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 格式:pdf
- 大小:285.93 KB
- 文档页数:4
农业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研究农业补贴政策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政策的异同点和影响。
一、政策目标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
政府通过直接补贴、价格保护和农业保险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
此外,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还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是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粮食供应和保持农业竞争力。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涉及到农业市场的支持和价格保护,通过直接支付补贴和粮食价格干预等方式,增加农民的收益和投资。
此外,美国农业补贴政策还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
二、补贴方式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主要通过直接补贴、价格补贴和生产补贴等方式实施。
直接补贴是向农民支付一定的资金,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收益;价格补贴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保证农民的利益;生产补贴是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压力。
美国的农业补贴主要是通过直接补贴、市场支持和保险制度等方式实施。
直接补贴是向农民支付一定金额的补贴资金,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市场支持是通过价格支持和市场干预策略,维护农产品的价格稳定和利益;保险制度是提供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等风险中的利益。
三、影响因素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农产品需求、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财政预算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规模和可行性,农产品需求影响着政策的针对性和调整方向,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资金来源和支付标准。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业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财政预算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规模和可行性,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影响着政策的调整方向和市场干预策略,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业保护主义则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农产品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经验与教训农产品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经验与教训近年来,农业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农产品补贴政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与美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在农产品补贴政策上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以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
一、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补贴政策。
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直接补贴、减税降费和购销政策。
首先,直接补贴是中国农产品补贴政策的核心。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政府对主要农产品进行直接补贴。
这种补贴方式能够帮助农民稳定收入,增加农业生产积极性。
其次,减税降费也是中国农产品补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减免农民的税费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这种政策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环境,促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
最后,购销政策是中国农产品补贴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通过建立农产品购销体系,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确保农民利益。
购销政策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选择,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中国农产品补贴政策的经验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坚持以农民为中心。
政府将保障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针对农民真正需求进行精准施策。
这种以农民为中心的补贴政策能够更好地激发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农产品的供给能力。
其次,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政府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农产品流通,通过购销政策来调节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实现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平衡。
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的农产品补贴政策注重科技创新。
政府积极鼓励农业科技进步,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补贴。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发展及启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
当时,美国农民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价格下跌、农产品供过于求等问题使得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帮助农民渡过难关,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价格补贴措施。
在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农作物价格支持”政策为农民提供价格保护。
该政策的核心是设定最低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价格时,政府将购买剩余的农产品,以维持农产品的价格。
政府还通过设定进口限制、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方式支持农业产业。
这一价格补贴政策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帮助了许多农民渡过了艰难时期。
在长期的实践中,这种政策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虽然价格补贴政策可以保护农民利益,但由于政府需要购买农产品,会导致农产品库存增加,进而可能对国家财政造成负担。
由于政府干预市场价格,可能导致市场失去竞争力和效率,最终对消费者造成不利影响。
价格补贴政策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在价格补贴的刺激下,农民可能过度生产某些农产品,而忽视其他潜在更有利可图的农产品。
这种情况下,农业资源可能被浪费或不合理利用,对农民、经济和环境都造成了损害。
政府应该在决策制定中充分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需求。
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不仅影响农民和农业产业,也会对消费者、财政和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政府应该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确保政策制定的公正和合理。
政府在制定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时,应该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价格补贴政策一方面应该保护农民的权益,但同时也应该保持市场的竞争性和效率。
政府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灵活调整价格补贴的措施,避免过度扭曲市场。
