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x700柱模计算
- 格式:rtf
- 大小:208.97 KB
- 文档页数:6
柱模板计算没有办法,没人想要~~~只有把这个下载点去掉~~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没有办法,没人想要~~~只有把这个下载点去掉~~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一、柱模板荷载标准值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T+15),取5.714h;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m/h;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82m;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7.7kN/m2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7.7kN/m2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4.0kN/m2。
二、柱模板计算简图图1 柱箍计算简图柱箍是柱模板的横向支撑构件,其受力状态为拉弯杆件,应按拉弯杆件进行计算。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B=500mm;柱模板的截面高度H=500mm;柱模板的高度L=3820mm;柱箍的间距计算跨度d=500mm。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木方间距250mm,模板宽500mm,则应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1.面板强度计算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其中 q为强度设计荷载(kN/m);q = (1.2×47.71+1.4×4.0)×0.5=31.43kN/md为竖楞的距离,d = 250mm;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0.125×31.43×0.25×0.25=0.246kN.M面板截面抵抗矩 W= 500×18×18/6=27000mm3经过计算得到 = M/W = 0.246×106/27000=9.09N/mm2面板的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
柱模板设计计算书一、中小断面柱模板基本参数柱断面长度B=700mm;柱断面宽度H=700mm;木方截面宽度=40mm;木方截面高度=80mm;木方间距l=200mm,胶合板截面高度=15mm。
取柱断面长度和柱断面宽度中的较大者进行计算。
二、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与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正式中的较小值:式中γc──为混凝土重力密度,取24(kN/m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3h;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m/h;β──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F1=19.04kN/m2。
实际计算中采用的新浇混凝土压力标准值 F1=24.23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3kN/m2。
三、柱箍间距验算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柱模为木面板时的柱箍间距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两式:式中 E──柱木面板的弹性模量(kN/mm2);I──柱木面板的弹惯性矩(mm4);F──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F s──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振捣混凝土倾倒混凝土时作用于模板上的侧压力设计值;b──柱木面板一块的宽度(mm);W──木面板的抵抗矩;f m──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
计算过程如下:胶合板截面抵抗矩 W=bh2/6=700×(15)2/6=26250.00mm3胶合板截面惯性矩 I=bh3/12=700×(15)3/12=196875.00mm4F s=0.95×(1.2×24.23+1.4×3)/1000=0.0316N/mm2第一式:0.783×[6000×196875.00/(29.076/1000×700.00)]1/3=303.16mm第二式:[8×26250×15/(0.0316×700)]1/2=377.29mm由于柱箍间距实际取200mm不大于上面两式计算的最小间距303.16mm,所以满足要求!四、柱箍强度验算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柱箍强度应按拉弯杆件采用下式验算:。
1.柱模板支撑及模板计算(钢模板)标准层柱高H=3.0m,柱子尺寸为600×600mm,柱模采用小块钢模拼装,钢模采用竖向安装。
柱侧模板采用Φ48×3.5mm的双钢管组成的竖向及水平楞夹牢,钢楞间距600,砼强度等级为C30,其输送方式为泵送入模内,浇筑速度为1.8m/h(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取值),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5℃,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坍落度180~200mm。
由于其采用的振捣器为插入式振捣器(属于内部振捣器),因此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作为侧压力的最大值:F1=0.22r c t0β1β2v1/2F2=r c H1.1.模板设计计算1.1.1.荷载计算:1.1.1.1.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混凝土温度T=25℃,坍落度为180~200mm,掺外加剂,混凝土浇筑速度为1.8 m/h即:β1=1.2,β2=1.15t0=200/(25+15)=5hF1=0.22 r c t0β1β2v1/2=0.22×24×5×1.2×1.15×1.81/2=48.88 kN/m2F2= r c H=24×3=72 kN/m2按规定取较小值,即取q=48.88kN/m21.1.1.2.振捣混凝土时对模板侧面产生的压力标准值为4 kN/m21.1.1.3.模板所受的侧压力如图.1.1.2.模板所受的设计荷载(不考虑荷载设计值折减系数0.85):模板采用P3015,其肋板厚度δ=2.5mm;净截面抵抗矩W x=5.94cm34由于受倾倒荷载的影响,模板所受的最大荷载为:1.1.2.1.计算强度的荷载组合:q=(48.88×1.2+4×1.4)×0.3=19.28 kN/m 1.1.2.2.计算挠度的荷载组合:q=48.88×1.2×0.3=17.60kN/m。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一、柱模板基本参数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9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9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7900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500mm 。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3.0mm 。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40mm ,高度80mm 。
