得特性粘度。
“一点法”在实际的科研及工业生产当中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同时有必要对稀释外推法以及“一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适用的范围进行说明。
1.稀释外推法稀释外推法测定特性粘度的基础是根据下述两个方程的。
即Huggins[2]方程:ηsp /C=[η]+K’H[η]2C (1)和Kraemer[3]方程:lnηr /C=[η]+K’K[η]2C (2)根据上式两方程分别作ηsp /C ~ C和lnηr /C ~ C图,并外推至C=0处,两图所得截距均为[η],而由此测得[η]。
Huggins方程是Huggins在Stokes’定律下推出并进行校正所得,其部分过程如下:Huggins先是在Stokes定律F=6πηau 下推得ηsp /C=[η](1+ηsp ),此方程只适用于各个分子间无相互作用,显然在高分子溶液当中无法满足该条件因而Huggins人为地引入常数K’H (K’H 值与溶剂、溶质分子的大小,形状有关),进行方程的修正F=6πK’Hηau,再进一步推得:ηsp /C=[η](1+ K’Hηsp )(3)此式与Schulz-Blaschke的经验方程是相一致的。
并且由式(3)可进一步得到ηsp /C= [η]+ K’H [η]2C+ R(C)(4)R(C)为浓度C的高次方项(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可忽略,而得到(1)式)。
粘度指数及计算范文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簡稱VI)是一種用於描述油品在不同溫度下黏滯性變化程度的指標。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在不同溫度下的黏滞性变化越小,即表明其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较低。
相反,粘度指数越低,表示油品在不同温度下的黏滞性变化越大。
粘度指数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经验公式法和测定法。
一、经验公式法根据油品的运动黏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经验公式计算粘度指数。
常用的经验公式有索尔兹米诺夫(Soltzmeister)方程、Ostwald方程、Andrade方程等。
这些公式均通过测定油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然后将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到粘度指数。
例如,索尔兹米诺夫方程的公式如下:ln(ηr1/ηr2) = C(1/T1 - 1/T2)其中,ηr1和ηr2分别为两个不同温度下的相对黏度,T1和T2为对应的温度,C为常数。
二、测定法通过测定油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然后根据ASTMD2270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中的计算方法,进行粘度指数的计算。
ASTMD2270标准计算粘度指数的方法是通过测定油品在40°C和100°C下的运动黏度,然后代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该计算公式如下:VI=(L-H)*100/(L-R)其中,L为低温测定温度(100°C)时所测得的黏度值,H为高温测定温度(40°C)时所测得的黏度值,R为标准温度(100°C)时的黏度值。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油品的性质多样,不同类型的油品具有不同的粘度指数计算方法。
粘度指数的应用:1.粘度指数的值可以作为评判润滑油高温性能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粘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下黏度变化小,具有较好的抗磨损性和稳定性。
2.粘度指数可用于比较不同油品的高低温适应性,评估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润滑效果。
3.粘度指数还常用于预测润滑油在高温下的汽化损失和机械损失,从而评估润滑油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
动力粘度和特性粘度换算首先,先了解一下动力粘度和特性粘度的定义和意义。
动力粘度是描述物质内部阻力大小的参数,一般用大写的希腊字母"η"表示,单位是帕斯卡秒(Pa·s)或坦(Torr·s)。
动力粘度可以衡量物质抵抗变形和流动的能力,即粘度越大,物质越难流动。
特性粘度是相对动力粘度的一种表征,通常用小写的希腊字母"ν"表示,也可以用弗里斯特常数K表示。
特性粘度是将动力粘度与溶液中溶质浓度C之比,即ν = η / C,其中C的单位是mol/L。
特性粘度可以衡量溶液中溶质对溶剂粘度的贡献,用于评估聚合物、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分子质量。
下面是动力粘度和特性粘度之间的换算公式:1.动力粘度和溶质浓度的换算公式:η=ν*C2.特性粘度和动力粘度的换算公式:ν=η/C其中,η为动力粘度,ν为特性粘度,C为溶质浓度。
这两个公式可以互相转换动力粘度和特性粘度的数值。
例如,如果已知其中一种液体的动力粘度为0.1 Pa·s,浓度为1 mol/L,可以使用第一个公式计算出特性粘度ν。
假设计算结果为0.1 mL/g,那么特性粘度就是0.1 mL/g。
反过来,如果已知特性粘度为0.1 mL/g,浓度为1mol/L,可以使用第二个公式计算出动力粘度η。
计算结果为0.1 Pa·s。
需要注意的是,动力粘度是指流体内部的黏性,与溶质浓度无关。
而特性粘度则是动力粘度和溶质浓度的比值,可以用来研究溶液中溶质的分子质量和结构。
总结起来,动力粘度和特性粘度是液体流变学中常用的参数,通过动力粘度和溶质浓度之间的换算公式可以方便地进行单位换算和参数计算。
这些公式对于研究和实验中液体流动行为和特性的分析非常有用。
粘度(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黏性,粘性的大小用黏度表示,粘度又分为动力黏度与运动黏度度。
