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
- 格式:ppt
- 大小:669.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
2.读: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3.练: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点。
4.写: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一个人物。
一、诵记名言警句《水浒传》中的名言警句1.有眼不识泰山。
2.胜败乃兵家常事。
3.却之不恭,受之太过。
4.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6.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7.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8.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
9.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难,失之难。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11.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12.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登进士,后曾在钱塘(今杭州)当过两年官。
因与当权者意见不合,弃官归里,从事著述。
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起义队伍。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
史籍曾载宋江等36人造反的事迹,而后水浒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宋末元初,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问世,最后由施耐庵等在前人话本的基础上创作出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
2.相关链接《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
它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真实。
全书的精华所在,是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
全书也表现了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
5.探究《水浒传》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和小说主题。
作者简介《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
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
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作品简介《水浒传》是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如果从艺术水准上来评定的话,仅次于《红楼梦》,排在第二位。
小说是一种以事件为依托,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文学体裁。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列于四大名著,且艺术水准超过三国和稀有,关键就是人物形象塑造得好。
此前,我们讲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提到了林冲是一位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是绵羊和豹子两种性格的结合体。
其实,水浒传很多人物都有其鲜活的个性,金圣叹曾经这样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
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金圣叹太喜欢《水浒传》了,所以说得有些夸张,但是它的确写出了十几二十个非常鲜活的人物,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便能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禅杖、板斧的梁山好汉风风火火的身影,虽经历史的淘洗,但施耐庵的一支笔让这些叱诧风云的英雄豪杰跃然纸上。
节选之前的主要情节这一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
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
宋江到东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梁山好汉多性急。
一则因他们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年少气盛,自然性急。
二则因他们多为北方大汉,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乱世尤然。
②李逵毕竟是李逵,耿直之间透出的是英雄本色,小肚鸡肠、优柔寡断....便不是李逵。
③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④在模拟法庭辩论环节,双方继续摇唇鼓舌....,精彩对辩。
在一旁直播的同学也热情高涨,不时地穿插一些现场点评。
⑤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到头来却是作茧自缚....,害了自己。
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描写英雄武松打死老虎后不是余勇可贾....,而是使尽了气力,手脚也酥软了。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⑤⑥答案 B解析①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句中强调的是“性急”,不合语境。
②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使用正确。
③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
不合语境。
④摇唇鼓舌: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
褒贬失当。
⑤作茧自缚:蚕吐丝做成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使用正确。
⑥余勇可贾:还有剩余力量可以使出来。
