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抗高血压药的合理用药
- 格式:pdf
- 大小:279.38 KB
- 文档页数:2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合理用药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并发症合理用药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05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期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1]。
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老年高血压常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靶器官受损,其中心、脑、肾的并发症较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原因之一。
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降低血压值和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2],对于老年患者来讲,控制高血压及并发症,是延长老年患者寿命、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收缩压(sbp)≥140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sbp>140mmhg,dbp180/105mmhg时,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降压药物;并发出血性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当患者血压明显升高时,应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若患者的血压仍然持续在200/120mmhg时,也应使用降压药物。
经临床实践验证,对于发生脑卒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待病情稳定或好转之前,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是最佳水平;对于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均能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收益。
在药物选择上,以acei和利尿剂为最佳。
肾脏病变nc-7、esh、esc指南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中,具有保护肾脏作用的是acei、arb与ccb。
在药物选择上,可优先考虑acei和arb。
aipri和prime试验结果均显示,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在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衰的进程方面,贝那普利和伊贝沙坦的作用非常显著,可以长期应用。
对于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应1g/日,患者的降压目标应控制在125/75mmhg。
对于晚期肾病患者,应联合应用利尿剂;对于伴有肾功能受损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肾功能及血钾水平。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中的降压药物选择与安全用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更加普遍。
老年人的高血压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他们通常已经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并且身体的代谢和药物处理能力可能下降。
因此,在老年人高血压治疗中,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以及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在老年人高血压治疗中,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测量血压、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心电图、尿常规、肾功能等。
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可选用以下几种常见的降压药物。
1. 钙通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放松血管,降低血压。
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老年人,特别是有冠心病或心绞痛的患者。
然而,老年人容易出现低血压的副作用,因此需要注意使用剂量控制。
2. 利尿剂:利尿剂是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它们通过增加尿液排泄降低体液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噻嗪类利尿剂如噻嗪、氢氯噻嗪等相对比较安全,但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等。
钾保留利尿剂如螺内酯适用于伴有低钾血症的老年人。
3.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老年人高血压伴有心律失常或心绞痛的患者。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脏收缩力,但可能导致低血压、心率过慢等不良反应。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CEI和ARB是常用的降压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或抑制其受体,从而降低血压。
在老年人中,这类药物还可以预防心脏和肾脏的损害。
然而,老年人使用ACEI或ARB时需要注意监测肾功能,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
除了降压药物的选择,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还需要注意安全用药。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遵守规定的剂量和服药时间,不要随意更改或停止药物的使用。
2.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通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老年人合理用药须知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日益增多。
老年人
因生理机能下降,常患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需要长期用药。
然而,老年人的身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格外谨慎,遵医嘱用药,注意合理用药。
1. 用药前注意事项
1.1 充分了解药物信息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老年人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不良反
应等信息,并向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咨询确认。
1.2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常有多疾病共患,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在新药与已在使用的药物相互作用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不良后果。
2. 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老年人在用药时应准确地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切勿随意更改用药
方式、剂量或频率。
2.2 定期监测用药效果
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用药效果的监测,注意药物对症效果以及不良
反应的出现。
3. 用药后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药物存放
老年人在用药后应注意及时将药物放回原包装,避免与其他药物混淆,也要放
置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
3.2 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人需要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药效果和用药安全。
结语
