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279.68 KB
- 文档页数:1
护理学中的糖病患者教育护理学中的糖尿病患者教育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少患者。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在糖尿病患者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护理学中的糖尿病患者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护士在教育中的角色。
重要性:糖尿病患者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和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情和自我管理方法,掌握正确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并正确使用药物。
这不仅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内容:糖尿病患者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知识: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病理生理机制、症状和并发症等。
这样能够使患者对糖尿病有全面的认识,更好地应对疾病。
2. 饮食管理: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因素。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餐前血糖监测、碳水化合物摄入限制、膳食纤维的摄入等内容。
此外,还应向患者介绍常见的陷阱食物和饮食交换表,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食物。
3. 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提高身体健康。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喜好,指导他们如何进行适当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此外,还应向患者介绍运动前后的血糖监测和药物调整。
4. 药物管理:药物在控制糖尿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护士应解释给患者有关药物的种类、使用方法、副作用和警示等信息,并指导患者在家中正确使用药物和监测血糖。
教育方法: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教育的效果,护士可以使用多种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面对面教育:护士可以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教育,亲自向他们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融入患者的实际情况,解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2. 书面教育:护士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书面资料,包括食谱、运动指南、药物使用说明等。
糖尿病教育的六大内容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为了帮助患者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教育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
糖尿病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理解和掌握糖尿病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是糖尿病教育的首要内容。
这包括糖尿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分类、症状和并发症等方面的知识。
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与高血糖和胰岛素分泌异常有关,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眼部疾病等。
2.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需要掌握科学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合理搭配主食、蔬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
此外,控制饮食的时间和分量也是饮食管理的关键。
2.1 主食选择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主食,如全谷类食物、糙米、全麦面包等。
这些食物可以使血糖缓慢升高,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2.2 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食物来源,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患者应多食用绿叶蔬菜和低糖水果,如菠菜、苹果和柑橘类水果。
2.3 蛋白质食物蛋白质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营养素,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氨基酸。
患者应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肉、鱼类和豆类制品。
3. 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
糖尿病教育中应包括运动的种类、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指导。
患者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久坐。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糖尿病教育应包括常用的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的使用方法、剂量调整和注意事项等。
患者需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和相互作用等,以便正确使用和管理药物。
5. 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教育应包括血糖监测的方法、时机和频率等方面的指导。
糖尿病患教: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策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患教,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旨在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教的重要性和策略。
一、糖尿病患教的重要性1.提高疾病认知:糖尿病患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并发症和治疗方法,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2.改善生活方式: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特定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糖尿病患教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风险。
3.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患教可以教授患者如何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使用药物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教可以教授患者如何识别和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5.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患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患教的策略1.个体化教育: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患教方案。
2.多元化教育形式:采用面对面授课、小组讨论、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3.持续性教育:糖尿病患教不应仅限于一次性的教育活动,而应持续进行,定期评估患者的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注重实践操作:教授患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实际操作,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5.心理支持:糖尿病患教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6.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教活动,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力度,共同应对疾病挑战。
7.跨学科合作:糖尿病患教涉及多个学科,如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应加强跨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教育。
8.政策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糖尿病患教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总之,糖尿病患教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糖尿病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作者:司艳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糖尿病专科医生都应该知道治疗糖尿病需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人的自我监测。
但是,很多医生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只注重药物治疗,很少对病人进行糖尿病教育,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的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达不到满意疗效,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等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根据全国43家医院630、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查结果,糖代谢控制理想的仅占10%,控制差的却占50%以上[l];前者因为接受过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后者却没有。
