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四支(二)
- 格式:ppt
- 大小:993.00 KB
- 文档页数:10
声律启蒙四支其二原文和解释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声律启蒙》四支其二。
原文是这样的:“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龟。
”先来说说“戈对甲,鼓对旗”,这就是武器和装备相对啦,想象一下战场上的画面,是不是很有气势?“紫燕对黄鹂”,这两种鸟都特别美,紫燕轻盈,黄鹂叫声清脆,就像一对好伙伴。
“梅酸对李苦”,梅子酸,李子苦,就像生活里有甜也有酸。
“青眼对白眉”,青眼表示喜爱和重视,白眉呢,说的是有特别才华的人,是不是很有趣?“三弄笛,一围棋”,吹笛子和下围棋,都是很风雅的活动哟。
“雨打对风吹”,大自然的力量,风雨总是相伴的。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海棠花在春天早早睡去,杨柳在白天睡懒觉,哈哈,多形象呀!“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这里面有历史故事呢,张骏写了槐树赋,而杜甫不写海棠诗,各有各的缘由。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龟”,说的是晋代的士人独特奇妙,像只露出一点斑纹就能知道全貌的豹子;唐代的儒生知识渊博,就像能知道各种知识的神龟。
怎么样,这一段是不是很有意思呀?稿子二亲人们,咱们一起来瞧瞧《声律启蒙》四支其二哈!“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 你看,戈和甲是打仗用的,鼓和旗是指挥打仗的,紫燕和黄鹂都是可爱的小鸟儿,多妙呀!“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
” 梅子酸溜溜,李子苦兮兮,就像人生的滋味有不同。
青眼就是人家喜欢你,白眉呢,是说这人厉害哟!“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
” 吹笛子那叫一个悠扬,下围棋可得动脑筋。
雨打风吹,大自然可真会折腾。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
” 哎呀,海棠花春天爱睡懒觉,杨柳大白天还不着急起床,是不是很俏皮?“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
” 这里面故事可多啦,张骏写槐树赋,杜陵不写海棠诗,各有各的想法。
《声律启蒙》四支原文
《声律启蒙》是清代黄庭坚所作的教授诗歌韵律的篇目,其四支原文如下:
第一支:声有宜硬宜柔,柔声可以绕梁;硬声可以穿破石。
若使一篇文词,只用柔声婉转,则听者反生厌倦之感;若用尽硬声刚劲则令人耳鸣乏味。
是以声之宜柔宜硬,各得其所,乃为工矣。
第二支:韵有宜平宜仄,平声起于肺,沉着而浑厚;仄声发于胸,清越而婉转。
若使一篇文词,只用平声平仄平仄,无论切合而成,听者终有不耐之情;若用尽仄声仄平仄平,则令人口齿生涩。
是以韵之宜平宜仄,各有所长,乃为妙也。
第三支:声韵不捨,一字愈小愈妙。
可用者必须用,不可用者切勿用。
有职躬之词,不得擅变;有数学之词,不得私造。
别人讲究好辞,你也讲究好辞;别人讲究清新,你也讲究清新。
先王作三字经,文句雅正,自然动人。
今人作三字经,常为俗鄙,岂非声韵失准之故乎?