老年人合理用药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希望老年人能够树立正确用药观念,合理规范用药行为,保持身体健康。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维化和钙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包括:一)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减慢,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药物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分布发生改变,体液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在血浆中的结合率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排泄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药物的蓄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个体化用药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疗效,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高风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的积累和毒副作用。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用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选用降压药发表时间:2020-10-13T15:05:18.00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7期作者:童艳梅[导读] 高血压常见于老年人群,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高血压经常合并其它疾病童艳梅四川省荣县长山中心卫生院 643113高血压常见于老年人群,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高血压经常合并其它疾病,例如心绞痛、糖尿病、心肌梗死、严重心率失常、高脂血症等等,因此,要治疗老年人的高血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降血压药物,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副作用,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应该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是非常困难的,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降压药物种类繁多,有些老年人甚至随便用药,这样会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因此本文以下将介绍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选用降压药,常见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等。
一、老年人高血压药物的选择1.噻嗪类利尿剂。
此类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已有很多年的历史,噻嗪类利尿剂价格低廉受到了很多老年患者的喜爱,其主要的降压原理是降低血管阻力和利尿作用,其适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有研究表明,50%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同时还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小剂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是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的,但是大剂量的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老年患者死亡率比不进行任何治疗的患者要高很多,这是因为噻嗪类利尿剂可以大大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有研究表明,大剂量使用噻嗪类利尿剂还会引发其他疾病,比如低血镁、低血钾、高尿酸血症等等,同时还会加重糖尿病、痛风病的病情,因此,老年人治疗高血压应该选择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如果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治疗效果不好,则应该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切不可加大噻嗪类利尿剂的使用剂量,以免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的不加以控制将会对心血管系统和其他重要脏器产生损害。
针对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并详细阐述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一、合理用药方法1. 定期就医:高血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定期就医,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压水平、合并症、年龄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适合的用药方案。
2. 严格按医嘱使用药物: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药物,并遵循医生开具的剂量和用药频次。
不要自行调整药物的剂量或停药,以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3.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除了药物治疗外,高血压患者还应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都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
同时,减少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4. 不骤停药物:在医生指导下,若患者血压稳定并持续下降,也不能自行停药。
停药前应与医生取得联系,接受进一步的指导。
在医生的监控下逐渐减量或停药,可以更好地控制血压。
5. 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降压药物可能对肾功能、血液系统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如出现不适感或异常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药物选择与使用1. 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医生会根据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离子拮抗剂(CCB)和利尿剂等。
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2. 单药的初始治疗: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起始治疗通常会使用单一药物。
单药疗效不佳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用药。
3. 联合用药: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联合用药来控制高血压。
联合用药可以提高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并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联合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并由医生进行指导。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一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医生指导下准确选用药物,不要滥用。
二是掌握好用药的最佳剂量。
老年人的耐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大,必须掌握好用药剂量。
对年龄大、体重轻、一般情况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 开始。
三是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
如健留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利胆药宜在饭前服,抗生素类宜在饭后服,泻药宜在空腹服。
降压药在一天中两次血压高峰的前半小时服用为宜。
药物能治病,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必须慎重使用。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缓慢降压,然后调至合适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长期维持;应用B阻滞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应注意配伍禁忌;抗心律失常药,如慢心律、心律平、胶、氨酰心安等都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如某些患有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人,可能是由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致,这类病人在用上述药物时可能出现过长的窦性停搏,甚至晕厥,必须慎用。
用解热镇痛药物为高烧的老年人退热时,以缓慢退热为宜,为防止大汗虚脱,应将药物剂量减至成人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用安眠类药物应注意,老年人尽量不用或慎用,尤其对患有慢支、肺气肿的老年人,更应小心使用,以免加剧脑缺氧,可首选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
用镇痛类药物应注意,对患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老年人应慎用吗啡、杜冷丁。
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确定细菌感染是否存在,然后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还应注意抗生素用量要足,持续用药五至七天,在体温正常三天后停药。
