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疾控发[2012]42号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8
基本公共卫生14项内容基本公共卫生14项内容是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保障公众健康的基本卫生服务必需的14项工作内容。
下面是对每项内容的相关参考内容:1. 疫情监测和应急响应:疫情监测包括对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监测,以及非传染病和环境卫生等相关问题的监测。
应急响应是在出现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紧急措施。
参考内容包括疫情监测网络系统,疫情监测报告,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等。
2. 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指通过给予人体免疫性来预防疾病的措施。
参考内容包括疫苗接种服务指南、预防接种日程安排、免疫接种的接种点、疫苗存储和运输等。
3. 疾病控制和预防:疾病控制和预防是针对特定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包括对传染病的控制、检疫和预防措施等。
参考内容包括疾病控制和预防的指南、控制传染病的流程和策略、卫生事件管理等。
4.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措施。
参考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机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食品安全事件的监测和应急响应等。
5. 饮用水安全:饮用水安全是保障公众能够获得符合健康标准的饮用水的措施。
参考内容包括饮用水安全监测和检测机构、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饮用水源的保护和管理、饮用水卫生监测和应急响应等。
6. 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来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行为。
参考内容包括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内容和方式、卫生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卫生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布等。
7. 妇幼保健:妇幼保健是指提供给孕产妇和儿童的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内容包括儿童健康管理咨询、产前和产后护理、妇幼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等。
8. 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指对公共场所和居住环境进行卫生检查和管理,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措施。
参考内容包括公共场所和居住环境的卫生检查和评估、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的管理、环境污染的控制等。
江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卫疾控发〔2012〕42号)和《江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赣财社[2011]162号)和《江西省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赣财社[2008]59要求,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主要是指按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中与预防接种工作有关的内容。
第二章考核对象和方式第三条本办法考核对象指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预防接种接种单位(含首针预防接种点、村级接种点)以及承担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通知、催种等工作的乡村医生或者村干部.第四条考核工作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级负责组织实施。
其中乡镇卫生院或防保站负责对村级预防接种点和村级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通知、催种等工作的乡村医生或者村干部的考核工作。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县级预防接种工作考核.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省预防接种工作的考核指导及督导考核.第五条考核方式主要现场考核和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考核,其中现场考核为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和现场资料核实等。
第三章考核内容第六条考核主要指标有:组织管理情况、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建证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适龄儿童免费接种率和群众满意率.具体评分标准(附件1)。
第七条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应达到以下标准:(1)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建证率达到98%以上;(2)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免费接种达到100%;(4)群众接种满意率达到80%以上。
第七条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考核,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考核方案(附件2).第八条在开展儿童接种率调查的同时对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每个乡调查10名儿童家长,见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附件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控制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目的 (3)1.2 编制依据 (4)1.3 适用范围 (5)二、项目概述 (5)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义 (6)2.2 项目目标 (7)2.3 项目内容 (8)三、质量控制原则 (9)3.1 全面性原则 (10)3.2 客观性原则 (11)3.3 科学性原则 (12)3.4 可靠性原则 (13)3.5 持续改进原则 (15)四、质量控制指标 (16)4.1 服务质量指标 (17)4.1.1 服务对象满意度 (19)4.1.2 服务提供及时性 (19)4.1.3 服务内容完整性 (20)4.2 服务过程指标 (22)4.2.1 服务流程合规性 (23)4.2.2 服务记录准确性 (24)4.2.3 服务资源配置合理性 (25)4.3 服务结果指标 (27)4.3.1 健康状况改善率 (28)4.3.2 健康知识普及率 (30)4.3.3 健康服务利用率 (31)五、质量控制方法 (32)5.2 数据分析 (34)5.3 现场评价 (35)5.4 过程监控 (37)六、质量控制组织与职责 (38)6.1 组织结构 (39)6.2 职责分工 (40)6.3 质量控制人员培训 (41)七、质量控制流程 (42)7.1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 (43)7.2 质量控制计划实施 (44)7.3 质量控制效果评估 (46)八、监督与评估 (47)8.1 监督检查 (48)8.2 评估反馈 (49)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确保广大群众享受到更为优质、高效、公平的公共卫生服务,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质量控制方案旨在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12.01•【文号】卫疾控发[2008]68号•【施行日期】2008.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免疫规划正文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推进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部组织制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并研究制订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内部岗位责任制度。
附件: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2.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二○○八年十二月一日附件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目录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2.国家、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一览表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工作任务、项目和内容界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基本职责┃主要工作任务┃任务数量┃项目数量┃内容数量┃┣━━━━━━━╋━━━━━━━━━━━━━━━━━━━━━━━━━━━╋━━━━━╋━━━━━╋━━━━━┫┃┃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1.疾病预防┃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3┃16┃70┃┃与控制┃┃┃┃┃┃┃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的意见
佚名
【期刊名称】《首都公共卫生》
【年(卷),期】2012(006)005
【摘要】卫疾控发〔2012〕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结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现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总页数】3页(P193-19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68号)
2.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
3.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
4.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如何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5.东阿县开展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层责任制指导团队试点工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必修课)单选题1.什么是疾控体系?(B)A主要由四级疾控机构组成。
B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控体系。
C主要指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
D以疾控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
2.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接受(B)业务管理。
A属地卫生健康部门B属地疾控部门C属地疾控中心D所在机构3.(C)负责疾控行政执法工作。
A国家、省级疾控部门B国家、省级疾控中心C市、县级疾控主管部门D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4.职称评审重点考核(D)A科研成果B学历资质C社会服务和社会声昔D工作实绩5.如何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C)?A主要就是解决人员薪配待遇。
B多培养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员。
C要从人才培养、配备、使用、评价、激励等环节多措并举。
D取消对论文、科研的硬性要求。
多选题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来源包括(ABCDE)A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B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C医保经费D社会捐赠E公民个人支出2.“规范疾控机构向社会提供的公共卫生技术服务"。
