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贺新郎·端午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15 KB
- 文档页数:3
《贺新郎》古诗鉴赏《贺新郎》古诗鉴赏贺新郎韩淲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万事佯休去。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泪暗洒、神州沉处。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
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割舍了,对君举。
读着韩淲的“明月到花影,把酒对香红”(《水调歌头》),很自然想到“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山抹微云”(秦观)、“露花倒影”(柳永)等名句,他的《涧泉集》多是这样的风格。
而读这首《贺新郎》,却不禁使人想起“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辛弃疾,想起“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陆游。
这首词在《涧泉集》中的确风格迥异,有如奇峰突出。
这又有什么奇怪呢?贺梅子也写出“剑吼西风”的《六州歌头》哩。
何况韩淲写这首《贺新郎》是在宴席上,酒酣时,听了张元干那首《贺新郎·送李伯纪丞相》“极壮”之词,激起了心底的波澜,忧愤之情就自然地泉涌而出。
肺腑之言,心底之声,真情也!是以那么荡气回肠。
这首词,与辛稼轩、陆放翁、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的爱国词可谓同属一类。
从表现手法来说,更似辛稼轩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其特点是全篇用典寄意,以古喻今,抒发了北国陆沉,而惜无收复故土之士的慨叹。
全词意境开阔,格调苍凉。
上片写神州陆沉,叹无祖逖、刘琨般之志士,下片写生民膏血,哀无子瑜、公瑾样之英豪。
开头以“万事佯休去”领起全篇。
“万事”,囊括了多少纷繁复沓的世事啊,似乎都逝去了,实际上并没有“休去”。
看吧,“灵山起雾,玉溪流渚”这样“神州沉处”,再想想那“衣冠南渡”的可耻的历史,真是刻骨铭心的事!这里的“灵山”“玉溪”乃指代北国锦绣山河;以“起雾”“流渚”来形象地反映被敌人铁蹄践踏下河山破碎之惨象,与“神州沉处”紧紧照应。
面对金瓯残缺,中流击楫的祖逖哪里去了呢?只见“衣冠南渡”,不见帜纛北征,怎不叫人“凄凉”“怅怏”!象岳飞、陆游、辛弃疾等都先后被杀害或被排挤了,词人自己本也胸中多少有点“经济略”,但也是无路请缨,壮志难酬;本也想学祖逖、刘琨闻鸡起舞,为国图强,可是也只能“郁郁愁金鼓”。
《贺新郎》原文及译文第1篇:《贺新郎》原文及译文贺新郎苏轼北宋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浓艳一枝细看取,芳意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①乳燕:雏燕儿。
②桐*:梧桐树*影。
③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④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⑤清熟:娄稳熟睡。
⑥枉:空白。
⑦瑶台:美玉砌成的楼台,传说中的昆化山同境。
⑧蹙:皱叠的样子。
⑨幽独: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译文】: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严明,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蛋白质被那西风骤起,尺得只剩下一树空中楼绿,若等行美人来对比,残花之前对酒音乐家忍触目,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赏析】:本词不达意咏人兼咏物,下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
“帘外认来推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苏轼《贺新郎·夏景》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贺新郎·别友近现代:毛泽东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译文:挥手从此离去。
离别前凄然相对,内心的哀伤痛苦让人如何承受。
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早晨东门路上还被霜覆盖着,横塘之上还有一弯残月,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让人肝肠寸断,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要像昆仑山绝壁崩塌,又要像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注释:去:离开。
挥手从兹去: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热泪欲零:零,与“零落”的零同义,也是落的意思。
书语:信中的话语。
季世昌先生说他所见手迹:“书语”又作“诗句”,证明毛泽东与杨开慧的误会由赠诗引起。
云雾:比喻前句的误会。
人有病,天知否:前版本为“重感慨,泪如雨”。
(病:也指误会。
)东门路:古诗词中指离别之路,也指斗争之路。
这里又双关通往长沙东门之小吴门火车站的道路。
横塘:长沙东门小吴门外清水塘。
一九二一年冬至二三年四月,毛泽东租了清水塘边的一所茅屋,家住兼作中共湘区委员会会址,旧址现为纪念馆。
“横塘”也是典故,在古诗中常作女子居住之处。
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如许:这样。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赏析:《贺新郎·别友》一词从“挥手”告别踏上火车起笔,写到“汽笛一声”,把丰富的内容压缩到短暂的瞬间,又用很慢的镜头把这瞬间的丰富内容徐徐展现出来。
《贺新郎》赏析第1篇:《贺新郎》赏析【年代】:宋【作者】:蒋捷——《贺新郎》【内容】: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
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
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
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
*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作者】: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常州宜兴(今属*苏)人。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入元不仕,隐居太湖竹山。
其词内容较为广泛,颇有追昔伤今之作,构思新颖,**明快,音节浏亮,风格与姜夔相近。
有《竹山词》。
【注释】:*棋局:*棋,古游戏,棋枰形状*隆起,四周低平。
比喻亡国之恨如*棋局那样“中心不平。
此处亦可解作世事变幻如棋局。
鸳楼:此指酒楼。
东西玉:酒器。
