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病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22.15 MB
- 文档页数:15
牙周病病因及临床修复处理体会目的分析牙周病病发因素,为临床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40例在我院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口腔科治疗牙周病情况,总结牙周病诱发的主要因素。
针对牙周病患者实施临床修复处理术,按照口腔科室手术标准执行操作。
手术结束后30d,对患者实施回访调查,判断修复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情况,确定临床修复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临床初步观察牙周病的症状比较复杂,主要集中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牙槽骨吸收、高度异常;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经过临床修复手术处理之后,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控制(P<0.01)。
结论修复手术是治疗牙周病的主要方式,临床需积极推广此方法。
标签:牙周病;病发因素;修复手术;体会牙齿是保持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组织,并且对日常饮食及生活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改善良好的生活水平。
伴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牙齿健康保护缺少了足够的认识,造成牙周病发生率持续上升,大大降低了牙齿组织的功能状态。
目前,临床对牙周病治疗主要采用修复手术,根据患者牙周病状态拟定手术修复方案,从而实现了牙组织症状的有效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40例在我院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口腔科治疗牙周病情况,总结牙周病诱发的主要因素。
根据临床资料,40例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2.3)岁,病程时间1~12个月;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40±3.0)岁,病程时间6~12个月;女10例,平均年龄(36±4.6)岁,病程时间1~6个月。
入院就诊期间,初步观察牙周患者症状表现为疼痛、牙组织出血,部分患者有牙肿情况,需进一步检查判断是否为牙周病。
1.2方法1.2.1检查本次40例进行详细检查,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次检查方式包括:血液常规检查、X线摄片检查、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
口腔医学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病例概要:
患者姓名:张
性别:女
年龄:45岁
主诉:右侧下颌骨区域持续性疼痛
现病史:
患者于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颌骨区域疼痛,疼痛逐渐加重,伴有轻度肿胀感,无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右侧下颌骨区域轻度肿胀,压痛阳性,开口受限。
辅助检查:
线平片示右侧下颌骨区域骨质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讨论:
1.临床表现分析
本例患者主诉右侧下颌骨区域持续性疼痛,体格检查发现同侧下颌骨区域轻度肿胀、压痛阳性、开口受限,线平片示骨质增生及周围软组织肿胀,符合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2.病因分析
慢性骨髓炎常由于根尖周围炎、牙周炎等慢性感染引起,也可能由于创伤或肿瘤所致。
本例患者无明显诱因,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3.诊断思路
针对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口腔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根尖周围炎、牙周炎等局部感染;
(2)或检查,观察骨质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排除肿瘤可能;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评估感染情况;
(4)根管治疗或拔牙等初步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
4.治疗方案
(1)对症处理: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等对症治疗,减轻症状;
(2)根治性治疗: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根管治疗、拔牙、骨质钻孔引流、肿瘤切除等措施;
(3)术后随访: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慢性骨髓炎的诊治至关重要。
口腔科病例讨论近年来,口腔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口腔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讨论具体的口腔科病例,探讨口腔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和认识。
病例一:牙龈出血患者女性,30岁。
主诉牙龈出血已持续3个月,刷牙时出血明显,有时伴有牙龈肿胀。
患者没有其他不适感,口腔卫生状况良好。
初步诊断为牙龈炎。
针对该病例,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否存在牙结石等因素,并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定期洗牙、正确的刷牙方法、漱口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意识,避免吃过硬的食物,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
病例二:牙齿龋坏患者男性,40岁。
主诉右上侧磨牙出现疼痛,较敏感,咀嚼食物时感觉不适。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右上侧磨牙存在龋洞。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彻底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X光检查,以了解龋洞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选择采取补牙或根管治疗等方法来修复受损的牙齿。