B 方向竖楞5根,H 方向竖楞5根。
面板厚度15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900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000kN/m 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3.000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9.600m ;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28.220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28.220=25.398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4.000=3.6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17.76k N /mA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50m 。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700×700)一、柱模板基本参数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700mm,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700mm,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5800mm,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300mm。
柱箍采用100×100mm木方。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高度50mm。
B方向竖楞3根,H方向竖楞3根。
面板厚度18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7003253255237523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51.600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27.000=24.300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3.000=2.7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9.88kN/mA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30m 。
荷载计算值 q = 1.2×24.300×0.300+1.40×2.700×0.300=9.882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16.20cm 3; 截面惯性矩 I = 14.58cm 4;(1)抗弯强度计算f = M / W < [f]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M = 0.100ql2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7.290+1.40×0.810)×0.325×0.325=0.104kN.m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04×1000×1000/16200=6.443N/mm2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2)抗剪计算T = 3Q/2bh < [T]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7.290+1.40×0.810)×0.325=1.927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927.0/(2×300.000×18.000)=0.535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7.290×3254/(100×6000×145800)=0.629mm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25.0/250,满足要求!四、竖楞木方的计算竖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30030030010.71kN/mAB竖楞木方计算简图竖楞木方的计算宽度取 BH 两方向最大间距0.325m 。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一、柱模板基本参数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7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9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1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3600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400mm 。
柱箍采用双钢管48mm ×3.0mm 。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 ,高度80mm 。
B 方向竖楞4根,H 方向竖楞5根。
面板厚度12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 2,抗弯强度13.0N/mm 2,弹性模量9000.0N/mm 2。