其中"规范"的内容包括以下(ABC)?A服务范围和项目B服务的收费C服务收费的使用和支出D服务对象3.疾控专业能力主要包括(ABCDFG)?A监测预警和检验检测能力B应急处置能力C传染病救治能力D公共卫生干预能力E科研创新能力F行政执法能力G宣传教育能力4.新冠疫情期间形成了落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的有效经验。
"四方责任"包括(ACEF)?A属地责任B领导责任C部门责任D监护人责任E单位责任F家庭和个人责任5.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包括(ABCDEF)?A疾控机构B医疗机构C高等院校D科研院所E海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F检验检测机构6.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BCD)?A各级疾控中心加挂预防医学科学院牌子,强化科研支撑和技术保障能力。
法律法规规章参考目录一、综合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主席令第21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 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主席令第5 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主席令第24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主席令第45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70 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6 号)9.中华人民共和因传染病防治法( 主席令第17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主席令第48 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主席令第3 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 号)13.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国务院第421号令)14.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15.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457 号)16.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卫医发(1994) 第30 号)17.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技术规范(建设部公告第90 号)18.关于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处理意见(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4)63 号)19.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发(2005)3号)20.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命名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发(2006)433号)21.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国人部发(2007)35号)2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国家发改委)23.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 年工作规划(中发(2008)9 号)24.关于修订《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财》部分附表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 125 号)2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审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26.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第66 号)27.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卫办药政发(2009)232 号)28.卫生部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2010年9 月)29.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0号)30.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02) 11号)3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主席令第93 号)3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主席令第21号)3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主席令第68号)3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主席令第3号)3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席令第69号)3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主席令第6 号)3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号)38.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主席令第15号)39.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主席令第21号)40.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主席令第35号)4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42.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主席令第62号)4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44.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4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46.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国务院令第491号)47.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1号)4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49.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613号)50.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51.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4号)5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53.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9号)54.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的通知(国人部发(2003)61号)5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办应急发(2005)288号)5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57.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卫应急发(2007)262号)58.关于批准发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的通知(建标(2008)164号)59.关于印发《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的通知(卫妇社发(2010)42号)60.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61.医院会计制度(财会(2010)27号)62.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6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64.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卫办发(2007)296号)65.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卫医管发(2011)75号)66.关于印发医院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59号)67.关于做好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196号)68.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574号)69.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卫办发(2012)45号)二、医院管理类1.关于开展卫生下乡支农活动的通知(卫医发(1997)第4号)2.关于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通知(中办发(2000)15号3.关于中央级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签署审核意见有关问题的函(财建2000)69号)4.关于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卫办发(2002)116号)5.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6.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4)369)7.关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P生工程”的通知(卫医发(2005)165号)8.关于印发《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260号)9.关于印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申报、认可办法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通知(全维委发(2006)11号)10.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纪发(2007)7号)11.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管理的通知(卫规财发(2007)208号)12.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08)2号)13.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度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的通知(卫办人发008)115号)14.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科教发(2008)45号)15.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卫规财发(2009)7号)16.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卫妇社发(2009)48号)17.关于印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1号)18.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卫农卫发(2009)68号)19.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20.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服务管理工作(卫医政发(2010)12号)21.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22.关于开展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26号)23.卫生部公布首批通过复审测试的数字证书认证机构(卫生部通告(2010)23号)24.第二批通过卫生部复审、测试的数字证书认证服务机构名单(卫生部通告(2011)1号)25.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协(2011)3号)26.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卫人发(2011)15号)27.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卫办综发(2011)39号)28.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卫办综函(2011)350号)29.