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戏曲进校园看桂剧的历史与传承
- 格式:pdf
- 大小:256.39 KB
- 文档页数:1
广西戏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广西是中国的戏曲之乡,拥有丰富多样的戏曲文化传统。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广西的戏曲文化,我参加了广西戏曲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次实践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通过实践活动,我深刻了解到广西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广西的戏曲有着独特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特色。
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广西戏曲博物馆,了解了广西戏曲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剧种的演变。
同时,我还观看了不同剧种的演出,如粤剧、梆子戏等,深入体验了广西戏曲的艺术魅力。
其次,实践活动对于我提高戏曲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实践中,我参与了广西戏曲培训班,学习了基本唱腔、身段和表演技巧。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互助,我不仅掌握了一些戏曲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舞台表演技巧。
同时,我还与一些戏曲老师和演员交流互动,学习了他们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广西戏曲的特点和魅力。
再次,实践活动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加深对人性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生活困境中的人们,如演员、导演等。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看到他们追求艺术的执着和坚持之处。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性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同时,实践活动还提醒我关注社会问题,如艺术教育的发展、年轻人艺术才华的培养等。
通过实践,我逐渐认识到戏曲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
最后,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广西戏曲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广西戏曲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当地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广西戏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标志。
通过广西戏曲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了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广西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年轻人,应该积极参与到广西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为广西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广西戏曲社会实践中,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已成为一种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和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阐述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的意义。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可以将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播到农村学校,让广大农村儿童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通过欣赏戏曲表演、学习戏曲知识和技能,让农村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在学习中了解戏曲的历史和内涵,培养对戏曲的热爱和传承意识,从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二、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舞台和更丰富的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戏曲表演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需要演员具备较高的歌唱、表演、舞蹈和乐器演奏等技能。
学生通过接触戏曲,可以了解戏曲的表演技巧,学习戏曲的唱腔和唱段,感受戏曲的表演魅力,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表演技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风采。
三、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可以为农村学校创造更多的艺术教学资源和机会,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庭,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也是教育文化的重要阵地。
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氛围,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
通过举办戏曲表演、举办戏曲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了解戏曲、接触戏曲、热爱戏曲,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四、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农村学校戏曲进校园可以为农村社会带去更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和生活品质。
从戏曲进校园看桂剧的历史与传承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戏曲就开始有了历史的积淀,经过了数千年的锤炼和融合之后,中国传统戏曲汲取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粹,成为了艺术与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戏剧不仅仅是娱乐的方式,它也是中国数千年来文化、历史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所以说,中国传统戏剧中的精华部分对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同时,传统戏剧也是融合优秀知识的良好载体,传统戏剧走进校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
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进入校园也是对自身的历史的一种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桂戏文化传承校园教育历史底蕴弘扬传统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也是广西的地方戏曲之一,俗称桂剧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
桂剧演员借助面部表情和身体来进行戏剧的表达,表演方式生动活泼,表演也十分细腻逼真。