90012212212212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 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 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0.540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40.000=36.000kN/m 2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3.000=2.7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18.79k N/mA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40m 。
柱模板施工方法
本工程柱子有矩形柱与圆柱两种类型,其中矩形柱截面尺寸主要为:700X700、600X700、600X600、400X700、500X700、500X500,圆柱截面尺寸在D=750、D=600,矩形柱模板采用定型木框木胶合板模,每柱四块。
面板采用18木胶合板,每块面板后背竖向通长50X100木彷(间距200—250),背杨两面刨光。
对于边长为600~700方柱模采用双钢管柱箍,配合312对拉螺栓双向对拉加固,柱箍间距500一道,第一道柱箍距基础面不大于200;对拉螺栓上下间距为500;对于边长W500方柱模可不使用对拉螺栓双向对拉加固,采用双钢管柱箍,柱箍间距500一道,第一道柱箍距基础面不大于200o
柱边角处采用木板条找补海棉条封堵,保证楞角方直、美观。
柱模木楞盖住板缝,以减少漏浆。
700X700柱模板支设示意图:
1、施工工艺
放线一绑扎柱筋一安装柱模板一柱箍加固一调整垂直度一复核模板上口尺寸一预检
2、施工方法
在柱钢筋绑扎前,测放模板定位线;根据定位线焊接模板下口限位钢筋,在柱四个侧面各焊两根,距地面高度为IOCnu
柱钢筋绑扎验收,并将柱头施工缝处理完,并冲洗干净后封闭柱模。
模板拼缝严密后,采用Φ12对拉螺杆加固模板,利用满堂架支撑固定模板,用可调托撑调整柱模板垂直度,并复核模板上口尺寸。
柱模可一次安装到位,离地20OnIm安装第一道柱箍,然后每间隔50Omm安装一道柱箍。
柱箍就位后,调整定位及垂直度后,用螺帽拧紧。
柱模下端留设一个100X10OnUI1的清扫口,便于在浇筑碎之前清理柱内施工垃圾,清理完后及时将留设口封堵严密。
柱模板计算书一、基本参数: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L=9 m柱截面宽度 B=1200 mm柱截面高度 H=1200 mm面板的厚度 h=18 mm竖楞方木截面宽度 b=50 mm竖楞方木截面高度 h=100 mmB方向竖楞间距 b1= mH方向竖楞间距 h1= m柱箍材料圆形钢管柱箍圆形钢管直径 r=48 mm柱箍圆形钢管壁厚 e= mm柱箍间距 b= m对拉螺栓型号 M18B方向螺栓间距 L1= mH方向螺栓间距 L2= m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其中:γc为混凝土重力密度;24 kN/m3t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t= 小时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v=3 m/hβ1 外加剂影响系数β1=1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 H=9 mF1 新浇混混凝土侧压力 F1= kN/m2F2 倾倒(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 = 4 kN/m2三、柱模板面板计算1、B方向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1)、面板荷载计算面板荷载计算值 q=×+×4)×= kN/m(2)、面板抗弯强度计算面板最大弯矩设计值其中:l B方向竖楞方木间距 l= mq 面板荷载计算值 q= kN/m经计算得到:M=××^2=面板强度计算值其中: W 面板截面抵抗矩 W = mm3M 面板最大弯矩设计值 M =经计算得到:f=×1000000÷×1000)= N/mm2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f] =15 N/mm2面板强度计算值小于或等于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3)、面板抗剪强度计算面板最大剪力设计值其中: l B方向竖楞方木间距 l= mq 面板荷载计算值 q= kN/m经计算得到:Q=××= kN面板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其中: b 柱箍间距 b= mh 面板厚度 h=18 mmQ 面板最大剪力设计值 Q= kN经计算得到:T=3××1000÷(2××1000×18)= 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N/mm2面板的抗剪强度小于或等于抗剪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 (4)、面板挠度计算面板荷载标准值q=×= kN/m面板的挠度设计值:其中: l B方向竖楞方木间距 l= mE 弹性模量 E=5200 N/mm2I 面板截面惯性矩 I= cm4经计算得到:V=×××1000)^4÷(100×5200××10000)= mm [v]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v]=×1000÷250= mm面板的挠度设计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挠度,故满足要求!2、H方向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1)、面板荷载计算面板荷载计算值 q=×+×4)×= kN/m(2)、面板抗弯强度计算面板最大弯矩设计值其中: l H方向竖楞方木间距 l= mq 面板荷载计算值 q= kN/m经计算得到:M=××^2=面板强度计算值其中: W 面板截面抵抗矩 W = cm3M 面板最大弯矩设计值 M =经计算得到:f=×1000000÷×1000)= N/mm2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f] =15 N/mm2面板强度计算值小于或等于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3)、面板抗剪强度计算面板最大剪力设计值其中: l H方向竖楞方木间距 l= mq 面板荷载计算值 q= kN/m经计算得到:Q=××= kN面板的抗剪强度设计值其中 b 柱箍间距 b= mh 面板厚度 h=18 mmQ 面板最大剪力设计值 Q= kN经计算得到:T=3××1000÷(2××1000×18)= 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N/mm2面板的抗剪强度小于或等于抗剪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4)、面板挠度计算面板荷载标准值q=×= kN/m面板的挠度设计值其中: l H方向竖楞方木间距 l= mE 面板的弹性模量 E=5200 N/mm2I 面板截面惯性矩 I= cm4经计算得到:V=×××1000)^4÷(100×5200××10000)= mm[v]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v]=×1000÷250= mm面板的挠度设计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挠度,故满足要求!