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应该与其他农业发展政策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价格补贴政策可以帮助农民渡过困难时期,但应该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等方面与其他政策相协调。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发展及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在制定和实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时,政府应该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政策的整体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论美国农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6年 1 月论美国农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学院(直属系):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摘要:由于农业对土地、水等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生命周期长,具有分散性、落后性、生产率低下等特点,使得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
要使中国农业迅速进入现代农业的运行轨道,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其中政策处于首要地位。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的农业政策对美国农业现代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美国政府发展基础设施的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税收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农业生产支持政策等推进了农业的现代化。
我国农业发展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政策,美国农业,农业生产,启示The theory of the agriculture poli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Abstract: Because of agricultural land,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dependence of the strong, long life cycle,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persion, unproductive, low productivity and makes agriculture "weak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y. To make Chinese agriculture rapidly into the orbi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 policy, science and the second and investment the three. The policy in a leading position.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most developed country i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he United States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U.S.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tax polic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upport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an get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Key Words:Agricultural policy,America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production,revelation目录引言 (1)第1章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2)第2章农业政策的一般目标与手段 (2)2.1提高农业生产率 (2)2.2增加和稳定农业人员的收入 (2)2.3保障粮食的安全供给 (2)2.4建立发达、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2)2.5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非农就业机会 (3)第3章美国农业政策的内容体系 (3)3.1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 (3)3.1.1发展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2)3.1.2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 (3)3.1.3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产品保险 (3)3.1.4税收优惠 (3)3.1.5补贴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 (3)3.2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 (4)3.2.1价格支持 (4)3.2.2限制生产 (4)3.2.3保证供应 (4)3.3扩大需求的政策 (4)3.3.1扩大内需 (4)3.3.2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4)第4章我国的农业现实状况 (5)第5章美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5)5.1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贴 (5)5.2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5)5.3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的经营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 (5)5.4政府应尽快健全相关法律,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6)结论 (6)参考文献 (7)致谢 (8)引言:农业既是一个古老产业,也是一个现代产业,更是一个伟大产业。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农业领域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其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对其他国家的农业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1. 二战后期和冷战时期二战后期和冷战时期,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国家安全。
政府通过对农业生产品种和数量的控制来实现价格稳定和粮食储备。
在这一时期,政府通过设置价格支持和直接支付补贴的方式来保障农民的收入和农产品的市场供应。
2.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
政府逐渐放开了对农产品市场的控制,取消了一部分价格支持政策,并根据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情况来调整农产品价格和补贴政策。
3. 1996年农业法案的实施1996年,美国政府通过了农业改革法案,该法案取消了大部分直接支付补贴并引入了新的市场导向的政策,即农业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补贴来支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非像之前那样仅仅是以保障农产品价格为目标来提供补贴。
4. 当代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在当代,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主要包括价格支持政策、直接支付补贴政策和保险补贴政策。
政府通过这些政策来维护农产品价格稳定、农民的收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表明,政府的价格支持政策和直接支付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民得到一定的保障和支持后,可以更加专注于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随着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变革,政府逐渐引入了市场导向的补贴政策,即将补贴与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联系起来。
这种政策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农业企业更多地投入科技研发和市场营销,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3)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篇2]引言农业补贴会对农业生产和贸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WTO《农业协议》要求各成员国削减会扭曲农业生产的补贴,但认可不会对农业生产有直接显著影响的补贴政策。
能否在提高农业保护和支持力度的同时,不致引起贸易争端?美国作为一个成功实施农业保护的国家,给我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因此,在各国普遍提高农业补贴水平、调整补贴结构以支持本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借鉴美国经验,制定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WTO相关规定的农业补贴政策。