同时,患者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含糖食物,定期复诊以监测修复效果。
病例三:口腔溃疡患者女性,20岁。
主诉口腔内出现溃疡疼痛,并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口腔问题。
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我们需要先确定溃疡的原因,如是否由细菌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所致。
在治疗上,可以采取局部漱口、口腔喷雾、口腔贴剂等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此外,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吃辛辣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均衡。
病例四:牙齿畸形患者女性,18岁。
主诉门牙排列不齐,牙齿畸形影响美观。
对于牙齿畸形的治疗,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拍摄牙齿X光片以了解牙齿的位置和错位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选择矫正牙齿的方法,如牙套、隐形矫正器、正畸手术等。
治疗过程需要定期复诊,以调整矫正器的力度和监测矫正效果。
患者还需要加强口腔卫生,定期洗牙,避免吃黏糊食物。
患者,男,13岁,3年前因“间断鼻衄7d伴黑便1d”收入院。
化验室检查:白血球13100/mm ,血色素g/dL,血小板2万/mm,。
骨穿示: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入院查体,双下肢及右肩34个(2 cm×2cm)(4 cm×5cm)青瘀斑,双下颌及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
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院后采用输血、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及能量治疗。
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3年间住院治疗5次,两次病危通知,每次住院1019d,出院后一直口服强的松,每日mg之间反复调整服用,同时给予多维钙片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2003年10月30日患者因双侧下牙自发痛伴夜间痛两周就诊,之前在当地县医院治疗两次,疼痛不缓解。
口腔检查:45髓腔开放,探牙髓敏感、有血,叩痛(++),松动Ⅲ°弱,牙龈充血水肿,牙龈沟底完整。
35叩痛(++),未及龋,松动Ⅲ°,牙龈沟底完整。
44与34松动Ⅱ°弱,无叩痛。
全口牙未及龋齿,余牙无明显松动,牙颌关系无异常,17及27萌出不全,口腔卫生较差。
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水平吸收及脱钙骨小梁。
牙片显示:45与35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2至2/3,根尖形成。
治疗:45与35分别2%利多卡因麻醉下开髓,牙髓新鲜有血,拔髓根管预备,封樟脑酚棉捻,两周后复诊诉,治疗后牙痛即缓解。
检查:轻叩痛,牙龈轻度充血,用碧兰麻与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
讨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发于儿童。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与激素促成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以及增加钙磷排泄,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多见于儿童、绝经期妇女及老人。
本例病案从年龄上,服用药物时间长两方面均符合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至于只发生或先发生于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是否与下颌骨发育特点有关,即是否属于薄弱区,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随着钙剂的补充及生长发育,该患区能否恢复或重建牙槽骨。
《口腔科学》教案牙周病治疗口腔科学教案:牙周病治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牙周病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2. 学生能掌握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学生能了解牙周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牙周病治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爱口腔健康,预防牙周病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口腔医学事业,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内容1. 牙周病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牙周病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 讲解牙周病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牙周病的诊断- 介绍牙周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 讲解牙周病诊断中的关键指标和注意事项。
3.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讲解牙周病的非手术治疗,如牙周刮治、根面平整、牙周药物治疗等。
- 介绍牙周病的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手术、骨移植手术、引导组织再生等。
- 阐述牙周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综合治疗策略。
4. 牙周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介绍牙周病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如激光治疗、生物材料应用等。