四、竖楞方木的计算竖楞方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1、B方向竖楞方木的计算(1)、方木荷载计算方木荷载计算值:q=×+×4)×= kN/m(2)、方木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其中:l 柱箍的距离 l= mq 面板荷载计算值 q= kN/m经计算得到:M=××^2=竖楞方木强度其中: W 方木截面抵抗矩 W = cm3M 最大弯矩 M =经计算得到: f=×1000÷= N/mm2竖楞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 N/mm2竖楞方木抗弯强度计算值小于竖楞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3)、方木抗剪强度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l 柱箍的间距 l= mq 方木荷载计算值 q= kN/m经计算得到: Q=××= 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其中: b 竖楞方木截面宽度 b=50 mmh 竖楞方木截面高度 h=100 mmQ 最大剪力 Q = kN经计算得到:T=3××1000÷(2×50×100)= 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 N/mm2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小于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 (4)、方木挠度计算竖楞荷载标准值:q=×= kN/m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l 柱箍的距离 l= mE 弹性模量 E=10000 N/mm2I 面板截面惯性矩 I= cm4经计算得到:v=×××1000)^4÷(100×10000××1000)= mm内楞的最大允许挠度值:[v]=×1000÷250= mm竖楞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小于竖楞方木最大允许挠度;故满足要求!2、H方向竖楞方木的计算(1)、方木荷载计算方木荷载计算值:q=×+×4)×= kN/m(2)、方木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其中:l 柱箍的距离;取l= mq 面板荷载计算值 q = kN/m经计算得到:M=××^2=竖楞方木强度:其中: W 方木截面抵抗矩 W = cm3M 最大弯矩 M =经计算得到:f=×1000÷= N/mm2竖楞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 N/mm2竖楞方木抗弯强度计算值小于竖楞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3)、方木抗剪强度计算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l 柱箍的间距 l= mq 方木荷载计算值 q= kN/m经计算得到: Q=××= kN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其中: b 竖楞方木截面宽度 b=50 mmh 竖楞方木截面高度 h=100 mmQ 最大剪力 Q = kN经计算得到: T=3××1000÷(2×50×100)= 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N/mm2)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小于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故满足要求!(4)、方木挠度计算竖楞荷载标准值q=×= kN/m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 l 柱箍的距离 l= mE 弹性模量 E=10000 N/mm2I 面板截面惯性矩 I= cm4经计算得到:v=×××1000)^4÷(100×10000××1000)= mm竖楞的最大允许挠度值:[v]=×1000÷250= mm竖楞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小于竖楞方木最大允许挠度;故满足要求! 五、柱箍的计算柱箍受竖楞方木传递的集中荷载作用,为受弯构件。
1.1 700×700柱模板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一、工程属性二、荷载组合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 t0β1β2v1/2,γc H]=min[0.22×24×4×1×1.15×21/2,24×5.45]=min[34.35,130.8]=34.35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3k,1.35G4k+1.4×0.7Q3k]=0.9max[1.2×34.348+1.4×2,1.35×34.348+1.4×0.7×2]=0.9max[44.018,48.33]=0.9×48.33=43.497kN/m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34.348 kN/m2三、面板验算模板设计平面图1、强度验算最不利受力状态如下图,按三等跨连续梁验算静载线荷载q1=0.9×1.35bG4k=0.9×1.35×0.5×34.348=20.866kN/m活载线荷载q2=0.9×1.4×0.7bQ3k=0.9×1.4×0.7×0.5×2=0.882kN/mM max=-0.1q1l2-0.117q2l2=-0.1×20.866×0.2332-0.117×0.882×0.2332=-0.119kN·mσ=M max/W=0.119×106/(1/6×500×152)=6.359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作用线荷载q=bS正=0.5×34.348=17.174kN/mν=0.677ql4/(100EI)=0.677×17.174×233.3334/(100×5400×(1/12×500×153))=0.454mm≤[ν]=l/400=233.333/400=0.583mm满足要求!四、小梁验算1、强度验算小梁上作用线荷载q=bS承=0.233×43.497=10.149 kN/m小梁弯矩图(kN·m)M max=0.457kN·mσ=M max/W=0.457×106/83.333×103=5.48N/mm2≤[f]=13.5N/mm2 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小梁剪力图(kN·m)V max=3.159kNτmax=3V max/(2bh0)=3×3.159×1000/(2×50×100)=0.948N/mm2≤[τ]=1.35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小梁上作用线荷载q=bS正=0.233×34.348=8.015 kN/m小梁变形图(mm)ν=0.44mm≤[ν]=1.25mm满足要求!4、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R max=6.20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4.899五、柱箍验算模板设计立面图1、柱箍强度验算连续梁中间集中力取小P值;两边集中力为小梁荷载取半后,取P/2值。