研究这一问题的国内文献集中在这样几个主题上。
以张桂林等(2003)为代表的文献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农业补贴的主要工具和形式;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03)、农业部软科学课题组(2002)和上海财大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4)则系统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和财政支持政策的不足之处。
黄季焜和马恒运(2001)在分析我国农业补贴现状的同时,与印度等不发达国家作了比较;而另外一项研究(黄季焜等,2002)分析了我国农业政策的激励问题并计算了主要农产品价格的名义保护率。
以蒲文彬(2005)、陈贺菁(2004)和宋士菁(2003)为代表的文献探讨了我国农产品补贴的政策改革。
本文则在评述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基于WTO的有关协议和我国经济转轨的制度性特征,提出了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取向。
一、美国农业补贴的历史及现状美国是农业强国和大国,许多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这与其不断强化的农业支持体系密不可分。
以1933年颁布的《农业调整法》为开端,美国已经通过了多项农业补贴的法律。
完备的法律化农业支持体系对稳定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的农业补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护农业资源和促进农业科技发展的补贴,主要通过立法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等进行补贴。
美国农产品补贴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3)一是农业补贴立法缺失,目标短期化。
美国制定一系列农业补贴的法律法规,制度且规范化。
我国此类法律尚未出台,相关规定散见于《农业法》、《农技推广法》和《农机促进法》等法律。
具体实施多为《指导意见》或《暂行办法》的形式,政策目标短期化,具随意性,缺乏稳定和前瞻。
二是补贴种类较少,地域性差异大。
我国实施的农业补贴,目前为主要粮食品种,相较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覆盖品种和范围都远不及,各省补贴标准、品种和依据等,差异较大。
以粮食直补为例,有的按农民实际种植面积,有的依据土地计税面积,有的则与产量挂钩。
由于各地财力水平不同,造成补贴的地域性差异较大。
三是补贴结构不合理,力度不够。
按wto《农业协定》,无限制的“绿箱”补贴政策12类,我国仅使用6类:政府一般农业服务支出、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用于粮食安全的公共储备补贴、农业环境保护及落后地区援助补贴。
对贸易产生扭曲的“黄箱”政策,wto允许发展中国家不超农业总产值10%,我国承诺8.5%,目前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和粮棉价格支持,两项合计实则仅1.4%,大有发挥空间。
“蓝箱”政策,定义为“不对产量进行要求的补贴”,总额为农业产值5%内。
我国迄今尚未使用。
四是农业保险补贴,尚处探索阶段。
我国目前农业保费补贴种类只有 15种,美国多达150多种。
国际通行的,是保费补贴、保险机构管理费用补贴及再保险补贴,三者同时进行,我国仅保费补贴一种方式,且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联动补贴”机制,省级补贴到位后,中央财政才拨付,产生地区间的不公平。
五是行政管理体制混乱,效率不高。
我国涉农部门多,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严重。
致使财政资金使用分散,执行缓慢。
加之中间环节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权力寻租”等行为,导致资金流失,到位率不高,补贴效果并不理想。
四、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启示第一,要增强农业扶持政策。
首先是农业补贴、保险和灾害救助等立法。
要促进不同政策部门间相互衔接,避免重复或空白。
浅析中美两国有关粮食增长的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近年来,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中美两国都在积极的发展农业,推行着相对应的农业政策。
其中,农业补贴政策在促进粮食增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美两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角度来探讨中美两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异同。
一、中美两国农业补贴政策概述1.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自2003年实施以来,中国农业部门一直受到政府严格监管,政府通过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和保护,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对农业的投资。
在农业补贴政策方面,中国主要实施了以下措施:①直接补贴:根据各农业部门的需求情况和政策目标,政府会根据市场价格、生产成本等因素进行补贴,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
②保护措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利益,包括对进口农产品实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国内农产品采取补贴等等。
2.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在农业法案中规定,在保障农民的利益方面达到防止价格过低和保持食品供给的作用。
对于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直接支付:美国政府为保障农民的利益,将直接向农民支付丰产郡计划。
该计划旨在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民的收入。
②保险计划:美国政府通过保险计划的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其可以获得更好的生产收益。
二、中美两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1.政策目标方面的差异在政策目标方面,中美两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针对农民,旨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
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内的食品供给,并且保护美国的农产品市场。
启示:在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时,政府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和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目标,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效果。
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中国入世在即,随着世界农产品市场形势变化及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就农产品市场开放谈判的进一步进行,我国必须及时有效地制定“十五”期间农业发展政策,积极应对入世冲击,加快农业发展。
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农业贸易伙伴之一,分析研究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对我国“十五”期间农业政策制定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政府农业扶持政策发展状况分析美国农业政策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政策,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外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国内外市场收缩和严重的生产过剩,美国农业经历了空前严酷的危机。
为了避免农业部门的全面崩溃,从1933年罗斯福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农业政策,支持农产品价格和农业收入,到这些政策和技术进步使生产发展大大超过需求增长时,政府转而制定扩大内外需求的政策。
所有这些政策的汇集,成为战后历届政府推行的联邦农业政策体系。
该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发展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政策。
2.推动农业科研和技术普及。
联邦政府通过各地建立起来的农业院校、农业试验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三级机构推动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率的持续提高。
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站获得有关市场、管理、气象、病虫害和技术方面的信息和指导。
3.提供农业信贷和农产品保险。
农业信贷系统可以从政府获得低息贷款转而提供给农户。
农产品信贷公司则为参加价格支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短期优惠贷款。
农户信贷管理局的贷款则带有很大的补助性质,它向受灾地区提供利率很低的紧急贷款。
1981年《农业法》把这种紧急贷款作为援助遭受自然灾害农户的主要方法,取代了70年代的直接补助。
政府还为保险费用提供多至30%的补贴。