开元曲:盛唐时期的歌曲,此借指南宋歌曲。
【赏析】:这是一首感旧词,在怀旧中,充满故国之思,正如李后主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样,使词人心中和愁怨如“一*春水”,滚滚滔滔,无穷无尽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蒋捷《贺新郎》赏析贺新郎【宋】蒋捷浪涌孤亭起。
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
帝遣*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
斗吐出、寒*寒雨。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掷向虚空里。
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
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
奈鹭也、惊飞沙渚。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简析】垂虹亭凌驾吴*浪涛之上,似从海上坠落至此。
柱上八龙环绕,活灵活现,似有神护。
然而天地翻覆,宋元易代,亭遂被毁,神亦无奈。
词人从太湖乘舟路过此地,遂有一番凭吊。
悲从中来,欲请*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不堪。
然白鹭寄语群仙,说一说此地的不堪。
然白鹭毫不理会,惊飞而去,令其无限悲怆,产生了宇茫茫,无处容身之感。
只得作一曲悲歌,作别垂虹桥而去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贺新郎》原文赏析《贺新郎》这首词由首至尾,直抒胸臆,挥洒无余,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感受。
辛弃疾《贺新郎》赏析贺新郎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词作鉴赏正如本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
《论语。
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
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
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
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喜”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
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
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
《贺新郎》宋词赏析《贺新郎》宋词赏析贺新郎,词牌名。
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
《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
一百一十六字。
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
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原文: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注释:⑴乳燕飞:乳燕,雏燕儿。
飞:《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⑵桐阴:梧桐树阴。
⑶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⑷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⑸清熟:娄稳熟睡。
⑹枉:空白。
⑺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⑻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⑼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⑽幽独:指落花与粉泪簌簌同落的样子。
⑾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⑿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⒀ 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清黄蓼园《蓼园词话》云:“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耐人寻味不尽。
”译文:雏燕儿穿飞在华丽的房屋。
悄然无人,梧桐绎阴儿转向正午,晚间凉爽,美人刚刚汤沐。
手里摇弄着白绢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余倚,独自睡得香熟。
窗外是谁推响彩绣的门户?白白地叫人惊散瑶台仙梦,原来是夜风敲响了翠竹。
半开的石榴花像红巾叠簇。
等浮浪的花朵零落尽,它就来陪伴美人的孤独。
取一枝浓艳石榴花细细看,千里花瓣下像美人的芳心情深自束。
又恐被那西风骤起,吹得只剩下一树空绿,若等美人相对比,残花之前对酒不忍相看,只有残花与粉泪,零落两簌簌。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
贺新郎原文及赏析贺新郎原文及赏析原文:弹铗西来路。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译文西行路上,我像战国时齐人冯谖一样弹铗而歌,心怀壮志难酬之情失意而行。
记得我一路行色匆匆,数El奔波,历经几番风尘与骤雨。
在甜美的梦乡里,我苦苦寻找秋天,却没有找到,秋天究竟在哪里呢?一路行走,一路观赏。
原来秋天就在杂草丛生的平坦宽阔地,就在远处的水中沙洲里边。
无限秋意勾起我思乡之情,但是好久没有家中的音信了,我想托付大雁代我传书,可是国破家亡,如今的家乡在哪里呢?异乡作客,本已堪悲,何况又值万木萧疏的秋天,更何况在万里之外,行进在边塞路上,瑟瑟西风还吹拂着我的鬓发,更显得凄惨悲切。
对镜自照,两鬓生斑,人已憔悴不堪;美好的少年时光是无法留住的,它已匆匆地流逝过去了。
这一切令人可笑!男子汉大丈夫的事业是永无止境的。
我一个堂堂男儿,却无法完成为国家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事业。
回想当年,我像祖逖一样击筑而歌,豪情满怀。
酒酣之后,便把双腿伸出来坐下,一副狂傲不羁模样。
那时,我不可一世,就连腰间的三尺佩剑也寒光闪烁。
我则时常起身看剑,对它喃喃夜语,因此也就不忍心对着灯花淌下热泪了。
现在我真想唤起像诗圣杜甫那样的知己,用他们描写江东渭北相思之情的诗句,抒发自己心中的怨恨、乡甩的痛菩和帅恚难酬的悲愤。
以慰藉我这浪迹天涯人的愁苦吧。
注释铗:剑。
芜:荒废、杂乱。
雁信:雁儿传信。
把:拿菱花:镜子。
箕踞:膝头屈起的一种坐法,形状如箕,表示倨傲。
更:怎能。
杜陵:地名,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杜甫曾在此居住。
风月手:此指写诗的能手。
羁旅:客居异乡。
赏析:刘过作为一位爱国志士,平生以匡复天下,一统河山为己任。
他力主北伐,曾上书宰相,痛陈恢复中原的方略,但却不被苟且偷安的当政者所采纳。