地库700mm厚柱帽支撑体系计算一、柱帽底部支撑体系计算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6、《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2017一、工程属性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2(mm) 300 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隐蔽设计简图如下:模板设计平面图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纵向)模板设计剖面图(模板支架横向)四、面板验算面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t(mm) 15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4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 面板计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W=bh2/6=1000×15×15/6=37500mm3,I=bh3/12=1000×15×15×15/12=281250mm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q1=0.9×max[1.2(G1k+(G2k+G3k)×h)+1.4×Q1k,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5+(24+1.1)×0.7)+1.4×2.5,1.35×(0.5+(24+1.1)×0.7)+1.4×0.7×2.5] ×1=24.16kN/mq1静=0.9×[γG(G1k+(G2k+G3k)×h)×b] =0.9×[1.35×(0.5+(24+1.1)×0.7)×1]=21.955kN/mq1活=0.9×(γQφc Q1k)×b=0.9×(1.4×0.7×2.5)×1=2.205kN/mq2=0.9×1.35×G1k×b=0.9×1.35×0.5×1=0.608kN/mp=0.9×1.4×0.7×Q1k=0.9×1.4×0.7×2.5=2.205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γG(G1k +(G2k+G3k)×h))×b =(1×(0.5+(24+1.1)×0.7))×1=18.07kN/m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1=0.1q1静L2+0.117q1活L2=0.1×21.955×0.32+0.117×2.205×0.32=0.221kN·mM2=max[0.08q2L2+0.213pL,0.1q2L2+0.175pL]=max[0.08×0.608×0.32+0.213×2.205×0.3,0.1×0.608×0.32+0.175×2.205×0.3]=0.145kN·mM max=max[M1,M2]=max[0.221,0.145]=0.221kN·mσ=M max/W=0.221×106/37500=5.888N/mm2≤[f]=1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0.677ql4/(100EI)=0.677×18.07×3004/(100×10000×281250)=0.352mmν=0.352mm≤[ν]=L/250=300/250=1.2mm满足要求!五、小梁验算小梁类型方木小梁截面类型(mm) 50×100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444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782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83.333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9350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416.667 小梁计算方式三等跨连续梁11k2k3k1k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3+(24+1.1)×0.7)+1.4×2.5,1.35×(0.3+(24+1.1)×0.7)+1.4×0.7×2.5]×0.3=7.175kN/m因此,q1静=0.9×1.35×(G1k +(G2k+G3k)×h)×b=0.9×1.35×(0.3+(24+1.1)×0.7)×0.3=6.514kN/mq1活=0.9×1.4×0.7×Q1k×b=0.9×1.4×0.7×2.5×0.3=0.661kN/m q2=0.9×1.35 ×G1k×b=0.9×1.35×0.3×0.3=0.109kN/mp=0.9×1.4×0.7×Q1k=0.9×1.4×0.7×2.5=2.205kN计算简图如下:1、强度验算M1=0.1q1静L2+0.117q1活L2=0.1×6.514×0.452+0.117×0.661×0.452=0.148kN·m M2=max[0.08q2L2+0.213pL,0.1q2L2+0.175pL]=max[0.08×0.109×0.452+0.213×2.205×0.45,0.1×0.109×0.452+0.175×2.205×0.45]=0.213kN·mM3=max[q1L12/2,q2L12/2+pL1]=max[7.175×0.32/2,0.109×0.32/2+2.205×0.3]=0.666kN·m M max=max[M1,M2,M3]=max[0.148,0.213,0.666]=0.666kN·mσ=M max/W=0.666×106/83333=7.997N/mm2≤[f]=15.444N/mm2满足要求!2、抗剪验算V1=0.6q1静L+0.617q1活L=0.6×6.514×0.45+0.617×0.661×0.45=1.942kNV2=0.6q2L+0.675p=0.6×0.109×0.45+0.675×2.205=1.518kNV3=max[q1L1,q2L1+p]=max[7.175×0.3,0.109×0.3+2.205]=2.238kNV max=max[V1,V2,V3]=max[1.942,1.518,2.238]=2.238kNτmax=3V max/(2bh0)=3×2.238×1000/(2×50×100)=0.671N/mm2≤[τ]=1.782N/mm2 满足要求!3、挠度验算q=(γG(G1k +(G2k+G3k)×h))×b=(1×(0.3+(24+1.1)×0.7))×0.3=5.361kN/m挠度,跨中νmax=0.677qL4/(100EI)=0.677×5.361×4504/(100×9350×416.667×104) =0.038mm≤[ν]=L/250=450/250=1.8mm;悬臂端νmax=ql14/(8EI)=5.361×3004/(8×9350×416.667×104)=0.139mm≤[ν]=2×l1/250=2×300/250=2.4mm满足要求!