- 分析牙周病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 《口腔内科学》- 《牙周病学》2. 多媒体教学资源- 牙周病治疗的PPT- 相关视频和动画资源3. 临床案例- 牙周病临床案例及治疗方案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
2. 作业和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 练习题的正确率和改进措施。
3. 期末考试- 牙周病治疗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临床案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牙周病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牙周病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 讲解牙周病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牙周病的诊断- 介绍牙周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 讲解牙周病诊断中的关键指标和注意事项。
口腔科病例讨论在口腔科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病例。
这些病例涉及口腔健康的不同方面,包括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等。
通过讨论这些病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口腔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口腔科病例,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一:龋齿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牙痛,并且在咀嚼食物时感到不适。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有一颗龋齿,龋坏较为严重。
治疗方案为清除龋坏组织,并进行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牙髓,防止感染和疼痛的发生。
修复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牙齿的位置、功能要求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病例二:牙周炎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牙龈肿胀、出血和口臭。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有牙龈红肿、牙石积聚以及牙周袋形成。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牙和牙周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培养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洁牙,并配合医生进行牙周治疗。
对于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病例三:口腔溃疡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并且伴有疼痛和不适感。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口腔黏膜有溃疡性损伤。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指导、局部药物治疗和营养调理。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改善口腔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并使用口腔溃疡专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对于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病例四:牙髓炎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牙痛,并且牙痛发作时会加重。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有一颗龋齿,龋坏已经达到牙髓。
治疗方案为清除龋坏组织,并进行根管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彻底清除龋齿和感染组织,并填充根管,以防止感染的再次发生。
在治疗后,还需要对修复的牙齿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
以上是几个典型的口腔科病例,每个病例都有其特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口腔科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口腔检查结果,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口腔卫生的维护和定期复查。
通过讨论口腔科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牙周病研究报告怎么写范文牙周病研究报告怎么写范文引言: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
它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常常出现牙齿松动、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深入研究牙周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本报告对牙周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讨牙周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分析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的临床特征;3.总结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研究方法1.文献搜集:通过检索各类学术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2.数据收集与整理: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与整理,提取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数据;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1.牙周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牙周病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牙菌斑中的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口腔内形成酸性环境,导致牙釉质溶解。
