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就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个常考的基本知识点,所以本题答案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只有A 才是辛亥革命实实在在的意义,BCD根本都不适合辛亥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2、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不是正式大总统,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3、在制订《临时约法》时,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排除A项。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排除B项。
在临时约法中,为防止袁世凯专权而做的规定是实行责任内阁制,因此排除D项。
实用文档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
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武昌起义。
金冲及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这段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台阶。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看作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它最终结出的硕果。
辛亥革命时期志士仁人们的巨大历史贡献,将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和怀念。
二十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
二十世纪,中国人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辛亥革命是其中的第一次。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地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黑云压城城欲摧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一个世纪前的事情也许太遥远了。
他们已很难想象那时候中华民族的悲惨处境。
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近代却落后了。
当二十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上走过整整六十年。
外国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遭人鄙视,被看作“劣等民族”。
国家的命运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听任别人摆布。
人民挣扎在生死线上,多少次反抗都失败了。
长夜漫漫,仿佛没有尽头。
这一切,不能不使每个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感到极大的痛苦。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相交的时候,这种不断沦落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十年间,在中国土地上接连发生了三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
前两次战争都以清朝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中国对外赔款共达六亿八千万两白银,比当时全国八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还多;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被日本侵占;列强还取得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驻军权。
后一次战争竟是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的相互厮杀,居民惨遭屠戮,庐舍化为灰烬。
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不少学者对这场革命的成败颇有争议,那么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呢?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开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当时清政府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已经成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巨大障碍。
辛亥革命将清政府推翻,是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中所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
第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中国自秦以来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对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来说,专制君主是它的“头”,而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体系等是它的“身”,封建君主专制的覆灭,使中国封建制度变得残缺不全,失去了正统地位。
从此,封建旧势力要实行专制统治,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幌子下进行。
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翻开了一个缺口。
第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它吸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原那么,并把这些原那么在中国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了共和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从而使民主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而这一点恰是中华民族跟上世界潮流,实现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这为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开辟了道路。
第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的政策、法令,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
办工厂、开银行蔚然成风,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几年内有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民国约法》的实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思想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的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所以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巨变的时期。
在这个世纪里,中国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性的巨变,这些巨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可以追溯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政权。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场革命中,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殖民统治,并以推翻清朝的君主制为目标,实现了中国人民在政治和社会上的民主权益。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政治派系和军阀混战不休。
国家的治理陷入瘫痪,经济状况恶化,社会秩序混乱。
这一时期逐渐演变成为著名的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变得四分五裂,各个地方政权相互对抗,军阀混战不休。
这种局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然而,中国的巨变并没有就此停止。
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1949年,这是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这次巨变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入城。
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后,开始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重塑了国家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土地改革为核心的。
土地改革结束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实现了土地的分配和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阶段的成功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这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
毛泽东逝世后,中国的领导核心逐渐转变为邓小平,邓小平提出了\。
辛亥革命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不仅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它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和近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百年以后的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民国初年,虽然百废待兴,但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临时政府官员却对中国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
他们认为“学者,国之本也”,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从教育抓起,于是在中华名宣告成立后的第九天,中国教育部便应运而生。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初,在继承清末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又根据新的社会形势进行不断地革新,以进一步加快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开启民智辛亥革命后,想要发展教育就必须得开启民智,解放思想,摒弃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愚昧思想对中国人民的毒害。
为了开启民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和爱国知识分子开创了众多的革命刊物,以传播革命思想和壮大革命队伍。
他们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教育时剥夺人权的奴隶教育,清朝统治者创办教育是为了培养各色各样的奴隶,他们还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教育的核心,有力地批判保皇派忠于“圣主”的奴才思想,抨击了几千年来等级森严的封建三纲五常的枷锁。
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应有的社会权利,于是革命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对后来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孙中山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出妇女应该恢复自己应有的人格,与男子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权利。
女革命家秋瑾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她毅然走出家门,赴日留学,参加革命,并号召妇女要摆脱奴隶式的社会地位,要有志气,上学堂,学科学,争取自由和幸福。
这对女性命运的改变起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国教育平等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健全人格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大教育家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
在教育上,他认为在共和时代,教育应当以培养“健全之人格”的现代国民为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行“五育并举”的方针。
