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538.02 KB
- 文档页数:12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7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面向通信与信息行业,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的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获得本领域基本训练并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以及能在其他相关行业从事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开发及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掌握通信与信息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应用能力;3、重点掌握移动通信方向,初步具备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6、具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眼于基于目标的培养方案,采用“3+1”培养模式,3年在校专业理论学习,累计1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系统组成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专门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规划、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通信系统分析、设计,通信设备调测、维护方面受到较专业、系统训练,在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描述1.专业方向:通信工程专业共分光纤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多媒体通信、电力通信五个方向。
2.培养目标: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通信技术研究、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能力,适应通信领域以及信息交换、传输处理等方面的科研、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公共专业基础平台上:无线通信方向培养具有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是移动通信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无线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研究、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工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光纤通信方向培养具有通信技术、光纤通信和通信网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及维护的工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计算机通信方向以网络工程、网络互联层以上各高层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适应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要求,具备在通信领域从事网络工程、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维护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多媒体通信方向在公共专业基础平台上,培养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传输技术及宽带通信网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多媒体通信网用户接入、多媒体通信系统及设备的设计、调试、运行维护的工程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IT(信息技术)产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多媒体通信和网络工程及应用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维护或教学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力通信专业方向在通信工程专业公共基础平台上,培养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从事通信技术研究、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设计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发展需要,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设计规划院所、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等从事电力系统通信规划、设计、建设、系统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分布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分方向)撰写,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在通信工程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能够独立开展工作;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4.培养学生具备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通信工程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打下基础。
2.通信工程核心课程:包括数字通信原理、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多门专业选修课程,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网络安全等,以提高学生对其中一特定方向的专业能力。
4.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与实际工程技术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培养模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多门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培养他们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设置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环节,包括通信系统仿真实验、通信网络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实习:在校期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使他们能够接触到实际的通信工程项目,了解实际工程技术的应用,并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毕业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开展科研或工程项目,包括项目立项、方案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方案通信工程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性学科,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的广泛普及,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制定一套适应市场、实用性强、符合人才需求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一、培养目标1. 能够在通信领域,承担技术研发与工程实现的工作任务。
2. 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及国际化通信科学技术研究的素养。
3.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组织与管理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适应快速发展的新科技、新业务和新模式。
二、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基础知识:包括通信系统、通信控制、通信协议、通信网络、信号与系统等基础知识。
2. 专业核心知识:包括数字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通信安全等专业核心知识。
3. 实验基础:通过实验,加深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 管理与经济学知识:通过学习管理和经济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和管理综合素质。
5. 通信行业应用知识:通过对通信行业的了解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行业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实验室教学和实践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通过实习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技、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素质和综合素质,并促进他们各领域的特长和发展。
四、毕业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一下基本能力:1. 具有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本专业核心知识。
2. 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实现任务,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经济学知识,并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管理和工程实现方面的问题。
4. 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运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开展自主研究和国际化研究。
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主要包括工程电磁场、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通信原理、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通信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结合实践项目进行实际操作,以便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才能胜任工作。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项目,进行通信设备的调试、维护、故障排除等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引入实验技术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升其实践能力。
三、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素养培养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鉴赏能力,对通信领域的国内外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国内外通信领域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另外,学校还可以开设通信领域精品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具体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四、通信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到通信工程领域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教学。
学校应该注重实践项目的设计,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通信工程实践课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实践导师队伍建设,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通信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进行不断创新和实践。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营、创业项目实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工程教育,主要面向地方和沿海城市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开发与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以及在国民经济信息产业部门、国防工业、集团公司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通信、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集成、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信息处理等方面实践的基本训练,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熟悉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基础知识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宽广的基础及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外语、电子技术、信号处理、通信系统、通信网、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获得良好的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设计、开发、调试、应用、管理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电磁场理论、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生产与电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答辩等。
《泰山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等领域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等专业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品质。
2.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具有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结构分析四、学制与学分学制:3〜6年总学时:2186 总学分:152.5五、授予学位学科门类:工学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移动通信、电磁场理论、光纤通信技术等。
七、课程结构学分比例表八、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一)公共基础课(654总学时,38总学分)标“*”的课程的实践教学学分以读书会、研讨会等形式完成;标“■ 的课程的实践教学学分以适当的非课堂形式完成。
