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势手的改变对大脑方向感神经的影响

优势手的改变对大脑方向感神经的影响

优势手的改变对大脑方向感神经的影响
优势手的改变对大脑方向感神经的影响

优势手的改变对大脑方向感神经的影响

【摘要】方向感也称方位知觉,是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而所谓的优势手,早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初步形成的,一般在靠近嘴巴时,经常会举起的那只手,就成为了早期的优势手。但是受后天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这个优势手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影响方向感的原因目前医学上还不能明确的提出,但是,通过一些科学表明:人类对优势手强制性的改变,会对大脑中的方向感神经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直接关系到对于方位的判断力。

【关键词】优势手;方向感;大脑神经;方位

优势手的形成具有遗传基础和脑基础,这一观念已被基本证实。stefan kloppel等人通过对强制改成右利手的左利手的大脑进行研究,发现后天的强制修改会导致某些结构,例如基底神经节的异常,因而从这一方面证实左利手是有先天基础的。我们知道,基底神经节有重要的运动调节功能,它对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本体感觉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都有关系,参与精巧运动的形成。通过对优势手的一些信息的掌握,可以更有效的提高人类个体感官的判断能力。这一点在体育事业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1 左利手现象在中国,我们不难看到,大多数人经常使用的是右手,以右手从事生活的主要活动,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不会惊讶。但是,有一小部分人是属例外的。也就是左利手的存在。以左手从事主要活动的,日常生活中习惯经常用到左手的人,称作“左利手”。根

大脑功能定位诊断

大脑功能定位及诊断 人类的大脑高度发展,覆盖着间脑、中脑和小脑。分为左右两半球,与语言等功能密切相关的一侧叫优势半球。右利手者其优势半球在左侧;左利手者可能在右侧;“左右开工”者可能在两侧。 分叶:以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为标记分为额、顶、枕和颞叶;额叶:额叶皮质以人类最发达,占全部大脑皮质的1/3。其细胞构筑复杂、纤维联系广泛。特别与运动性活动、判断、情绪、心境等有关。 故病损后主要表现为随意运动、言语表达及精神活动三方面障碍。 一,中央前回: 支的配对侧躯肢骨骼肌随意运动,其功能分布特点为倒置的人形,但头面部正立,代表区大小与肢体动作精细程度有关;如面、舌、拇指代表区很大,躯干很小。 1,破坏性病灶产生对侧相应肌肉瘫 痪。单纯此区病损时为低张力型,合 并运动前区病损时为高张力(痉挛— 型)瘫。 2,刺激性病灶产生 对侧运动性癫痫,1) 局限性不进展:局

三, 额眼(运动)区: 主要与双眼协调动作有关; 1, 破坏性病灶产生眼球向 病灶侧凝视;2,刺激性 病灶则为双眼向病灶对 侧凝视,有时发生额叶旋 转性癫痫。应注意刺激性 和破坏性病灶有时是相 互转变的。而且桥脑凝视 中枢也分为刺激性和破 坏性病灶两种表现。 四,运动性语言区(broca ) 额下回后部,与舌代表区相邻,该区损害 部抽动,以口角、手指、眼睑多见(代表区大,易受累) Todd 瘫痪(数分-数日,有认为持续久者肿瘤的可能性大) 2 )局限性进展:沿皮层运动区分布顺序移动, jackson 癫痫。 病损后产生对侧上肢的动作障碍、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强握-摸 索反射、 噘嘴或吸允反射和运动性失用。 刺激性病灶可表现为头或躯干向对侧转动(旋转性癫痫),一侧上 肢外展伴双眼注视外展的上肢,有时表现为突然失音或不自主发音。 二, 运动前区: 内n 纵柬 闍23*26挣体各部ffcSt 觉在大精 中S 1-1 ①樓上晁自