使用正确。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他在东京兀自..(还,仍然)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B.柴进道:“这个不妨。
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奇怪可疑)。
”C.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消息)。
D.小人只是这里剪径..(直道),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答案 D解析剪径:路上打劫,抢人钱财。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林冲、李逵、武松等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不仅他们勇武多智,而且在一次次济困扶危的义举中,显示出高尚的品格和纯朴可爱的个性。
《李逵负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歌颂性喜剧,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是现传元人水浒戏中的优秀作品。
李逵负荆的故事,在元明之际,被施耐庵等小说家采集编写于《水浒传》中,但小说中的这一故事,远不如杂剧那样生动感人。
在杂剧作品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农民英雄形象,整本戏映现着浓郁的喜剧色彩,不断博得观众的笑声,成为歌颂性喜剧的范例,其艺术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借鉴。
引人发笑,是喜剧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有不同的笑。
在我国古代有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的喜庆剧,也有为小市民制造笑料的笑闹剧。
而进步作家和优秀民间艺人创造的喜剧,总是要引起人们健康的笑。
这种笑既有对陈旧事物的否定和批判,又有对新生事物的肯定和歌颂。
《李逵负荆》就是一部长期流传在人民之中的歌颂性喜剧,取材于民间关于梁山英雄的传说。
写李逵清明节休假下山,两恶棍宋刚、鲁智恩假冒宋江、鲁智深,抢走杏花村酒店主王林的女儿满堂娇;李逵闻知此事,勃然大怒,提着板斧冲上梁山,找宋江问罪,并大闹忠义堂,欲砍倒杏黄旗,与宋江立下军令状,同宋江、鲁智深下山对质;弄清真相后,李逵后悔鲁莽,向宋江等负荆请罪,并除掉恶棍,使王林父女团圆。
剧作的成功之处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歌颂性喜剧的范例。
本文就《李逵负荆》的歌颂性喜剧特征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加以分析论述。
一、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歌颂性喜剧以塑造正面人物形象、歌颂新生的美好事物为主。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就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农民英雄形象。
剧作一开始就以细腻抒情的笔调描写李逵对梁山风光的赞美:“和风渐起,暮雨初收。
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
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
”[1]173“李逵心中梁山优美纯净的景致,乃是对梁山正义纯洁的起义事业的物化,从他对梁山景致的赞美,透露出来的正是他对梁山事业的无比热爱。
正是基于这种朴素的感情,他不允许任何人,哪怕是他最敬重的宋江哥哥玷污它。
李逵负荆读后感《李逵负荆》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它以李逵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古代豪杰的形象。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友情和忠义的作品。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受感动,对其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被李逵这个人物所深深吸引。
他是一个有着古代豪杰气概的人物,有着勇猛的战斗力和不屈的性格。
他是一个热血的汉子,对待朋友忠诚,对待敌人勇敢,对待爱情执着。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古代豪杰的气质,他的形象给人一种霸气和豪放的感觉。
然而,李逵也有着自己的软肋,他对待爱情和友情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和无奈。
这种矛盾和冲突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其次,我被小说中的友情和忠义所感动。
在小说中,李逵和他的朋友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他们在困难的时候总是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外敌。
他们之间的友情让人感动,让人感叹古代豪杰的情义。
而李逵对待忠义更是毫不含糊,他对待朋友和家人都是忠诚不渝,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忠义精神让人感到敬佩,也让人思考自己对待友情和忠义的态度。
最后,我被小说中的人性所触动。
在小说中,除了李逵这个豪杰形象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有的人物勇猛豪迈,有的人物心机深重,有的人物善良忠厚。
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人深刻思考人性的本质。
在这个世界上,善良和邪恶、忠诚和背叛、勇敢和懦弱都并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选择和命运。
这种对人性的思考让人感到深刻,也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的来说,《李逵负荆》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更是一部反映人性、友情和忠义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古代豪杰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友情和忠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代豪杰的英雄气概,更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魅力,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人教版)(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义薄云天是谁,在昏庸黯淡的年代里准备行侠仗义,疾恶如仇?是谁,在官逼民反的岁月中奋勇抗争,替天行道?是谁,在血光四溅的江湖上肝胆相照,团结互助?是谁……梁山好汉!是他们!他们在朝廷混乱、黯淡无光的时代里谱写了一首义薄云天、永垂不朽的壮丽诗篇!梁山好汉!在不义之道前行侠仗义,在黑暗邪恶中疾恶如仇.鲁智深三拳痛打镇关西,武松怒杀狼狈为奸的西门庆和潘金莲,行者快活林醉打蒋门神,李逵负荆请罪救回老翁之女……他们,在动荡的年代里仍能保持自己的一身正气,助老扶弱;在黑夜里点燃正义之火,照亮四方。