)粘度基础知识:1.黏度: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 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见图)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在单位液层面积上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切应力τ(N/m2).切变速率(D) D=d v /d x (S-1)切应力与切变速率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牛顿以图4-1的模式来定义流体的粘度。
两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体,拥有相同的面积”A”,相隔距离”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动,牛顿假设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于流体的相对速度或速度梯度,即:τ= ηdv/dx =ηD(牛顿公式)其中η与材料性质有关,我们称为“粘度”。
2.黏度定义: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米,若加1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s,则此液体的粘度为1Pa.s。
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
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τ与D为正比关系。
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公式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称表观粘度。
又称黏性系数、剪切粘度或动力粘度。
流体的一种物理属性,用以衡量流体的粘性,对于牛顿流体,可用牛顿粘性定律定义之:式中μ为流体的黏度;τyx为剪切应力;ux为速度分量;x、y为坐标轴;d ux/d y为剪切应变率。
流体的粘度μ与其密度ρ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以v表示。
粘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但通常随压力的不同发生的变化较小。
液体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粘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对于溶液,常用相对粘度μr表示溶液粘度μ和溶剂粘度μ之比,即:相对粘度与浓度C的关系可表示为:μr=1+【μ】C+K′【μ】C+…式中【μ】为溶液的特性粘度,K′为系数。
黏度测定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黏度检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工作的规范化,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2 范围适用本公司所有需进行黏度检验的样品。
3 责任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4.1 仪器用具:恒温水浴、温度计(分度为0.1℃)、秒表、平氏黏度计、旋转式黏度计、乌氏黏度计。
4.2 第一法:用平氏黏度计测定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
4.2.1 测定方法:照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取毛细管内径符合要求的平氏黏度计1支,在支管F上连接一橡皮管,用手指堵住管口2,倒置黏度计,将管口1插入供试品(或供试品溶液,下同)中,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处,提出黏度计并迅速倒转,抹去粘试品充满球C与A并达到测定线m2附于管外的供试品,取下橡皮管使连接于管口1上,将黏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并使水浴的液面高于球C的中部,放置15分钟后,自橡皮,开放橡皮管口,使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A并超过测定线m1供试品在管内自然下落,用秒表准确记录液面自测定线m下降至测定线1m处的流出时间。
依法重复测定3次以上,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值不2得超过平均值的±5%。
另取一份供试品同样操作,并重复测定3次以上。
以先后两次取样测得的总平均值,计算供试品的运动黏度或供试品溶液的动力黏度。
4.2.2 结果计算V=Ktη=Ktρ上式中,K为用已知黏度的标准溶液测得的黏度计常数,mm2/s2;t为测得的平均流出时间,s;ρ为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密度,g/cm2.4.3 第二法: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动力黏度4.3.1 测定方法用于测定液体动力黏度的旋转式黏度计通常都是根据在旋转过程中作用于液体介质中的切应力大小来完成测定的。
4.3.1.1 同轴双筒黏度计将供试品注入同轴的内筒和外筒之间,并各自转动,当一个筒以指定的角速度或扭力矩转动时,测定对另一个圆筒上产生的扭力矩或角速度,由此计算供试品的黏度。
特性粘度的测试特性粘度的测试一、基础切片粘度的测试方法1. 总则1.1 了解纤维级PET聚合物特性粘度。
1.2 本实验适用于品管化验室纤维级PET特性粘度之测定。
2. 取样: 依“品管室聚酯粒抽样检验规范”取样。
3. 样品测定准备4. 加入溶剂4.1 溶剂由专人事先以酚与四氯乙烷以重量比1:1混合均匀。
4.2 用自动加液器加入25ml的溶液(25O C)。