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15篇贺新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深阁帘垂绣。
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
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
影厮伴、东奔西走。
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
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
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
趁未发、且尝村酒。
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
翁不应,但摇手。
译文深深的闺阁绣帘垂地。
还记得家人在灯烛边的绵绵话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
万叠的山间城头传来哀怨的号角声,风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
只有影子与我为伴,我东西来回奔走。
望着远处,我不知家乡在什么地方,羡慕寒鸦可以在黄昏之后,回到杨柳树上它们的巢穴。
只有山还是和原来一样,叹息亡国之后时事的变化如此之大。
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
趁还没有出发,我再喝一口酒。
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询问邻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写《牛经》,老翁只是摇手而已。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
双调一百十六字。
上下阕各十句。
六仄韵。
兵后寓吴:指元军攻陷临安(1276)后,作者离开家乡,流寓在苏州一带。
帘垂绣:即绣帘垂。
涡:酒涡。
万叠:指乐曲反复不停地吹奏。
影厮伴:只有影儿相伴。
浮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小阜:小土山。
枵(xiāo)囊:空口袋(指没有钱)。
毛锥:毛笔。
牛经:关于牛的知识的书。
《三国志》注引《相印书》,说汉朝有《牛经》。
赏析: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元兵南侵,陷岳州,下苏常。
翌年春日,兵进临安。
这年秋天,蒋捷正在吴门流寓,兵荒马乱之中,衣食问题成为困挠词人最大问题。
这首词写于此时,是词人流浪生活的真实写照。
“深阁帘垂绣。
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
”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
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
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
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
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
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作者辛弃疾是怀着很深沉的感情写下这篇佳作《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的,他胸中有着许多的壮志,但是却没办法实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贺新郎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译文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更换着琴瑟音乐。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赏析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刘克庄《贺新郎》翻译赏析篇1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译文]我这白发书生为中原不得恢复而伤心流泪,但也决不会像齐景公那样触景伤情,为贪生怕死而悲泣。
[出自]刘克庄《贺新郎》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湛湛:深远的样子。
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凌云笔:高超的大手笔。
春华落尽:意谓豪情已消尽。
春华:春天的花朵,比喻文才。
南朝狂客:指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黄花:菊花。
岑寂:寂寞。
匿:隐藏。
译文:天空中阴云四和,一片昏黑,再加上斜风细雨,令人愁思纷乱如织。
一双老眼已看尽人世沧桑,亏得有高楼百尺,让我尽睹秋光中的千岩万壑。
想我一介书生今已白发,仍常为神州沦陷而伤心落泪。
虽然是满目凄凉,绝不作牛山滴泪贪生怕死哭滂沱。
往事如烟,无从寻索。
少年时自负有凌云健笔,到如今才华耗尽,只剩满杯的萧瑟。
常怨恨世上文人缺少新意,每到重阳,便拈出风吹帽落的南朝狂客。
如果面对菊花不痛饮,怕是菊花也会笑我太寂寞。
望鸿雁离开北方向南飞去,夕阳西下,渐渐隐身于远山之侧。
赏析:辛弃疾经常采用《虞美人》这个词牌,适于抒写豪放的感情,刘克庄也爱采用,在他的今存全部词作中占了百分之十六、七。
此词题作“九日”,是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
但词人又不落俗套,把一首重阳词写得颇有特色:“白发书生神州泪”,作者慨叹自己的老大和中原的沦陷,内容充实,感情深厚:“常恨世人新意少”一句则恰恰从这种恨世人少新意的本身显示出了一点难得的心意。
辛弃疾《贺新郎》赏析辛弃疾《贺新郎》赏析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亭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辛弃疾于江西上饶带湖闲居达十年之久后,绍熙三年(1192)春,被起用赴福建提点刑狱任。
绍熙五年(1194)秋七月,以谏官黄艾论列被罢帅任。
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次年江西铅山期思渡新居落成,“新葺茅簷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
这首词就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
词一起即发出浩然长叹:“甚矣吾衰矣。
恨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当年少日,铁马渡江,而“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西江月》),事业无成,平生交游所剩无几,不免因而生恨。
首句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
作者虽引用了前一句,但也含有后一句的意思。
这里以散文的句式入词,顺手拈来,贴切自然,包含着万千感慨。