同时,细菌产生的毒素和宿主免疫反应也参与了牙周病的发展过程。
2.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的临床特征:根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牙周病可以分为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三种类型。
轻度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没有明显的牙周袋形成。
中度牙周炎病情较重,常伴有牙周袋的形成和牙齿松动。
重度牙周炎病情最为严重,患者常常有明显的牙齿松动和牙周炎脓肿形成。
3.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牙周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综合判断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机械性牙面抛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牙周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析了不同类型牙周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了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这对于提高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护患者的口腔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牙周病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的存在。
牙菌斑是口腔中的一种细菌群落,当细菌代谢产物在口腔中形成酸性环境时,会导致牙釉质的溶解。
口腔外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1、患者,女,19岁。
主诉:上前牙外伤3小时现病史:3小时前奔跑时与他人相撞,当时感觉上前牙痛,触碰时加重,牙松动,有伸长感,牙龈出血,上唇肿胀。
检查:上唇肿胀,并逐渐加重,右上中切牙处可见粘膜下淤血。
11龈沟出血,叩痛(++),松动I度,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牙无明显的移位。
X线片示:11牙周膜增宽,牙槽骨无异常。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2)诊断依据?(3)鉴别诊断?(4)治疗设计?【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脱位②上唇粘膜挫伤(2)诊断依据①局部外伤史②上唇肿胀,黏膜下淤血③11叩痛(++),松动I度;X线片示:牙周膜增宽(3)鉴别诊断牙槽突骨折:如为骨折,检查患牙时,邻近数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
(4)治疗设计:①上唇冷敷。
②11固定3~4周。
③确定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
2、患者,男,18岁主诉:上前牙外伤后牙齿变短半小时现病史:半小时前骑自行车不慎摔倒,嘴唇先着地,发现牙齿变短,但不松动。
既往史: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等。
检查: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合。
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38、48地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病例分析:(1):诊断?(2):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1)主诉疾病的诊断①11,21嵌入性脱位;上唇挫裂伤。
②非主诉疾病的诊断:38,48冠周炎。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患牙有外伤史,11,21牙龈红肿,龈沟渗血,牙冠完整,内倾,但比邻牙短2mm,叩痛(++),松动(+)。
中切牙开牙合。
②上唇粘膜红肿,约有1cm长的裂口,渗血。
③X线片示:11,21根尖周膜间隙消失,未见根折线。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38,48低位垂直阻生,龈瓣红、水肿,覆盖咬合面远中,盲袋无分泌物。
病例分析病例一患者,女,42岁。
主诉:左上后牙颊侧牙龈肿胀三月现病史:三月前发现左上后牙颊侧牙龈肿胀前来综合科就诊,诊断为 4 "慢性根尖炎",经根管治疗、桩核冠修复后1月,牙龈仍有肿胀感、瘘管不愈且少量流脓,轻度咬合不适。
牙体转诊要求牙周治疗。
10年来患者常有刷牙出血现象,偶有自发出血,可自行止住。
无明显牙齿松动。
否认咬硬物史、夜磨牙习惯。
未做过牙周治疗。
数年前双侧下后牙因龋拔牙平时每天刷2次牙,横刷+竖刷,否认不良习惯。
既往史:曾在外院补牙、拔牙。
家族史:无特殊。
全身情况:健康。
检查: 4 菌斑中量(PLI: 2),牙石(++)。
颊侧牙龈相应于根中部可见瘘管,周围龈肿胀,轻压少量溢脓。
瘘管处尖探针探入可达根面,略有粗糙感。
PD 颊侧正中10mm,窄而深,袋口紧,附着丧失9 mm。
探与瘘管相通,邻面及腭侧PD 3-4 mm,桩核冠,未粘合,正中咬合轻度早接触。
松动Ⅰ°全口口腔卫生较差,PLI: 2,牙石(++)余牙牙龈色红,质软,龈缘圆钝,BI:2-4, PD:3-7 mm,以后牙为重,附着丧失0-7 mm;部分牙龈退缩0-3 mm6 66 6 FI: 1-2,个别后牙松动Ⅰ°8 7 7 残根875 78 缺失彩幻及X片:问题:1.根据上述病史和检查做出初步诊断,简述诊断依据(6分)2.分析 4 颊侧牙龈瘘管不愈的可能原因,还需做哪些补充检查(4分)查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初步诊断:(1) 4牙周牙髓联合病;(2)慢性牙周炎(1)初步诊断依据:a. 4根管治疗史,根尖低密度透影。
b. 4 存在深牙周袋(牙龈炎症, 附着丧失)c. 4 瘘管与牙周袋贯通(2)初步诊断依据:a. 牙龈色红,质软,龈缘圆钝b. PD:3-7 mm,以后牙为重,附着丧失0-7 mm,FI: 1-2,个别后牙松动Ⅰ°2.瘘管不愈的可能原因:(1)根纵裂(依据:局限深袋,根尖部根管扩大影,早接触)(2)超填根充物排出通道(依据:根充物超充影象,病历原始记录)(3)存在合创伤致根尖愈合迟缓(依据:早接触)(4)牙周炎(依据:牙周炎(深牙周袋)临床特点,未经牙周治疗)进一步补充检查内容:(1)复查牙体和根管治疗原始病例,比较不同时期x片(2)插诊断丝,偏位投照(分析原因)。