六、主梁验算q1=0.9×max[1.2(G1k+(G2k+G3k)×h)+1.4Q1k, 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5+(24+1.1)×0.7)+1.4×1.5,1.35×(0.5+(24+1.1)×0.7)+1.4×0.7×1.5]×0.3=6.983kN/m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5+(24+1.1)×0.7)×0.3=6.587kN/mq1活=0.9×1.4×0.7×Q1k×b =0.9×1.4×0.7×1.5×0.3=0.397kN/mq2=(γG(G1k +(G2k+G3k)×h))×b=(1×(0.5+(24+1.1)×0.7))×0.3=5.421kN/m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三等跨连续梁,R max=(1.1q1静+1.2q1活)L=1.1×6.587×0.45+1.2×0.397×0.45=3.475kN按三等跨连续梁按悬臂梁,R1=(0.4q1静+0.45q1活)L +q1l1=(0.4×6.587+0.45×0.397)×0.45+6.983×0.3=3.361kN主梁2根合并,其主梁受力不均匀系数=0.6R=max[R max,R1]×0.6=2.085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三等跨连续梁,R'max=1.1q2L=1.1×5.421×0.45=2.683kN按三等跨连续梁悬臂梁,R'1=0.4q2L +q2l1=0.4×5.421×0.45+5.421×0.3=2.602kNR'=max[R'max,R'1]×0.6=1.61kN;计算简图如下:主梁计算简图一主梁计算简图二2、抗弯验算主梁弯矩图一(kN·m)主梁弯矩图二(kN·m)σ=M max/W=0.626×106/4250=147.176N/mm2≤[f]=205N/mm2满足要求!3、抗剪验算主梁剪力图一(kN)主梁剪力图二(kN)τmax=2V max/A=2×3.006×1000/398=15.104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4、挠度验算主梁变形图一(mm)主梁变形图二(mm)跨中νmax=0.188mm≤[ν]=450/250=1.8mm悬挑段νmax=1.498mm≤[ν]=2×300/250=2.4mm满足要求!5、支座反力计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图一支座反力依次为R1=6.249kN,R2=1.268kN,R3=3.041kN,R4=4.037kN图二支座反力依次为R1=5.091kN,R2=2.207kN,R3=2.207kN,R4=5.091kN 七、可调托座验算满足要求!八、立杆验算顶部立杆段:l01=kμ1(h d+2a)=1×1.386×(1200+2×350)=2633mm非顶部立杆段:l0=kμ2h =1×1.755×1200=2106mmλ=max[l01,l0]/i=2633/16=164.588≤[λ]=210满足要求!2、立杆稳定性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荷载设计值q1有所不同:小梁验算q1=1×[1.2×(G1k+(G2k+G3k)×h)+1.4×Q1k]×b=1×[1.2×(0.5+(24+1.1)×0.7)+1.4×1]×0.3 = 6.925kN/m同上四~六步计算过程,可得:R1=6.198kN,R2=2.189kN,R3=3.016kN,R4=5.049kN顶部立杆段:l01=kμ1(h d+2a)=1.155×1.386×(1200+2×350)=3041.577mmλ1=l01/i=3041.577/16=190.099查表得,φ=0.199不考虑风荷载:N1 =Max[R1,R2,R3,R4]/0.6=Max[6.198,2.189,3.016,5.049]/0.6=10.33kN f=N1/(ΦA)=10330/(0.199×398)=130.426N/mm2≤[f]=205N/mm2满足要求!非顶部立杆段:l0=kμ2h =1.155×1.755×1200=2432.43mmλ=l0/i=2432.430/16=152.027查表得,φ1=0.301不考虑风荷载:N=Max[R1,R2,R3,R4]/0.6+1×γG×q×H=Max[6.198,2.189,3.016,5.049]/0.6+1×1.2×0.15×2.95=10.861kNf=N/(φ1A)=10.861×103/(0.301×398)=90.661N/mm2≤[σ]=205N/mm2满足要求!九、高宽比验算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第6.9.7:支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H/B=2.95/20=0.148≤3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抗倾覆验算!十、立杆支承面承载力验算11、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5.1条规定,见下表h t0u m =2[(a+h0)+(b+h0)]=3820mmF=(0.7βh f t+0.25σpc,m)ηu m h0=(0.7×1×0.829+0.25×0)×1×3820×380/1000 =842.363kN≥F1=10.861kN满足要求!2、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6.6.1条规定,见下表c c βl =(A b /A l )1/2=[(a+2b)×(b+2b)/(ab)]1/2=[(1400)×(750)/(900×250)]1/2=2.16,A ln =ab=225000mm 2F=1.35βc βl f c A ln =1.35×1×2.16×8.294×225000/1000=5442.315kN≥F 1=10.861kN 满足要求!二、柱帽侧模支撑体系计算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5、《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2017一、工程属性承4k2k 1.35G4k+1.4×0.7Q2k]=0.9max[1.2×28.8+1.4×4,1.35×28.8+1.4×0.7×4]=0.9max[40.16,42.8]=0.9×42.8=38.52kN/m2下挂部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28.8 kN/m2三、支撑体系设计模板设计剖面图四、面板验算模板类型覆面木胶合板模板厚度(mm) 15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5 模板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5模板弹性模量E(N/mm2) 100001、下挂侧模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
柱模板计算柱模板计算是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它主要用来确定混凝土柱的尺寸和混凝土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柱模板计算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1. 确定柱子的尺寸首先,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图纸中规定的柱子高度和宽度,计算出柱子截面面积。