4.4 置入磁棒,速以软木塞塞紧瓶口。
5. 样品称重5.1 样品以精密电子天平精称0.1250+0.0001g。
5.2 样品需以称量纸称重。
5.3 置入已称好溶剂的锥形瓶内,不要让样品沾于瓶壁上。
5.4 双份测定,误差0.005以上需重测。
6. 溶解冷却6.1 置于电热板上加热(液温保持100-110O C,温度不可过高,以免样品裂解)、搅拌至全溶后(搅动勿太大,若颗粒小附着于瓶壁上不易察觉)放冷却槽中冷却。
7. 恒温测RV7.1 将溶液倒入粘度计储球(粘度计事先由专人测好空白)至上端刻度。
7.2 垂直放入25O C水浴槽中(温度控制在25+0.02O C),以Suction抽吸两次(约10分钟)7.3 抽取溶解液至超过粘度测定球之上方刻度,再量取溶解液由上端刻度到达下方标准刻度所需时间。
7.4 抽取溶解液的液位高度每次均需一致。
7.5 重复试验,至所得秒数相差在0.2秒以内,平均之。
溶解液流通时间(sec)RV(相对粘度)=溶剂流通时间(sec)8. IV换算8.1 测出RV后,可依公式换算出η√1+1.4(RV-1) - 1η = ---------------------------0.7C8.2 或依事先作好之对照表(如附件)对照,换处成IV 。
C=0.5g/100ml二、固聚切片、瓶胚粘度的测试方法1. 总则1.1 了解样品之特性黏度。
1.2 本实验适用于品技科化验室样品(固聚酯粒、瓶胚)黏度之测定。
2. 取样:3. 样品测定准备3.1样品(固聚酯粒、瓶胚)须经4’’迷你斜嘴钳剪成小颗粒,作为试验用样,以备测IV。
粘度指数的计算粘度指数须用计算式算出,粘度指数低于100者与高于100者算法不同。
ASTM D2270的方法分为二部份,一为A法,二为B法。
A法实际上就是ASTM D567旧法,利用计算法测定粘度指数。
B法则专供计算粘度指数超过100的油料的用。
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的算法A:粘度指数介于0至100的间者,采用本法。
其计算公式为:粘度指数VI=[(L-U)/(L-H)]*100H﹦粘度指数为100的已知油料,在100℉(或40℃)的粘度,但其在210℉的粘度应与未知油料在210℉(或100℃)的粘度相同。
因其粘度指数甚高,故以H(High)字母表的。
L﹦粘度指数为0的已知油料,在100℉(或40℃)的粘度。
但其在210℉(或100℃)的粘度应与未知油料在210℉(或100℃)的粘度相同。
因其粘度指数甚低,故以L(Low)字母表的。
U﹦未知粘度指数的原料,在100℉(或40℃)的粘度。
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的算法B:专供计算粘度指数超过100的油料的用。
如果某一油料用旧法计算出的结果超过100,就必须用本法重行计算,并以B法的计算结果作成报告。
且以VI(E),VI(Extended),VIe,或「外延法粘度指数」表示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VI(E)﹦〔(Antilog N)﹣1/0.0075〕100式中N﹦提高油样在210℉时的粘度,使其等于100℉时H及U的比时所需的指数。
即N﹦(㏒H-㏒U)/(㏒KV210),或KV210N﹦H/UKV210﹦油样在210℉(或100℃)的动力粘度(KV为Kinemetic Viscosity的缩写)H﹦以A法求得粘度指数为100的已知油料,其在100℉(或40℃)的动粘度(可由第24表查出)U﹦油样在100℉(或40℃)的动力粘度(此时H﹥U)例如:某油样在100℉及210℉的动粘度各为24.71及5.15cSt。
试求其粘度指数。
物料黏度怎么计算公式黏度是指物料的流动性和粘稠度,是流体的一种重要性质。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准确地测定物料的黏度对于控制生产过程、优化产品质量和改进工艺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物料的黏度通常通过流变学实验来进行测定,而黏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物料的流动特性。
黏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物料的流动状态和性质来确定。
一般来说,黏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种情况。
对于牛顿流体来说,其黏度是一个常数,即黏度与剪切速率成正比。
牛顿流体的黏度计算公式为:η = τ / γ。
其中,η表示黏度,τ表示剪切应力,γ表示剪切速率。
这个公式表明,牛顿流体的黏度是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当剪切速率增大时,剪切应力也会增大,从而导致黏度的增加。
对于非牛顿流体来说,其黏度是一个变量,即黏度与剪切速率不成正比。
非牛顿流体的黏度计算公式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流变模型来确定。
常见的非牛顿流体流变模型包括卡塞格伦模型、宾汉模型、史宾塞模型等,它们都有相应的黏度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程中,黏度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流变学实验来确定。
流变学实验是通过施加不同的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来测定物料的黏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物料的黏度计算公式,从而更准确地描述物料的流动特性。
除了通过流变学实验来确定黏度的计算公式外,还可以通过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来进行黏度的计算。
理论模型是通过对物料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来建立黏度的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则是通过计算流体的流动状态和力学特性,来确定黏度的计算公式。
这些方法可以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总之,黏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物料的流动状态和性质来确定的。