第四支:字有宜早宜迟,宜疾宜徐,疾则不可辨,徐则生暴。
若言欲速则不达,欲徐则不究,则宜早宜迟,宜疾宜徐,各令得宜,则工矣。
上:四支之吉白夕凡创作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①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②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
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③四目(jié)颉:四目颉:颉,仓颇,黄帝史臣,传说仓®5有四目,汉字为仓獅斤创。
一足(kuí)夔:舜的臣子,舜说过"一夔足矣",后人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脚。
④(qú yù)鸲鹆:鸟名,俗称八哥。
⑤(hàn dàn)菡萏:荷花。
(tú mí)荼縻:也写作酴釄、荼蘼,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原文】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译文】苍颉有四只眼睛,夔只有一只脚,八哥和白鹭相对。
荷花染红了半个池塘,荼的白花开满藤架。
⑥候:气象学名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
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应候:与气候相应。
⑦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xiāng)襄子联合韩、魏诛杀。
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酬报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
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他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谋刺赵襄子。
下联出自《晋书•羊祜传》。
羊公,对晋人羊(hù)祜的尊称。
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苍生皮子下敬爱,死后襄阳苍生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
后来,其手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葅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
【明词义】葅:古代酷刑,将人剁成肉酱。
汉·李陵《重报苏武书》:“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错受戮,周魏见辜。
”《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彭羕传》:“羕一朝狂悖,自求葅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亦作菹醢。
”醢:肉酱。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如:《锄禾》点漆:乌黑光亮貌。
【知文化】诗通常所说的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五言就是五个字)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锄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唐·李绅——五言绝句唐·李白——七言绝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望唐·杜甫——五言律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屈原和赋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所做的辞赋,后来统称为楚辞。
赋在汉代最为流行,是一种有韵的散文,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古时候,有个画家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
精心整理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译文】凉风阵阵,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春雨降落,梨花开放预示春天来临。
晋国的智伯对豫让有知遇之恩,豫让甘愿吞炭变哑去为智伯报仇;西晋的羊祜镇守荆州,深得百姓爱戴,羊祜死后,百姓每次看到他的墓碑都会潸然泪下。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①。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②。
汾水鼎,岘山碑③,虎豹对熊罴④。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⑤。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⑥。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⑦。
【注释】①围棋:此处是动宾结构,所以能与“舞剑”构成对仗。
②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一种竹片(也有用木制的),一般都是编连成册使用。
毛锥:毛笔,因为毛笔的笔头以毛制成,形状像锥子,故得此名。
此名称出自于《新五代史?史弘(zhào)肇传》,史弘肇曾经说:安定国家、平息动乱靠的是长剑大韩,像“毛锥子”有什么用处呢?③汾水鼎: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古鼎,因此改换年号为“元鼎”。
岘山碑:即堕泪碑,参考前注。
【原文】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⑦。
【译文】笛声悠扬,如天外之音从云中飘落,船桨做响,渔船正驶向如雪般白茫茫的水面。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①。
三弄笛,一围棋②,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③。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④。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⑤。
【注释】①李苦:李子很苦。
《世说新语?雅量》说,晋王戎小时候,曾和一群小孩在大路边玩耍,看见道边一株李树上果实累累,但无人摘取。
上:四支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①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② 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
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③四目( ji é)颉:四目颉:颉,仓颇,黄帝史臣,传说仓?5 有四目,汉字为仓獅斤创。
一足( kuí)夔:舜的臣子,舜说过"一夔足矣 ",后人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脚。
④(qúy ù)鸲鹆:鸟名,俗称八哥。
⑤(hàn d àn)菡萏:荷花。
( t úmí)荼縻:也写作酴釄、荼蘼,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原文】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译文】苍颉有四只眼睛,夔只有一只脚,八哥和白鹭相对。
荷花染红了半个池塘,荼的白花开满藤架。
⑥候:气象学名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
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应候:与气候相应。
⑦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战国策 ?赵策一》。
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xiāng)襄子联合韩、魏诛杀。