柱子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柱子宽度× 柱子高度。
在进行柱模板计算时,一定要按照图纸的规定计算,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2. 确定柱子的体积确定柱子的体积是柱模板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计算柱子的体积需要知道柱子的高度和截面积。
柱子的体积计算公式为:柱子高度× 柱子截面积。
截面积可以按照上面的公式进行计算,而柱子高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量。
3. 计算混凝土用量在确定了柱子的体积后,就可以通过柱子的密度计算出所需混凝土的重量。
混凝土的密度一般在2400kg/m³ 左右。
因此,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公式为:柱子体积× 混凝土密度。
4. 确定钢筋用量在进行柱模板计算时,还需要确定所需钢筋的用量。
钢筋的用量取决于柱子的截面积、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不同所用的钢筋数量也不同。
具体的钢筋用量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柱模板计算时,一定要进行实地勘测,避免因测量不准而导致计算错误。
此外,还要注意按照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计算,避免因个人偏差造成建筑安全隐患。
以上就是关于柱模板计算的详细介绍。
通过对柱模板计算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建筑施工中的柱子尺寸和混凝土用量的计算工作。
柱 模 板 计 算:柱截面:长边a (mm)600短边b(mm)400高度H(m)3304154φ48×3.5的钢管4891219005080206000恒荷载:F 1=0.22γc t o β1β2v 1/2=64.77KN/m 2F 2 = γc H =72.00KN/m 2其中:244.44V 1/2= 2.001.21.15F'=64.77KN/m266.06KN/m 2=0.0661N/mm 2其中:模板折减系数:0.85活荷载:F 活=F 2'×1.4×0.85=4.76KN/m 2总荷载为:F=F 恒+F 活=70.82KN/m 2(用于承载力计算)=0.0708N/mm 2σ=N/A n +M x /(γx W)≤f其中:N :柱箍承爱的轴向拉力设计值(N )。
N/L=Fl 2/2=18.06NF 1、F 2:新浇筑砼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to :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混凝土侧压力取F 1、F 2中的较小值。
1、荷载计算:最大侧压力柱箍选用:截面积A(mm 2)截面最小抵抗矩W(mm 3)截面惯性矩I(mm 4)钢材的弹性模量E(N/mm 2)M x :柱箍杆件最大弯矩设计值(N·mm )An :柱箍杆件净截面积(mm 2)t 0=200/(T+15)=H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V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 )(用于挠度计算)2、求柱箍间距L(mm):按承载力计算:(按单跨计算)F 恒=F'×1.2×0.85=混凝土的温度T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v (m/h)混凝土的坍落度(cm)采用组合钢模板振捣混凝土时荷载F 2'(kN/m 2)4462.76N·mm1215l 1=a+55×2=710mm l 2=b+55×2=510mm根据上式可得:L ≤234.86mmw=5FLl 14/384EI ≤[w]其中:[w]:容许挠度(mm )[w]=a/500= 1.2mm 根据上式可得:L ≤137.85mm500mm10623.50NA 0=F L /f=62.49mm 23386.24N312392.99N·mm 满足要求。
柱模板支撑计算书
一、柱模板基本参数
柱模板的截面宽度 B=700mm ,B 方向对拉螺栓2道, 柱模板的截面高度 H=700mm ,H 方向对拉螺栓2道, 柱模板的计算高度 L = 6000mm , 柱箍间距计算跨度 d = 400mm 。
柱箍采用单钢管48mm ×2.8mm 。
柱模板竖楞截面宽度50mm ,高度100mm 。
B 方向竖楞5根,H 方向竖楞5根。
面板厚度12mm ,剪切强度1.4N/mm 2,抗弯强度15.0N/mm 2,弹性模量6000.0N/mm 2。
229000.0N/mm 2。
7002162162162
柱模板支撑计算简图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 3
;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714h ;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3.000m ;
1
——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40.54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
40.000=36.000kN/m 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3.000=2.700kN/m 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计算,计算如下
18.79kN/m
A
面板计算简图 面板的计算宽度取柱箍间距0.40m 。
荷载计算值 q = 1.2×36.000×0.400+1.40×2.700×0.400=18.792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9.600cm 3 I=5.760cm 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 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 2; M = 0.125ql 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25×(1.20×14.400+1.40×1.080)×0.163×0.163=0.062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62×1000×1000/9600=6.461N/mm 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挠度计算
v = 5ql 4 / 384EI < [v] = l / 40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5×14.400×1634/(384×6000×57600)=0.378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162.5/400,满足要求!