桂戏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在广西当地也十分流行。
扎根于民间的桂剧融合了广西特有的人文特点和风土民情,逐渐形成一种精致优雅、灵秀生动,具有乡村风格和质朴简约的美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桂剧现在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面临着传统的丧失、人才不足、曲目和技能流失的危险,我们应该及时拯救和保护桂剧,使这部濒临灭绝的古老戏剧重新焕发活力。
本文将从戏剧进校园中来看桂剧的历史和传承,并对其重要性和历史传承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浅文为这一优秀剧种的传承尽一份小小的力量。
一、戏剧进校园对桂剧的历史的影响桂剧在中国历史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末清初,桂林多地已经开始传唱昆山、弋阳和乱弹等戏腔;在清朝,桂林有了独秀班和其他昆班;光绪年间,桂林群英和兰宾小舍开始出现,这使得桂剧与祁剧逐渐分离。
桂林先后建立了景福园、仪园等剧院,从那时起,京剧不断传入,在曲目、表演、化妆、服饰、场景等方面,京剧艺术对桂剧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桂剧得到了学习和借鉴。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著名剧作家欧阳玉倩创作、改编、新编桂剧《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使其广为传唱,从此,桂剧进入了中国十大戏剧行列。
从"高雅音乐进校园"看广西传统剧目桂剧的传承与发展作者:蒋慧婷邓圆王婷周若心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1期摘要:桂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运用桂林方言演唱,极富代表性的广西主要剧种。
近年来,由于演员老龄化,演绎风格陈旧,创新机制不完善以及技艺失传等因素导致观众大量流失,陷入尴尬境地。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当代大学生对桂剧的认知情况,以此对桂剧现有的保护、宣传、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并对桂剧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些尝试性建议。
关键词:桂剧; 高雅音乐;校园; 传承发展; 创新一、桂剧的历史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的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一带及梧州市部分官话地区,辐射湖南南部地区与广东西北角。
桂剧历史比较悠久,大概发源于明代中期。
明末清初时期,昆腔流传到广西,此后高腔与弋阳腔又陆续传进,这些声腔一起融合形成了桂剧。
1936年,欧阳予倩对桂剧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改革,从而诞生了一系列优秀的剧本,并且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深受人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家。
二、桂剧的发展现状戏曲是一种高雅音乐,一种代表性的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桂剧,桂剧拥有无法复制的艺术魅力与艺术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形式的不断创新,桂剧的观众年龄逐渐出现断层,剧目形式因为老旧已无法满足当今年轻人的审美。
桂剧演员的继承也渐渐出现了断层,剧团开始入不敷出。
这导致桂剧又陷入了困境,十分窘迫。
三、大学生对“桂剧”的认知调查为了使桂剧这一古老剧种得以重新焕发生命力,以及为桂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建议,笔者制作了一份《从“高雅音乐进校园”看广西传统剧目桂剧的传承与发展》调查问卷,以帮助我们收集数据,了解大学生对桂剧文化的一些看法。
本次问卷调查实时参与填写问卷的有133人,其中男性比例为27.82%,女性比例为72.18%。
南方人比例为87.97%,北方人比例为12.03%。
填写问卷的大一学生比例为36.84%,大二学生比例为45.51%,大三学生比例为12.03%,大四学生比例为6.02%。
从桂剧传承保护历程探索当下桂剧传承保护路径作者:杨娟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5期杨娟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 541000摘要:所谓桂剧,其实也被称为是桂戏或者是桂班戏,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桂剧表演者需要将几种不同的声腔进行融合,使其形成优美的声调,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了现如今抑扬有致的桂剧了,在二零零六年的中期,经过我国国务院的批准之后,桂剧成为了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众所周知的,我国是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的,而桂剧属于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保护工作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
故此,在本文中将从现阶段的桂剧传承保护历程探索工作中研究并分析桂剧有效的传承保护路径,这对于桂剧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传承发展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关键词:现代桂剧;文化传承;保护历程;桂剧传承;保护路径;研究分析桂剧是我国广西地区主要的地方类型的剧种,根据调查也能够发现,桂剧是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就将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的桂剧传承保护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汲取桂剧历史传承的成功经验,使其对于现阶段的桂剧传承和保护工作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1 桂剧的传承和保护历程概述1.1清末时期对于桂剧的保护和传承我国在清末时期正处于一个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激励碰撞过程中,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中比较流行的是改良主义浪潮,在这一浪潮中,当时的桂剧也遭到了波及,诞生了比较著名的桂剧改良运动,在这一运动当中主要由“唐景崧”来进行,在进行改良之后,清末时期的桂剧的地方风格逐渐形成并且逐渐变得明显,这里的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具有自身特色的桂剧剧本出现,例如比较著名的作品《救命香》[1]等等;其次,桂剧地方特色形成的同时,桂剧独特的唱腔也形成了,这不仅有利于戏曲内容的表达,还有利于当时的桂剧的传承工作。
从中不难看出,清末时期对桂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主要利用的是桂剧自身的特色和特点。
我与桂剧结的缘桂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广西地方的民间艺术,更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
我与桂剧结缘已有多年,这段美好的缘分让我深深陶醉对桂剧充满了热爱和敬意。
我对桂剧的了解始于童年时代。
记得我小时候,家乡的村头总会组织一些文艺演出活动,桂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那时的我对桂剧并不感兴趣,总觉得它老土、沉闷,更愿意去追逐一些新奇的事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个桂剧表演,却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表演中,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唱着婉转动听的音乐,表演着精彩纷呈的故事,每一场景都仿佛将我带入了另一个世界,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桂剧的魅力。