按词意“恨”字仍贯下二句。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个)长”。
辛增一“空”字,则青出于蓝。
李谓三千丈缘于愁之多;辛则言愁有何用,我一生都白白地消磨过去了!既然大半生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如今年老体衰,那么对人间万事万物只好付之一笑了。
悲愤中含有无限苍凉意。
“问何物”句,设问,接借用《世说新语·宠礼篇》:“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
珣为主薄,超为记室参军。
超为人多髯,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薄,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以下自作答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贺新郎原文翻译和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贺新郎》原文及赏析《贺新郎》原文及赏析1贺新郎·夏景苏轼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
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
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
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
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
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
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
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
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注释】⑴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贺新凉““乳燕飞”“貂裘换酒”。
传世作品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
⑵乳燕:雏燕儿。
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⑶桐阴:梧桐树阴。
⑷生绡(xiāo):未漂煮过的生织物,这里指丝绢。
团扇:汉班婕妤《团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后常以喻指佳人薄命失宠。
⑸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一时:一并,一齐。
⑹清熟:谓睡眠安稳沉酣。
⑺枉:空,白白地。
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
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⑻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⑼红巾蹙(cù):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
蹙,皱。
⑽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
唐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
”⑾幽独:默然独守。
⑿秾(nóng)艳:色彩艳丽。
⒀千重(chóng)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李玉《贺新郎》宋词三百首赏析贺新郎李玉篆缕消金鼎①。
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
芳草王孙知何处?唯有杨花糁径②。
渐玉枕、腾腾春醒。
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③。
云鬓乱、未忺整④。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⑤。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又只恐、瓶沉金井。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注释]①篆楼:香烟上升时如线如篆字。
金鼎:香炉。
②糁(shēn):本指谷类磨成的碎粒,此指杨花如粉粒铺满道路。
③殢(tí)酒:因醉酒而困。
殢:非常困。
④忺(xiān):意欲。
未忺:不愿意。
⑤倩(qiàn):请【译文】铜炉中香烟上升,酒气沉沉,庭中的树影已转向偏东,画堂里冷清寂静。
芳草碧绿而茂盛,也不知那位离人现在何处,唯有飘落的杨花,如点点白雪,落满小径。
我一人独卧玉枕上沉沉睡眠,懒洋洋春睡。
帘外已飘落残红,春天将尽,我感觉毫无心绪,像喝多了酒一样一身病态。
头发零乱,我也不想去梳整。
江南旧事,不愿意再重新回想,遍天下去寻访消息,能寄书信的鸿雁不捎来消息。
月光洒满西楼,我一直依栏远望,可是他的归期依旧没有一定。
怕只如同银瓶沉入金井,再也没有希望重逢。
等得太久,我守着昏暗的残烛,听不到他归来的声音。
徒自让我久久伫立,直到梧桐消失了阴影。
如今又到了夜间,而我依然孤单对着鸾镜。
【译文二】金炉中篆烟袅袅升腾,醉意沉沉庭院树阴转到正午,静悄悄画堂没有人声。
芳草萋萋如今他在何处?只有杨花柳树洒满小径。
春困渐醒,懒洋洋靠着玉枕,看帘外残红满院春已尽。
整日里百无聊赖,靠醉酒销愁,厌厌总生病。
满头鬓发乱纷纷,却没有心情去修整。
江南旧事不要再思念,我愿遍天涯寻访他的消息,但传书的鸿雁杳杳无踪影。
月满西楼我久久凭栏,莫非他的归期依然未确定。
又只怕情义绝像那银瓶沉金井,烛光昏暗仍不见归马嘶鸣,白白地教我,站到梧桐影尽旭日升。
有谁来和我作伴,双双照影对鸾镜。
【评点】李玉生平不详,只有这一首词留世。
【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宋吴文英《杏花天重午》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突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黄公绍《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宋文天祥《端午》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宋胡仲弓《端午》端午节诗词选〔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middot;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刘克庄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刘克庄贺新郎·端午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贺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
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
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
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
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
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
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
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
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
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
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
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
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
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注释: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②结束:妆束、打扮。
③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
《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④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灵均标致:屈原风度。
屈原字灵均。
⑥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赏析: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民俗风情及作者的感受。
开篇三句点明时节。
作者用物巧妙,石榴花开于五月,照应端午。
“画帘开、綀衣纨扇”写出气温特点,清爽宜人。
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意在笔外,实质也含有“闲愁最苦”的意味,从反面见意。
苏轼《贺新郎》赏析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
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
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
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
两簌簌。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瑶台:传说昆仑山仙人所居之处。
曲:深处。
②秋风惊绿:秋风起后,榴花凋谢,剩下的绿叶,禁不住摧残。
③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评解】
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
上片咏佳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
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
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
曾两次出任杭州。
词中以榴花比托“幽独”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古诗贺新郎·端午翻译赏析
《贺新郎·端午》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克庄。
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注释】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②结束:妆束、打扮。
③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
《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
④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灵均标致:屈原风度。
屈原字灵均。
⑥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
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
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
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
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
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
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
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orG原的风致万世流传。
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
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
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
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
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
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
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
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
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
“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
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
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
开元曲先声。
“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
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
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
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
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
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