四、竖楞木方的计算
竖楞木方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应该按照均布荷载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如下
7.63kN/m
A
竖楞木方计算简图
竖楞木方的计算宽度取 BH 两方向最大间距0.163m 。
荷载计算值 q = 1.2×36.000×0.163+1.40×2.700×0.163=7.634kN/m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3.054/0.400=7.634kN/m
最大弯矩 M = 0.1ql 2=0.1×7.634×0.40×0.40=0.122kN.m 最大剪力 Q=0.6×0.400×7.634=1.832kN 最大支座力 N=1.1×0.400×7.634=3.359kN
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 和截面抵抗矩W 分别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 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 4;
(1)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0.122×106/83333.3=1.47N/mm 2 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 2,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832/(2×50×100)=0.550N/mm 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 2 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677×5.850×400.04/(100×9000.00×4166666.8)=0.027mm 最大挠度小于400.0/250,满足要求!
五、B 方向柱箍的计算
竖楞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 P :
P = (1.2×36.00+1.40×2.70)×0.163 × 0.400 = 3.05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 取木方传递力。
1.53kN 3.05kN
3.05kN
3.05kN
1.53kN
A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151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3.743.74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1.17kN
2.34kN
2.34kN
2.34kN
1.17kN
A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008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 max =0.151kN.m 最大变形 v max =0.050mm 最大支座力 Q max =5.263kN
抗弯计算强度 f=0.151×106/4248.0=35.55N/mm 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 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363.3/150与10mm,满足要求!
六、B 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 2);
f ——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 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6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4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 2): A = 144.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24.48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5.263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
七、H 方向柱箍的计算
竖楞木方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 P :
P = (1.2×36.00+1.40×2.70)×0.163 × 0.400 = 3.05kN 柱箍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 取木方传递力。
1.53kN 3.05kN
3.05kN
3.05kN
1.53kN
A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0.151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3.743.74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1.17kN
2.34kN
2.34kN
2.34kN
1.17kN
A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008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 max=0.151kN.m
最大变形 v max=0.050mm
最大支座力 Q max=5.263kN
抗弯计算强度 f=0.151×106/4248.0=35.55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363.3/150与10mm,满足要求!
八、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计算公式:
N < [N] = fA
其中 N ——对拉螺栓所受的拉力;
A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对拉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N/mm2;
对拉螺栓的直径(mm): 16
对拉螺栓有效直径(mm): 14
对拉螺栓有效面积(mm2): A = 144.000
对拉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kN): [N] = 24.480
对拉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kN): N = 5.263
对拉螺栓强度验算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