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有不同的黏度计算公式,需要通过流变学实验、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来确定。
黏度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物料的流动特性,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高等数学a1 黏度-回复黏度是指液体流动阻力的大小,是液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体现。
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黏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性参数,对于液体的流动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黏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黏度的定义黏度是指液体流动过程中内部阻力的程度。
在液体内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使得液体流动时存在一定的内摩擦。
黏度的大小与液体内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有关。
常见的黏度单位有帕斯卡秒(Pa·s)、毫帕秒(mPa·s)等。
二、黏度的测量方法1. 滴流法:将待测液体从一孔洞或针尖滴下,测量滴下时间和液滴成团的直径,通过计算得出黏度值。
2. 旋转式黏度计:通过旋转叶片或圆柱体在液体中运动,测量液体对旋转物体的阻力,从而得到黏度值。
3. 倾斜法:将待测液体倒入倾斜管中,倾斜管的倾斜角度与液体黏度有关,通过测量倾斜角度得到黏度值。
4. 挠曲法:利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的弯曲杆的形变和黏度之间的关系,测量液体的黏度值。
三、黏度的影响因素1. 温度:黏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加剧,黏度越小。
2. 压力:对于气体和液体,压力增大会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分子运动变得更加剧烈,从而降低黏度。
3. 溶质浓度:在溶液中,溶质的存在会改变溶剂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影响黏度的大小。
4. 分子结构:不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分子间作用力较强的液体黏度较高。
四、黏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1. 润滑油:黏度是评价润滑油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黏度过高会导致摩擦增大,降低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而黏度过低则会导致润滑效果不佳。
2. 涂料:涂料的黏度会影响其稀释、流动性以及涂覆厚度等性能,黏度的选择有助于控制涂料的施工效果。
3. 塑料加工:黏度的大小会影响塑料的流动性,对注塑、挤出等塑料加工工艺过程产生影响。
4. 原油炼制:原油中含有多种物质,不同物质的黏度差异使得炼油过程中的运输、加工等工艺需要考虑黏度参数。
聚乳酸分子量检测公式一、PL PD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1 Iv=式中:ηr——相对黏度,无量纲;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t0 ——溶剂的流出时间,s;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Iv ——特性黏度,dL/g;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73=[Iv]/(5.45×10-4)。
二、PDL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1 Iv=式中:ηr——相对黏度,无量纲;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t0 ——溶剂的流出时间,s;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Iv ——特性黏度,dL/g;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77=[Iv]/(2.21×10-4)。
三、PCL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特性粘度测试(0.4万~81万)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乌氏粘度计法,称量25±0.5mg的产品,放入到25ml容量瓶中,配成氯仿溶液,过滤后测试。
溶剂为CHCl3,水浴温度30℃,一点法得特性粘度[η]。
==-1 Iv=式中:ηr——相对黏度,无量纲;t——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t0——溶剂的流出时间,s;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Iv——特性黏度,dL/g;C——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结果计算:质量(mg)T0(S)(S)IV(dL/g)Mv(万)平均:==-1 Iv=式中:ηr——相对黏度,无量纲;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溶剂的流出时间,s;t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Iv ——特性黏度,dL/g;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828=[Iv]/(1.298×10-4)。