牙科病例分析与讨论在牙科领域,病例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对牙科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牙齿疾病的发生原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病例为例,展开对牙科病例的分析与讨论。
病例背景:患者,女性,45岁。
主诉右侧上颌牙齿疼痛,并伴有牙龈出血。
病例分析与讨论:1. 临床检查与病史分析: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了解到患者平时口腔卫生习惯较差,不定期刷牙,同时有吸烟的习惯。
根据患者的口述,疼痛主要集中在右侧上颌牙齿区域,伴有明显的牙龈出血症状。
通过临床检查,发现右上侧磨牙区的牙龈明显肿胀,且有明显的牙结石存在。
2. 影像学检查分析:对患者进行牙周X光片检查,发现右上侧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有明显的骨质吸收现象,且牙周袋深度增加。
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牙周炎或牙周病。
3. 实验室检查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了牙周袋液分析。
结果显示牙周袋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细菌培养显示存在多种致病菌,确认了患者存在牙周炎。
4. 诊断分析:综合以上的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了诊断。
患者被确诊为右上侧牙周炎,并且存在牙结石和明显的骨质吸收现象。
5. 治疗方案制定:针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建议患者改善口腔卫生习惯,每日定期刷牙,并使用牙线进行牙缝清洁。
其次,进行了超声洁牙以去除牙结石,并进行局部牙周治疗以减少牙周袋深度。
最后,根据患者的牙齿情况,讨论了可能需要进行牙齿拔除和牙槽突整形的可能性,并与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与讨论。
6. 随访与治疗效果评估: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了随访。
检查发现患者口腔卫生习惯改善明显,牙齿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牙龈出血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通过再次进行牙周X光片检查,发现牙周袋深度有所降低,骨质吸收的情况也有所减轻。
结论:通过本次牙科病例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患者的牙周炎主要是由于口腔卫生习惯差、吸烟等不良习惯引起的。
试题1患者,女,56岁。
主诉:左上后牙自发隐痛两周现病史:左上后牙两周前出现自发性阵发性隐痛,持续几分钟后可缓解,冷热刺激痛,无明显夜间痛及咬合痛,自觉为左上倒数第⒉颗牙痛,患牙曾于1年前因龋坏在外院一次充填治疗。
检查:|6DO银汞充填体,边缘不密合呈盈浸状,近中探及悬突,叩(土),松(-),近中龈乳头红肿圆钝,冷测敏感,热测迟钝反应消,×线片示充填体下方密度减低度区,极近髓,根尖周未见明显异常。
标准答秦:答案1)诊断:|6DO慢性牙髓炎2)诊断依据:自发隐痛,冷测敏感,热测迟钝反应痛,深龋近髓,叩诊不适等。
3)鉴别诊断:①)深龋:无自发痛,温度刺激反应不持续,无迟缓性疼痛反应,叩诊(-)。
②可复性牙髓炎:无自发痛,温度刺激反应为短暂的持续即一过性敏感。
4)治疗计划:|6DO牙髓治疗试题2患者,男,43岁。
主诉:左上后牙自发痛2天,伴面部肿痛1天。
现病史:左上后牙龋坏,一直未治疗,无明显不适。
2天前出现自发性持续性跳痛,患牙浮起感,不敢咬合,无明显冷热刺激痛。
1天前左面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无全身发热等不适,自服“先锋⒉号”及“甲硝唑”1天,症状无明显缓解,求诊。
检查:左眶下区肿胀,皮肤色泽正常,皮温不高,医痛明显,无可凹性水肿。
I4DL深大龋洞,腐多,探露髓,不敏感,叩〔+++),松(llo),跟颊沟变平,色红,压痛明显,未触及波动感,冷热测均无反应,X线示骨硬板消失,根周膜咯宽。
标准答案:答案1)诊断:/4DL急性根尖周炎2)诊断依据:①病史:可定位的自发持续痛,咬合痛,浮出感。
龋洞充填史。
②检查:深大龋洞,露髓,冷热测均无反应,叩(+++),松( llo),跟颊沟变平,压痛明显,X线示骨硬板消失,根周膜略宽。
3〉鉴别诊断:①急性牙髓炎:患牙有放散痛,叩诊可有不适,但不表现疼痛。
冷热测引发疼痛。
②慢性根尖炎:患牙叩诊不适,无明显自发痛,线可见根尖区明显阴影。
③蜂窝织炎:颌面部软组织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突出,重者出现功能障碍;全身反应明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55例治疗分析目的:分析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55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59颗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根管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19颗,有效8颗,无效1颗,对照组治疗显效15颗,有效11颗,无效5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3.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療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治疗;综合治疗;临床分析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临床牙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牙周破坏、牙髓炎症等症状同时存在,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仅具有牙周病变的临床特点,也具有牙髓病变的临床特点。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需要长时间治疗,而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一般患者都预后不良[1]。
因此,一旦出现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尽早查找出原发病因,采取综合治疗,尽快将感染源消除,最大限度的保护患牙。
一直以来,临床治疗牙周、牙髓病变的首选方法是根管治疗,但是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是非常显著,近年来我院采用综合治疗疗法,结果均取得满意效果。