预防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一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如盲目地应用抗生素或一开始就用等级太高的抗生素。
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品种,以减少副作用。
三是应用血管扩张剂、抗高血压药物B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均从小剂量开始。
四是注意药物的矛盾反应。
如用激素抗过敏反而会引起过敏反应;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反而加重心律失常,甚至诱发猝死。
总之,老年人用药必须十分谨慎,用药后仔细观察,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规范用药管理。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患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行规范用药管理后,能加深患者对常用降压药合理使用的了解,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字】高血压;不良反应;合理用药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若不加以控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严重时会危及生命[1]。
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常用药物有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β受体抑制剂,若患者不合理使用降压药,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2]。
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与合理用药的了解低,因此提升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就极为重要。
本文是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62-85岁,平均(70.35±2.12)岁;病程1-16年,平均(8.38±0.81)年;收缩压均在141-182mmHg间,舒张压均在84-115mmHg间;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63-86岁,平均(70.21±2.23)岁;病程2-17年,平均(8.18±0.71)年;收缩压均在145-186mmHg间,舒张压均在86-117mmHg间。
纳入标准:患者均高于60岁;患者用药超过6个月;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
浅谈老年高血压合理用药及时辰药理学【摘要】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属于心脑血管病中最危险的因素之一,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为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和心肌梗死,以及相应的慢性肾脏病。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的。
老年人患高血压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此时可运用相应的时辰药理学来进行治疗。
本文就老年高血压合理用药及时辰药理学展开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合理用药;时辰药理学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2-01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是药理学范围。
主要用于研究药物作用与机体的昼夜节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药物作用于人体的效应,主要在于吸收的环境和药物的分布范围。
1 老年人患高血压的临床症状老年高血压通常是单纯的收缩期高血压,年龄越大,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脉壁管结构变化的几率就越高,会引起老年人动脉波传速增大、大动脉弹性降低等,从而导致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升高,白天和夜晚节律逐渐消失或者不明显、血压变动幅度逐渐增大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特点不明显以及多种并发症的出现等[1]。
2 高血压合理用药首先,要根据患者的血压节律来选用相应的降压药物。
心血管疾病通常在每天的7点至12点间发病的频率较高,其中缺血性中风以及心肌梗死还有心肌缺血等情况在这个阶段内较为多发。
这些病症的产生与患者体内的神经递质活性增强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最主要的是缩血管物质逐渐增多。
早上儿茶酚胺释放会逐渐增强加上肾上腺素能活性能力增强,此时应该采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进行治疗,贝那普利以及卡托普利等药物对于患者血压日节律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在天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时,应采用维拉帕米缓释片以及尼莫地平。
拉罗贝尔对于患者的降压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可广泛应用。
其次,参照患者的血压高峰时段对药物的使用时间进行调整。
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合理用药高血压作为我国的基本疾病之一,也是一种慢性病,发病率较高,临床实践中没有一种药物是完备的。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此外,不加控制地降低血压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此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才能控制病情,但用药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不规范用药的情况较多,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会引起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副作用,甚至引发严重的药品安全事故,造成比较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总结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合理用药方法,以提高公众用药意识,规范临床高血压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
1高血压疾病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是指血压超过140/90mmHg。
高血压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通常伴有心脏、大脑、肾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损害。
高血压病症一般由以下原因引起。
首先是遗传因素。
如果家里的父母都患有高血压,那么孩子就有一定的概率患上高血压。
其次,肥胖还会引起血压升高。
这是因为肥胖会增加身体器官的负担,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第三,一些药物反应也会引起血压升高。
比如有些低血压的人会吃补药,如果普通人不小心吃了这种药,就会出现高血压的症状。
第四,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如果出现疑似高血压的症状,首先应到医院进行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后,再根据医生的医嘱服药进行治疗。
2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2.1循序渐进,逐渐降低血压高血压的治疗,除紧急情况外,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降低血压,尤其是老年人和长期高血压患者,身体已经适应了高血压,想要降低血压,要循序渐进。
2.2开适当的药物高血压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部分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疾病,会影响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吸收,并可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在用药时,应根据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配药,不能盲目一概而论。
2.3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老年人抗高血压药的合理用药
发表时间:2013-04-10T10:28:55.7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吴海葵王茹稼
[导读] 合理用药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吴海葵王茹稼 (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台州 318000)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动脉压增高为临床主要表现。
抗高血压药又称降压药,是一类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等。