实验二 用斯托克斯公式测定液体的粘滞系数一、实验目的1. 会一种测定液体粘滞系数的方法 2. 会测距显微镜的使用二、实验仪器及用具盛有甘油的玻璃圆筒、小球、停表、读数显微镜、镊子、温度计三、实验原理当液体在流动时,可看做各液层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对运动,快的一层给慢的一层拉力,慢的一层给快的一层阻力,这一对切向力称为内摩擦力。
由实验知:内摩擦力f 与它分布的面积s 和该处的速度梯度 v / z (表沿垂直于速度方向每单位长度的速度变化)成正比。
即:z s f ∆∆∆=v η (2-1)式中 v = v 1-v 2,表示相差 z 的两液层的速度差,如图6-1所示。
比例系数随液体的性质和温度而定,叫做内摩擦系数(或粘滞系数)。
在C.G .S 制中, 的单位叫做泊。
落到粘滞液体中的固体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和内摩擦力。
如果小球甚小,它下落的速度也很小,而且液体在各方面都是无限广阔的,斯托克斯指出:内摩擦阻力为 v r f πη6= (2-2)此处 是液体的粘滞系数,v 是小球的下落速度,r 是小球的半径。
当小球在液体中下落时,所受的三个力都在铅直方向,重力向下,浮力和阻力向上,且阻力随小球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小球达到某一定速度时,这三力之和等于零。
这时小球因惯性而以不变的速度v 0作匀速运动,在此情况下:063434303=--0v g g r r r πηρπρπ (2-3) 此处 0是小球的密度。
是待测液体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由(6-3)式可得:20092r g v ρρη-=(2-4)因为液体总是装在容器里的,所以要小球在无限广阔的液体中下落,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如果小球沿着半径为R 园筒形容器的轴下落,那么考虑到器壁的存在,(6-4)式就应为①200)4.21(92r R r g v +-=ρρη (2-5)在这个公式里,仍未计入容器的底部及液体上表面的影响,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小球在容器中部下落的情形,故这两个液体边界对小球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液体粘度和温度公式
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τ与D为正比关系。
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公式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称表观粘度。
粘度随温度的不同而有显著变化,但通常随压力的不同发生的变化较小。
液体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气体粘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对于溶液,常用相对粘度μr表示溶液粘度μ和溶剂粘度μ之比,即:
相对粘度与浓度C的关系可表示为:
μr=1+【μ】C+K′【μ】C+…
式中【μ】为溶液的特性粘度,
K′为系数。
【μ】、K′均与浓度无关。
不同流体的粘度差别很大。
在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20℃的条件下,空气、水和甘油的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为:
空气μ=17.9×10^-6Pa·s,v=14.8×10^-6m²/s
水μ=1.01×10^-3Pa·s,v=1.01×10^-6m²/s
甘油μ=1.499Pa·s,v=1.19×10^-3m²/s
各种流体的粘度数据,主要由实验测得。
常用的粘度计有毛细管式、落球式、锥板式、转筒式等。
在工业上有时用特定形式的粘度计来测定特定的条件粘度。
如炼油工业中常用恩氏粘度(或恩格拉粘度)作为石油产品的一个指标,它表示某一温度下200cm油品与同体积20℃纯水,从恩氏粘度计中流出所需时间之比。
恩氏粘度与动力粘度
的关系可按经验公式换算。
又如橡胶工业中常用门尼粘度为衡量橡胶平均分子量及可塑性的一个指标。
如何计算黏度?黏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采用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或特性黏数以表示之。
测定液体药品或药品溶液的黏度可以区别或检查其纯杂程度。
流体分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
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剪应力不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属于此类;非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剪应力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高聚物的溶液、混悬液、乳剂分散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属于此类。
黏度的测定可用黏度计。
黏度计有多种类型,本药典采用毛细管式和旋转式两类黏度计。
毛细管黏度计因不能调节线速度,不便测定非牛顿流体的黏度,但对高聚物的稀薄溶液或低黏度液体的黏度测定影响不大;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非牛顿流体的黏度测定。
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1cm<2>平面上所需剪应力的大小, 称为动力黏度,以Pa·s为单位。
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再乘10<6>,即得该液体的运动黏度,以mm<2>/s为单位。