(二)学科基础课(395总学时,25总学分)(三)专业主干课(689总学时,40.5总学分)(四)专业拓展课(320总学时,20总学分)方向1:通信应用;方向2:信息与信号处理(五)实践教学课(49学分)(六)综合素质课(128学时,8学分)学生从学校开设的综合素质课中自主选修。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学科代码:08 专业代码:080703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通信工程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基础实、口径适、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系统掌握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以及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等技术领域从事通信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工程设计、制造开发、运行维护、工程管理和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一)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和基本政策;有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一定的美学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系统的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光纤、无线、有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专业知识;掌握通信系统与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方法;了解通信工程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
(4)工具性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文献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和模拟仿真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方法和归纳法等基本数学处理方法。
2.能力结构(1)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和社交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能力;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获取英文资料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和书籍;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具备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能够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初步的程序分析和设计;具备分析处理实际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常见故障的基本能力;具备设计开发、调试维护无线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介绍通信工程专业以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通信网络的终端、传输和交换三个环节为学习主线,突出通信电子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开发技术,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通信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和现代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通信工程领域系统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掌握信息科学领域内基础理论知识,获得从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到应用等各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
掌握现代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具有较强的设计、开发通信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
毕业生将成为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的企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通信电子产品设计和通信系统与工程的设计、集成及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生专业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专业能力:能力1:具有从事通信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物理、电路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能力2: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通信工程专业知识体系;能力3:具有设计和实施通信工程的能力,并能够对工程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能力4: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能力5:具有创新意识及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能力6:了解通信工程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通信工程领域技术标准,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四、学制与学位本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学生可提前一年或延期毕业,但在校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年。
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修完所有课程并获得专业要求学分,且达到湖南工业大学授予学士学位的其它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51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课程: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高频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波通信、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数字光纤通信、现代交换技术、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与维护等六、毕业合格标准课内学分要求:必须修满17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7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38学分。
大学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通信工程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它是信息技术、通信网络和电子设备等多种学科综合的交叉科学,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宽广的通信工程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能够在通信工程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领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的专门人才。
3. 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2)专业课程: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网络、卫星通信、数据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通信工程技术等。
(3)实践课程:通信工程实践、通信工程设计、通信工程实验和实习等。
(4)选修课程:通信协议、通信安全、通信软件开发、通信系统仿真等。
2. 实践教学在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实际项目、实习和实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
建立通信工程实验室,引进先进的通信设备和软件,为学生提供实验和研究的场所和条件。
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并获得实际经验。
3. 实习和就业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实习机会,包括企业实习、科研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形式。
建立完善的实习基地,与国内外通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以此为依据,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
4. 科研与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立科研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开展科研项目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通信工程专业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江苏、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服务地方信息通信行业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具备通信信息领域相关专业扎实基础知识,适应通信信息领域的技术发展,胜任区域中小企业中通信信息系统单元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组织管理、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工作,成为技术骨干、项目管理骨干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目标2:能通过专业和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法律经济和专业技术技能,分析、评价和解决通信信息领域中小企业应用开发、工程、生产组织等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并有利于改善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标3: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通信信息系统单元、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运营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成为中小企业的技术骨干。
目标4:能够适应通信信息领域中小企业的团队工作环境,担当团队中的骨干或者领导角色。
目标5:通过岗位技术培训、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主动适应国内外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拓展新业务的职业发展机会。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电路、应用软件、工艺流程等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要求4(工程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进行单元电路、信号处理与传输单元、典型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通信工程专业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通信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理解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要求10(沟通与交流):能够就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通信工程领域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追踪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
三、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四、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
五、课程的先后修关系图
六、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8年。
最低毕业学分:180学分。
学生修满180学分,另须取得第二课堂6学分,且符合学校规定的其它条件与要求,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八、专业核心课程
信号与线性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
九、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电信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DSP 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通信系统实验与设计、专业综合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等。
十、就业与升学
就业领域:能够在通信信息等领域从事通信信息系统单元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应用开发、系统集成、组织管理、运营维护等工作岗位。
研究生阶段研修学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继续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的相关二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习。
十一、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十二、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一)通识教育课程
(二)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三)工程基础课程
(四)专业基础课程
(五)专业课程
小计8门16 256 232 24 2 28 注:至少选修8学分。
其中,《创新实践》学分指学生参加学院指定的学科竞赛的学分。
选
修
模
块
二
本选修模块为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订单培养课程,至少选修2.0学分。
(六)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安排表
课
程性质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学分
数
学时/周数开课学期起止周
成绩考核
考试考查
必修课1 A190016 军训与入学教育 2 2周第1学期1-2 √
2 A325014 金工实习 1 1周第1学期3-
3 √
3 A315040 电装实习 2 2周第3学期1-2 √
4 A315024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2 2周第4学期1-2 √
5 A315020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2 2周第4学期3-4 √
6 A315045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2 2周第5学期1-2 √
7 A312071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2 2周第6学期1-2 √
8 A312086 无线通信技术综合训练 3 3周第6学期16-18 √
9 A31Q015 电信工程项目管理与实施 2 2周第6学期1-2 √
10 A312012 DSP技术及应用综合训练 2 2周第7学期3-4 √
11 A312072 通信系统实验与设计 2 2周第7学期10-11 √
12 A315006 毕业设计16 16周第8学期1-16 √
小计12门38 38周
选修模块一1 A312130 专业综合工程训练 5 5周第7学期12-16 √
2 A313086 生产实习 2 2周第7学期17-18 √
小计2门7 7周
选修模块二
1 A312131 企业综合工程实践13 13周第7学期6-18 √
小计1门13 13周
注:本选修模块为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订单培养课程,内容由学院和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决定。
(七)第二课堂
不计入总学分,但在毕业前必须修满6学分,具体实施与认定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签字审核:
制订人:学院分管院长: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