由此表明对病人进行糖尿病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1 糖尿病教育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病教育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WHO、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高度重视。
1989年第42届WHO方会要求各成员国要重视糖尿病的防治,要制定和实施糖尿病预防计划,逐步实现三级预防;而糖尿病教育是贯彻三级预防的关键。
198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即为“糖尿病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指对糖尿病无知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
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在于[1]:(1)组织和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自我保健和管理能力:(2)患者和医务人员合作,长期严格控制代谢紊乱,达到理想目标;(3)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4)组织患者和家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患者相互教育,可起到医务人员起不到的作用;(5)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对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和技能,这样才能明显降低个人和国家用于糖尿病的开支。
2糖尿病教育的分类及内容糖尿病教育包括一般人群的教育、糖尿病专业队伍的教育、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
对糖尿病学专科医生来说他们教育的对象是糖尿病患者。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贯彻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和。
内容包括:2.1糖尿病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使其对糖尿病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方法及预后等有关知识了解,取得病人的自觉配合.保证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
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饮食管理1.1 控制饮食热量: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热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以控制血糖和体重。
1.2 分配饮食:病人应根据医生或者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分配三餐和零食,避免大餐和暴饮暴食。
1.3 注意饮食均衡:饮食应包含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饮食均衡。
二、运动管理2.1 规律运动:糖尿病患者应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2 避免剧烈运动: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或者长期的高强度运动,以免导致血糖波动和低血糖。
2.3 定期锻炼:建议病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天30分钟,5天一周。
三、药物管理3.1 定时服药:病人应按医生的建议定时服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避免漏服或者过量服用。
3.2 注意药物副作用:患者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及时向医生汇报异常情况。
3.3 定期监测血糖:病人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饮食运动计划。
四、心理管理4.1 接受病情:病人应接受自己患有糖尿病的事实,积极面对疾病,不要产生消极情绪。
4.2 寻求支持:患者可以加入糖尿病患者互助组织或者寻求心理咨询,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匡助。
4.3 积极生活:病人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预社交活动和爱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定期随访5.1 定期复诊:病人应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5.2 学习健康知识:患者应定期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疾病管理知识和技能。
5.3 保持联系:病人应与医生、护士、营养师等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咨问询题并获得匡助。
总之,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一项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共同努力。
浅谈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及指导【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本文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和预防疾病。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糖尿病的危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接下来,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糖尿病的定义与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及并发症、分类及治疗方法、饮食注意事项以及运动锻炼指导。
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疾病管理与预防的必要性,以及维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内容,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促进疾病的有效管理和健康预防。
【关键词】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发病原因、症状、并发症、分类、治疗、饮食注意、运动锻炼、疾病管理、预防、健康生活方式。
1. 引言1.1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功能障碍导致血糖不稳定,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各种组织器官,增加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甚至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给患者的家庭、社会和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对糖尿病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十分重要,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2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及对身体的影响,增强他们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进而激发他们更加积极的治疗动力。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掌握科学的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如定期监测血糖、合理控制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等,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糖尿病教育目的及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糖尿病教育则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教育目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糖尿病教育等方面,深入探讨糖尿病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帮助。
一、糖尿病教育的目的糖尿病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掌握糖尿病管理知识和技能,减轻和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教育的意义1. 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态糖尿病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常常会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
而糖尿病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态,正视疾病、积极面对生活。
2.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教育能够让患者掌握糖尿病管理知识和技能,自我监测血糖、饮食、运动、用药等,有效控制病情。
3. 减轻和预防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将会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
而糖尿病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和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 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疾病,将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到工作和家庭。