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卫办发(2011)60号)30.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卫办综函(2011)1126号)31.关于进一步加强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建设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12)14号)32.关于发布《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等23项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5号)33.关于深化卫生政务公开加强卫生政务服务的意见(卫办发(2012)18号)34.关于切实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的通知(卫发明电(2012)5号)35.关于贯彻执行《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的紧急通知(卫发明电(2012)10号)36.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738号)37.关于发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 16号)38.关于发布《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等2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业(卫通(2012) 17号)39.关于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12)70号)40.关于印发《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科教发(2012)85号)41.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61号)4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43.《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6号)44.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16号)45.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局令第24号)4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第80号令)4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质检总局第140号令)48.电离福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49.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公安部公告2011年版)50.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卫疾控发(999)第164号)51.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52.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免、减费药物治疗管理办法(试行)(卫疾控发2004)107号)53.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54.关于印发《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6)92号)55.关于印发《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卫办发(2007)267号)56.关于印发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妇社发(2008)15号)57.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医学教育临宋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科教发(2008)45号)58.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8)766号)59.关于印发《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卫应急发(2009)40号)60.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10)26号)61.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11)24号)62.关于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卫应急发(2011)94号)63.卫生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11号)64.预约诊疗服务考核评价标准(卫医管综信便函(2012)68号)65.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137号)66.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发(2011)85号)67.关于印发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规财发(2012)96号)68.关于深化城乡医院对1支援工作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的通知(卫医管发(2012)60号)69.关于印发《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规财发(2012)86号)70.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令第75号)71.关于下发《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通知72.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医发(2002)193号)73.关于印发《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通知(卫医发(2003)287号)74.关于发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通知(环发(2003)188号)75.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32号)76.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292号)77.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卫2科教发(2007)17号)78.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的通知(卫医政发2000909号)79.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7号)80.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卫医管发(2009)72号)81.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卫医管发(2009)111号)82.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4号)83.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11号)84.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卫医管发(2010)14号)85.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10)24号)86.关于印发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8号)87.关于加强医疗机构类别和医院妇幼保健院级别审批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57号)88.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29号)89.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卫医政发(2010)114号)90.关于公布现行有效部门规章目录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5号)91.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卫规财发(2011)32号)92.统一使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卫办医管函(2011)337号)93.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智行办法(驻卫纪发(2011)22号)94.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713号)95.卫生部、公安部(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卫通(2012)7号)三、医疗管理类l.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08号)2.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卫教发(1993)第1号)3.医用氧舱临床使用安全技术要求(卫医发(1996)第34号)4.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2004)(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5.临床诊疗指南(卫医发(2006)139号)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T20470-2006)7.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8.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6卫通(2006)16号)9.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0.患者安全目标手册(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1.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年版)(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S-CL02:2008)13.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14.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116号)15.关于印发《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试行)(卫医政发(2009)119号)16.临床营养技术操作规范(2010年版)(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7.临床营养诊疗指南(2010年版)(卫生部委托中国医师协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8.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19.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20.《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41号)21.发布《胃癌诊断标准等5项强制性行业标准(卫通(2010)13号)22.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56号)23.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0)208号)24.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25.关于发布《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8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国卫通(2017)2号)26.卫生部发布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2项卫生行业标准(卫通(2011)4号)27.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卫办医政函(2011)405号)28.关于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74号)29.关于印发《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的通知(卫妇社发(2011)56号)30.关于印发畅出血性大肠杆010:H4感染诊疗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2011)87号)31.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32.关于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3号)33.