随着对桂剧的兴趣日渐浓厚,我开始主动去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和表演技巧。
我了解到桂剧源自广西地方的民歌民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桂剧的表演方式有三大要素,分别为唱、念、做。
其中“唱”指的是唱腔,是桂剧中独特的表演形式,“念”指的是念白,是桂剧人物性格的真实表现,“做”指的是舞蹈和表演动作,是桂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要素,使得桂剧在表现力上具有丰富的特色,成为中国戏曲中独具个性的艺术形式。
除了表演形式上的独特之处,我对桂剧演员的表演技巧也深感钦佩。
桂剧演员们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才能掌握这门艺术的精髓。
他们在表演中,不仅要擅长演唱,还要擅长表演技巧和舞蹈动作。
尤其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时,演员们需要通过声音和动作来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这些表演技巧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反复的磨练,桂剧演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这些让我深深敬佩。
在我对桂剧的热爱和探索中,我还结识了一些热爱桂剧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去观看桂剧演出,共同探讨桂剧的魅力。
在这些交流和探讨中,我了解到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表演形式和文化内涵上都具有丰富的价值。
桂剧的精髓不仅在于其表演形式的独特之处,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戏曲进校园文化入人心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文化在传承中受到了很大的考验,但是依然有很多人深爱着戏曲,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从小就在戏曲中长大,因此十分热爱并保护着这个文化形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人接触了其他文化,对戏曲的了解也越来越少,这使得一些人对戏曲文化刻板印象加深,认为它过时、落伍和无法满足现代需求。
因此,如何让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戏曲文化,让它进入人心,成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戏曲在我国影响力极大。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戏曲既有音乐、舞蹈、唱腔,也有剧情、道德教育和艺术审美的熏陶,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所以可以通过将戏曲进校园的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戏曲,感受它的魅力,推动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戏曲进校园的方式既可以是传统的学堂戏,也可以是创新性的剧团演出或工作坊。
学堂戏是传统戏曲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接触戏曲。
学堂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戏曲表演技巧,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戏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在剧团演出或工作坊中,演员可以将角色和剧情结合现代生活,拓宽戏曲表演的形式,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戏曲相似之处,感悟戏曲人生哲理。
此外,现在有很多大学建立了戏曲社团,为喜欢戏曲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展现的平台。
参加戏曲社团的学生可以认识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表演。
社团的展示表演可以在学校内外进行,与社会融为一体,让更多人看到戏曲的魅力。
同时,通过参加各种竞赛,发掘年轻戏曲演员的潜力,为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戏曲进校园不仅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代表中国文化面貌。
戏曲不仅有着各种形式上的变化,还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等,都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这些剧种与地方文化融合,使得戏曲文化更为多元化和丰富。
为更好地推广戏曲文化,我们还可以将其与其他文化进行融合,如与现代音乐、舞蹈、戏剧等进行融合,打造与时俱进的戏曲艺术形式。
传承经典展现风采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果与收获传承经典展现风采: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果与收获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戏曲文化,传承经典并展示戏曲艺术的风采,戏曲进校园活动应运而生。
本文将着重探讨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果与收获。
1. 活动概述戏曲进校园活动旨在将传统戏曲带入校园,通过举办演出、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向广大学生传播戏曲文化。
这一活动涵盖了多个层面,如名剧展演、传统戏曲知识讲解和表演技巧培训等。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演员、戏曲老师等相关人士来校进行指导,以达到提升学生对戏曲的理解和欣赏水平的目的。
2. 成果展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最直观成果是学生们在演出中展示出的精彩才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得到了全方位的戏曲培训,培养了自己的表演能力,提高了艺术修养。
他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运用身体语言、表情和音调,以及如何准确地演绎角色。
在演出中,他们通过传神的表演展示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赢得了观众们的掌声和喝彩。
此外,戏曲进校园活动还取得了影响深远的社会成果。
通过与艺术团体、文化机构的合作,学校与社会实现了有效的互动,进一步推动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这些活动也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校文化软实力。
3. 收获总结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收获不仅仅是学生们的表演能力的提高,更在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活动的学习和体验,学生们逐渐了解到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培养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此外,戏曲进校园活动还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平台。
在活动中,学生们需要通过排练、演出等过程进行协作,充分发扬各自的优势,形成整体的戏曲表演。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戏曲进校园看桂剧的历史与传承
发表时间:2019-01-24T11:53:52.99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0期作者:张献萍[导读]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戏曲就开始有了历史的积淀,经过了数千年的锤炼和融合之后,中国传统戏曲汲取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粹,成为了艺术与文化的载体。