正如马克思所说:“能一生都保持正义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义薄云天,快哉!梁山好汉,在狭路相逢中变得肝胆相照,在血光四溅的战场上携手并进。
鲁提辖大闹野猪林救回林教头;宋江率领大军破曾头市,报了托塔天王的一箭之仇;李逵忠心肝胆随宋江入葬地府……他们怀着一颗颗“侠心",在战争中团结互助,大破辽军,平定方腊;在江湖上同生共死,互帮互助。
义薄云天,壮哉!或许,有些路的终点,在启程之前就被定在了悬崖边,但他们都愿为这“奇迹"放手拼杀。
他们输掉了结果,却赢得了过程,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在那个不属于他们的岁月里,梁山好汉共演了一出义薄云天的伟大戏剧!(节选自高考满分作文《义薄云天》)阅读课文“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路上无话……晚做晚杀了你”,完成1~4题。
1.李逵为何那么轻易地听信刘太公的话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①因为他在东京,见过宋江恋着唱歌的李师师不肯放。
读后感水浒传李逵负荆400字
《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十分有个性,敢于冲撞权威的人物。
他外表粗犷、咆哮凶猛,但内心却也有着柔软的一面。
在《水浒传》中,李逵与负荆之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水浒传》中,李逵负荆的故事正是展现他敢于反抗权威的一面。
在这个时代,官员滥用职权、苛捐杂税,百姓遭受着深重的苦难。
李逵看到这种情况,便想要以自己的力量为民除害。
因此在路上遇到苦主,他都会施以援手,充分地表现了他对于社会弱势的关注。
在他负荆之前,即使是贵族的士子也不敢与官员对抗,但李逵毫无畏惧地表现了自己的反抗和不屈。
另一方面,在李逵负荆的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他的柔软一面。
他初来乍到时,周围的人都不肯与他接近。
但当他见到赵太守的女儿李若兰时,他的内心被震撼了。
李若兰的美貌、纯洁与善良让他感到了温暖与感动。
他开始从一个冷血僵尸变成了一个有爱心、有耐心对待别人的人。
总的来说,《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勇敢的、有血有肉的角色。
他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愿受到任何人的控制。
他在社会底层奋斗,在为人民做贡献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坚实支撑——爱。
他的经历不仅激励了我,更向我们展现了人性中那些美好的一面。
只有人类,才有思想和感情,而李逵这个角色就是在传递这种情感力量。
第2课《水浒传》——李逵负荆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的喧嚣让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似乎都沉沉睡去,但是当我们翻开《水浒传》时,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些提着朴刀的梁山好汉正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之上。
你性格鲜明、爱憎分明,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汉。
你勇敢无畏,为了救出自己的结义哥哥,单枪匹马,横扫官兵无数;你是仁义的化身,对兄弟的忠诚,对老母的至孝,都是因为那个大大的“仁”字;你是不争名夺利的,你奋力拼杀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为了一时的义气。
但你也有缺陷,你的鲁莽,你的狭隘,你的头脑简单,不听劝告,常常让自己和他人都陷入险境。
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依然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108将中的“黑旋风”——李逵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惩恶不必过于嫉恶如仇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人心中,弥漫着过于愤激的嫉恶如仇情绪。
对于自己眼中的坏人、犯错的人,总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比如,高喊“爱国”口号,围堵国人经营的外国品牌店铺;高喊“规则”意识,痛骂被老虎咬死的逃票者;高喊“爱心”精神,追打虐狗者,等等。
过于愤激的嫉恶如仇,既容易误伤好人,又容易激发戾气,并不都是好事。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有扬善,就会有惩恶。
不惩恶,不足以扬善。
秋之序就是万物肃杀之时,包含着惩恶的思想。
古时候处决犯人,一般都在秋天进行,“秋后问斩”就显示了秋之序的惩恶思想。
不过,这里的惩恶,主要是天道往复的智慧,并没有过于愤激的嫉恶如仇情绪。
根据《旧唐书》记载,唐朝贞观六年,唐太宗李世民把290个死刑犯全部放回家,并与死刑犯相约——明年秋天自行回京受死。
第二年死刑犯全部自觉地按时回到京城,等待被处死。
宁死也要遵守约定的死刑犯们,显然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恶心。
于是,唐太宗就把这290人全部赦免了。
这就是最彻底的惩恶——消灭恶心!因此,惩恶不必过于嫉恶如仇。
惟其如此,才更有可能准确、深入、彻底地惩恶。
1.《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生死之交一碗酒/不分贵贱一碗酒/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水里火里不回头/一路看天不低头/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2.表现李逵耿直的描写(1)在菊花宴上,宋江又提招安把李逵给惹恼了,他“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跌做粉碎”。
《水浒传》——李逵负荆学习目标1.了解《水浒传》全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特色及其地位和意义。