关于印发《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大纲(2011-2015年)》的通知(卫办应急函(2011)1057号)34.关于发布《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等3项卫生标准的通告(卫通(2011)20号)35.关于发布《血清甘油三酯的酶法测定等8项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1)22号)36.关于发布《旋毛虫病的诊断》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3号)37.关于发布《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卫生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4号)38.关于印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疾控发(2012)20号)39.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卫科教发(2012)48号)40.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12)50号41.关于发布《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第6部分:肿瘤病例管理等4项强制性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11号)42.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2)701号)43.关于发布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放射防护要求的通告(卫通(2012)13号)44.关于发布《肺炎诊断》等10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14号)45.关于发布《临床常用急救操作技术第2部分:催吐、洗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15号)46.关于发布《血液储存要求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21号)47.关于印发《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卫办科教发(2012) 151号)48.关于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的通告(卫通(2012)22号)49.关于发布《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等8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卫通(2012)23号)50.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51.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1S015189:2007)52.组织病理学技术(周庚寅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5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全集(43册)(人民军医出版社)5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5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5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号)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58.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98-2002)59.临床核医学卫生防护标准(GBZ120-2002)60.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WS/T393-2012)61.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实施有关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7)537号)62.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质技监局锅发(1999)218)号)63.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卫疾控发2006)218号)64.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国食药监械(2007)229号)65.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年版)(卫办医政发(2012)51号)66.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203-2001)67.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46号)6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55号)69. 关于废止、修改部分环保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环境保护部令第16 号)70.卫生部决定废止《全国城乡孕产期保健质量标准和要求》等7件部门规章(卫生部令第83 号)7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72.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医发(2000)184 号)73.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卫医发(2004)100号)74.关于加强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科教发(2005)7号)75.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5)73号)76.关于印发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与人类精子库校验实施细则的通知(卫科教发(2006)4号)77.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6)32号)78.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医发(2006)73号)79.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卫医发(2007)66号)8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随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 号)81.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 号)82.关于内科执业医师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单有关问题的批复(卫医政函(2008)557号)83.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23号)84.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 18 号)85.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办医政发(2009)31号)86.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国中医药发(2009)6 号)87.关于印发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425号)88.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50 号)89.卫生部关于印发《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卫医政发(2009)77号)9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91.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卫区政发(2009)90号)92.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卫医管发(2009)99 号)93.关于印发《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94.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卫医政发(2009) 123号)95.关于规范活体器官移植的若干规定(卫医管发(2009) 126号)96.关于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实行执业登记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32号)97.血被透析室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10)35号)98.关于印发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0)909号)99.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 194号)100.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办医管发(2011)14 号) 101.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号)102.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心理利门诊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103.关于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43号)104.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 105.关于印发《综合医院中医药药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1) 14 号)106.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卫医政发(2011)47号) 107.关于推广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开展医院评价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函(2011)683号)108.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1)84号)109.关于印发《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16号)110.关于印发《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年版)》和《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手术技术培训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15号)111.关于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医政发(2012)13号)112.关于印发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376号)113.关于印发人工微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68号)114.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7号)115.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8号) 116.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9号) 117.关于印发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3号118.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94号)119.关于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的补充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705号)120.关于印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2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2) 100号121.关于血液透析室登记及人员执业等有关问题的批复(卫医政函(2012)255号)122.卫生部关于加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卫发明电(2012)23号)123.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2)148号)124.关于印发《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通知(卫办综发(2012) 166号)四、护理管理类1.