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55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55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59颗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同时应排除以下情况患者:①12个月内并没有进行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
②并没有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
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28颗)和对照组27例(31颗),观察组中男19例,女9例,患者年龄最小37岁,最大80岁,平均(53.2±1.6)岁。
成人牙周炎患者错畸形牙周正畸综合治疗的病例分析目的:研究成人牙周炎患者错畸形牙周正畸进行综合治疗的病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临床上诊治牙周炎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牙周炎患者,对其进行牙周正畸的综合治疗,同时总结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临床要点。
结果:矫正治疗后,30例患者中24例患者的状况得到恢复,其恢复的有效率达80%。
结论:错畸形是在以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组织良好为基础上得到矫治,这使得患者很大程度地改善了颜面的美观,恢复了咬合的正常功效,有利于牙合正常行使咀嚼功能。
成人牙周炎错畸形患者进行牙周正畸的综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错畸形;牙周炎;正畸治疗;牙周治疗;牙周组织牙周病是由牙菌斑中的一些微生物发生了感染,从而导致牙周结缔组织、牙槽骨发生了进行性的破坏[1]。
国内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80%~90%,其中有40%~50%的牙周病会发展为牙周炎[2]。
牙周病的主要表现是形成牙周袋、牙槽骨的吸收、牙周支持组织产生炎症及牙齿的松动等,导致牙齿所处的平衡环境失去平衡,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美观和咀嚼功能[3]。
正畸治疗在晚期牙周病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想要在治疗中获得最好的临床疗效,还应该考虑治疗中的很多重要的因素。
本文选取成人牙周炎患者错畸形牙周正畸进行综合治疗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牙周炎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25~43岁,平均(33.6±1.1)岁;AngleⅠ类15例,AngleⅡ类9例,AngleⅢ类6例。
各种牙周炎症状的程度不同,有牙齿松动程度达Ⅰ~Ⅱ度、有的甚至达Ⅲ度,牙周附着逐渐丧失,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临床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出现,患者前牙呈伸长、散开、前突、颌干扰等状态,使咬合发生改变且无法修复等[4]。
1.2 方法留取患者的记存模型、面颌像、头颅侧位片以及全景片等,对于牙周破坏程度较为严重的部分区域对根尖拍片,患者经由牙周正畸修复科的诊断后,按照每位患者的不同症状给予患者特定的综合治疗方案。
关于牙周病的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对牙周病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讨论和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45例牙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与分析。
结果:在牙周病中,牙龈萎缩的患病率最高,其次是牙结石,牙龈出血,浅牙周袋和深牙周袋。
所有45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牙周病并保护患牙以防损失,进而提高牙周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牙周病;诊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141-02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以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那些发生于牙周组织的肿瘤等,不属于牙周病的范畴。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
根尖周病虽然也是发生于根周的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但因其具有独特的病因、病理、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故不属于牙周病的范畴[1]。
牙周病的特点是不具备免疫性、不具备传染性,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晚期病情严重,牙周组织的破坏不易完全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我院共收治45例牙周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的为18岁,最大的为63岁。
其中急性牙周脓肿9例,慢性牙周炎22例,进展性牙周炎14例。
所有患者经检查后,牙齿呈不同程度松动,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病区牙龈充血,水肿。
1.2方法1.2.1基础治疗牙周病的基础治疗也叫做病因治疗,是对每位患者都适用的最基本的治疗,目的是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并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做准备。
口腔卫生宣教,帮助患者建立保持口腔卫生的意识,教育并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如刷牙,使用牙线、牙签、牙间歇刷等保持口腔卫生。
施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牙石。
消除菌斑滞留的因素和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包括改正不良修复体、治疗食物嵌塞、纠正不良习惯等。
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