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思路。
3.通过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分析李逵的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整部小说中对李逵的描写,全面认识李逵的形象;对李逵和鲁智深的性格特点进行比。
自学引导1.作者简介施耐庵(约1296-1370年)。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元末中过进士,在钱塘做了两年官,因对当时黑暗腐败的官场愤慨不平,后弃官还乡,从事文学创作。
本名彦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或苏州吴县阊门(今江苏苏州)。
另外,古往今来还有一种说法,即《水浒传》为施耐庵、罗贯中合著,至今仍待考证。
2.相关链接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政腐败,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普通百姓,甚至是鸡鸣狗盗之徒,随着对官府幻想的一点点破灭,连生存都难以维系,最终都被逼上梁山。
然而,当人民起义的壮举使好汉们士气日益高涨的时候,宋江的接受招安改变了一切,使这轰轰烈烈的水浒起义彻底地失败。
使这108位水浒英雄消失在尘世间,原本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就这样归于平静了。
《水浒传》全书共涉及人物787位,其中有名有姓的有577位,有名无姓有9位,有姓无名的有99位。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本书:《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道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
金圣叹加以评语,和二人全副精神,所以妙极。
课堂探究一、情节梳理,概括层意开端(1)——惊闻宋江,强抢刘女。
(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
)发展(2-7)——大闹山寨,负荆请罪。
(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
结果是假宋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
)高潮(8-12)——戴罪立功,救出刘女。
(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
)结局(13)——刘公答谢,兄弟释怨。
李逵负荆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学重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相关文学常识,熟悉李逵负荆这一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会梁山好汉的正义与豪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分析李逵、宋江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理解李逵负荆这一情节所展现的主题思想。
122 教学难点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梁山好汉的行为和价值观。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背景知识、文学特点以及李逵负荆的故事梗概。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133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13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节的紧张刺激。
14 教学课时本教案计划安排 2 个课时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151 教师准备熟悉《水浒传》相关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准备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以及课堂讨论的问题。
15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李逵负荆》这一章节,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查阅《水浒传》的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16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水浒传》的影视片段,引出李逵负荆这一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逵负荆请罪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李逵负荆请罪,感谢您的阅读!人物:宋江、李逵、鲁智深、燕青、吴用……地点:忠义堂情节:李逵带宋江及鲁智深去刘员外家对质,原来是一场误会。
燕青让李逵用苦肉计--负荆请罪,希望能免死罪。
后梁山众兄弟求情,让其将功折罪。
内容:刘员外家“刘员外,这就是你说的人,可以对认。
”李逵。
“不是。
”刘员外仔细端详说道“之前那两个,一个是高个、青眼,一个是秃顶、稀发,跟眼前这两人完全不同。
”“说啦,不是我你还不信。
”鲁智深“那就慢慢认。
”“慢慢认,那要什么时候。
”……“好了,刘员外,我就是梁山泊的宋江,这位是我的兄弟花和尚鲁智深。
你的女儿一定是受了其他人的欺骗,有人假冒梁山好汉为非作歹。
如果你一旦打听出来,报上梁山去,有梁上众兄弟替你做主。
”“哥哥,那好,我们先回梁山去处置这黑厮。
”“那告辞”“嗨呀,你认错人倒没事,可我这颗脑袋就保不住了”李逵埋怨。
梁山下“哎,哥哥,我教你个方法叫做负荆请罪。
”燕青“啥叫负荆。
”李逵“你把上衣脱了,背一枝树条,到了忠义堂不等哥哥说话,就说任由哥哥打骂。
我想哥哥也不忍心打你,这就是负荆请罪。
”“不成,你还嫌我不够丢脸啊。
”“铁牛哥哥,都这个时候了,你还顾着脸面。
”忠义堂“你这黑炭头,背上是何东西啊。
”宋江“哥哥,俺铁牛再回来路上看了几个树枝子,请哥哥打我几下。
”“哥哥,铁牛听了不实之言而一时鲁莽,还请……”“唉。
”宋江没等燕青说完“我与你赌的是人头,谁让你负荆了。
”众人大笑“都是小乙出的馊主意。
”“少说两句吧。
”“大哥不肯饶恕俺铁牛,那就拿把刀来,砍了我的头吧。
”“好,来人,把铁牛拉出去斩首示众。
”“哥哥,铁牛虽然鲁莽但罪不至死”吴用“是啊,饶了铁牛吧。
”众人劝拦。
“各位兄弟,你们就不用劝了。
这军令状是俺铁牛自个立的,自然不能反悔,这个头砍了就砍了。
其实俺铁牛心里现在挺高兴的,我没有看错公明哥哥,他是个好人啊。
只是俺铁牛死了以后还望各位兄弟替俺铁牛保护哥哥的周全,铁牛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