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卫医政发(2011) 55号)2.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表(卫办医政函(2011)973号)3.关于印发《传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通知(卫办医发(2007)90号)4.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5.护士条例(国务院令第517号)6.关于印发《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4) 108号)7.护士守则(中华护理学会)8.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卫医政发(2009)49号)9.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卫医政发(2010)9号)10.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卫医政发(2010)9号)11.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卫医政发(2010)9号)12.关于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08号)13.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医政发(2012)30号)五、医院感染管理类1.关于印发《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2133号)2.卫生部关于印发《血被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5)330号)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213-2008)4.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卫办妇社发(2008)74号)5.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1-2009)6.医院消南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2009)7.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老及灭菌效果监测(WS310.3-2009)8.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82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酚类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47-201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空气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48-20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GB/T27949-20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手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0-20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GB27951-201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B27952-2011)。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卫生机构与人员【发文字号】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发布日期】2004.07.23【实施日期】2004.07.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发展改革委:为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学化管理,加强和提高省、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能力与水平,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卫生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工作的实际,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生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二00四年七月二十三日附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保证有效实施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等职能,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从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必须坚持科学、合理、实用、节约的原则,根据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等因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适当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确定实验室建设规模。
疫情防控四级联防联控体系简介疫情防控四级联防联控体系是一种全面有效的防控措施,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爆发)。
该体系通过四级的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疫情得到及时、科学、有序的处理。
四级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四级联防联控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层级:一级:国家层面国家层面负责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将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发布疫情信息、制定应对方案并指导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防控工作。
二级:省级层面省级层面负责疫情的监测、防控和协调工作。
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组织各地区的疫情信息收集、分析和报告,并指导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在本地区的防控工作。
三级:市级层面市级层面是具体的地区治理单位,负责实施疫情防控措施。
市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组织各区县的疫情信息汇总和报告,并协调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和相关机构的工作。
四级:社区层面社区层面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负责保障社区内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社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将负责组织居民的健康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并与市级层面保持密切联系。
优势与意义疫情防控四级联防联控体系具有以下优势和意义:- 科学高效:通过四级联动机制,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决策的高效执行,确保疫情的快速响应和处置。
- 统筹协调:国家层面对全国范围进行统筹协调,省、市、社区层面则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细化执行,使得防控工作更加有序和全面。
- 高效应对:不同层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调和配合,有助于迅速解决疫情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 社会参与:社区层面的参与可以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社会大众的集体力量。
结论疫情防控四级联防联控体系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防控机制,将在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加强对该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支持和配合各级防控工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
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试题1.居民健康档案编码统一采用()位编码制。
[单选题]A. 15B. 16C. 17(正确答案)D. 182.足动脉搏动为()必须进行的检查项目。
[单选题]A. 老年人B. 高血压患者C. 糖尿病患者(正确答案)D.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单选题]A. 2(正确答案)B. 4C. 6D. 84.婴幼儿健康管理指婴儿满月后共开展()次随访服务。
[单选题]A 6B 7C 8(正确答案)D 95.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以下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是()。
[单选题]A.卡介苗、乙肝疫苗B.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正确答案)C.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D.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E.流脑疫苗、乙脑疫苗6.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 [单选题]A.辖区内户籍0-6岁儿童B.辖区内户籍与流动的0-6岁儿童C,辖区内居住超过一年的0~6岁儿童D.辖区内户籍与居住超过6个月的流动儿童E.辖区内居住超过6个月的0~6岁儿童(正确答案)7.按照《国家基木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早孕建册人数是指() [单选题]A.在辖区内怀12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B.在区内怀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产妇人数(正确答案)C.在辖区内怀型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人数D.在辖区内怀孕12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一次健教育的产妇人数E.在辖区内怀孕13周之前建册,并进行第一次保健指导的孕妇人数8.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生服务规规范(第三版)》要求,超重判断标准为()。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类45项都是哪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这些服务涵盖了 12 类 45 项,旨在保障居民的健康,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第一类是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这包括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为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打下基础。
第二类是健康教育服务。
通过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向居民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第三类是预防接种服务。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包括预防接种管理、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第四类是 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从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到婴幼儿健康管理和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
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健康指导等,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第五类是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包括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健康管理,以及产后访视和产后 42 天健康检查。