4.税收优惠。
农户可以在收益多的年份提前支付开支,收益少的年份提前出售农产品,以少缴所得税。
此外,农户还享有资产的“加速折旧”优惠。
5.补贴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
中美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启示(2)3.农业补贴利益渗漏。
农业补贴问题是利益转移支付问题,实质上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表现,因此,农业补贴利益流向应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最终结果应是农民增收。
农业补贴表现为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但是具体到各环节、各类别的补贴,各个国家有所不同。
我国的农业补贴大多在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进行,采用暗补方式。
4.农业补贴法制缺失。
在美国制订了确保农业补贴的法律,使补贴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
2017年5月美国国会两院通过的农业法案,继续其高额农业补贴做法。
在近百年美国的农业法律变迁中,农业法的内容由早期的农业保护逐渐转向现在全面的农业支持。
我国名义上农业补贴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末,形成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实质上的农业补贴还是近几年的事,由于起步晚,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业补贴法规。
农业补贴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往往以政策或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
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补贴缺乏长远规划,补贴对象和补贴数额的随意性很大;另一方面在补贴实施中涉及到财政、农业、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多个部门,往往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再加上地方保护等负面影响,导致补贴资金流失,降低了农业补贴政策效应。
三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完善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加人WTO使我国农业更加直接地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
因此,为提高农业竞争力、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框架下,对我国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进行调整。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农业补贴是政府对比较利益偏低的农业进行利益补偿,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粮食等农产品增产和农民增收。
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这既是对长期以农哺工的历史补偿,也是工业哺育自己。
我国现阶段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对农业提供支持和保护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并且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仅占农业总量的3.6%,远远低于WTO成员的水平,按WTO的规制,我国农业补贴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是美国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初开始,美国政府就开始通过各种形式的价格补贴政策来支持农业生产和保障农民的利益。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对其他国家的农业政策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美国农业生产遭受了轰炸性的打击,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民生活陷入贫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开始试行各种形式的价格支持政策。
1923年,美国政府首次实施了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通过购买农产品进行市场干预,保障农产品价格。
1933年,罗斯福总统推出了《农业调整法案》,确立了农业价格支持与市场干预的基本框架。
这标志着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正式进入法律轨道。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1961年,《农业法案》正式确立了国家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并提出了农民收入保障的概念。
此后,美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农产品价格支持、市场补贴与保险保障的政策法案,为美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市场的不断开放,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美国政府逐渐调整了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方向,更多地注重市场导向和效率提高,逐步减少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干预,强调农业市场的自主运作和供需平衡。
1. 坚持市场导向,逐步减少对农产品价格的直接干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供需关系,政府的干预应该更多地发挥宏观调控和风险保障的作用,而不是通过直接价格补贴来影响市场价格。
2. 强化农业保险与风险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
农业生产面临着天气、市场、价格等多种风险,政府应该通过设立农业保险机制和风险管理政策,为农民提供更多的保障,减轻其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国外农业支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以美国为例一、国外农业与农村发展政策的目标体系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横向来看,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农业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也不尽相同。
各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之所以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农业和农村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普遍性;各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之所以有不同之处,是由于各国具体的国情具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结构特点方面。
如果按照“三农”的具体领域,国外农业政策关注的重点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农业问题的核心,不过各个国家的强调重点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发达程度越低的国家(如非洲、南亚等).对数量问题的关注程度越高,因为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通常较低,农产品供给数量仍然不足,在一些最不发达国家中,粮食安全问题突出,饥饿与营养不良问题普遍,提高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数量是最为急迫与重要的农业政策目标。
与此相反,在一些发达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农业生产水平很高,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足以满足本国的需求乃至有过剩问题(如欧洲国家、美国等)。
因此,对农产品数量的强调程度要低一些,而对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2.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问题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问题。
这是所有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民问题的核心。
即便是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农业经营规模很大的国家中,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
原因主要在于:随着人们牛活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这时如果农业劳动力不能大量迅速转移出农业领域,就会出现农业就业比重高而其创造的财富比例较低,从而出现了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的收入差距。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几乎在所有国家,农业就业在全社会就业中的比重都高于农业在CDP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