一、填空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举行,与会代表(13 )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事件是(南昌起义)5、中国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战争、(党的建设)6、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在(八七)会议上7、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8、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共同抗日9、宣告“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结束”的标志是(会宁大会师)10、(1941)年6月,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七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11、在(1942 )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革命文艺根本方向是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12、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实事求是)13、毛泽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6、20世纪中国历史三次巨变,出现了三位历史伟人,他们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17、正式确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党的基本路线是在中共(十三大)上18、“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在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中1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21、在四项基本原则中,核心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二、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D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的矛盾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C、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D、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3、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中国同盟会B、中华革命党C、中国国民党D、中国民主同盟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A、封建主义的寿终正寝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D、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5、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A、新文化运动B、五卅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一九二零年八月,最先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称为创建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正式举行,出席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8、中共一大的中心议题是()A、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B、讨论马克思主义传播C、讨论与国民党合作D、讨论党的纲领9、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国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成功召开C、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D、黄埔军校的正式成立10、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被称为“铁军”A、第一军B、第二军C、第四军D、第七军11、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思想A、党指挥枪B、农村包围城市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D、枪杆子里出政权12、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时,在江西永新县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A、团B、营C、连D、排13、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A、井冈山根据地茶陵县工农兵政府B、右江工农民主政府C、闽西工农民主政府D、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4、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A、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B、以城市工人为主体的革命斗争C、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的主体的革命战争D、农村包围城市15、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了()口号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反蒋抗日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D、遇蒋抗日16、遵义会议最后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A、中央政治局书记B、中央政治局常委C、中共中央主席D、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17、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A、红军穿越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B、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C、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D、遵义会议召开18、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A、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B、社会性质决定的C、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D、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19、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A、列宁主义B、新民主主义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毛泽东思想20、中共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作出了把党的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决定C、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D、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21、日本政府被迫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的()A、8月8日B、8月15日C、9月2日D、9月9日22、标志着“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最后终结的事件是()A、海南岛的解放B、新疆的解放C、大西南的解放D、西藏的和平解放23、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年A、1949B、1950C、1951D、195224、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有利的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中子弹B、导弹C、原子弹D、氢弹25、1971年10月25日,第()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22届B、24届C、25届D、26届26、1971年.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A、欧洲国家B、亚非拉国家C、亚洲国家D、美国27、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是()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德国28、1976年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是()A、九一三事件B、四五运动C、“一月革命”D、《二月提纲》29、作出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错误撤销党内外的全部领导职务的会议是1977年7月召开的()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届五中全会C、中共十一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3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决议》是在()上通过的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式提出是在()上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3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A、经过全民选举产生的B、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C、由中国特色国情决定的D、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A、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B、完全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C、改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D、第一次找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35、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而且也是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按最新统计,我国各种矿产品人均占有量()A、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B、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C、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D、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36、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A、40%B、50%C、60%D、30%37、()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D、与时俱进38、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B、改变目前我们的发展模式C、深化改革开放D、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A、保持协调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保持均衡发展D、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4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统筹兼顾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全面发展三、多选题1、“八七”会议同遵义会议的相同点是()A、从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全力纠正错误B、毛泽东参加会议并且提出正确主张C、在危机之时拯救了党D、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2、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的两篇主要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B、《实践论》C、《矛盾论》D、《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主要决定有()A、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重新确定实事求是,一切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关系是()A、经济建设是中心B、改革开放是动力C、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D、经济建设是目的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6、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A、马克思列宁主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科学发展观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主要包括()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主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9、在“创先争优”中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做到“五个好”一下属于“五个好”的内容有()A、领导班子好B、党员队伍好C、领导作风好D、工作业绩好四、判断题1、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的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简介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巨大成就,也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可能有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
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番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南京政府成立以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列宁指出:“中国人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番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南京政府成立以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革命政府还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列宁指出:“中国人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
所以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