十二对颅神经解剖

十二对颅神经解剖 嗅神经: 人的嗅神经始于鼻腔的嗅粘膜。嗅细胞的中枢突先在粘膜内合并交织成丛,再由丛合成15~20条嗅丝。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嗅神经元髓鞘,其表面包着由硬膜和蛛网膜形成的双层“套鞘”。颅内蛛网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间隙延至嗅粘膜。因而有些颅压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现自鼻腔外漏脑脊液的情况。颅前窝骨折时,嗅丝可撕脱,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 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黄斑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后部,视网膜周围部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前部。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动眼神经核联系。对其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动眼神经: 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的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的运动。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晶状体变凸。动眼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瞳孔散大等。 滑车神经: 起自中脑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的滑车神经核,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穿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内,分布于上斜肌,支配此肌。单纯的滑车神经麻痹较少见,表现为患眼向下向外运动减弱,并有复视。 三叉神经: 共有三个分支,第一支眼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感觉纤维分布于颜面、眼、鼻、口腔,传导痛、温、触等感觉和眼外肌、咀嚼肌的本体感觉。运动纤维分布于咀嚼肌,支配咀嚼肌运动。三叉神经损伤,表现为咀嚼肌瘫痪、萎缩,头面部皮肤、口、鼻腔黏膜、牙及牙龈黏膜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 外展神经: 起自脑桥下部的展神经核,轴突组成展神经,分布于眼外直肌,支配眼球向外侧运动。展神经损伤时眼内斜视。

各脑区划分及功能

大脑脑区划分及功能说明 概述 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份,并且是所有神经系统的中枢;虽然它看起来是一整块的样子,但是通过神经系统专家,可了解它的各个功能。人类的大脑可以区分为三个部份:脑核(CentralCore)、脑缘系统(LimbicSystem)、大脑皮质(CerebralCortex)。 脑核部份是掌管人类日常基本生活的处理,包括呼吸、心跳、觉醒、运动、睡眠、平衡、早期感觉系统等。而脑缘系统是负责行动、情绪、记忆处理等功能,另外,它还负责体温、血压、血糖、以及其它居家活动等。大脑皮质则负责人脑较高级的认知和情绪功能,它区分为两个主要大块----左大脑和右大脑,各大块均包含四个部份----额叶脑(FrontalLobe)、顶叶脑(ParietalLobe)、枕叶脑(OccipitalLobe)、颞叶脑(TemporalLobe)。 大脑位于脑干前方,背侧以大脑纵裂分成左、右大脑半球。大脑半球表面覆盖一层灰质,称大脑皮质,其表面凹凸不平形成脑沟(凹陷)、脑回(凸起)。皮质深层为白质、由各种神经纤维构成、每侧半球内各一个内腔,即侧脑室、大脑皮质是神经系统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中枢,同时会它对内脏活动也有调节作用额叶frontallobe

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它包括初级运动区、前运动区和前额叶。位于中央沟以前。作用:额叶在有组织、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 额叶位于大脑的前部,有四个主要的脑回,即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额叶病损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颅神经、植物神经功能及精神活动等方面的障碍。 在中央沟和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在其前方有额上沟和额下沟,被两沟相间的是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额下回的后部有外侧裂的升支和水平分支分为眶部、三角部和盖部。额叶前端为额极。额叶底面有眶沟界出的直回和眶回,其最内方的深沟为嗅束沟,容纳嗅束和嗅球。嗅束向后分为内侧和外侧嗅纹,其分叉界出的三角区称为嗅三角,也称为前穿质,前部脑底动脉环的许多穿支血管由此入脑。在额叶的内侧面,中央前、后回延续的部分,称为旁中央小叶。负责思维、演算,与个体的需求和情感相关。 前额叶与丘脑背内侧核共同构成觉察系统,是精神活动的最主要场所。额叶的功能是交换产出样本,通过联结路径点亮丘觉产出意识。前额叶与丘脑背内侧核通过联络纤维建立联结路径,样本就是通过联结路径点亮丘觉的。 病症:癫痫 顶叶ParietalLobe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鲁德曼分区