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
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谋刺赵襄子。
下联出自《晋书 ?羊祜传》。
羊公,对晋人羊( hù)祜的尊称。
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百姓皮子下爱戴,死后襄阳百姓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
后来,其部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声律启蒙四支全文解释《声律启蒙》是清代儿童教育家、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套启蒙教育诗歌,一共有四支。
这些诗歌通俗易懂,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让儿童容易理解记忆,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下面对《声律启蒙》四支的具体内容进行解释。
第一支:《田忌赛马》这首诗讲述了田忌与王跖比赛马匹的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阐述了策略与智慧的重要性。
田忌以稳定的策略战胜王跖的骄傲和轻敌心态。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马跑比赛,把智慧与谋略的重要性融入到了儿童教育中,提醒儿童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思考与应对。
这首诗也表达了袁枚对智慧与谋略的愿景,鼓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培养智慧和灵活的思维。
第二支:《水调歌头》这首诗通过描述家庭琐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幸福家庭的生活乐趣。
袁枚以深情婉丽的笔触,揭示了家庭生活中的美好与幸福。
诗中以细腻的描写勾勒出幸福家庭的画面,教育儿童懂得珍惜家庭、爱护家庭,同时也塑造了一个良好家风的形象,引导儿童模仿并建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第三支:《刘琨夜奔》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刘琨为了拯救被敌人围困的朋友而夜间奋勇行动的故事。
通过刘琨的勇敢行动,袁枚表现了勇气与胆识的重要性。
故事中,刘琨不顾危险,奋不顾身地去救援朋友,传达了儿童应勇敢面对困难、勇敢行动的教育思想。
这首诗也传递了袁枚欣赏勇气和忠诚的价值观,鼓励儿童培养勇敢面对挑战的品质。
第四支:《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与石头在风雨中的坚韧不拔形象,表达了追求进步和坚毅精神的教育观念。
袁枚以竹子与石头的形象,告诫儿童要坚守信念,面对挫折要坚强,努力奋斗。
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儿童不要轻易放弃,要有积极的心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的来说,袁枚的《声律启蒙》四支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形象,教育儿童培养智慧、家庭观念、勇气和坚韧精神。
这些故事充满了启发性和教育性,引导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质。
《笠翁对韵 上卷》之“四支”(一)泉qu án 对du ì石sh í,干ɡàn 对du ì枝zh ī。
吹chu ī竹zh ú对du ì弹t án 丝s ī。
山sh ān 亭t ín ɡ对du ì水shu ǐ榭x i è,鹦y īn ɡ鹉w ǔ对du ì鸬l ú鹚c í。
五w ǔ色s è笔b ǐ,十sh í香xi ān ɡ词c í。
泼p ō墨m ò对du ì传chu án 卮zh ī。
神sh én 奇q í韩h án 幹g àn 画hu à,雄xi ón ɡ浑h ún 李l ǐ陵l ín ɡ诗sh ī。
几j ǐ处ch ù花hu ā街j i ē新x īn 夺du ó锦j ǐn ,有y ǒu 人r én 香xi ān ɡ径j ìn ɡ淡d àn 凝n ín ɡ脂zh ī。
万w àn 里l ǐ烽f ēn ɡ烟y ān ,战zh àn 士sh ì边bi ān 头t óu 争zh ēn ɡ保b ǎo 塞s ài ;一y ī犁l í膏ɡāo 雨y ǔ,农n ón ɡ夫f ū村c ūn 外w ài 尽j ìn 乘ch én ɡ时shí。
【注释】吹竹:吹奏竹管类乐器。
弹丝:弹奏四弦类乐器。
水榭(xi è):邻水的或建于水上的楼台。
鸬(l ú)鹚(c í):一种善于捕鱼的水鸟,可驯养。
亦称为摸鱼公、墨鸦、水老鸦、乌鬼、鱼鹰。
五色笔:相传南朝(梁)江淹,年青时梦晋代学者和诗人郭璞赠给他五色笔,于是才思大进,写了许多优秀诗文。
sìzhī四支茶chá对duì酒jiǔ,赋fù对duì诗shī,燕yàn子zi对duì莺yīng儿ér。
栽zāi花huā对duì种zhòng竹zhú,落luò絮xù对duì游yóu丝sī。
四sì目mù颉jié,一yī足zú夔kuí,鸲qú鹆yù对duì鹭lù鸶sī。
半bàn池chí红hóng菡hàn萏dàn,一yī架jià白bái荼tú蘼mí。
几jǐ阵zhèn秋qiū风fēng能néng应yìng候hòu,一yī犁lí春chūn雨yǔ甚shèn知zhī时shí。
智zhì伯bó恩ēn深shēn,国guó士shì吞tūn变biàn形xíng之zhī炭tàn;羊yáng公gōng德dé大dà,邑yì人rén竖shù堕duò泪lèi之zhī碑bēi。
【注释】赋: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流行于汉魏六朝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有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等人,著名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枯树赋》等。
竹:和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深得古代文人的喜爱。
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
清朝郑板桥在《竹石》一诗中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落絮:飘落的柳絮。
辛弃疾有“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的词句,文天祥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诗句。
上:四支令狐采学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①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②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
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③四目(jié)颉:四目颉:颉,仓颇,黄帝史臣,传说仓®5有四目,汉字为仓獅斤创。
一足(kuí)夔:舜的臣子,舜说过"一夔足矣",后人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脚。
④(qú yù)鸲鹆:鸟名,俗称八哥。
⑤(hàn dàn)菡萏:荷花。
(tú mí)荼縻:也写作酴釄、荼蘼,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原文】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译文】苍颉有四只眼睛,夔只有一只脚,八哥和白鹭相对。
荷花染红了半个池塘,荼的白花开满藤架。
⑥候:气象学名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
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应候:与气候相应。
⑦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xiāng)襄子联合韩、魏诛杀。
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
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谋刺赵襄子。