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指导、产后康复建议等,确保母婴安全。
第六类是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每年为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 1 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
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和治疗。
第七类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对高血压患者和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包括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等。
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八类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和健康体检等,为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支持。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2.09.18•【字号】沪卫疾妇[2012]047号•【施行日期】2012.09.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沪卫疾妇〔2012〕047号)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市级预防保健机构,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财政部等《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和本市《关于组织实施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11〕63号,以下简称“《通知》”)、《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2013年)》(沪府办发〔2011〕55号)的要求,全面推进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有力、有效实施,现提出工作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经费保障各区县卫生局、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本市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深化实现医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目标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落实“一把手”负责制。
各区县卫生局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辖区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特点,明确各项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切实建立和完善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和督导评估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各级预防保健专业机构应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卫疾控发〔2012〕42号,附件1)要求,以服务基层为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针对性指导,实施实用性培训,推行实效性考核,保证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顺利和有效开展。
基本公共卫生12项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是指社会各个方面全体成员所共同关心的有关公共卫生的问题。
公共卫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以及公共卫生服务。
为了维护全民健康,各国对于公共卫生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下面将对这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一、传染病防治传染病防治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工作之一。
传染病的防治需要通过疫苗接种、卫生宣传、消毒防疫等手段来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各国都进行了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包括宣传册、健康讲座、健康知识普及等。
三、卫生监督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通过对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等进行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四、职业病防治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各种疾病,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各国都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对工作环境的监测、职业病的防治和劳动者的健康监测等。
五、儿童保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为了保障儿童的健康,各国都实施了儿童保健工作,包括儿童疾病防治、儿童营养保健、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工作。
六、妇幼保健妇幼保健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妇幼保健工作包括孕产妇保健、新生儿保健、儿童保健,主要针对女性和新生儿的健康进行保护和促进。
七、慢性病防治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慢性病防治工作包括慢性病的宣传、预防、治疗和康复,以及促进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健康管理。
八、老年病防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病的防治工作愈发重要。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5.29•【文号】国疾控应急发〔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5.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关于印发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疾控应急发〔202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管理工作,提升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2024年5月29日附件: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管理办法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强和规范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升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的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是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中,由国务院疾控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承担传染病应急处置任务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队伍,包括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国家卫生应急移动防疫中心。
第三条省级、地市级和县级疾控主管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加强地方各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建设,形成完善的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体系。
第四条队伍建设和管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要按照统一指挥、纪律严明、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平战结合的原则,根据地域和传染病疫情等特点,统筹建设和管理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目录编审人员苏雪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郭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葛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雪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丽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晓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杜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秦倩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立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国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桂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连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来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燕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卫东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艳丽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莹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永孝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红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杰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陶沁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是承载信息报告、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应用支撑的综合管理平台,涉及传染病、生命登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危害因素等业务领域,2007年依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定级备案为信息安全三级等保。
《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直报系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系统之一,是实现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实时动态监测,实行监测信息一体化管理和共享的信息系统。
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更好地适应传染病防控形势,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组织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卫办疾控发〔2006〕92号)进行修订,印发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
为落实相关要求,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指导和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防控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组织专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各级网络直报工作需求制定本指南。