目前可供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品种繁多,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的健康状况,更应要合理选用抗高血压药,这不仅仅可使过高的血压下降,改善症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抗高血压药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110-01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和老年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
因此,根据老年高血压的不同情况,合理的选用相适应的降压药,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损伤有重要意义。
1 老年人的药物代谢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各脏器功能衰退和代谢缓慢,许多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与青壮年人不同。
这不仅能够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及作用强度,还可能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因而需要熟悉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2-3]。
1.1吸收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后,经过分化和溶解,然后经胃肠粘膜吸收,才能进入血液,流经全身,发挥药物作用。
由于老年人胃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胃液PH升高,可影响药物离子化程度,使药物在胃中吸收减少,影响药效。
1.2分布老年人摄入蛋白质减少,而蛋白分解代谢增加,所以老年人的血浆蛋白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进入血内的药物与蛋白结合部分低而游离药物浓度则增高;老年人的脂肪相对增加,而水分和肌肉却相对减少,致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增高,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增大,半衰期明显延长,易发生蓄积。
为此,老年人用药的剂量和给药次数较青壮年人应相应地减少,才能使血药物浓度保持在合理范围。
1.3代谢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肝脏,而老年人肝脏血流量减少,肝微粒体酶活性减弱,导致药物在肝内代谢速度变慢,使药物在血液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容易发生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1.4排泄药物最后大部分经肾排出体外,而老年人的肾小球过滤率、肾血流量均减少,因此老年人排泄药物的能力减弱,半衰期延长,易引起药物蓄积和毒副作用。
2 老年人高血压特点
2.1老年人高血压有收缩期高血压倾向
收缩压普遍偏高,脉压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硬化的主动脉成为近于无弹性的管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充分膨胀,动脉系统内过高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而致收缩压升高[4];同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急剧升高。
老年人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显著正相关。
这是常见的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2.2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其主要原因:①血压波动时自主神经神经调节反应不敏感,与脑供血减少,自主神经中枢功能障碍或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反射弧传入部分损害有关。
②窦房结功能减退,是心脏应急能力下降,除血压下降外,还长伴有头晕、黑朦,甚至昏倒等症状,少数患者有心绞痛发生[3]。
2.3血压波动大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变僵硬,调节功能变差,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
如果血压急剧波动时没有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很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危险 [5]。
正常人的血压昼夜是有差别的,而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高,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非勺型)或超过20%(超勺型),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增加。
这也是常见的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2.4其他较常见的还有临床症状不典型,有些患者即使血压很高,可其并未有明显的不适;老年高血压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多,通常不是单单的高血压治疗,长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因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对药物的的治疗反应不同,需观测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给老年人选择用药时需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3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根据以上所述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可以总结出老年高血压不可使用降压作用过猛,降压幅度过大的药物,也不可多种降压药物无规律使用。
对于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生理功能减退以及或多或少有脑血管病变存在,因此在使用降压药时要尽可能选用温和的药物。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等[6]。
由于高血压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体内多个系统,个体差异对药物疗效反应不一,病程较长,相关靶器官有不同损害,各种降压药的降压机制也不同,因此降压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
以下是较常见的几种联合用药方案:①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利尿药激活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强了后两种药的作用,利尿药的不良反应又被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所抵消;②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利尿药抵消了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和潴钠的不良反应;③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而这合用可减弱各自的不良反应;④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抵消了钙拮抗剂引起的心率增快,钙拮抗剂则克服了β受体阻滞剂的缩血管作用;
⑤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扩张筋脉的作用抵消了钙拮抗剂的水肿等[7-
8]。
4 总结
在给老年高血压患者选药时应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身体素质能力、靶器官的损伤程度以及患者的依从性等各个方
面考虑,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一般用药应联合用药,达到更好的降压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我国步入老年社会后,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药师给予及时、准确地答复,不断纠正患者在药物治疗中的错误观念。
合理用药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晶,李敏.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J].药学与临床,2009,12:87.
[2]黄震华.抗高血压药物与血管内皮功能[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5):398-400
[3]许士凯,陈再智.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704-706.
[4]李高云.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药物治疗[J].现代中西药结合杂志,2010,19(5).
[5]方惠华,何育.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2006年,1(20).
[6]林志彬.常用抗高血压的分类与应用[J].中国职业药师,2008,5(7).
[7]李忠.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5).
[8]唐凤川.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用药问题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