而糖尿病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三、如何进行糖尿病教育1. 掌握相关知识糖尿病教育的开展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因此,教育者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糖尿病的分类与诊断、饮食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内容。
2. 确定教育对象糖尿病教育的对象通常包括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医疗工作者、社区护士、学校教师等。
3. 选择合适的教育形式糖尿病教育有很多形式,包括面对面教育、书面教育、电话教育、网络教育等。
根据受众的特点和教育目的,选用合适的教育形式。
4. 制定教育计划糖尿病教育计划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糖尿病类型、治疗方案等制定,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间、教育地点等方面。
5. 实施教育糖尿病教育应根据教育计划,进行指导、帮助患者、解答疑问和传授相关技巧和知识,并且要随时进行评估,确保教育效果。
糖尿病教育的六大内容简短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教育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下面将介绍糖尿病教育的六大内容。
一、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关键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总能量摄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运动量来确定每天所需的总能量摄入量。
2.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影响血糖变化最大的营养素,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确定适宜的摄入量,并注意选择低GI值、高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无添加剂等健康食品。
3. 控制脂肪摄入:适当控制脂肪摄入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骑车等。
2.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不宜过度锻炼,一般每周应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注意血糖变化:在进行运动前要测量血糖水平,并根据情况调整饮食和胰岛素用量。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主要有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式。
但是,药物治疗也存在着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按医嘱用药:遵循医生开具的处方,在规定时间内按时服用药物。
2.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并调整用药方案。
3. 避免自行更改用药方案: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改用药方案,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四、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情况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案。
在进行血糖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定期检测血糖: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检测,一般为每天2-4次。
糖尿病教育技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掌握正确的自我管理技巧和教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糖尿病教育的技巧,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疾病。
1. 了解糖尿病首先,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类型、症状、原因和潜在并发症等。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疾病,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2. 改变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并遵循均衡的饮食原则。
此外,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维持身体健康。
3. 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以确保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他们可以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4. 药物治疗一些糖尿病患者需要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他们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服药,并定期复查血糖指标,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5. 应对心理压力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糖尿病教育还应包括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建议,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压力和焦虑。
6. 寻求支持和交流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加入患者支持群体或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糖尿病患者交流,获取必要的支持和信息。
7. 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进行随访,确保他们的疾病管理得到有效的评估和调整。
随访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情况,还能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建议和帮助。
总结起来,糖尿病教育技巧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通过了解疾病、改变生活方式、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应对心理压力、寻求支持和交流以及定期随访来掌握正确的自我管理技巧。
通过这些方法,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并控制他们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文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任何自我管理措施之前,应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
)。
浅谈糖尿病教育管理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的疾病,是终身性的疾病。
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好,可引起多种的并发症,致残和死亡率升高,给糖友的家庭带来承重得打击。
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糖尿病的糖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
因此,良好的教育能充分调动糖友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糖友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糖尿病管理中,教育是核心。
以糖友为中心,定期地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对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糖尿病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需要糖友和家属共同进行糖尿病教育。
一定要有计划有程序的进行。
一、教育和管理的认识在糖尿病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加强糖友参与性。
在给糖友的健康教育中,通过与糖友及家属的沟通,根据就医的医疗档案,糖友的心理状况以及文化背景等给予评估确定教育需求。
根据需求,教育者和糖友及家属共同制订教育目标。
来帮助糖友了解糖尿病的一般知识、检查和治疗等;帮助糖友一起制订饮食运动计划等;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友的生活质量等。
根据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方法,采用一对一教育、随机性教育、小组教育、文字教育、形象化教育的教育形式。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个性化、注意观察糖友的反应,要坚持教育的持续性,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育的内容1.心理教育: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一样,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糖尿病病程长,糖友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消极情绪,长期的心理不健康会使糖友的血糖升高,对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所以把握糖友的每个心理阶段对于糖尿病教育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顺利开展教育和健康指导。
2.饮食教育: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控制血糖的重要一步。
遵循控制总热量,食物多样化,少量多餐,定时定量,不吃甜食和零食,少油少盐。
糖尿病教育者帮助糖友及家属共同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循序渐进的控制饮食。
3.运动教育:运动可使肌肉对葡萄糖作用增加,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使机体的胰岛素水平下降,也可改善脂类代谢。
浅谈糖尿病教育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居第3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2.4亿人。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居世界第2位。