下联出自《晋书•羊祜传》。
羊公,对晋人羊(hù)祜的尊称。
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百姓皮子下爱戴,死后襄阳百姓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
后来,其部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精心整理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译文】凉风阵阵,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春雨降落,梨花开放预示春天来临。
晋国的智伯对豫让有知遇之恩,豫让甘愿吞炭变哑去为智伯报仇;西晋的羊祜镇守荆州,深得百姓爱戴,羊祜死后,百姓每次看到他的墓碑都会潸然泪下。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①。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②。
汾水鼎,岘山碑③,虎豹对熊罴④。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⑤。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⑥。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⑦。
【注释】①围棋:此处是动宾结构,所以能与“舞剑”构成对仗。
②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一种竹片(也有用木制的),一般都是编连成册使用。
毛锥:毛笔,因为毛笔的笔头以毛制成,形状像锥子,故得此名。
此名称出自于《新五代史?史弘(zhào)肇传》,史弘肇曾经说:安定国家、平息动乱靠的是长剑大韩,像“毛锥子”有什么用处呢?③汾水鼎: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古鼎,因此改换年号为“元鼎”。
岘山碑:即堕泪碑,参考前注。
【原文】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⑦。
【译文】笛声悠扬,如天外之音从云中飘落,船桨做响,渔船正驶向如雪般白茫茫的水面。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
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①。
三弄笛,一围棋②,雨打对风吹。
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③。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④。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⑤。
【注释】①李苦:李子很苦。
《世说新语?雅量》说,晋王戎小时候,曾和一群小孩在大路边玩耍,看见道边一株李树上果实累累,但无人摘取。
声律启蒙|四支(二)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声律启蒙》,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其中还包括大量诗词典故,是训练儿童应对,训练语音、词汇、修辞,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对于诗词初学者同样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朗诵者:燕敏,燕赵女子,小学教师,喜欢文学创作,犹喜古诗词。
作品散见于各大微刊。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声律启蒙四支2 来自诗评万象 00:00 03:12声律启蒙四支(二)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①。
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②。
汾水鼎,岘山碑③,虎豹对熊罴④。
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⑤。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⑥。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⑦。
【注释】①围棋:此处是动宾结构,所以能与“舞剑”构成对仗。
②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一种竹片(也有用木制的),一般都是编连成册使用。
毛锥:毛笔,因为毛笔的笔头以毛制成,形状像锥子,故得此名。
此名称出自于《新五代史·史弘(zhào)肇传》,史弘肇曾经说:安定国家、平息动乱靠的是长剑大韩,像“毛锥子”有什么用处呢?③汾水鼎: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古鼎,因此改换年号为“元鼎”。
岘山碑:即堕泪碑,参考前注。
④(pí)罴:一种野兽,俗称人熊。
⑤琉璃:天然形成的各种有光的宝石的统称。
⑥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汉书·王吉传》。
王吉,字子阳,西汉人,品行高洁。
东邻的枣树越过院墙伸到了王吉家,其妻摘树上的枣子给王吉吃。
王吉知道枣子的来历后,认为妻子这是偷盗,便将其妻赶出了家门。
邻居知道原因后,就要砍掉这株枣树。
后经邻里再三劝阻,坚决请求,王吉才让妻子回来。
去:离开,此处是“让……离开”,即休弃的意思。
茶对酒,赋对诗①,燕子对莺儿。
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②。
四目颉,一足夔③,鸲鹆对鹭鸶④。
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⑤。
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⑥。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⑦。
【注释】①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②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
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③四目(jié)颉:四目颉:颉,仓颇,黄帝史臣,传说仓®5有四目,汉字为仓獅斤创。
一足(kuí)夔:舜的臣子,舜说过"一夔足矣",后人误认为夔只有一只脚。
④(qú yù)鸲鹆:鸟名,俗称八哥。
⑤(hàn dàn)菡萏:荷花。
(tú mí)荼縻:也写作酴釄、荼蘼,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原文】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縻。
【译文】苍颉有四只眼睛,夔只有一只脚,八哥和白鹭相对。
荷花染红了半个池塘,荼的白花开满藤架。
⑥候:气象学名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
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应候: 与气候相应。
⑦这是两个典故。
上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
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xiāng)襄子联合韩、魏诛杀。
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
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谋刺赵襄子。
下联出自《晋书•羊祜传》。
羊公,对晋人羊(hù)祜的尊称。
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百姓皮子下爱戴,死后襄阳百姓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
后来,其部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
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邑人:同乡。
【原文】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