本药典采用在规定条件下测定供试品在平氏黏度计中的流出时间(s),与该黏度计用已知黏度的标准液测得的黏度计常数(mm<2>/s<2>)相乘,即得供试品的运动黏度。
溶剂的黏度η<[o]>常因高聚物的溶入而增大,溶液的黏度η与溶剂的黏度η<[o]>的比值(η/η<[o]>)称为相对黏度(η<[r]>), 常用在乌氏黏度计中的流出时间的比值(T/T<[o]>)来表示;当高聚物溶液的浓度较稀时,其相对黏度的对数值与高聚物溶液浓度的比值,即为该高聚物的特性黏数[η]。
根据高聚物的特性黏数可以计算其平均分子量。
仪器用具(1)恒温水浴可选用直径30cm以上、高40cm以上的玻璃缸或有机玻璃缸,附有电动搅拌器与电热装置,供测定运动黏度时应能恒温±0.1℃,供测定特性黏数时应能恒温±0.05℃。
特性粘度(dL/g):定义为当高分子溶液浓度趋于零时的比浓粘度。
即表示单个分子对溶液粘度的贡献,是反映高分子特性的粘度,其值不随浓度而变。
常以[η]表示。
由于特性粘度与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存在着定量的关系,所以常用[η]的数值来求取相对分子质量,或作为分子量的量度。
定义:高聚物溶液的浓度较稀时,其相对粘度的对数值与高聚物溶液质量浓度的比值,即为该高聚物的特性粘度。
特性粘度的定义是当高聚物溶液浓度趋于零时的“比浓粘度”(ηsp/c)或比浓对数相对粘度(lnηr/c ),即:limc→0 ηsp/c=lnηr/c=[η]特性粘度的量值取决于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溶液的温度和溶剂的特性,当温度和溶剂一定时,对于同种高聚物而言,其特性粘数就仅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因此,如果能建立相对分子质量与特性粘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就可以通过特性粘数的测定得到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当溶剂和温度一定时,分子结构相同的高聚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与特性粘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Mark-Houwinkxw 方程来确定,即:[η]=kM a测定仪器:乌氏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1、动力粘度Pa•S(帕•秒)定义:面积各为1m2并相距1m的两层流体,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单位:N•s/㎡(牛顿秒每米方)既Pa•S(帕•秒)。
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记为μ。
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
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
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Pa•S(帕•秒)。
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
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
同种流体的粘度显著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
聚乳酸分子量检测公式一、PL PD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
==-1 Iv=式中:
ηr——相对黏度,无量纲;
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
t0 ——溶剂的流出时间,s;
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
Iv ——特性黏度,dL/g;
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73=[Iv]/(5.45×10-4)。
二、PDL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
==-1 Iv=式中:
ηr——相对黏度,无量纲;
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
t0 ——溶剂的流出时间,s;
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
Iv ——特性黏度,dL/g;
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77=[Iv]/(2.21×10-4)。
三、PCL特性粘度、分子量测试公式
特性粘度测试(0.4万~81万)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乌氏粘度计法,称量25±0.5mg的产品,放入到25ml容量瓶中,配成氯仿溶液,过滤后测
试。
溶剂为CHCl3,水浴温度30℃,一点法得特性粘度[η]。
=
=-1 Iv=式中:ηr——相对黏度,无量纲;t——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t0——溶剂的流出时间,s;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Iv——特性黏度,dL/g;C——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结果计算:
质量(mg)T0(S)(S)IV(dL/g)Mv(万)平均:
==-1 Iv=
式中:
ηr——相对黏度,无量纲;
t ——聚合物溶液的流出时间,s;
——溶剂的流出时间,s;
t
ηsp——增比黏度,无量纲;
Iv ——特性黏度,dL/g;
C ——聚合物溶液的浓度,g/ dL。
分子量计算公式:Mv0.828=[Iv]/(1.2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