广西北流市永丰小学537400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戏曲就开始有了历史的积淀,经过了数千年的锤炼和融合之后,中国传统戏曲汲取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粹,成为了艺术与文化的载体。
中国传统戏剧不仅仅是娱乐的方式,它也是中国数千年来文化、历史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所以说,中国传统戏剧中的精华部分对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同时,传统戏剧也是融合优秀知识的良好载体,传统戏剧走进校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发展。
桂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进入校园也是对自身的历史的一种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桂戏文化传承校园教育历史底蕴弘扬传统
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之一,也是广西的地方戏曲之一,俗称桂剧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
桂剧演员借助面部表情和身体来进行戏剧的表达,表演方式生动活泼,表演也十分细腻逼真。
桂戏深受桂林人民的喜爱,在广西当地也十分流行。
扎根于民间的桂剧融合了广西特有的人文特点和风土民情,逐渐形成一种精致优雅、灵秀生动,具有乡村风格和质朴简约的美感。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桂剧现在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面临着传统的丧失、人才不足、曲目和技能流失的危险,我们应该及时拯救和保护桂剧,使这部濒临灭绝的古老戏剧重新焕发活力。
本文将从戏剧进校园中来看桂剧的历史和传承,并对其重要性和历史传承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浅文为这一优秀剧种的传承尽一份小小的力量。
一、戏剧进校园对桂剧的历史的影响
桂剧在中国历史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末清初,桂林多地已经开始传唱昆山、弋阳和乱弹等戏腔;在清朝,桂林有了独秀班和其他昆班;光绪年间,桂林群英和兰宾小舍开始出现,这使得桂剧与祁剧逐渐分离。
桂林先后建立了景福园、仪园等剧院,从那时起,京剧不断传入,在曲目、表演、化妆、服饰、场景等方面,京剧艺术对桂剧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桂剧得到了学习和借鉴。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著名剧作家欧阳玉倩创作、改编、新编桂剧《梁红玉》、《打金枝》、《断桥》等,使其广为传唱,从此,桂剧进入了中国十大戏剧行列。
桂剧的历史正如上面所描述的一样,悠长且具有包容之美,校园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地方,学生在学习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而传统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其中桂剧是中国传统戏剧中独特的一部分,其凝聚了广西地区劳动人民和艺术家的心血,更需要走进校园。
老师可以在教授戏剧的过程中请同学们上台进行互动,教同学们“变脸”、戏曲的“四功五法”,以及学习各种角色的动作和声色,用诙谐有趣、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让学生融入其中,还可以穿插戏曲知识互动与问答环节,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戏剧的历史。
在对学生讲述传统戏剧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戏剧的魅力,更让学生感受桂剧的历史动人之处,并能够让学生把握桂剧的美妙,让桂剧的历史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二、戏曲进入校园对桂剧的传承作用
2006年5月20日,桂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桂剧进入校园”是继承和推广桂剧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艺术载体。
通过桂剧进入校园这一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桂剧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等传统精华,这不仅是对桂剧历史的继承和提升,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为了让学生欣赏戏曲艺术的魅力,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戏曲文化的精髓,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老师可以向同学们就戏曲、戏曲角色的分类做通俗易懂的介绍。
“戏剧入校”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充分了解戏剧,感受戏剧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桂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将其纳入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来,是为实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做法。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桂剧的演变,也可以在课后同学之间进行相互探讨和资料查询。
戏剧进入校园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更加认识到桂剧这一传统戏剧的魅力,同时加深了对桂剧的了解;戏曲进校园活动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欣赏专家的精彩演绎,了解戏曲常识,看到和感受到戏剧的独特性,增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和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学生能够亲身体会艺术带来的魅力和张力,感受中华戏曲文化的精髓,把戏剧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心中。
戏曲进校园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寓教于乐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让学生受益匪浅。
通过戏剧表演以及学生与老师、演员的互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桂剧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到民族戏剧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从戏剧进校园我们可以看到,桂剧并不是没有吸引力,而是缺少了一个传播的平台与载体。
在校园里面宣传戏剧的方法十分有效,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桂剧的独特文化底蕴,更让学生触摸到了这优秀文化的本体。
当桂剧面临传统流失,人才断档,剧目和技艺失传的危险时,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找桂剧的身影,让这优秀且独一无二的桂剧文化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让中国传统戏剧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赵若昕论桂剧的传承和发展模式[J].梧州学院学报,2011,21,(4),1-6。
[2]李覃皓月戏曲进校园,推动广西文化传承[J].北方音乐,2018,38,(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