大脑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布罗德曼分区系统 布罗德曼分区是一个根据细胞结构将大脑皮层划分为一系列解剖区域的系统。神经解剖学中所谓细胞结构(Cytoarchitecture),是指在染色的脑组织中观察到的神经元的组织方式。布罗德曼分区1909年由德国神经科医生科比尼安·布洛德曼(Korbinian Brodmann)提出。根据皮质细胞的类型及纤维的疏密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并用数字给予表示。Brodmann Area 1, BA1 Brodmann Area 2, BA2 Brodmann Area 3, BA3 位置:位于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 和前顶叶区。 功能:分别为体感皮层内侧、末尾和前端区,BA1、BA2、BA3共同组成体感皮层; 具备基本体感功能(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接受对侧肢体的感觉传入。Brodmann Area 4, BA4 位置:位于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中央沟(central sulcus)的内侧面 功能:初级运动皮层(first somatic motor area),包含“运动小人”(motor homunculus )。 控制行为运动,与BA6 (前)和BA3 、BA2 、BA1、(后)相连,同时与丘脑腹外侧核相连。 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 ) 传入体感信息较多的身体区域获得的皮层代表区域较大。比如手部在初级体感皮层中的代表区域比背部的大。体感皮质定位可用“体感小人”(Somatosensory homunculus)来表示。Brodmann Area 5, BA5 位置:位于顶叶前梨状皮质区(梨状皮质piriform cortex为下边缘皮质的组成部分)。 功能:与BA7形成体感联合皮层。 Brodmann Area 7, BA7 位置:位于顶叶皮质顶部,体感皮层后方,视觉皮层(visual area)上方。 功能:将视觉和运动信息联合起来;与BA5形成体感联合皮层;视觉-运动协调功能。 Sensory Areas---------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Area 位置:位于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方(BA5、BA7) 功能:整合各种感觉传入触压觉、其它感觉;利用以往储存的感觉体验。 Brodmann Area 6, BA6

大脑功能分区部分

大脑功能分区部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1/2/3区:主要的躯体感觉投射皮层,负责躯体感觉知觉,中央后回 4区:主要的运动皮层,位于中央前回,运动激活的主要来源 5区:上顶叶和楔前叶部分,次级躯体感觉皮层,涉及视空加工 6区:额外运动区(SMA),主要功能运动学习和计划以及手的运动激活(Exner’s 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背外侧额叶皮层涉及工作记忆【10、11】 7区:包括上顶叶后部和楔前叶中部,涉及计算和数学(优势半球),视空加工(尤其在非优势半球)以及情景记忆检索 8区:中部pre-SMA(运动学习);后部,前运动皮层(运动计划)以及额叶视区(自主眼动),也是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DLFC。 9区:背外侧额叶皮层的部分,工作记忆以及较高级认知加工(如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和BA10,BA11,BA46一起构成前额叶皮层(与人格有关),涉及记忆和认知任务。 10区:和BA9,BA11一起负责中央决策和执行。 11区:前额叶皮层部分,包括直回gyrus rectus和眶回orbital gyri。嗅觉和社会行为。 12区—16区 17区:主要的视觉皮层,包括距状裂calcarine fissure和枕极。视网膜组织,视知觉。 18区:次级视觉皮层(颜色和运动知觉)。 19区:次级视觉皮层的一部分,梭状回的一部分,客体和面部识别(梭状回fusiform 面部区FFA) 20区:位于颞下回,主要涉及视觉关联加工(颜色和表情的情感意义)。 21区:颞中回,听觉组织皮层的一部分,涉及较高级听觉加工以及语言接收(优势半球)。后部属于视觉组织皮层,包括FFA 22区:颞上回,听觉组织皮层,在优势半球和BA21和BA42一起组成威尔尼克区(言语接收)。语义记忆是颞上回后部的一种功能。 23区:边缘皮层的部分,与熟脸和情感加工有关 24区:边缘叶的另一部分,涉及躯体感觉的情感评价(痛) 25区:嗅觉和工作记忆加工是该区多种可能的功能的两种,包括终板lamina terminalis和前穿孔。 26区 27区:记忆编码,梨状回 28区:组织海马(记忆编码和巩固)输入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影响的最早的区域之一。29区: 30区:视觉注意 31区:楔前叶的部分和扣带回后部,作用于视空想象,情景记忆检索以及熟脸识别 32区:和BA24一起负责躯体感觉意识的情感判断,尤其痛知觉。同时涉及运动计划和记忆加工。背侧和尾部等价于喙的扣带皮层运动区(rCM) 33区:性唤起,内感受 34区:属于内嗅皮层(alsoBA28),记忆,情感评价以及嗅觉 35区:与海马旁回重叠,属于边缘皮层。涉及记忆和情感功能(快乐,悲伤,厌恶)36区:不是很清楚,情感知觉 37区:视觉和语言(词汇和客体识别以及命名,面部识别),与FFA识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