近年来,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受到重视〔1〕。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该病仅能控制,不能治愈。
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的原因在于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
UKPDS和DCCT研究[2.3]表明,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和最有效的方法。
对患者而言,血糖控制的关键在于主动自我监测血糖,改变饮食习惯和运动。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1.1通过教育,使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建立信任,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1.2能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加强控制,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
1.3使患者改变认识,治病不是医生单方的事,还需患者控制饮食,及时认真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相关检查,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
1.4使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有个基本了解,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1.5遇到发热腹泻等特殊情况,患者能及时调整药物,或及时到医院就诊,可避免作相关的检查,并及时处理,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2.1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病因分型和目前的诊断标准。
我们可采用中医学的优势进行健康教育评估。
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分析、归纳、判断病人的不同病因、病位、症候。
将消渴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此可称之为“辨证施教”。
2.2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丹溪心法﹒消渴》篇说:“酒面无节,酷嗜灸,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说明饮食不节和本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浅谈糖尿病教育
发表时间:2012-09-29T16:06:01.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景力鸣郑大为[导读] 建立糖尿病患者详细档案、进行电话随访。
景力鸣郑大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糖尿病科吉林长春 130021)【关键词】糖尿病教育血糖控制【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291-02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居第3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2.4亿人。
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居世界第2位。
近年来,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正在日益受到重视〔1〕。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该病仅能控制,不能治愈。
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的原因在于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及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
UKPDS和DCCT研究[2.3]表明,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止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和最有效的方法。
对患者而言,血糖控制的关键在于主动自我监测血糖,改变饮食习惯和运动。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 1.1通过教育,使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建立信任,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1.2能早期发现糖耐量异常,加强控制,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
1.3使患者改变认识,治病不是医生单方的事,还需患者控制饮食,及时认真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相关检查,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
1.4使糖尿病患者对疾病有个基本了解,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1.5遇到发热腹泻等特殊情况,患者能及时调整药物,或及时到医院就诊,可避免作相关的检查,并及时处理,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2.1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病因分型和目前的诊断标准。
我们可采用中医学的优势进行健康教育评估。
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分析、归纳、判断病人的不同病因、病位、症候。
将消渴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此可称之为“辨证施教”。
2.2糖尿病的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丹溪心法﹒消渴》篇说:“酒面无节,酷嗜灸,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说明饮食不节和本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饮食的注意点,如何控制饮食的总量,选择饮食的种类。
《诸病源候论》中就有“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的记载。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运动疗法。
运动的强度和方式以及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各种适应症、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特别是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如何正确抽取及注射胰岛素。
2.3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正确监测血糖,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测定结果。
.
2.4 影响慢性并发症的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遗传、饮食习惯等。
如何控制各项危险因子并作相应的一系列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分析等。
2.5何种卫生保健,如皮肤、口腔、牙齿以及双下肢的保护。
2.6 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喝酒、合理饮食、保持理想体重、适当的体力活动,活动的强度和方式、时间及应注意的事项。
3 糖尿病的教育方式 3.1 针对共同的问题可采取集中看录像、幻灯等形式,定期举办讲座。
3.2面对面的示教,如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监测技术等。
3.3 赠送通俗易懂的糖尿病宣传资料,分发糖尿病警示小卡片,可向患者推荐图书及手册。
在门诊办公室及病房走廊等可悬挂糖尿病知识的画报或镜框。
3.4在“世界糖尿病日”举行大型活动,利用媒体等形式介绍糖尿病基本知识。
3.5请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知识层次较高的、控制良好的患者介绍经验,并请已有并发症的患者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性。
3.6建立糖尿病患者详细档案、进行电话随访。
4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到晚期可以损害多个组织器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糖尿病患者因具备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
目前大约有50%-80%的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知识,能较好的控制血糖(A1c﹤7%)的患者不足一半[4]。
因此,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Diabetesself-management education,DSME)的国际标准指出,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DSME是糖尿病患者和教育者之间相互配合的过程,目的就是有效控制代谢紊乱,阻止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诊治价格患者可以接受。
而教育干预(Educational intervention)则是针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中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诊治实践的相互交流过程。
而更多的研究[7,8]发现,指导患者改变饮食包括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减少热卡及增加低糖物质的摄入对血糖的控制有效。
我们传统糖尿病教育主要是患者服从医生的诊治计划,而现在应该更多地与患者交流,激发患者在疾病治疗和血糖监测中的主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诊治方案。
目前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的糖尿病患者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却未能重视该病,其发病后较快出现使一系列慢性并发症,极大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所以,如何让这些平时工作学习繁忙的患者早期接受教育是今后糖尿病教育需要探讨和加深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