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试着谈谈《红烛》“三美”体现在哪里?
课外拓展:《七子之歌·澳门》赏析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是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 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把 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 九龙岛、旅顺和大连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 地方,比做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让 他们来倾诉“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悲 哀之情,“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 忱”,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振兴中华, 收复失地。
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 片《澳门岁月》改编选做主题曲,由于该纪 录片的影响力,这首歌又成为迎接1999年12 月20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
谢谢指导!
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常见意象的含意和表达效果。 2.分析和把握诗人在诗中七次显著的情绪变化。 3.感受诗歌主旨和诗人赤诚爱国的人格魅力。
作家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湖北省浠水县人,原名闻家骅,字友三,亦字友山, “五四”以后改名为一多。著名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 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其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整齐,突 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论以提倡“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为代表;散文抨击社会时弊、批判传统文化,其中尤以 《最后一次讲演》最为惊心动魄。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 阀的痛恨,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 艺术成就。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怒斥国民党特务,发 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暗杀。他的主要著作有《红烛》 《死水》《七子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